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资讯  |  评测  |  活动  |  学院  |  访谈  |  专题  |  杂志  |  产服  |  
您现在的位置:硅谷网> 学院> 速记>

【硅谷速记】20170423设计绘诗活动发布会实录

2017-04-24 13:02 作者:萧亦 来源:硅谷网 HV: 编辑:GuiGu 【搜索试试

时间:2017年4月23日下午

地点:铟立方未来商店

主持人:各位下午好!我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叫雷海波,是太火鸟科技的创始人,太火鸟是一个智能硬件的孵化平台,这个店是我们平台的一个展示的叫未来商点,几乎国内所有智能硬件和设计师原创产品在这边都有展示。我们今天很荣幸请到两位嘉宾,包括接下去还有中国设计界的几位大咖,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正在拍照的这位MLADEN,我知道来的很多都是科技媒体,原来有一款产品(英文),2013年、2014年是全球最火爆的一款智能硬件可穿戴单品,他今天会带来一个新的创业项目。这边这位是刘凯,现在(英文)中国区的总裁,他还有一个特别的身份是二楼贝塔咖啡的创始店长。

再介绍今天特别邀请过来的几位设计大咖,先说何颂飞老师,北京服装学院的前工业设计系主任,也是著名的设计师。第二位是杜晓丹,是皓月设计的创始人,也是为数不多的中国几家上市公司之一的创始人、CEO。相辉,大家如果用手机APP我们知道他是墨迹天气设计的老大,他现在创业,跟他的网红夫人天天晒他夫人的照片,做了很多24节气的插画,他之前在百度还做了很多产品,还帮滴滴等都在做设计。另外一位是谢大欢,原来北京工业设计中心设计的总监,现在自己在做创新的设计也在做空间设计,我春节前去他做的一家空间碗(音)是个越南菜,在五道营(音),做的非常有逼格,大家有机会可以去体验一下。吴迪,唐硕用户体验设计北京的合伙人,其实这家公司最早的时候,是最早用户体验协会的主席UPA,基本上中国用户体验交互设计就是由UPA来带起来的。刘洋,北工大工业设计系主任,也是著名的工业设计师。联想工业设计中心的总监李凤朗,我们大家用的有感笔记本就是他设计的,占据了中国市场的70%以上,李凤朗是设计大咖。

我们今天主要是针对媒体的小型活动,今天上午其实有几个设计大咖的采访有视频,可能会做成很有意思的采访片段,设计与诗是非常有诗意的名字,下面的活动可能会偏向诗和会,大家可能会知道因为之前收到我们同事的邀请,主要目的是为了一个是引用设计与工具之间的关系,另外聊聊设计和科技的结合,我特意穿了一件T恤,科技和艺术,做个广告这是小米最新款的T恤。

先有请双胞胎的老大介绍一下他的最新创业项目。

MLADEN:首先非常高兴有这个荣幸可以今天来到这里,首先我想说一下,我觉得我可以更准确地说是一名品牌工艺设计师,为什么说我是一个品牌工艺设计师?很多人听到这个名字可能有这样一个表情?事情是这样的,我跟大家说一下我之前的经历,这是我在3岁的时候,我在墙上就会画一些非常有创意东西,但是我的父亲对此表示非常无奈。是这样的,我当时在墙上画了很多我自己觉得非常有创意的东西,但是我父亲说这样不行,这个墙不能画东西了,所以我把这些东西画到了天花板上,我当时也没有踩任何椅子,我的妈妈非常鼓励我,她认为我是天才非常有创意,但是我爸爸就觉得这简直就是一场灾难。我之前还有从事过汽车的设计,之后我就做了一些和汽车设计无关的东西,大概在十年前我找到了一个我的合作伙伴,我们创立了Pearlstudios这个设计室。

设计不光仅仅只是设计,而且要确保我们的设计是可以成功,可以应用的。把一个设计要送到顾客的手中是需要经过一系列的我们之间的合作,比如说我们这个团队当中就会有我们的品牌设计,我们的供应链合作伙伴,以及还有最终把这些产品送到客户手中的终端商店,所以这是我们整个团队的合作结果。我们和很多非常酷炫的品牌当时产生了合作,我感觉能做这份工作非常地幸运,因为我们从当中可以受到很多启发和灵感,现在我可以介绍一下我曾经做过的产品。

这个设计和市场上的很多设计是不一样的,这个设计是非常简约的一款设计,从这个设计我们可以得出一些比如时间各种各样的数据。这个时间是这样的,它是一个可穿戴的设计,不光可以戴在手腕上,也可以安装到你的项链或者衣服上,而且它上面可以有高达差不多600个孔里面都会可以看到有一些光。这个设计很多人觉得它其实是一个比较颠覆,而且是非常与众不同的MISFET的设计。

我们做这款设计有一个很重要的目标,我们不但要让它变成只是一个科技产品,而是要它变成一种时尚,即使这个东西什么都做不了,但是我们有它就会觉得非常时尚。所以在《时代周刊》杂志有这样一句话写给我们这个产品,说可能这个可穿戴产品已经没有电音乐了,但是我就要戴着它,所以我想说的是我们想改变人的看法,它不光只是一个科技产品,而是变成了一个时尚产品。而且我也因为这些设计得到很多的赞扬,比如我们的一个创始人称赞我们这些人是当中最好的这些产品设计师。

大概在一年前我决定不再做之前的工作室,而是打算创立一个新的品牌InstruMMents。我们想通过这个品牌创造的一个产品是人们会真正喜欢上的产品,而不是说这个东西用过了觉得它没有用了就丢掉了,我们想创造的产品是可以和客户、顾客之间建立起来一种情感上联系的产品。

(播放短片)

刚才看到的这个视频里的测距工具就是我们的第一个产品,这个产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测距部分,还有一部分是作为笔的功能,我们知道很多设计师在工作当中可能首先第一步他们会有关于某一个产品会有一个概念,接下来他们就可能会要用到测量的工具。

在这之后我们就可以看到其实很多设计师在他们的工作当中会需要用到这样的一个测距工具,我们设计的这款测距工具不需要你带额外的东西,相当于你只需要带一支笔,这支笔上就会有测距的功能。而且它是可以实现数据的同步功能,而且可以和其他人进行数据的共享,不光你在家里可以使用到,工作当中可以使用到,有一些人也只是为了有趣来使用这款产品。这款设计是这样的,从外观来看它非常简约、大方,但是内部又有很多非常小的器件,这款产品也非常容易携带,我们也为这款产品设计了不同的类型。

比如说这样的一个设计本,我们在设计过程中可以把它进行涂涂写写,这样也不会再把这样一个东西丢掉。我们还为这款设计设计了很多配饰产品,比如可以看到有皮龙的套也可以放笔。同时我们这款产品还可以和苹果的系统、Android的系统相互连接,同时里面有一个内存卡,比如你想把这些数据通过短信或者各种各样不同的形式都可以和其他人进行分享。我自己是觉得非常幸运,因为我们收获了很多奖项,而且西方的很多媒体也对我们的这款产品进行了报道,比如说卫报还有其他的西方媒体,所以我感觉非常地荣幸。这款产品同时我们在刚开始选择的时候也是非常地慎重,比如这款产品还在英国的伦敦、法国的巴黎、日本发布,之前刚才讲的这些其他不同地方发布,接下来就是在中国。

下面我们来进入到第二部分,第二部分是我们要介绍这个测距工具的加强版功能,这个距工具可以用来进行一些曲面的测量,我们都知道设计师可能在生活的各个地方都会得到他们的灵感,当他们具有了灵感之后可能要记录下来,比如他们可能会进行一个比例或者尺寸得到灵感,通过使用这样的工具,他就可以把他们的这些灵感记录下来。所以最终我非常高兴这款产品来到中国,谢谢。

雷海波:这个产品其实他介绍的我个人觉得还是比较严肃一点,我看过很多国外媒体对这个产品的评测,会用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场合,我们的小编前两天发了一篇文章,给了一个问题说从尺寸长短来判断男女之间的关系,那篇文章传的非常好。接下来的环节请到几位设计师上来一起,请几位设计师一起来分析一下设计诗人的未来畅想,我们想想跟艺术结合的工具和未来这么好的美景,比如751艺术园区,包括周边这么多好玩的智能硬件、创新产品,像Rokid(音)未来感的机器我们之间如何结合,每个嘉宾都会有一个自己的PPT,先从第一个开始。

刘洋:诸位好,非常感谢雷总请我今天来参加这个活动,第一次这个店我特别兴奋,我从1993年开始也工业设计,一直到现在我跟每一位朋友说从大学三年级在清华大学美院的工作室干,到今天为止干工业设计这件事一天都没有停过,包括在非典的时候。当今这个时代像雷总的店里面,我觉得有很多特别有创意结合生活体验,其实我特别喜欢戴森说的一句话,我买了他们一个吹风机,他说他的团队专门专注于做一些容易被人忽略的事,这个话我觉得跟乔布斯的意思是一样的,我感觉乔布斯伟大之处在于他完成了很多科技的研发公司达不到的东西,更可贵的是他做了一些曾经被人忽略的东西,曾经被原来的那些所谓大牌看不见的东西,比如说咱们用过的一个苹果的充电器里面就充满的设计,每一个产品里面都有设计含量,所以利用这些思维我们就能做出很多符合当今需要的产品。

