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网讯 本文通过分析软件技术基础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该课程的教学进行相应的探索。课程探索主要从教学内容的合理选择,教学方法和安排的改进以及考核评价模式的完善等三方面展开。
1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计算机与各行各业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紧密。除了计算机的相关专业人员以外,其它专业人才对于计算机基础知识的需求也变得非常的紧迫。
目前高等院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面临很多新问题:首先是中学开设计算机基础课程,使得大学生在入学时具备的计算机知识增多;其次,学生计算机能力由于地域差异明显分化,有些比较精通,有些是一窍不通;第三,计算机技术更新换代速度很快;第四,国内高等院校原本开设的计算机文化基础和程序设计语言等课程已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
针对以上这些情况,现在高等院校的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进一步加强,比如:开设软件技术基础课程等。软件技术基础作为高等院校的非计算机专业的必修或选修课程,其目的是为了学生能够熟练应用相关专业软件,和进行相关专业软件或二次开发奠定必要的知识基础。
2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软件技术基础的教学内容涵盖操作系统,数据结构,数据库和网络基础等多门计算机专业课程,所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概念抽象,造成老师难教、学生难学的现状。这种现象在独立院校尤其突出。
对于老师而言,由于内容广泛,一般又要求在一学期之内讲完,造成老师内容选择上的困惑。针对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如果将其中一方面的内容讲的太深,学生会理解不了,讲授的内容太浅,学生又无法掌握其中的精髓。对于学生而言,在一学期之内接收如此大量的抽象、枯燥的概念和复杂的算法,根本无法很好的把课堂知识消化吸收。往往对学生造成好像什么都学过,又什么都没有掌握的印象。很多高等院校的软件技术基础课程,没有安排实践部分,光是理论课,而且学时数不多,从32学时到64学时不等。教师只能通过考试来验证学生的掌握程度,相对片面。而且不能根据学生的情况及时调整上课的进度和难易程度,对于提升学生计算机基础能力没有起到实质性的帮助。
以上这几方面的原因相互影响,造成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不够理想。
3课堂教学的探索
针对软件技术基础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本院实际,笔者提出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一、教学内容的选择;二、教学方法和安排的改进;三、考核评价模式的完善等。
3.1教学内容的选择
目前大多数国内高等院校都开设软件技术基础这个课程。课程名称相同,但是实际讲授的内容却是相差较大,有的是这几方面的内容都讲,有的是选取其中的一个或二个进行讲解。这也侧面反映这门课程内容的广泛和复杂。
本院院长曾明确提出,独立学院的教学是通识。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本校的软件技术基础课程的内容包涵其中软件技术基础中最为核心的操作系统、数据结构和数据库等三部分知识,网络和多媒体部分的内容则建议学生带着老师提出的问题自习。
操作系统部分主要讲授基础知识和五大功能中的进程管理、内存管理及文件管理等内容。
数据结构部分主要讲授基础知识、线性结构、树型结构和查找排序等内容。
数据库部分主要讲授数据库概念、数据模型、E_R图和数据库的SQL语言等内容。
针对网络和多媒体的内容,老师提出几个典型的问题,让学生先自习再以读书报告的形式进行反馈。
所有讲授到的内容都以通识为目的,比如:数据结构的树型结构,其中的遍历算法只需讲解基本的递归算法,非递归算法可以不提。动态查找表只讲二叉排序树,对于后面的平衡二叉树,B+、B-树可以提及但不深入讲解。确保学生理解基本概念和算法。
3.2教学方法和安排的改进
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讲授计算机知识,不能和计算机专业一样,特别是针对基础相对较差的独立学院学生。在讲解过程中,尽量选择学生身边的案例,以此激发学生兴趣。比如,讲解树这个概念之前,先问学生:“知道族谱吗?如果你们家族想让你把整个家族的族谱放入计算机进行保存,你该如何处理呢?”等激发起学生兴趣,等学生集中注意力之后,再讲解树的相关概念和存储结构。另外教学上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以及轻松愉快的游戏等方式进行教学。在教学安排上,我们在理论课中开设实践环节。
每一独立内容完成之后,进行3学时上机,测试这部分知识的掌握程度。除此之外,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开发一个小型的软件,让学生体会软件开发的各个过程,加强团队意识。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计算机综合能力的提高。实践以学生为本,教师主导,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主动性上,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下学习,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真正把知识转换为自身的能力。
每一独立内容的实践各不相同:数据结构是设计实现一个简单的题目;操作系统则通过实践操作理解理论知识(如进程调度);数据库通过使用已有关系数据库的操作来理解基本理论等。为规范考核,针对每一个独立内容设计一批考核题目;上机操作时,学生可以选取完成其中的一个题目。这样可以切实提高学生上机实践的主动性和可操作性。
利用多媒体技术,充分发挥其生动形象直观的特点,制作和运用更多的动画资源来辅助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掌握复杂、抽象的算法。
顺序存储和链式存储是数据结构最基本的概念之一,它始终贯穿与整个数据结构课程,重要性不言而喻。采用直接讲授的方式,还是有很多学生搞不清楚。假设采用游戏方式进行,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基本概念。把教室当作内存,教室中的每一个位置就是一个内存单位。选出6位学号连续的同学,参加游戏。教室里空出6个连续的空位置。
顺序存储就是让这6位同学按照学号的先后次序,依次做到6个连续的空位置上。如此,如果知道第一位同学的位置,就可以直接知道剩下的5位同学的位置在哪里。查询很方便,可以实现随机存取。
链式存储时,让6位同学做到这6个位置上,但是不必按学号做,每人只需记住前一个学号的同学的位置即可。此时,如果知道第一位同学的位置,是无法直接知道除第2位同学以外其他同学的位置。比如要找到第4位同学,必须先找到第1位同学后面第2位同学,由第2位同学找到第3位同学,又由第3位同学找到第4位同学。只能这么顺序查找,无法实现随机存取。
通过这个游戏,可以让学生深刻理解顺序存储和链式存储,掌握随机存取和顺序存储等基础知识,为后续基本结构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3考核方式的完善
由于这门课程内容广泛,光凭一张试卷,无法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了让学生能真正掌握知识,巩固课堂内容,我们在理论课之外,安排了实践环节。在实践环节根据实验内容,采取分项记分的考核方式,评定学生各个实践环节的成绩。实践测试加上理论考试,可以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综合应用能力。
最终成绩的评定采用综合成绩,根据期末的卷面成绩,作业,考勤和实践成绩等因素综合评定成绩。一般情况下,期末考试成绩占总评成绩的60%,作业和考勤占10%,而实践成绩则占30%。通过这种形式的综合考核,希望学生不仅能重视理论的学习,也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以致用。
4 总结
软件技术基础是非计算机专业(特别是理工类专业)一门非常重要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由于涉及的概念和理论较多,造成难教,难学的现象。我们分析了教学过程所出现的问题,并对该课程的教学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安排和考核模式等多方面进行了探索。接下来,我们将考虑构建网络教学平台,进一步加强师生交流,为学生的学习创建自助式环境。
作者简介:任雪萍,78年1月出生,女,汉族,宁波,讲师,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研究方向:并行计算,无线网络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