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网讯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对象的变化,时代呼唤教学改革,笔者根据多年教学经验,结合学生实际,针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研究《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C语言;学习兴趣;教学方法;教学目标
《C语言程序设计》(以下简称《C语言》)课程是信息技术、电子技术等理工类大多数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教学目的是通过《C语言》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基本结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素质。为学习后续课程打下基础,《C语言》课程学习的好坏直接影响后续相关课程学习的效果。
一、研究《C语言》学习兴趣培养的原因
我校属于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基础普遍比较差,学习的主动性不强、学习能力相对较弱,表面上学生都有学习知识的愿望,但实际上不努力,这就是客观现状。所有课程都面临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C语言》更是如此。作为第一门计算机语言课程《C语言》的教学,任课教师都知道它的重要性,但实际上在教学中重结果轻原理、重现象轻本质、重片面轻联系、重讲授轻讨论、重外因轻内因等现象依然存在,缺乏对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研究,讲课枯燥。导致学生学习《C语言》课程的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目标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能力差、学习效果不好,时有逃课现象等,也导致教师教书育人的信心下降。因此,客观上要求教师要转变观念,加强教学研究,深化课程改革,从培养学生学习《C语言》的兴趣出发,贴近学生,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效果。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当把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摆在首位,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引发学生的学习《C语言》的兴趣。学生学习能力是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习获得的内在素质提高,显然,加强学习引导是基础,培养学习兴趣是关键,掌握程序设计是目标。兴趣的培养取决于学生明确的学习目标、目的和获得知识的程度(是否学得懂),为此,笔者在《C语言》教学中,对于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做了一些实践探讨,仅供参考。
二、《C语言》课程中学习兴趣培养的教学研究
《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纲要》(规划)中指出:“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为根本任务”。《国家“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纲要》(规划)中要求“更加注重教学的创新性、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和选择性,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从两个《规划》中可以看出,教学必须改革,才能实现人才培养需要。大学应该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针对《C语言》教学,从激发学生兴趣入手,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能力,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笔者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尝试,收到了一定的成效。
(一) 基于学习兴趣培养 研究《C语言》教学目标
在《C语言》教学中,我们发现部分同学学习没有兴趣,就其原因主要是认为学习《C语言》没有用,加之教师在教学中又忽视内因的调动,导致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恩格斯说"兴趣与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因此,有必要研究《C语言》课程的教育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其一,基于教学目标,探讨教学方法。学习语言的直接目标就是编程,不会编程就等于没有学习和掌握《C语言》,更谈不上综合能力的提高了。为此,我们在《C语言》教学中,积极开展教学实践,以设计程序和提高编程能力为主要目标,研究和实践了一套行之有效教学方法,即阅读程序法、绘画框图法、类比教学法、渐进教学法、多解教学法、归类教学法、综合应用教学法、实验教学法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编程能力,并形成了教学目标层次模型。
其二,基于素质提高,挖掘课程育人因素,探讨教学目的。一方面要学生明确读大学的目的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培养综合素质,如果不强调素质,过分强调实用,参加培训班就可以了;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告诉学生学习能力和方法获得的途径。为此,我们专门对学生学习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学生受就业现状、学习习惯和实用主义的影响,导致学习兴趣下降,同时发现学生不能正确处理专业(课程)学习与素质培养的关系,缺乏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培养综合素质的途径选择。回顾20世纪的人才培养主要依靠专业教育,因此,在《C语言》教学中,我们结合《C语言》蕴含的程序设计基本思想和基本概念,加强学生创新思维训练,丰富学生智慧,并通过算法(程序设计)的学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锲而不舍的解决问题的精神及认真的学习态度。通过分析,使学生明确学习能力和方法来源于专业(课程)学习,大学的目的实现取决于“学”,载体主要是课程,只有这样教书育人,才能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能力,培养综合素质。