我是从2007年也创立了一家设计公司,叫华新艺创。这是我近些年做的一些案例,华新艺创这个工业设计公司有一个特点是可能做的还比较跨界,比如大家看到从左上角开始数像奥运会的信息机,给国外做的智能手机还有大型设备,第一行第四个是给宝马做咖啡杯,还有医疗器、包括公共设施,包括长安街十一国庆的景观花卉、中石油的润滑油桶、汽车改装、吉列的刮胡刀等等,很多人劝我为什么不专注于做一个业务,那样你不就挣钱了吗?但是我的经营理念恰恰相反,我认为设计师一定是综合灵感来自于生活,他一定热爱生活里每一件事,像我一样,每一个摊位老板都会认识我,他说没见过像你这样的又玩恐龙又玩变形金刚,我掉进每一个大坑里。

所以设计这块我认为只有多元化,把自己的生活灵感通过产品来体现,这样让设计师才会觉得生活特别精彩。同时我也在北京大任教,现在负责工业设计系,像过去年轻设计师我认为他并不见得一上来就能创造设计价值,但是现在的年轻人我非常尊重他们的想法,因为他们就代表现在的主流消费,这是获2012年咱们国家部委国内最高奖项工业设计金奖的一个无人飞机,当时我向在座的评委,因为在座评委有很多是院士和科技领域的领军人才,我汇报工业设计不是传感器的工作,也可以结合科技,是整合式的创造,当我们需要用一项技术,我们就把这项技术的要求变成结构、外观和它的产品。

下一个是我今天给雷总带来的小礼物,是我最近研发的,我因为原来一直在给MSN和微软做供载,平时我也是游戏和玩具发烧友,所以我做了一套中国故事,这是叫精华印象系列,开发了一年时间,可能大家会说这个看起来很普通为什么开发这么长时间,那是因为它可以解构,大家看到这些人物形象有同样的身体和结构,但是根据不同的地域、不同的主题它的需求我们可以特别地把它变成新人,这些人拆散了以后也可以张冠李戴,配合这套IP我也做了大量的伴块,现在有表情包和游戏公司参与想把这个做成中国故事。所以我们这个团队现在可能不能像迪斯尼那样做几百几万集的动画片,但是我们选择的这些人物形象都是在中国人心目当中,我攒了很多手伴,现在有升值的,比如一个就卖三四千块钱。我突然发现我们作为当今的设计师也可以用日本人用在中国人的场子,这些好的玩具其实都是中国制造的,但是为什么没有在中国有一个典型的中国故事的人物形象做成系列化有系统的东西?今天我就带来这么一个小案例,多占用大家的时间,谢谢。

雷海波:刘总的第一个作品是无人机,2008年汶川地震他是用这架无人机第一个进入到汶川灾区拍到了大量航拍镜头,回来给到了政府为应急救灾取到了巨大作用。但是这款产品我说你怎么做出来了,有没有做过风动测试或者空气动力学,他说什么都没有我就画出来就飞上天了,我觉得这也是设计师的技能和直觉起到巨大作用,下面请谢大欢。

谢大欢:大家好我叫谢大欢,我现在是自己有一个设计工作室叫(英文)元物设计。我自己2004年从大学本科毕业到现在也干了十几年设计,今天这个主题设计绘诗,我特别喜欢这个名字,我觉得很准确设计师用自己的作品表达关于自己的情绪,其实挺像诗人用不同方式表达这些东西,我自己做设计到第十年的时候我突然对自己有一个感受,我自己必须要退休。我当时做了七年设计公司,发现自己没有办法做设计了,就在做一些乱七八糟的事情,在做管理。去年我突然说要退休要做设计,把管理交给别人,得到了两个非常有意思的事,第一个是我心情大好,天天可以做创意表达自己的情绪,第二件事工作的业务同比去年增长了6倍,我发现一个设计师就当设计师就好了,不要去做别的事你会很开心。反向地得到了一个结论,说设计师是一个非常幸运的职业,因为你是有机会把你生活中多的经历变成你的作品表达给别人,而且这个作品成为你自己的代表作之后,你的生命会因为你的作品会变的升值永恒。我自己有两个孩子,我现在做设计我会问自己说,我今天做的这个东西,会不会让我去世之后我的孩子说这是我父亲生前做过的一个作品,所以设计师的生命因为我们这个职业而有可能得到永恒,这是一个对我们来说特别幸运的职业,那我们有这样一个机会去表达我们在生活中看到的所有美好的事情,这真的跟诗人一样。

所以后来别人问说你觉得设计是在做什么?我说设计就是把我们发现生活中不平凡的东西变成生活中平凡的日常,可能有点拗口。我觉得设计师真的在做这件事,我们把所有非凡所有有创意的事情,一饮要变成所有人平常能看到的东西,我们的生活就会变的越来越美好。这就是我在这个过程当中一直在做的,所以我会跟自己说,我们未来做的每一件产品都要成为我自己的代表作,那直到你的生命结束那一刻,你会发现你的生命被承载到了另外一个载体当中,那你的生活和整个一生是非常有意义的,所以在过去的时间当中,我也做了一些事,但是在2006年的时候,我相信中国的工业设计师大部分都会知道这是我的作品,或者不知道的今天也让大家知道了这是我做的,那是11年前中国红星奖的奖杯设计,其实它很纯粹,道德经有一句话讲道可道,非常道,什么东西说出来可能就不再是它了,用不同的方式表达的时候就静静看它就好了。很有幸十年以后另外一个奖找到我,他们是叫做中国之星奖,五星的,我有点崩溃,说我已经做出来了一个挺好的五星了,你要让我再做有点难,但是我也做出来了一个很纯粹的方式。设计中有一个直觉,大家都说设计是站在艺术和技术的十字路口,我的看法你首先来自于你的直觉,想要表达美的冲动,你用你所有的逻辑去验证这个直觉也许是对的,就表达给大家就好了。

同时这样去做的时候,我发现很多设计都可以用这样的逻辑去做,我们在五道营做了一个餐厅,改造了一个四合院,这个餐厅当时一句话把设计做完了,我们要做一碗盛放着阳光雨露的越南粉,这一句话使一个厨师如何出品一个越南粉,如何摆它的餐具,在后面一页大家可以看到它的空间,这是它的空间,我们没有做任何关于越南的元素,也没有把佛像、东南亚拿过来,我们做了一件很简单的事,阳光雨露我们一定要从越南搬到北京来因为它很美,但是是不可能搬过来的。所以我们沿着整个四合院盖了一个很便宜的温室,把整个四合缘扣起来,这时候我们可以控制里面的温度、湿度和体感,所以我告诉大家阳光雨露是通过温度、湿度和体感,你似乎觉得我们把越南的气候拿过来了,这很戏剧化,但是里面的湿度、温度和空气成分肯定不是来自于越南。你会发现说因为阳光雨露这句话,因为空间在用空间的方式表达阳光雨露,它是一种感受。餐承载这样的餐具和出品,表达它的视觉,我们起的名字叫碗(音),它是一种菊科开着小花,生长在很多地方没有什么攻击性存在感的小小的花,我觉得设计就是这样。我记得曾经有人讲过一个道理,设计师要躲在设计的后头,设计要躲在产品的后面,不要去嘚瑟自己做了什么东西,所以很多朋友去到这个地方,你到底干什么了?什么都没有干最好,你在里面找到什么形式,想要炫耀自己手法表现的东西没有,其实蛮舒服。除了雷总以外何老师也去过,可能会有这种感受,我不希望别人觉得这是一个被设计过的店可能更好。

包括我们做过另外一个好玩的餐厅,我个人是处女座,这是一个日料的餐厅,是北京目前最好的名古屋鳗鱼饭的餐厅,一个特别的人做了一碗极致的鳗鱼饭。你会发现我们用了一个元素,像一圈一圈的。我觉得设计是在跟人接触的过程中控制人的行为,比如说我们把AI做了垫餐纸,上面用铺山水的形态做了延展,这时候用最普通的办法,当你喝完一杯水必须要放回原来的位置,否则你会特别别扭,这种小小的在生活中细腻的细节,我觉得在创作当中会变的很有意思,甚至于它会让人感觉到时时刻刻的一些,可能我们想法是有意思的,把它变成普通日常的行为,不要让它攻击到别人,而是自然而然做这样一个行为。基本上我们在做这些所有设计的时候,我们做产品设计,我们做品牌,我们做空间地我们发现其实都是把一些美好的感受给到别人就好了,不同的时候我对自己唯一的要求,可能就是再过十年我也愿意,我说十年前我做了一个东西,还愿意拿出来说,这样我一辈子做设计,变成一个老头还在做设计,在国外这些人当他们成为老头更有他的创造力,因为他已经积累了几十年的生活,那时候他一定要把自己所积累到的看到的敏锐捕捉到的感受,再一次用诗意的方式去表达,我觉得这是设计师很幸运和愿意坚持的事。

