时间:2017年8月31日
地点:北京国家会议中心
主题:王海涛专访
记者:您为什么发起中国少年领袖公益计划?
王海涛:发展这个计划我一直有这个思考,一直想做公益,赢鼎教育做到一定程度上,我对于个人的生活上已经到了一定程度,所以一直在思考生命下一阶段的意义是什么,世界所有的知名的人士,像比尔盖茨都是以公益为核心,对于贡献来讲还有一个核心问题就是我能做什么,我认为一个国家的落后不是在这个国家群众的落后,而是国家精英的落后,而中国的精英以大学生为代表,是中国经济的核心,这些大学生所有的人生未来的发展方向都在高中阶段的成长中,所以我们希望通过整个全球更顶尖级的资源帮助中国最顶尖级的高中生做未来的规划和高考的辅导,使他们从高考成功到人生成功,这是我来发起公益活动的一些想法。
记者:什么样的学生才能入选中国少年领袖公益计划?
王海涛:都是顶尖的学生,这些学生基本能考上中国最顶尖的大学的学生,清华、北大、香港科大、香港大学等等的学生是我们的目标。
记者:怎么挑选呢?
王海涛:两方面,一方面是成绩方面,从高一的中考成绩,比如在天津省投放150个名额,把中考的前150名的学生挑出来,在学生里面我们再进行一些面试和申请材料和综合素质的挑选。
记者:在大部分人看来,高考状元应该什么都不缺,不需要任何帮助,为什么会捐助高考状元而不是其他群体?
王海涛:我们当然不是只捐助高考状元,是以高考状元为代表的精英的学生,其实慈善有两方面,因为今年到了全球各地考察慈善项目的时候,原先大家理解的慈善觉得帮助穷人是慈善,这仅仅是一方面,赢鼎教育也有相对于贫穷考生的计划,但这个计划是帮助最优秀的学生,最优秀的学生是离球门最近的人,帮助一个精英对这个国家和社会的意义要比帮助一个普通的人可能会更有意义。所以说赢鼎教育在做慈善公益项目的起点就是国家和民族,这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发展方向就是由精英的人构成的,在精英阶段帮他再拔高,那在这个过程中对国家和民族更有意义。
记者:这个计划目前进行到怎么样?C
王海涛:明天是9月1号了,今天开发布会,明天会陆续的披露各个地区的名单和学生的标准在全国布开。
记者:如果身边有优秀的高中生,能否推荐进入中国少年领袖公益计划?
王海涛:可以,有明确的标准,比如说很多标准在网站公布出来,如果在范围之内我们非常希望大家推荐。
记者:为什么说当前中国最大的浪费就是精英的浪费?
王海涛:我们大家去看一下,去年我在夏威夷参加东西方精英团队,我们发现一个国家有能源浪费、环境浪费,中国最大的浪费是精英人才的浪费,我们一代一代的精英人群学了这个专业没有从事这个专业浪费了四年,同时我们又没有从事本专业,这样的话导致浪费四年人生,浪费了大学四年,国家也投入很多资源在他们身上。如果学非所用的话,他们对未来理想不清晰,对未来规划不透彻的情况下就会有这样的现象出现。
记者:在会上您提到的中国梦?那么您的中国梦是什么?
王海涛:我觉得其实我们习大大提了中国梦,那中国梦来讲就是说我们能到一个使这个国家和民族到了一个理想的状态是中国梦,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都由人来构成的,这个人最精英一批人带领大多数人奔向中国梦,中国精英人群好,这个国家就好,我们希望帮着未来中国最优秀的人来成长,这些人成长以后最精英的人群就优秀,精英人才优秀带领更多人优秀,那这个国家和民族就更加的优秀。
记者:讲到了四个创新,为什么说创新呢?
王海涛:我们希望了解到未来的商界、政界、学界什么样,很多问题还停留在白求恩的故事里面,医生还可以在小天鹅的故事里面,我们发现很多的人生选择是非常幼稚的,或者是身边有一个人成功了这个专业就好就业,我认为视野有多个维度和高度来看的,第二点是体验,婚姻式的这种价值,很多学生都没有去过这个学校,就把自己的未来的职业给了这个学校了,我们是希望帮助这些最优秀的学生给他做适配的婚姻,越优秀的人在这方面越难,这些好的学生需要更高层次的训练,这些人帮着学生更好的提高。
记者:在外行的理解是挑战中国传统的思维,我理解的对不对?
王海涛:并不是挑战,而是补充,未来中国的教育是多种结合帮着学生获得更好的成功,传统教育有传统教育的优势,我们是弥补了传统教育的补足,希望跟传统教育结合的更好,帮助精英的学生规划未来,从高考成功到人生成功。
记者:像领袖的其实在国外有很多的历史,在国内还是属于开始起步的过程,您是如何看带国内的呢?
王海涛:当领袖分几个阶段,有专门培养博士生和研究生和企业领袖的也有,少年强则中国强,中国最核心的还是少年阶段,人生的第一次决定就是高中阶段做出来的,越早的影响他们对国家越好。
记者:刚刚提到了资源浪费,可以讲讲吗?
王海涛:中国大多数的问题来自于所有的高中生上大学没有了解,所以存在着大量的学非所用的情况,学了没有干这个活,我们希望通过精英人才影响中国的高中生,更好的规划专业和大学,跟大学做互动,学了这个专业干这个职业,这样的话不会学生浪费四年,学校浪费了精力,国家浪费了钱,学生、学校和学生应该产生共鸣。
记者:赞助的人数是多少?
王海涛:首届三届是15000个学生。
记者:为什么有这个想法?做商业会不会更好?
王海涛:任何一个企业都是社会企业,社会企业不回避商业,但是社会要跟公益相结合,我们希望把最好的学生服务他,让他们在未来的社会上起到更好的作用,对他们人身有更好的发展。
记者:对于未来的教育行业有什么展望?
王海涛:希望更多人投入公益事业,呼吁更多的企业往这方面发展。
—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