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交换机的相同VLAN间的通信教学设计 |
2012-08-16 14:39 作者:郭 靖 来源:硅谷网 HV: 编辑: 【搜索试试】
|
|
硅谷网8月16日消息 《硅谷》杂志2012年第13期刊文称,教学设计体现教师对一节课的整体把握和认识,针对计算机网络中的跨交换机的相同vlan间的通信这节课,从教材和对象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方面提出自己的认识,最后并对这节课进行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中小型网络构建与管理》(高教版)教材中第二单元项目二中的内容,在前面实验中,学生已经掌握单交换机vlan的划分,本节是在上节基础上增加了一台交换机,涉及的是新方法新技术;同时,完成好本节的实验,又为后续(三层转发实验)打好基础。
目前的中职学生爱玩、好奇,对新鲜事物感兴趣,但持续时间很短,自主学习的能力较差,需要教师不断指导与培养。我所带的教学班级是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学生,本学期这门课我校进行了课改,实施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做中学,学中做,老师与学生交流、讨论的机会增多,由以往的填鸭式变为互动式学习,从而使学生和老师共同受益。
2教学目标
这门课程强调通过学生亲自动手,配置网络设备、满足不同需求。所以根据中职学生心、智水平,以及他们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确定教学目标。
2.1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好跨交换机相同vlan间通信的配置方法;
2.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巩固原有的知识、理解新知识,新技术;
2)利用实验平台,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讨论、互相协作;
3)努力进行思维拓展,发展创新思维。
2.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1)以小组为单位,积极配合、分工协作、培养团队意识;
2)以项目为单位,从前期实验到后期整理思路以及利用软件完成设计报告,来提高学生的审美、画图设计综合处理文案的能力。
3教学重点和难点
3.1教学重点
1)“干道”trunk的意义以及如何搭建;
2)Trunk模式的配置命令(两条基本命令)。
3.2教学难点
1)跨交换机的同vlan间通信的配置过程;
2)配置命令的灵活使用。
4教学方法
信息技术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知识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本节课采用以“任务驱动教学法”为主,“自主探究法”、“创设情境法”、“演示法”为辅的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基本任务----细节变化式任务----知识拓展型任务;这三个任务呈阶梯式,后者以前者为基础,在实施过程中,教学内容已经渗透其内。
辅助教学方法穿插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到补充、完善的作用。
5学法指导
为了改变以往学生被动灌输的模式,以及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需求,根据学生的活动思路做如下指导
1)尝试操作法;(不怕错;要知道错在哪里)
2)协作学习法;(要商量、要配合、要协作)
3)主动探究自主学习法(举一反三,学一通百);
教学结合:
任务驱动(思考讨论)----探索质疑----步步递进----体验成功----效果评价----归纳总结,产生很多较好的效果:
1)创设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时刻保持良好的学习心境;
2)提供更多表达、交流的机会,鼓励学生敢想敢说,培养他们协作学习的好习惯;
3)通过积极鼓励学生大胆操作实践,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尝试欲;
4)让学生通过成功的实验,更多地体验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求职欲望,给本来在学业上很不自信的中职学生一定的满足。
5)同时也培养和体现了团队之间分工配合,相互协作,乐于助人的良好品德。
6教学资源
6.1硬件资源
神州数码网络综合实验室(共四组,每组包含以下设备一套)
二层交换机DCS3950两台;
Pc机4台;
直通线一根。
6.2软件环境
Office2003(含word和visio)。
7教学过程
7.1引入(3分钟)
在单交换机中vlan的划分已经学过,引导学生思考,如果相同的vlan分布在不同的交换机上,它们之间能否通信?如果能,又需具备什么条件?由此引出本节课题。
(展开应用环境图示:以实际应用村村通路为引例)
设计意图:从学生前面已经熟悉实验入手,通过提出新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知识的讲解做好铺垫。
7.2分析重点、剖析难点、解决问题
7.2.1实例启发,引出重点(3分钟)
以村庄比拟交换机,想村村通,之间必须有路,从而引出”干道”这个重点概念。并以图示说明,接着在老师提示下,各小组用直连线将两台交换机连接起来,完成硬件连接。(这样重点问题初步解决)。
设计意图:以通俗易懂的例子来逐步解决技术上的重要问题,创建宽松的学习环境。
7.2.2深入重点,剖析难点(共20分钟)
这样能否连通呢,老师再度启发,学生结合实际思考:路好了,没有标示,仍不能用,由此引出(教学重点之一)第一条命令;
这时,可能同学们等不及了,那就亲自动手试一试吧,老师期待大家的答案。同学们兴高采烈的验证,可是结果却是:不能通信,
为什么呢?分析原因,以实际为例,公路修好后还没举行“通车典礼”,于是同学们恍然大悟,明白道理了,如何解决,于是引出(另一个教学重点)第二条命令;
设计意图:在成功-失败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的能力。
7.2.3验证实验,结论清晰(6分钟)
此刻再度验证,终于成功,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得出了清晰的结论,难点和重点在这些环节中突破。
在完成整个实验的环节中,预期学生有可能出现的问题有:
1)两条新命令,学生不容易记忆,老师要强调熟练使用特殊键等进行帮助;
2)因为两台交换机由不同的学生同时在配置,所以急于下手未必效率高,要讲究分工协作和配合。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就感。
7.3知识拓展,客观评价(7分钟)
拓展:
此时,大部分学生因为有了成功的体验,会兴趣正浓,为了保持这种势头,再度提出两个新问题:(任务二:细节变化任务部分):
1)以实际为例,如果只允许部分车辆通行,怎么办呢?