雷海波:他第一个作品红星奖的奖杯确实在整个中国设计界几乎所有设计公司在一进去的牛逼厂里面都是排一排的。接下来有请吴迪。

吴迪:首先感谢雷总邀请我参加设计绘诗的活动,因为最开始的时候还聊过设计绘诗,大家可以看到我所在的公司是唐硕体验创新咨询的机构,最开始是以用户体验为输入角度的咨询设计公司。对于设计绘诗后来其实我这边也想了一下,对于设计来说如果把它宽泛讲一点,我们其实感觉它有三个点,第一点,它一定是有感情的存在,任何一个完全的产品或者是设计,它如果没有感情那我觉得它是没有经过设计的。第二点,我觉得它有(英文),来自于两方面,一个是自身的体现,还有一个是用户商业上的,这两个结合在一起是真正的产品落地。第三个是(英文),所有的设计不光是古谱的集成还是现在科技感东西的产生,实际上这些东西一定有包括它的创新点在里面,否则它无法区别于其他的或者跟现在的时代相结合。从我们唐硕的用户体验角度来看,其实设计绘诗我们觉得它也是跟符合我们现在的服务设计,在这里面其实我们可以知道2002年心理学的大师所讲的,任何的体验都是符合风中体验的理论,也就是说所有的设计都应该有波峰波谷和最后结束的结论。

在这里面所有的设计,包括我们现在很多来看开箱的视频在里面,其实它就是风中体验完全的传达。包括线下的空间设计,包括唐硕其实在一些博物馆或者创新中心参观的情况去做它的设计,实际上都是符合这样一种像电影似的,很自然而然把矛盾、冲突所有的设计掺杂在整个故事线里面,当你去参观或者使用这个产品的过程中,关键的节点会有这样的东西产生,让你有一定的小心动的感觉产生。

其实也是之前认识唐硕创始人很久,在前两年他终于说服我从Mediatek出来。因为我在那待了有十年,在里面做一些服务设计相关的用户体验设计的东西,出来的一个目的是说在这个地方可能禁锢了很久,有很多的约束,我如何把这些一些我希望做的事情阐述出来,所以在前年加入了唐硕这个机构来做合伙人。这是我们整个唐硕的理念并不是我个人的,是唐硕十年积累过程中阐述或者积累的理念,我们可以看设计或者体验的发展史,从最开始的历史上物理体验或者物理设计,完全是物理性质的体验来传输到我们生活当中,逐渐发展有了互联网、台式机到了那个时代的台式体验,我们管它叫台式体验,但更多是通过PC的手段来传达人与人,人机交互或者是这样一个科目的产生。到了现在又有了移动互联叫做移动体验,到了今天实际上我们更崇尚的是一种场景下的体验,这种场景下也随着我们移动生活的产生,它的所有时间都是碎片化的,所以我们现在所有的体验不能从单一点去来看所有的体验或者所有产品,或者一个公司所提出的这种服务,它一定是多角度的。我们可以看这个它肯定是与环境相关的,不管所有的产生,像雷总今天的店其实是一个空间的产生,里面有很多产品,这种空间带给你什么样的体验,是这样直接传达你的身边。另外还有它的产品和服务,这边有咖啡厅的服务角落,这样其实有它的服务,还有其他的一些这边的产品,这是另外一个角度,还有behavior,包含人的,服务员开一扇门,都是一种交流或者他跟你互相的交互,还有互联网上有很多渠道,包括微信、APP,都是有behavior行为上的体验。再扩大一点可以生成无感的体验,当你进北京所有的一系列办公空间,香薰味道是一致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是让你有一种亲切感,让你杜绝心里到陌生环境的工具,这种是潜移默化的,你可能没有感觉到这个香薰味道是一致的,你可能只是很熟悉,消除了心理上的问题。

还有(英文),它其实有传达的意思。在这些周边所有渠道里,我们围绕的中心都是人,如果再扩大一点不光是人,因为现在有很多设计是在为宠物设计,设计宠物的家、家居,这个应该是说它的用户,用户有可能是人、家庭、团体或者组织,所以我们要把用户的角度扩大化一点。所以我们所认为的,现在所做的用户体验,应该是以用户为中心的全渠道的设计体验。也就是说它是一个全部的。

举一个我们前天做的例子,是我们做的林肯4S店,林肯在整个汽车史上有一百多年了,想进入中国市场它如何打造它的品牌和服务,这需要我们去考虑和研究的事情。在这里面我们使用了全渠道的方式给它做这种服务设计,刚才所讲的设计我们有一个在专业上的名词叫服务设计,这个在进入中国来说可能没有几年,但是在这里面我们说是一种全渠道的设计,这个设计的里边实际上我们是不是只做这样一个4S店的空间设计就已经解决了?实际上不是,如何让它具有更深刻的印象留给所有大众,是有一系列方法。

大家可以看到里面一些展示,实际上最开始的人,他是有各种渠道接触到林肯,有很多渠道和触点,我们看到用户想接触林肯这件事情所有的用户体验地图,在这个地图里面针对于林肯这样一些阶层的用户,我们需要去做更多的研究。同时我们还要对林肯的企业内部的文化,他在美国有美国的文化,他进入到中国市场面对中国市场的情况有中国的文化,我们要做两方面的研究。企业内部用户和企业外部用户双方面的研究,企业商业价值与用户价值相匹配,匹配到一定阶段就发现了它最终服务的价值所在,就体现了我们创新的原点所在。在这个基础之上我们可以看整个体验流程,最开始所有人去抛论坛看杂志,接受到了林肯在中国有卖车的渠道,他可能上网看一下车的情况,然后可能会到线下体验店里面。进入到体验店里面他可能会有这样一些人员去给他服务,到最后他可能买了这部车成了车主。这个过程看起来是比较顺畅的过程,但实际上里面有很多在设计过程中是不一样的,比如空间上,任何一个体验或者销售,实际上更多的情况是口口相传,尤其到现在的信息比较爆炸的情况,都是口口相传的,他的口口相传所创造的商业价值远远比做广告的时候来的更一点,尤其是针对这样一个不成熟或者是刚刚进入市场的情况。

麦肯锡对口碑价值做过更深度的研究,在这个研究里我如何在大的空间里让人的体验更好,用技术的手段来补充他的一些其他方面的体验,他其实当时是做了很多工作,用不同的材质放在多媒体机上,就展示了车的不同情况,告诉用户选择不同的车息或者内饰车是什么样。同时他还可以在这个场景下把这样一些东西发送给他的朋友或者家庭,因为所有人购车行为都不完全是个人行为,可能更多是家庭或者其他的综合行为,到最后他变成了这样一个车主。车主是不是在整个给用户服务里程当中或者整个设计就结束了,其实不是的,当他成为了车主,他提供的并不是一架车,而是提供的品牌服务,后边有4S店维修的服务,这是很小的方面。更多是想通过购买林肯这一类型,同样一个阶层的人,我买了林肯车,同时买了奔驰的车,是同一类阶层,我如何通过这样一个阶层互相的影响,比如我拥有了林肯的会员,那我这个会员可能享受一些高级会所的服务,同时可以把这些服务分享到其他车主里面,那这个车主有可能是奔驰、宝马的情况,来造成一个从后端到前端的反哺,造成了整个生态体系的搭建。所以现在更多的设计完全通过一个触点影响用户完全不够了,而是通过整个生态系统各个环节的触点在不同场景下的设计打造。谢谢。

雷海波:接下来请相辉。

相辉:今天是设计绘诗,我就没拿原来所有的商业产品,比如现在的滴滴模式有点像革设计师命的事情,比如我们设计一套数据系统,把所有海报设计分成不同的信息层次,根据不同用户进行投放,通过机器学习不断训练,让机器自动学会海报设计,做到千人千面。大家看到同一个活动,但是内容是不同的,各个区域投入产出比做到最高。这一点阿里巴巴已经做到了,比如双11每一个人看到的海报都是不一样的,我们也在尝试做是非常理性的。

我帮他们做自动驾驶系统的时候,会考虑他们现在的商业模式是2B端的,在这样一个过程里,我们应该怎么样让B端的企业买账,愿意用我们的系统,共享他们的数据。我在公司做这方面设计、技术、产品高效联合、商业高效联合的事情,我发现站在设计师的角度出来以后会看到很多不一样的事情,站在产品和商业的角度看到很多设计师不一样的东西。

今天准备的其实还都是跟设计绘诗相关的,有一天下班以后我问夫人觉得什么事情最酷,她就说整个中国传统文化里很酷的事情都记录下来会不会很有意思。所以这是我创造互联社的初心,也把它做成了一个公司,既然是设计绘诗,我们又有绘又有诗,我们觉得诗经里面有很多很美的诗句,但是现在人并没有认真读过。比如这首诗,讲的是过去一个小媳妇在娘家做完家务想回家看父母的这样一个场景,其实是很美的,是葛的这个植物,我们通过传统文化的水彩绘画,希望做成更多产品分享给更多人,这是诗经的一个系列。

这是我们做的中国神仙系列,我们找到了中国传统泥彩塑里非常专业的几个老手艺人,比如这个兔也是,大家去北京的店还是能看到这个兔爷的泥塑,这幅画挂在他们店里面。我们出了水彩本里最贵的本,差不多定价在200左右的本,这是中国神仙系列的,大家可以看左上角是魁星,大家在考学的时候,比如四级六级的可以拜这个神仙。右下角的月老,大家的求缘、婚姻幸福可以到这个神仙。中间是著名的武财神赵公明,右上角是关公,这是我们做的神仙系列绘画,我们希望通过这些东西记录下来好玩的中国文化,把好玩的产品分享给更多人。

