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终端管制中心语音通信系统音频设备的技术改造 |
2012-08-09 10:57 作者:陈巧雅 来源:硅谷网 HV: 编辑: 【搜索试试】
|
|
硅谷网8月9日消息 《硅谷》杂志2012年第13期刊文称,介绍北京终端管制中心进口语音通信系统的音频设备使用背景,分析语音通信系统双分离式耳机导致PTT长划原因。在研究设备电气性能的基础上,提出语音通信系统音频设备的技术改造方案。技改方案的实验结果表明,方案安全、有效,且不影响原配设备的继续使用。通过改造后的系统,解决长期困扰的PTT长划问题,消除安全隐患,大大降低设备使用成本。
2007年,北京终端管制中心引进语音通信系统的同时,也引进了一套应急系统,作为语音通信系统的应急配套。两套系统均为奥地利FREQUENTIS公司提供的。语音通信系统型号为3020X5.0,应急系统为RSQ。为了方便管制员使用,主系统和应急系统共用一套音频设备----耳机及耳机/手机接入面板(PIPS)。即不论使用主系统还是启用应急系统,管制员不需要更换耳机。PIPS上有两个插孔,一个为OP(OPERATOR),一个为CO(COACH)。主用语音通信系统时,CO和OP插孔均可启控语音通信系统。通常情况下,CO插孔用于主任管制员,OP插孔用于助理管制员。当主系统故障,启用应急RSQ系统时,OP插孔启控应急RSQ,CO插孔则不能启控RSQ。两套系统引进时,随系统配置的耳机为一款一体式耳机(头戴耳机与键控PTT为一体),既可用于CO插孔(启控语音通信主系统),也可用于OP插孔(启控应急RSQ系统)。后来管制部门提出,出于卫生考虑,需要管制员人手配置一个耳机。因此我们申购了大量的分离式耳机,键控手柄与头戴耳机分离。键控手柄可以公用,耳机则由管制员自己管理。这种分离式耳机作为语音通信系统的主配耳机,用于PIPS的CO插孔。而OP插孔继续使用原一体式耳机。随着使用时间的推移,当初配置的一体式耳机故障件逐渐增多,备件逐渐减少。出于卫生考虑,我们计划不再购置一体式耳机,希望用分离式耳机替代故障的一体式耳机。但在替换故障的一体式耳机过程中,我们发现,PIPS的OP插孔改用分离式耳机后会造成语音通信主系统的频率长发射(也称PTT长划)。也就是说,耳机插孔面板PIPS上的两个插孔不能同时使用分离式耳机,只能是一个用分离式耳机,一个用一体式耳机,混合使用。作为管制运行必须的耗材,我们必须同时具备大量一体式耳机和分离式耳机的备件保障,很不经济。另外,由于OP插孔只能启控RSQ系统,在从语音通信主系统切换到RSQ应急系统时,管制员必须从分离式耳机切换到一体式耳机,既也不方便,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无法保证管制员在紧急情况下快速切换到应急系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1技术改造
1.1技术改造思路
为了找出解决上述音频设备应用上出现的疑难问题的方法,我们做了大量的测试工作。首先在管制席位上分别测试了OP、CO耳机插孔插入一体式、分离式耳机的各种交叉组合使用情况,结果如下:
1)在不启用RSQ系统席位面板EMOD时,OP、CO插孔不论是插入一体式还是分离式耳机,均能启控CPOS;但一旦启用EMOD后,CO只能启控语音通信系统管制席位CPOS,OP只能启控EMOD;
2)OP、CO插孔均插入一体式耳机时,OP、CO插孔能正常工作;
3)OP、CO之一插孔单独插入一体式或者分离式耳机时,OP、CO插孔均能正常工作;
4)OP、CO插孔均插入分离式耳机时,语音通信系统管制席位CPOS出现长划。
为了解决分离式耳机不能替代一体式耳机的问题,使耳机的使用更加经济和高效,更好地服务管制,我们仔细研究了管制员与机组进行语音通信的设备环境、相关设备的技术资料。按照自底向上、因果倒推的思维方式进行分析,再通过席位测试加以验证,这就是我们解决这个问题的总体思路。
1.2技术分析
本案例中,基于通信设备的地—空语音通信链路为:耳机一耳机插孔面板PIPS一应急系统席位操作面板EMOD一语音通信系统管制席位面板CPOS。
导致PTT长划的因素有多种。一是耳机(手机等音频设备)PTT按键长时间按下,不能弹起复位;二是耳机(手机等音频设备)键控电子控制部分、PIPS、EMOD、COPS等设备故障,产生了PTT信号;三是发射机故障导致长划;四是机载设备故障导致长划,通常我们称之机组长划。本文研究的案例中长划的触发是PIPS插入另一个分离式耳机,也就是CO、OP插孔均插入分离式耳机。很显然排除了因素一、三和四。我们研究的重点集中在因素二。
通过研究EMOD连接头定义、CPOS信号电平参数等有关资料,我们最后得出结论:EMOD、CPOS只是对来自耳机的发射语音信号TX和PTT信号进行传导,不产生PTT信号,也不参与对PTT信号的处理。
耳机插孔面板PIPS的信号输入输出接口ST1为26针DB头,PTT信号的传输针脚为PIN3、PIN4。用万用表测量,ST1的PIN3、PIN4与OP耳机LEMO插头的PIN3、PIN4直接连通,PIN12、PIN13与CO耳机LEMO插头的PIN3、PIN4直接连通。