(二) 基于学习兴趣培养 研究《C语言》的教学方法
在《C语言》教学中,我们发现部分同学学习《C语言》没有兴趣,主要原因是学不懂,求知的要求得不到满足,加之教师对学生基础认识不足,导致教学中重结果轻原理、重现象轻本质,重片面轻联系,重讲授轻讨论,教学抽象、枯燥。为此,对于《C语言》教学,我们把教学场所搬到计算机实验室,教学方法上采用过程化(细节)、比较法(联系)、讨论法(交互),教学中把抽象概念形象化,枯燥知识趣味化,系统知识规律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过程化思想在教学中的应用。人的语言最高境界是非过程化,而计算机的工作特点是过程化。《C语言》是过程化程序设计语言,要求程序设计者必须一步一步描述解题步骤计算机才能执行。《C语言》语法复杂,内容多,加之我校学生70%以上来自农村,基础差,底子薄,自学能力差,初学《C语言》非常困难,学习中总有很多为什么。因此,我们在《C语言》教学中运用过程化思想,在讲清楚是什么的同时尽量描述为什么,既要讲清楚结果(现象),又要描述原理(本质),引导学生从细节入手,研究和学习《C语言》,培养学生务实的学习作风和兴趣,例如:对int a,b,c;的认识,从现象上看是定义变量类型,实质是定义数据结构、申请存储单元、定义符号地址。通过教学实践,学生听课时提问的人明显多了,学生学习《C语言》的积极性明显增强,教学效果明显好转。
2、比较法在教学中的应用。在《C语言》教学中,我们发现孤立的讲授《C语言》学生不容易接受,听不懂,想不明白,加之教师敢进度,导致学生失去学习《C语言》的兴趣。大家知道,程序设计就是仿真,最好的方法是联系其它学科寻找参照物比较学习。程序设计的基础是数据结构、核心是算法,算法的核心是数学,讲授计算机语言就是教数学。因此,我们在讲授《C语言》程序设计时与数学解题步骤比较,引导学生比较思考问题,掌握学习方法。例如,已知圆的半径为6,求圆的面积。
【数学解法】
假设:半径为r,面积为s
已知:r=6
求解:s=∏r2
=3.14×6×6
=113.04
答:圆的面积为113.04。
【C程序代码】
void main()
{
int r;
float s,pi;
r=6;pi=3.14;
s=pi*r*r;
printf(“s=%f\n”,s);
getch();
}
比较上述两个过程,数学解法步骤是变量假设--已知--计算求解--回答。C语言程序步骤是定义变量--输入数据--计算处理--显示结果。可见,四个步骤分别对应,表达方式不同而已。通过比较学习,学生理解了数学与程序设计的关系,很快掌握程序设计的简单方法。在《C语言》教学中,我们发现可以联系比较的知识点很多,比如讲授数据类型和函数时分别与数学中的数据和函数进行比较学习。比较法的使用,既使学生掌握知识,又使学生掌握学习思考方法,提高了学生学习《C语言》的兴趣。
3、讨论法在教学中的应用:在《C语言》教学中,我们发现仅靠讲授和实验教学效果不理想,《C语言》涉及的概念比较复杂,规则繁多,很容易使学生产生枯燥无味的感觉以及厌学情绪,这种重讲授轻讨论的现象,教学效果低下。因此,根据美国学者、著名的学习专家爱德加•戴尔1946年首先发现并提出的学习金字塔理论成果,我们构建了讲授--实验—讨论—分享的教学模式,即在计算机实验室上课,建立学习交流平台,引导学生开展实验讨论活动,及时验证讨论内容,引导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学直接直观,调动了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果,形成了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的氛围。例如:已知一个任意三角形的三边分别是10cm、6cm、13cm,求三角形的面积。
【程序代码】
#include
void main()
{
int a,b,c;
float v,s;
a=10;b=6;c=13;
v=(a+b+c)/2.0;
s=sqrt(v*(v-a)*(v-b)*(v-c));
printf(“%f\n”,s);
getch();
}
针对例题,讨论三个问题,(1)已知三边分别是10.4、6.5、13.2时程序如何完善;(2)程序中没有#include结果如何、为什么?;(3)v=(a+b+c)/2.0;改为v=(a+b+c)/2;又如何?通过问题讨论驱动,引导学生讨论思考,分享学习成果,提高学习兴趣。
三、研究《C语言》学习兴趣培养的意义
当前,学生学习习惯差,学习努力不够,这是普遍现象,培养学习兴趣已经是当前课程教学中的首要任务。因此,在《C语言》教学中研究学习兴趣培养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1)《C语言》课程教学得到深化改革,教学质量得到了提高,教学目标更加明确,培养了学生学习兴趣和能力。(2)从教师角度看,一方面教师明确了语言学习的重点就是设计程序,基础是培养兴趣,目的是提高学习能力;另一方面教师更新了教学观念,教学更加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应用。(3)从学生角度看,一方面明确了学习目标和学习目的,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观念得到了转变,学习变被动为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4)从教育出发,教育对象和时代的变化,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求培养学习兴趣,又要求培养学生能力和技能。因此,我们通过教学实践,开展了《C语言》课程学习兴趣培养的教学研究。
参考文献:
[1]张春燕 张丽.面向能力培养的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方法研究 时代教育 2007 NO.7
作者简介:何旭(1964.01—)男,贵州遵义人,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工商管理系党总支书记,高级实验师,软件工程硕士。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与实践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