这套系列是我们的24节气美食系列,刚过去的一个节气是谷雨,要喝谷雨茶,我们通过两三年时间发现中国最具代表性的节气美食都是什么,我们没有画人的原因是希望有观者能够把自己带进去。比如说小满,吃苦菜,因为在中国文化里小满是满招损、谦受益,所以我们的人生有小满就够了,但是不要有大满。所以其实每种节气背后的美食,加上节气代表的名字有自己的意味。比如白露要喝酒,因为有霜降的变化要去湿气。秋分要吃螃蟹。所以在中国美食文化里对节气的理解都不一样,我们觉得很好玩所以就记录它,我们当时也办过画展。

中国其实从辽代就有星座这个事情,并不是星座是老外笔名的,包括中国还有自己的二十八星宿,我们把每一个星座设计成非常漂亮的坠饰,并且融入我们对于星座的理解分享给更多的伙伴,这是我们做的产品。所以我们本质上是一个记录传统文化,希望让更多人知道的团体。

雷海波:我特别欣赏他们的创造氛围,他们经常去乡下采风,也会秀一下自拍的大头照。我们之前介绍的几位设计师都特别有情怀和浪漫精神,有些设计师在说骚浪贱,设计师不是那么骚浪贱的,但是我们可以把浪理解成浪漫的,接下来这位设计师是比较商业的,不过他也是很有情怀的。

李凤朗:我到现在为止有两个工作经历,一一段工作经历做的青年老师,第二段工作经历在联想这个企业做了十八年设计师和设计负责人,我如果现在总结下来十八年我干了什么事,最开始我们在国内怎么样用细分来去做竞争,收购IBM之后,在那之前我们已经注意到怎样做品牌,我们启动品牌启动国际化比收购IBM更早。2008年我们的笔记本05110,在美国获得CES的BEST奖项,从那之后戴尔开始全线抄袭联想的设计语言到现在。设计语言做完之后竞争也不能完全持续,我们开始思考产品架构,比如H20双模式一体机,YOGA笔记本,是我们2004年做的产品原型,八年之后产品上市,到现在做的第五代产品,这个产品做完之后我们才有资格打开北美市场,在北美市场卖999美金以上。

这个过程从差异化创新到品牌的思考,从设计语言到新的产品架构,我现在还在思考智能下面之后,数据家庭、智能设备怎么走?我特别想分享,这件事情到底要怎么思考?未来往哪里走?特别是站在中国的背景下,我是一个中国设计师来看全世界设计往哪走,中国往哪走?从竞争的角度看我们今天必须要做到全球设计语境下的中国现代设计,因为今天全世界已经融合在一起,所以你没有办法说我做成我们村的设计,他们村的设计,今天没有,这个地球就变成一个村了。还有说今天要做当下的设计,其实这个世界一定是往未来走,而且这个世界从过去工业革命一百年到今天,并没有太多创造人们心里和生活方式,更多是复制了大家都能用得起的东西。今天这个世界因为过去几十年,特别是美国主导的全球化运作,产品太过单一,其实人们开始期望我能不能有我自己?上一个时代工业产品本质上跟人之间的关系,他把人理解成一个设备,我们那时候做人机工程学本质上是看人和设备的效率问题。我们就在思考未来到底应该往哪里走?中国过去一百年并没有参与工业化产品原型定义,我们今天再去看未来,是不是在这样一个视角、北京四下,中国有可能找到特别突破的东西。

去年我大概花了一年的时间,带了几个研究生跟他们一起思考一个东西,我们谈以人为核心,人到底是什么东西?看到生命起源、单细胞、生物进化,水生动物、两栖动物、哺乳动物到猿猴进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发现很有意思,真正的人其实不在今天,在封建社会那时候为礼仪、宗教、信仰来做,今天我们为拥有来做。再往前看也很有意思,真正的人是什么?其实我们再长花一点用几亿年的时间来看,生命被消灭过一次再跳过来看整个生命的循环过程,自然界中很多生物、动物、植物有生物链,你吃我我吃你,无论动物还是植物是这样的。人类进化从躲在山洞里自己建小屋搭一个小院子之后,开始大的动物也不能把我们干掉了。过去几百年医学发达之后,微生物也不能把我们干掉了。我们近一些年非典那时候差一点点,可能我们几百年之前有一场伤风感冒,死掉几十万人,今天没有了。我们跳出来现在的人或者进化的人再看,我们有没有思考一个问题,说五星级酒店里为什么前面都放一个游泳池?本来人是哺乳动物,你跟水还是那么远的距离,其实我们可能人类的梦想在进山洞之前大概就想到钻到水里,在沙滩上晒太阳,在天上飞。我们看猿猴的时候那种状态是无敌的,在于他上肢很发达,我可以快速上树。有小动物来可以快速从树上下来抓到别人。回到根本来看,怎么样让上枝更发达,也很有意思,这可能是人健康的标准,所以我们看很多男生健身就把自己的上身练起来。比如今天所谓现代的文明,我们都在这坐着其实腰已经受到伤害了,我们今天受伤害最多的是腰。所以我刚才说猴的角度去看,能不能想说家里面做一个什么的东西吊起来,能适当做一点这样的动作。

全世界做椅子最大的公司已经做站的办公方式,效率不是最高的,但是能缓解人的疲劳。如果我们抽象看生物和人的进化,可能今天的人和设计师有义务回到自然中找到更对的方式创造新的产品,不再是多精密效率多高,应该是更自然,那可能人类才会更美好,今天工业化并没有创造多少心理和胜利的健康,只是占有了更多的物,所以有可能那时候我们发现原来躲在山洞里,可能从山洞里出来跟那些动物玩是最好的,这是我思考的场景,谢谢大家。

雷海波:我一开始说李下总是比较商业的设计师,但是他后面说的完全不商业,我特别憧憬什么时候能吊起来工作的场景。联想的YOGA笔记本我特别喜欢,我记得当时后来量产之后,联想的另外一位好朋友姚总设计的,跟我说出了一款产品很牛我送你一台,我等了半年没有买到自己买了一套。现在很多笔记本都是抄这个概念,包括微软,谢谢李总,这是真正的中国原创设计。接下来这位是杜晓丹。

杜晓丹:首先比较感谢雷海波给这个机会,我们这个行业是做装备设计的这一块,离诗还是比较远的,但是也有关系,我想从这个方向去理解和联系一下。我的简历大概分两部分,一个是在华为公司做了五年时间,后面就自己创业了。从十二年前自己出来创业,当然也有华为同事一块,成立了皓月科技公司。出来之后我们主要是从事通信行业、服务器、装备领域的产品设计,这些产品都是现在比较枯燥一点,跟日用的一些产品不太一样。另外我们也做一些军工类的。

这类产品是需要多团队合作的,我们这个团队里面有结构工程、工业设计、软硬件等,看上去挺复杂,实际上这个设计花的时间是比较长的。这个产品是叫K1关键主机系统,俗称小型机,这是中国第一台小型机。我找了几个从零到一国内没有的,第一次创造出来的产品,当然国外是有的,IBM是有的。这是浪潮公司,从里到外,当然这里面核心机群是浪潮的,我们帮他们从结构开始做整个产品的结构工程,包括产品的设计、外观。首先这个产品从工业设计上来讲,样子是可以看到的,但是我们工作不止这些,因为这类产品的设计一定要从里往外做,因为这种产品主要的价值是在性能上,而不是说在设计好看不好看上。当然我们的工业设计师解决的问题可能着手点还在这,但是他的思考和发现问题还是要从里往外。要跟随产品的思路,跟产品抗衡和合作,今天提的问题跟产品经理、技术怎样合作?实际上这是一个矛盾,他们的思维方式和理念恰恰都是从里,从功能、性能、可靠性、成本这方面去考虑的,我们从工业设计的角度来讲恰恰相反,要往另一个方向去做去争取,这就是话语权的问题。在华为公司我们经常碰到问题和矛盾冲突的时候,我们工业设计就处于设计,整个华为研发、市场、工程这块靠前的,他们的话语权更强。工业设计往往沦落为他们说完了最后定完了我们再去执行,这个思路让我觉得很有局限,所以为什么我们后来志同道合的人出来创业。让我们能够从工业设计的角度,从外面用户体验的角度,从环境的角度去定义这个产品的功能,影响它的规格不是定义它,这个定义一定要是根据它的功能、性能的。比如这个产品运算速度要8个CPU同时运算,那怎么样解决问题?那就32个CPU同时运算。

我们在后面要给它开发另一款现在在做的,这个产品卖的价格也是很高的,要卖到500万人民币,这个价格可能在产品上体现出来,你不能说是像冰箱一样立在那,但是价格是匹配的。使用上安全性体现出来,这是要考虑的,在操作上怎样体现安全性。

从工业设计角度来讲是从外观考虑,但是也要配合硬件软件从里往外做功能,耦合在一起形成最终的产品,这就看谁能说服谁。因为在很多决策上这么做那么做走不出两条路,这两条路如果都做合并不起来,我们要解决多方的观点,把它融合在一起,达成一个平衡。

这也是一个设备产品,是中车做的探伤车。这个探伤设备是两个主要的核心技术,这也是中车引进的技术,其他的部分整个产品化是由我们来做的。原来使用的是这个车单人操作,在滑轨上推检测轨道的质量和老化程度进行修复检测。现在自动化了,以车辆的形式可以时速30公里的速度快速进行检测,大大提高了检测的效率。这款产品也是通过工业设计为主,来去推动硬件和软件核心技术这块怎样去组合,所以我们的理念也是这样,通过工业设计的设计方法和能力,去整合工程技术,去达到某一种需求和问题的解决。所以这是我们觉得最有效的一种方法和思路。