2)如果道路要扩建,又该怎么办;
该环节较为开放,可以留一定的时间展开讨论,观察学生的反应,经过思考,部分学生有可能会提出办法,老师在了解学生思路后,首先要肯定学生的学习态度,赏识学生积极的求知欲望,并鼓励他们用实验来验证想法,观察结果,对结果的正确和错误作出分析,帮助解决问题。如果绝大多数同学没有思路,那么就要给出提示,对前者可以在第二条命令上思考细节;对后者可以在多个端口上进行配置。
设计意图:
继续保持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拓展学生的发散思维。
评测:
具体项目 是否掌握 掌握程度
硬件搭建
模式设置
配置命令
调试运行
分析:点评,快有快的理由,慢有慢的原因。
设计意图:目的是分析尽可能多的情况,取长补短,使本节课的学习成为一个充满快乐、富有成就的趣味性活动。
7.4巩固知识,学无止境(6分钟)
在以上环节顺利完成后,老师仔细观察学生反应,有可能会发现,部分前面顺利完成任务的同学可能会有自满情绪,为了告诫同学们,学海无涯,再次提出新的问题,(进入拓展知识型任务部分),留作学生继续思考。
布置作业:学生归纳总结整理思路的能力也要有所锻炼,所以老师布置作业:利用visio画出今天的实验拓扑图,并归纳和总结本节实验内容,重点描述你在做实验时遇到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写出心得体会。
设计意图:学无止境,师生共同总结,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另外不断将知识进行拓展,为后续课程留有悬念,使学生对这门课留有很高的兴趣。
8教学反思
重点分析有以下几点:
1)教师的地位和作用:重点讲清、难点将透,只做必要的指导,但时刻要把握教学环节的节奏,例如,当一个班整体水平较好时,可能讲的少,做的多,提示性的语句较多,直接给出答案的语句较少,但是整体水平较差时,演示就要多一些,但是老师始终要平和心态,毕竟面对的是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
2)做好基础实验,学会思考,教师力争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来发现解决新问题,是这节课能否成功的关键点。
3)学生在成功-失败-成功中体验学习的快乐,好比爬山,不停的爬,总能看到新的高山,但是这些都是通过学生的努力能够攀登的。(如果高不可攀则学生会望而生畏的,失去了教学的意义)
4)团队协作非常重要,我校实验室是8人一组,没有组织,没有协作,无法完成任务,在分工协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配合的良好品质,同时教师能发现部分同学的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
5)教师要善于总结,在整个授课过程中也有不少收获:例如:各小组在实验室,都有一种不愿落后的心理,竞争意识非常强,看到学生带有不同程度的满足感,老师也感到这样的付出是值得的。
作者简介:
郭靖(1975-),女,汉族,陕西西安人,高级讲师,一直从事计算机应用理论与实践教学工作。(原文载于《硅谷》杂志2012年第13期,硅谷网及《硅谷》杂志版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
|
|
|
【对“跨交换机的相同VLAN间的通信教学设计”发布评论】 |
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本网站部分投稿来源于“网友”,涉及投资、理财、消费等内容,请亲们反复甄别,切勿轻信。本网站部分由赞助商提供的内容属于【广告】性质,仅供阅读,不构成具体实施建议,请谨慎对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② 内容来源注明“硅谷网”及其相关称谓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需经本网站许可方可复制或转载,并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硅谷网】或对应来源,违者本网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注明来源为各大报纸、杂志、网站及其他媒体的文章,文章原作者享有著作权,本网站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站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④ 本网站不对非自身发布内容的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作担保。若硅谷网因为自身和转载内容,涉及到侵权、违法等问题,请有关单位或个人速与本网站取得联系(联系电话:01057255600),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