这个产品也是一个可以叫设备,也叫穿戴类产品,是一个动作捕捉系统,捕捉人体动作。穿上这个传感器可以捕捉人的手指、关节还有各个部位各种动作,输入到电脑和程序,可以进行各种数字化的编辑。编辑游戏,可以把它当做游戏外设,显示器就可以进行游戏的活动。还有通过它做制作也可以,结合到电影里做科幻片的制作。首先我们合作的公司他们的技术能力和软件能力非常强,他们的算法也很强,在这个基础之上我们帮他实现了产品的应用方式,怎样能够把这个芯片做的更小,怎样能够戴着更舒适,包括脱和装、穿和戴,也有很多要求,必须得贴合。怎么样更换出汗之后的手套,怎么样调节角度等,这些都是我们帮它去完成的。

这个我们也提到了刚才的诗,我们现在碰到的都是很苟且的东西,诗和远方我们也追求。我认为我们的设计师实际上还是需要有一个高逼格的速度在。我们往往会做着做着,这个设计师做这类产品就放弃了,往往被产品经理训的你不懂不懂技术,他觉得太低了。实际上工业设计师如果丢掉自己的愿景和远方的追求,他真的就没落了失败了。我们现在恰恰要发出自己强势的能力,发出自己的声音,首先是基于合作的基础上不能干仗,还是要说服他。做这类产品的工业设计师我们需要他全素质的,尽可能跟他建立良好的沟通,具备这样的知识背景,同时通过自己的理念说服他给他更多选择,不是说只有打螺丝的方式,还有很多不同的办法,各种各样的材质都可以满足你的要求,只有这样的方式才能够在团队当中占有一定的主导地位。所以好的工业设计师可以引导产品经理、引导产品、引导客户,引导产品如何定义,这是我们的追求。

主持人:谢谢杜晓丹总,他最后面的几句话让我很打动,他是一个特别理性很有思考的设计师,他其实真的不像某些人在科技圈和媒体圈里面说骚浪贱,他真的不贱,我们非常理性。接下来有请何老师。

何颂飞:感谢海波把我安排到最后,不是我能量最大压轴,是他不知道我在做什么没底。我尽可能地说的轻松一点,海波给我的题目是绘诗,这种主题在设计圈里极少见一般不会有,但是我很感兴趣,因为我的研究方向是生活方式和文化的承续,听起来悬而又悬的方向,但是我为此做了二十几年。中国传统文明的思维方法就是诗性思维,进入到工业化和信息化之后产生了很多不断磨合和冲撞的东西,但是我并不确定海波是这么理解的,让我交作品的时候大家可以看一下,这是我大概在大前年的时候做的总结说我要清零,把前二十年做的所有东西都扔到那,这是从PPT选了两张我跟我学生做告别的时候说我以前做了很多设计,是获奖产品故事很多。如果设计圈里做的特别杂的,我一定算是在中国设计圈里的,因为对我来说设计是我探索它能够产生什么价值,边界在什么地方的一件事情,所以我前面二十年做设计是在探索设计的边界,大概我各种奇怪的类型基本上,航母和舰艇我没有做过,其他的我基本上都接触过,包括武器装备、汽车、国内外的等等。最后我当系主任做设计的时候,已经做了波音飞机,做了中国近海直升机的指挥保障体系,做完了以后我回过头来想想说人生过半这是不是我要做的事情,这就开始思考海波说的诗在哪?

其实对于中国的国情来说,我跟李凤朗算这波里面岁数比较大的,亲身经历了整个中国设计有实践开始的例子,我念大学的时候给我设计做不给钱OK,你只要让我做,那时候没有机会。到现在我完全可以选择你再找我来做一个产品,对不起我不做,我在这个地方毫无兴趣,因为我不知道这个设计对这个东西是否产生价值,我们可以看到下面有一个车,是我给德国一个公司做整个服务对象奔驰、宝马未来的汽车驾驶系统研究。我们也做了美国波音公司针对中国产品市场的可能性。这些都做完了以后我觉得我在为老外做这些价值的判断,对于我们中国来说是什么?所以从那年开始我做了这几张PPT,对外界宣布这一刻开始我要清零,把所有的工作重心重新更换,我来思考设计对中国的价值是什么?这开始有点海波的主题,诗在这时候我认为是中国传统思维方法中间的根源,它是跳跃性、发散性的思维。

我因为不敢确定海波主题后面的延展,我没有敢放我这个主题后面的事情,在我来看这个时代开始说诗了,我连续六年开始去各个设计周去看,我也看到中国的设计开始走进国际的视野。终于我看到了有中国自身价值的思考,我们过去所谓的好设计送到国际上无非是来类,第一类是在人家的语境里、思维方式里玩做迎合的工作,做点所谓有意思的灯和家具等等,还有就是拿自身的文化符号说事所谓的新中式等等,但是我不认为这是设计对于中国国情语境的价值。

所以我没敢把近几年的事情放在里面,我可以介绍一下我在做什么事,我跟李凤朗做了一个探索,第一个是我按照设计的领域边界来说,我在学校是一个时尚学院,所以我要做一些生活方式的探讨。我跟跨专业的合伙人,我是工业设计系,我的合伙人是新媒体系的丁肇晨(音)教授,关于中国人睡眠的研究,最早从中国青年人的生活方式研究,慢慢转换到有个课题叫深呼吸,前两天有雾霾我们研究所有跟雾霾有关系的深层次问题,最后聚焦到当时做的主题是雾霾影响到了城市人的生活方式,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是并不显而易见的,大家都会觉得呼吸道是雾霾的问题,但是有一部分问题是说这个影响到了人的睡眠问题,我们把睡眠当成主题,我们做的时候发现它的含量很大,我们把它聚焦在城市青年的睡眠问题,我们想把它做一个系统的解决。所以在这个里面我们设计有智能化的产品,有技术的产品,比如所有睡眠会跟人的休息状况、人的饮食状况、人的焦虑状况以及温度、湿度、光线,包括织物,这里面做了所有方式的解决来提综合性的提案,明年开展,海波有空可以去看看。这里面牵涉到家具、灯具、织物的设计、床品的设计、实物的设计等,包括我们出了一本书《一千个睡眠为什么》,所有跟睡眠有关系的我们不了解、忽略的问题都会在这里作一些呈现,这是我要做的第一生活方式的研究,不想落在某一个品类,某一个行业来做研究,包括服务模型和服务设计。

第二个做的事情,我想做一个中国传统文化重新振兴的方式,我在扬州做了四年,海波也去过。大家都知道中国陶瓷很厉害,中国所有非遗里面有很多东西,我跟文化部非遗司司长做探讨,我认为中国传统工艺的方式极有问题,我当时是非常不忌讳的在大会上说,牙雕为什么要保护?我当时质问部长,我们如果说从环保的角度象牙这种交易是罪恶的,那我们为什么要保护牙雕?所以我当时直接在文化部的会议上质问这些部长说,那我们的思路是不是有问题?所以中国所有从商代开始就传承下来的工艺为什么只有陶瓷仍然是活的,但是直到今天工信部公布的32个中国没落城市里面唯一一个传统城市是景德镇,是因为我们的陶瓷产业在这里并没有发展,我们把传统陶瓷工艺定义成了在瓶子上画国画,这成了所有陶瓷工艺大师的方式,所以我坚决反对提不同的意见。那你觉得这样的方式对中国有价值那你要做尝试,所以我选择的另外一种工艺漆艺,原产于中国跟陶瓷一样,只不过在日本有更大的市场,因为那里的文化和传承没有断裂有关联。但是中国所有漆艺都变成一个摆件,大的屏风、盘子,没有任何价值,我去做,开始跟这些产业工艺的人沟通交流想通过设计产生价值,发现有问题,所以我抛开他们自己做了一个公司在扬州,通过设计来把传统工艺重新进入到生活里,我当时的观念是这些传统古老的东西如果不进入到现代人的生活一切价值都是胡扯,因为大家知道文化部做了一个工艺美术大师和非遗传承的培训,产生了两种声音,一个是说你们胡搞,另外一个说你不这么做那根本没有产业化,我想这两种声音碰撞出来我们就会发现其中有问题,所以我自己做这个企业,自己做尝试,做新材料的开发和应用,重新来思考漆艺应该怎么发展,来做文化可持续的一件事情,让它能不能通过设计的思维方式让这样一个产业重新焕发它的生命,而不是变成一个标本在博物馆里,几个工艺大师在那里孤芳自赏。

第三件事情,我们有一个课题是去广西,因为是我们院长科技部的课题,这个事情我觉得从个人操作上我觉得很有意义,去广西做11个市区少数民族信息的清理和建构,大家都知道广西刘三姐的故乡,壮、侗、苗、瑶这些少数民族很出名,中国除了西藏、新疆、广西其实贵州这些地方以外,其他地方少数民族特色已经很少。但是我一去发现挺危险,这个我不认为它是不好的现象,现在的少数民族姑娘35岁以下的连正确穿着她们的民族服装都不大会,我说这是没有办法的,你让她穿着民族服装去工作都不太可能。所以你如果是用大熊猫保护的方式去保护这些传统都会有问题,所以我们在那里做的时候,我先做了整个少数民族所有的服饰、文化、数据库的构建,再想这种知识怎么能被利用,怎么能跟互联网信息时代的生活方式构建起来,把那个东西跟我们连接起来,所以我们做了其中的服务设计、商业模式,运用信息技术手段重新梳理和设计他们的系统和产品,这里面还在等待广西政府做后续的支持。

第四件事情,我大概三年前进入到一个村落,大家都知道乡见(音)很火,我从来不宣传是因为我们做的模式不一样,这是陕北的一个古老村落在黄河边上,这个村落是联合国粮农组织授予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因为这个村落有全世界最古老的枣树,要好几个人合抱过来的规模。这个村落即使有这个荣誉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机缘巧合去到那里,我们就做了一个商业方式完全不同的模式,所有人对这个地方都是陌生的所以更加小心谨慎,其实我这个人血统里跟陕北半毛钱关系都没有,去到那个地方所有东西陌生的。我们跟农业大学的社会学系去研究整个村落的人他们的血脉、他们的关联、他们的物业产业之间的关系、他们的民俗,发现了特别有意思的现象在这里我不赘述,如果有机会我们可以展开做一些讨论,这绝对是一般人难以体会到的一些地方。

我在这个村落里确定了一个设计的基本主线叫三生系统,生态是什么?我专门找了一个北大的团队去做这个村落生物多样性的本题调研,这个村子的自然资源是什么,它跟枣树种植农耕方式的联系是什么,我再根据这个东西确定它的生态。下面是生产和生活,再把设计的思想放进去,外界的资源怎么放进去。我做这件事情的目的是这样的,这几件事情对于我来说我要做的目的是,我们老说设计是解决问题的,那么中国的问题是什么?其实今天主持人也问我说你三个关键词来确定一下你对设计的认知?我第一个就是解决问题,中国的问题是什么?不是我们没有信息化,我们没有产业化。而是说中国三千多年的农耕文明高度发展,它的社会关系、生产关系跟过去的结构是非常稳定的,在建国之后我们迅速以牺牲农业来迈进工业化和进行城市化建设,这三十年里我们已经看到它的弊端,又突然一下子进入信息化时代,这样一个快的节奏里中国肯定会产生什么样的问题,这样的问题是什么?我们把它归纳为在这样一个迅速脱农入工的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我们肯定比他们的需求和造成的状况是完全不一样的。

我开个玩笑说我今天45岁,我的这种经历应该是他们那个地区的人150年的经历,因为中国这样的过程中所进行的加速和压缩,会使得中国的人变的更加沧桑。我完全从一个农民的家庭出身,家乡原来还拿牛在耕地,今天我突然到了这个时候,信息产品我很少做,我们念大学的时候开始有BB机,我是最早中国做手机的一代设计师,那时候还是黑白屏,当时提照相摄像功能觉得自己多领先,今天来看什么东西没有实现?所以这样一个过程,我们的父母那一代,他们小的时候所经历的东西一定是在他们爷爷那个年代里经历的东西,所以我说中国在这样一个加速发展的过程中速度对人的控制所产生的不适应性,一定是在中国社会里产生的问题。我这个人相对来说单纯,因为我大学毕业以后一直是教师一直在大学里,不单纯的地方在于我这个人尝试了不同的设计,因为我的设计领域,从乡村到产业等等,到一些完全不同的方式,所以我的视角不太一样。我今天还在说,我们过去那一代由于并没有这么发达,还没有在信息时代,我们做事是中枢神经式的,我们要过脑子自己去分析自己去思考,到了今天一个自媒体时代,发现这一代人,我的学生们是末梢神经时代的人,他们讲究的是感觉,有感就在乎,没感怎么说都没有用,这样一个自媒体时代才会有所谓叫做网红的产物。中国在这个发展的过程中,我教学生的时候发现他们跟我们不一样,他们真的是新人类。放到设计上刚才李凤朗在介绍的时候也是这样一个概念,我开个玩笑,大家都在末梢神经的一代人里他开始关注什么是感觉,什么是他个性的诉求。我那天跟院长说服装学院这时候才提到时尚的价值是什么,之前工艺设计提到的是普适的价值,那时候价值观说什么是正确的,因为设计有一个基本诉求是一定要正确,解决大多数、批量化,要能够为企业创造利润,所谓一切都是正确的。今天如果说到这样一个信息时代并不再说正确,因为对正确的定义是每一个人、每一个地区、每一个国家都不一样,你不能拿美国人的正确来要求中国和非洲,就好像我去参加全世界可持续设计大会一样,欧洲要求亚洲国家、发展中国家降碳减排,印度人说你们都已经用上这样那样的东西,要求我们这样那样没有道理,其实这也是一样。

我说好我们终于可以谈诗了,但希望诗和远方不是摆拍,需要我们真正从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中国人的发展状态,中国的这种社会形态出发,去构建我们自己认为的价值和幸福。所以我希望它不是摆拍,它可以有很多的争议,但并不是我们完全遵从西方的价值观,这是我在这说的关于跟诗有关的东西,所以我其实不确认海波会不会愿意讨论这种东西,所以我不把那些东西放出来,省得产生争议。今天好像发现他们的氛围比较轻松而且说话比较多元化,我就说了这些,谢谢大家。

雷海波:谢谢何老师,这真的怪我,我拉了一个群请了今天在座几位老师说礼拜天有个活动对接一下,我都不在北京昨天半夜才回来,中间没有跟各位沟通过包括何老师,我当时请您最想介绍的就是生活方式和民艺、手工,当然这个也没有问题,当然这是过去,我们希望看到未来的。接下去还有一个特别小的环节,虽然今天是一个有商业企图的活动,但是我们做的很不商业,我不知道MLADEN和刘总会不会对我们有所意见?我们今天其实也没有请特别多的人,我基本没有请设计界的人做听众,而请了在座媒体,我希望投入媒体的声音,把设计师的情怀,我们对梦想对未来的思考,包括设计和科技结合的思考,能够帮我们传达出去。我们设计师真的不是骚浪贱的,我们是非常有追求、非常有梦想的,非常有诗和情怀的这样一波人,我们今天在座七八位设计师都完美表达了这个精神。接下来有一个圆桌环节,请几位设计师先入座。

第一个问想请问MLADEN,您相信您是为数不多有机会跟中国设计师当面做沟通,听了我们几位中国设计师对设计的阐述之后,不知道你有什么看法?

MLADEN:我觉得首先我非常有幸可以听到这些不同的设计师表达了他们关于设计的想法以及一些文化的元素可以应用到设计当中。那你既然让我多说我就再多说几句,首先我觉得所有设计师都想成为在我们所在领域的一个大师,但是每个人的职业发展路径是不同的,今天我们在这里可以看到和讨论很多不同形式、不同风格、不同领域的设计,我觉得对于我们来说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而且我也非常希望我们的讨论可以非常成功。

雷海波:我想问在座几位设计师,我想把唯一的问题留回到商业本身,你们怎么看MLADEN的创业项目?

杜晓丹:这个项目我觉得了解的不是很详细,但是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一个点,很好的一个需求,而且确实存在这样一个很强的痛点,我相信肯定会有比较强烈的市场反应。从设计上来看,我是认为非常完善,而且从产品的制造和工艺上考虑的也非常完善,设计是一个很成功的设计。

刘洋:这个项目我感觉我也非常喜欢,因为尤其是针对设计师,但是我想提一个建议,因为赞许的话刚才早上也说了很多了,我感觉他面向的人群肯定像我们在座的这些人,一个是会用,再一个去能够体现自己的设计师品位,我觉得需求也会买的。比如我最近花2000块钱买了一个本加上一个电子笔和APP连接的东西,我自己在我的体验到了生活乐趣,我的客户也更加相信我更加专业了。我的建议是如何让这款笔,既然说设计等于提升商业价值,那么在中国市场如何让一般的不做设计的人也能够知道它的用途,也能欣赏它的功能?比如说在它的包装和说明书上,有没有可能捕捉其他领域的尤其是中国消费者一些常用的场景给他以示范,让他产生联想?对他的生活产生价值,比如刚才雷总说的笑话,这可以有更多扩展的示意,这就是我的建议。

吴迪:因为你之前没有用过这个,只是今天第一次看到,从几年的积累和未来的市场发展,我认为未来的市场上第一个是分众市场,未来的市场一定是细分的,所有的产品一定是分别固定在不同的某些人群上进行扩展。第二个就是我所讲的全局性体验,它现在是一支笔,我觉得未来它可能是不仅仅是一支笔,可能有它代表的生活方式和设计师的情怀在里面,它使用的场景一定是设计师或者未来某些固定用户群所相连接的一种场景的连接,像刚才说的用户一样,从他第一次接触到这个,跟他生活中的场景什么时候会用到这个笔,这是第二点。

第三点,智能,我觉得未来的整个市场一定就是分众市场加全局体验加智能,现在其实今天上午还在讨论现在这个笔实际上仅仅是用做更快速的讨论方式来使用,为什么是否它有更多的智能方式,运用它采集到的所有数据连接到云平台,我觉得它未来肯定是云平台,更多所有数据采集到云平台,可以实现某些固定的搭建,或者像精准快速的东西的出现,我觉得这可能是未来智能云平台,也许是未来更多方式的运作,我觉得可能更多建议和思考是从小点来去做,现在这是一支笔,未来要看在不停迭代过程中如何把它整个的生态系统搭建好,我觉得这可能是更好的发展。

谢大欢:显然大家都说过了产品对于专业人群,设计师人群的使用场景,但是我刚才在看它的PPT里有一句话是挺打动我的,我忘了是哪一个杂志的评价(英文),这句话我觉得是一个非常有情感表达的话,会突然打动我说我要给我父亲买一个,也许他不知道怎么用,但是我会告诉他这是一个智能产品,这是一个和工具有关系的,这是和爸爸和儿子之间有连接的关系,曾经他会陪我做风筝或者变成什么东西,这是另外一个符号,除了功能还承载了符号的东西,而且由尺度和所有丈量开始的,不管看胸围还是距离都来自于一个尺度,或者是尺度所生发出来的别的东西,也可以在这样一个看起来的科技产品里,所以它会有一些标签,除去科技以外带来的温情,所以还是回到诗歌的主题。

相辉:我自己其实喜欢这款产品,设计的很棒,我想总结一下刚才几位的,说出两个商业模式,一个商业模式就是把这个笔做给大众,让更多人感受到使用笔的快乐。第二种,我服务好一个设计师专业人群的场景,找好一波人定这根笔,找到所有设计师的定位,同时围绕这群设计师做更高的增值服务,我觉得这两种商业模式也蛮好的,一个产品是一个商业的开端,是一个开始,让持续的运营和营销,看它最后当成一个非常棒的生物。

李凤朗:刚才海波描述的那两个场景对我来说都特诱人,我一直在想手的感受是什么?所以对于这款产品说实话我不知道是什么,因为我可能太过商业了,我考虑可能在一个品类里会有多大,怎么样提升创投的价值,可能对于这种定义的产品我没有多少感觉,所以我大概真的不知道。

雷海波:因为联想做的产品都是成千上万出货量的产品才做,但是这么小众的产品他觉得自己没有发言权。

何颂飞:你送我我会用。我说我对这个产品的感观,我做设计尽量会要用到尺子,但是可能我用尺子的行为习惯不太一样,我的包里会有卡尺这种东西,因为我们原来做设计要精确到一毫米和很多感知细节,我们对尺度不是公分和米的概念,产品是经常会到0.1这样一个精度,比如漆的厚度,某一个二角的精度,我们会用到这种程度。其实我在今天跟他探讨的时候,我说一个设计师进入一个概念的尺度,不见得非常精准,但是在构建一个尺寸模型的时候我想是有用的,当然这个东西工程师肯定是不会用。我说它接地气需要做的两件事情,当然刚才大欢已经说了,如果它变成一个文化的东西,那就是另外一个概念,就像我刚才说的青年一代是这种神经末梢的思维方式,他觉得好玩这个OK,就像我们买手环一样,你真的用了吗?我们都是装逼玩的。这也是一种方式,这也是一种产品的思路,你不能说它没有道理,它是有的,它让我们的生活更欢乐,有精彩点和闪光点。比如万一变成海波说的设计师骚浪贱用它做了情趣用品也OK,大家今天都没有绕开一个词两性之间的距离,这个词用的很诗意。

第二个,这跟中国人对工具的理解有关系,我今天拿到第一个概念是这个笔头是不是激光笔?有激光测距的功能?我刚才其实也说过我们很多对产品的理解和期待是跟中国的社会发展过程有关联的,比如说车。世界上所有的车,为什么博世这样的公司,他们关注中国人的状态,中国对汽车的需求是什么?完全是不一样的概念。举个例子说,北京这么大,我们通勤的时间在路上开车时间2小时,那这老外一辈子也没用到,他没有永远就在车上开一个厕所,中国的国情使对于很多物的理解是基于我们的需求,因为他们的设计师很轻松,我们中国设计师需要把很多事情全搞定,设计师有时候干着一个产品经理的角色。所以我们对这个东西的理解会有它的需求,所以我说只能测咫尺之间的距离,为什么?再稍微远一点挺费劲的,真的要去测胸围我觉得还有点费事,不够转点圈的。所以你就会发现老外的车到中国来为什么不适应,因为中国恨不得这个车装逼要够,接客户要用,接老婆孩子能用,老外觉得中国车最难做就是这个原因,我们对车的需求太大,恨不得又能越野,减震又好,还能装大款,万能型的。

其实我觉得这些产品的功能到中国来其实需要了解一下中国这种针对用户的需求,当然这个闪光点有了,但是在这个落地过程中可能需要可以再有2.0、3.0,这是我个人的意见。

雷海波:所以应何老师的要求,我特别对他们表示歉意我拉了群之后就没有参与这个,其实在座今天几位设计大师设计界的身份和地位足够组织一场千人的大会,我个人无以回报,但是我想MLADEN会每个人送他们一枝笔。

最后一个问题,因为今天有很多科技媒体在这,有一些设计师,设计和商业结合、设计和科技的结合应该是怎样的?各位都是设计师出身的,让他们聊聊和设计和科技结合可能是最好的方式?

何颂飞:正好前天我跟中科院去做交流,其实我这个人是不排斥科技的,科学家是专门给部长提供科学政策研究的科学家,因为他在设计学念的博士后,所以我跟他经常有争论。昨天说的话我挺同意的,科技提供了这些驱动力,但是把它拉到人的关系是要靠设计来做的。因为我们原来一直在争议对于国家来说到底是设计力度更重要还是科技力度更重要,老在讨论这个。因为我做事情是从来不排斥技术的,我觉得技术在很多地方有促进作用,其实我不太同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种话,因为这是在特定语境特定时期所产生的东西,我也不以为高科技论,所有的产品必须智能化等等,因为人上千年的发展过来,只要我们还没有异化成为另外一种生物,比如体内开始基因改造,我的心脏是个引擎了,人还是自然人的时候,其实我们的本质需求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我们对吃喝拉撒的基本需求仍然在,所以技术一定是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们,但是并不是改变了我们的本质力量,技术一定有助于拉近我们跟未来的关系,扩展我们的作战半径和工作压力。所以技术我从来不排斥,我昨天去中科院正好跟几位科学家谈技术的应用合作,所以我还是有点点感触的。

李凤朗:这个问题其实是企业从专业角度一直要思考和回答的问题,我现在看到未来的智能技术、大数据更加贪婪,破坏性更大,会想构建一张改变全球的网络,不仅是设计师没有可以活动的空间,可能包括整个人类都没有科学的空间。我想我能思考的事我反过来思考人类的进化过程什么是永恒不变的,我要重新找到人这条主线,把技术切割掉,插在绝对人的形式里面去制衡技术,我认为未来他们的关系今天需要设计师觉醒去做这件事情,今天这样做看起来生意不是最大的,但是如果不做这样的事情,我们今天这样推理下去你会发现很快,刚才何老师说的场景,所有的东西都可以是虚拟的,可能你生下来你爸爸买一罐营养液就好了。其实这件事情这么去想也不一定多遥远,我们今天很多信息已经被手机的方式改变了,其实今天你仔细思考一下,今天拿着手机思考了什么,哪个是你主动思考的,都在被思考,像小老鼠一样引导教育、教育引导,就会长成实验员希望的老鼠。但是是在改善人类,是让技术商业价值最大化,我能想到的是以人为核心找到原形,把技术切成碎片然后插进来。

相辉:技术的出现一定会把人改变成技术的思考方式,就好像电视机出现以后那些不会表演的总统全选不上了,只有擅于表演的总统选上了。而微信手机的出现让我们生活方式都被微信切碎了,我们与其说逃离其实逃离不了,而是被我们使用的工具塑造,有个概念叫互训,我训化了工具,工具也训化了我。设计应该是科技本质诗意的表达,我在做的事情是把所有人类自动驾驶的技术拆分成一个个被表达的公式,这样才能细化每一个行为,告诉机器该去如何安排这一系列状态。我在滴滴在做把所有司机开车数据拿过来发现你能预测明年这个司机发生事故的概率是多少?所以能够大幅降低保费。但是这意味着每一个人数据都要被联网,你会发现数据的真相和人性的真相,而之前的那些诗意表达完全理性化,因为我们要被技术刻画成新的样子,不一定是我们想要的样子,但是真实发生的。我在百度金融要去研究一下如何用投资方式帮助每个人个人利益最大化,通过大数据发现原来投资是这样,不是原来美国造的理念,是全新的互联网理念,我们都说支付宝建立了新的个人信用体系,是新型的感知体系,能细化到每个人每个特点,所以产生了更强的降维更续的能力。

我们每天用互联网提升效率,无论我们做什么都会被这个新生物完全塑造成以前不到的样子,这是我现在特别强烈的感觉,不是很远的事情。

谢大欢:科技和设计跟李总讲关于进化的事,我的学校里研究机器人的特别多,而且我有几个好朋友在国内研究机器人是非常尖端的一些人,我们一块聊,我说你们现在研究机器人的方向是错的,因为你们在用科技的方法做一个产品,理论上来讲如果你们叫机器人,这个东西的研发逻辑应该是进化的,不是说这个世界上只会存在一种特别完善强大的机器人,就像我们现在的生物系统里有蚂蚁、鸟、羊、鱼都平衡生活在这个世界中,有自己的位置,所以任何一个机器人想要完美一定会灭绝,这个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很多产品被包装成机器人,他是想说我要赢过别的机器人,但是这样一定会死掉。只有那种不会被别的物种灭绝掉的机器人,沿着这个进化向他们也许会成为机器人。所以刚才也受到启发回到科技和设计,我觉得人也会在我们现在的科技世界当中不断地进化,因为我们将会人工智能、机器人同处这个地球上争取生存的压力,科技的进步实际上是我们所面对的这个世界的变化,而设计有可能是我们进化的工具或者我们进化的能力的一种表达,因为我们无法知道设计到底是一个什么逻辑?它是来自于人对美好的追求,人对情感的追求,而人类这个物种最强大的在这个世界不会被灭绝的一个武器保护我们自己的就是情感能力,除此之外我认为没有任何一个能力会将过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所以我认为设计是我们存在在这个世界上一直不被灭绝的一个能力。

雷海波:我插一句,我前两天听特斯拉的创始人说现在所有人都是由一个人在背后由一个程序来控制,我们其实都是PC都是代码。

吴迪:其实在我看来因为我们接触到很多客户或者说产品,在我看来其实我觉得科技与设计并不是矛盾的,我觉得可能也没有那么悲观,因为我们把从互联网或者从苹果,或者到现在的时代来划分,其实我们可以看成两个阶段,第一个是硬科技驱动阶段,第二是软科技驱动阶段,当然我们现在有很多的科技技术手段,也许我们现在应用到生活里的科技手段是所有它出现或者商化之前,五年更早阶段已经出现的,只不过现在科技逐渐发展它的商用时间被缩短了。那我们如何用设计的角度把它更快速商用化,或者如何让它去为我们的用户,用户可能不仅仅指人类,为用户服务是更重要的平衡点。

我们来看刚才讲到的支付宝,大家都会用到里面的蚂蚁金服做的芝麻信用,它其实是从最开始的人们如何去看待信用,在人的一生当中各个信用阶段的使用场景来进行细分去创造这样一个可感知的信用价值设计,那我觉得这其实也不可脱离开科技,但是我们是如何让信用这个点与科技发挥更大化,来发挥它更多支付宝和淘宝上的数据,体现它的信用价值使用。我们再通过这个信用反哺到现在所有使用芝麻信用的人,你可以免押金住酒店、骑OFO、相亲,实际上是硬科技和软科技很好结合的点,这个点出在真实用户的角度。我个人觉得是当你做产品或者是做这样一个设计的时候,你从用户的角度去做研究延展,或者发现它个地方洞察出来的一些细节永远是不会错的,这个点就是商业上的设计和技术平衡点所在。

刘洋:根据我的两份工作,我觉得讨论这个话题在中国特别有必要,因为在大学里搞工科和科学技术的学院和艺术学院之间既尊重又彼此质疑,在设计公司里搞工业设计的人和搞结构设计的工程师也既尊重合作又对立,我想说的第二个观点在当今的技术恰恰已经不是社会的主要矛盾,全世界技术水平是趋同的,尤其是中国技术水平非常不高。第三点我想说设计不等同于老百姓常规认为的画画,其实是一种综合行为,我们给大学本科三年级的学生长期上一门课叫消费类电子产品课程群,去年和小米,前年跟李老师的联想,再往前和Thinkipad,这三年合作。我给学生做过一个训练,把最简单、最不值钱的,当然也有值钱的技术都摆在桌上,让大家随便抓取任何两种或者两种以上技术形成组合,变成他们新的产品。这时候就说明设计其实是整合技术的,没有技术设计就没有那么多整合,我想说的最后一个观点,这二者完全不对立,因为他们都是为人服务的,无论是技术还是设计师,如果谁能最先抓住人最细微的需求,那么它一定是一个常青树,才代表了未来的发展。

MLADEN:我觉得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首先我们必须清楚什么是科技以及什么是设计,比如说科技在我认为来说它就是一种工具,比如说一个摄像机它的功能可以被我们当做一种工具来进行使用。而设计就是我们可以调动和控制不同的一些感官和空间上的东西把它综合在一起的一个概念。当我们掌握了这种设计的技能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做很多事情,比如说给用户制造一些感觉,创造出来一些新的概念和感知。我觉得设计师这个工作有时候和作曲家是非常像的,我们一定要使用最正确的工具来进行制作,我有时候觉得甚至就像交响乐团和合唱乐团的协作模式。而从设计方面来讲我觉得技术就像是我们设计当中的一个元素,它可能就像一个色彩或者形状,是我们在设计当中会应用到的一个很重要的元素,而且我觉得它也是设计当中非常不分割和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杜晓丹:我觉得技术跟设计是一个孪生兄弟,以前也跟我们内部讨论过设计和科技的问题,因为尤其是在工业革命之后到电器时代,到信息时代,再到现在的人工智能时代,实际上技术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的技术在变化的过程当中,给人类带来了很大的生活质量上的提升这个实际上有商业也有设计合作的关系,所以现在很多技术已经不再只是技术,而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是我们人类能力上的一个补充,所以我们现在已经不像以前生活的那么艰苦了,我们非常方便,但是这也是另外一个问题,我们设计是基于需求,那么基于这个人类的需求是不是一定是对的?我是觉得有一个风险存在。那么我们现在的技术满足了很多人类的弱点,比如说懒惰,尤其是商业我们是在不断地去满足这个弱点,实际上会造成很大浪费这是一方面。还有一方面对人的健康和以后的发展是不是也有很大好处,目前的技术和应用也要去考虑。我觉得设计应该更起到的一个主要关键作用,我觉得更长远的规划作用,或者说从一个健康的发展角度来讲更理性的思考,不像商业是冲动性的,商业我认为在里面起到一个蛊惑的作用,设计是一个理性的,它在这里面起到一个帮助人类去调整发展、做出正确事情的决定。技术就是工具,这个工具你用它干什么,干坏事干好事,我觉得这是三者之间的关系。

雷海波:谢谢杜总。今天的活动基本上就告一段落,感谢台上的几位设计师和MLADEN,也谢谢在座各位媒体,我们每天忙忙碌碌,这都是要维持我们生存的正常,没有情怀和理想,维持生计必须的条件。但是我们每个生存在这个世界上,用我们今天设计诗人未来的畅想来讲,诗、美、烂漫和爱才是我们生存真正的原因,所以我们希望大家能找到各自的浪漫、各自的美、各自的诗,谢谢各位。

--结束--

【对“【硅谷速记】20170423设计绘诗活动发布会实录”发布评论】

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本网站部分投稿来源于“网友”,涉及投资、理财、消费等内容,请亲们反复甄别,切勿轻信。本网站部分由赞助商提供的内容属于【广告】性质,仅供阅读,不构成具体实施建议,请谨慎对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② 内容来源注明“硅谷网”及其相关称谓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需经本网站许可方可复制或转载,并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硅谷网】或对应来源,违者本网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注明来源为各大报纸、杂志、网站及其他媒体的文章,文章原作者享有著作权,本网站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站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④ 本网站不对非自身发布内容的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作担保。若硅谷网因为自身和转载内容,涉及到侵权、违法等问题,请有关单位或个人速与本网站取得联系(联系电话:01057255600),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广告
相关
头条
·【硅谷速记】张小龙:全面阐述小程序来了!
图文
2018国际文创产业合作伙伴大会9月11日上午实录
2018国际文创产业合作伙伴大会9月11日上午
RTC 2018实时互联网大会之声网媒体沟通会实录
RTC 2018实时互联网大会之声网媒体沟通会实
2018国际文创产业合作伙伴大会9月11日上午实录
2018国际文创产业合作伙伴大会9月11日上午
RTC 2018实时互联网大会之声网媒体沟通会实录
RTC 2018实时互联网大会之声网媒体沟通会实
最新
·第二届河北国际工业设计周开幕式主旨演讲实录
·2019年九号机器人AI产品发布会全程文字实录
·2019烯旺科技医疗成果发布暨招商大会全程文字实录
·2019年网络安全生态峰会:支付宝芮雄文专访速记
·2019九号机器人AI产品发布会速记实录-创造AI运力
热点
·【硅谷速记】特朗普就职演讲全文(中英对照版)
·nokelock 2019 全球新品发布会全程文字速记实
·2018国际文创产业合作伙伴大会9月11日上午实
·【硅谷速记】家园网马永才接受硅谷网等群访录
·GrowingIO 2018增长大会主会场上午现场速记实
旧闻
·【硅谷速记】推想科技人工智能医疗平台发布会
·2018 AGM X3喜马拉雅新品发布会媒体群访速记
·首届“数字营销在线选型节”新闻发布会全程实
·【硅谷速记】苏宁易购418家电3C狂欢节发布会
·【硅谷速记】2018年中国TMT行业“领秀榜”盛
广告
硅谷影像
2018国际文创产业合作伙伴大会9月11日上午实录
2018国际文创产业合作伙伴大会9月11日上午实录
RTC 2018实时互联网大会之声网媒体沟通会实录
RTC 2018实时互联网大会之声网媒体沟通会实录
【硅谷速记】GMIC北京2018:知乎李大海演讲实录
【硅谷速记】GMIC北京2018:知乎李大海演讲实录
【硅谷速记】GMIC北京2018上苏宁乔新亮演讲实录
【硅谷速记】GMIC北京2018上苏宁乔新亮演讲实录
【硅谷速记】UC光谱计划开放平台发布会实录
【硅谷速记】UC光谱计划开放平台发布会实录
【2017CCF青年精英大会】汤晓鸥谈人工智能明天
【2017CCF青年精英大会】汤晓鸥谈人工智能明天
关于我们·About | 联系我们·contact | 加入我们·Join | 关注我们·Invest | Site Map | Tags | RSS Map
电脑版·PC版 移动版·MD版 网站热线:(+86)010-57255600
Copyright © 2007-2020 硅谷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0385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