图1为分离式耳机基本原理框图。7、8为发射TX信号,3、4为PTT控制信号。其发射工作原理为:按下PTT按键,1和6接通,使得3、4接通,控制PTT继电器闭合,发射通路打开,音频信号通过7、8输送到PIPS的ST1对应7、8和16、17针脚。
按照自底向上、因果倒推的总体分析思路,CPOS上频率长划为果,其因就是在CO、OP插孔均插入分离式耳机。根据耳机发射工作原理分析,CO、OP
图1分离式耳机基本原理框图
插孔均插入分离式耳机,等同于在插入CO插孔的耳机键控手柄上按下了PTT按键,耳机LEMO插头的PIN3、PIN4接通,耳机控制电路上PTT继电器闭合,语音发射通路打开。
为什么插入两个分离式耳机,在没有按键PTT却导致了PTT继电器闭合呢?为了定量分析OP、CO插孔在均插入分离式耳机时,耳机控制电路的参数变化情况,我们做了以下测试:
1)加电测试PIPS、ST1的PTT针脚对地电压参数
2)OP插孔接一体式耳机,CO插孔接分离式耳机,分别按下耳机PTT按键,PIPS、ST1的PTT针脚对地电压参数变化情况
3)OP插孔接分离式式耳机,CO插孔接分离式耳机,分别按下耳机PTT按键,PIPS、ST1的PTT针脚对地电压参数变化情况
1.3长划原因
通过对测试结果的分析,我们给出了分离式和一体式耳机的控制电路等效电路图(图2)。插入耳机时,PIPS给耳机LEMO插头供电,3、10均有一定的电位。在分离式耳机中,9与4连接并接入耳机外壳屏蔽线,9和10之间存在一定的电位差,这个电位差也用于语音通信系统管制面板CPOS对是否插入音频设备进行检测。当PIPS的CO和OP插孔同时插入分离式耳机,U过低,与外壳之间的压差接近0V,而4与9短接后接外壳,V过低,等效PTT起控而长划。一体式耳机的9、10之间有大约75欧姆的电阻,因而9与10之间也存在电位差,CPOS也能检测出一体式耳机。但一体式耳机的4、9均与外壳隔离,另外一个耳机插口不论插入分离式还是一体式耳机均不会导致U接近零。
图2分离式、一体式耳机控制电路等效电路图
1.4技术改造方案
针对上述导致长划的根本原因,我们提出两种改造方案。其原理均为提升PTT高端电位即增大U,对耳机的收、发没有任何影响。
方案一:将分离式耳机LEMO插头第4针和9针断开,并在第9针和第10针之间加装约75欧姆电阻。该方案具体实施有一定难度,一是在成品的耳机插头各个针脚已焊接的情况下,加焊一个电阻,焊接空间很小,稍不注意容易破坏别的针脚连线。现有控制器备件56个,每个都要改造,工作量大。
方案二:在耳机插孔面板PIPS的MP1和MP2之间焊接一个电阻,同时将控制器中第4和第9针之间的连线断开。该方案需改造8个PIPS(RSQ系统共有8个席位),56个现有控制器备件。
方案一与方案二从原理上看实际是一样的。但方案二较方案一容易实现,可操作性强。我们采用了方案二进行改造。具体改造步骤为:
1)先用两个现有的PIPS备件进行改造,在MP1和MP2之间焊接电阻,做好标记。使用一体式耳机进行测试;
2)将部分分离式耳机控制器LEMO头的的4,9针之间断路,做好标记;
3)在夜间航班量少时用改造后的PIPS替换现用PIPS,用改造后的分离式耳机进行测试;
4)测试正常后,逐步改造其它带EMOD席位的PIPS,逐步更换现用的一体式耳机并登记为备件。
2实验与结论
2.1风险分析及应对措施
本次技术改造的难点在于设备厂商提供的资料有限,基本上是一些设备框图,没有具体的电路图,要进行性能参数定性定量分析很困难,因此对我们的分析结果要进行验证。另外,语音通信系统为民航空管通信主要设备和关键设备之一,我们要改造的系统又是在用系统。因此我们要对技术改造方案的实施进行风险分析,对预知和不可预见的风险要有应对措施:
1)为防止出现不可预测的问题,我们先改造两个席位,试运行两周,正常后,再继续改造其他席位;
2)在试运行中,改造后席位一旦出现故障,立即启用应急预案,转用备份管制席位;
3)更换PIPS在席位合并后进行,征得管制部门同意后实施。
2.2试用效果与结论
将改造后的音频设备接入语音通信系统,测试无线信道有关参数如下:
信道输出电平:-37dBm至0dBm,频率响应范围300Hz至3400Hz;
信道输入电平:-34dBm至+1dBm,频率响应范围300Hz至3400Hz;
阻抗:600Ω;
以上测试数据完全满足ITU-TG.712性能指标,符合系统参数要求。
两种方案已经过实验试用,实验结果证明:经两种方案改造后的控制器和PIPS均在席位上试用正常。
经过在席位试用,改造后的PIPS可正常使用原一体式耳机。
经过在席位试用,改造后的分离式耳机可在原PIPS(未改造)上正常使用。(原文载于《硅谷》杂志2012年第13期,硅谷网及《硅谷》杂志版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
|
|
|
【对“北京终端管制中心语音通信系统音频设备的技术改造”发布评论】 |
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本网站部分投稿来源于“网友”,涉及投资、理财、消费等内容,请亲们反复甄别,切勿轻信。本网站部分由赞助商提供的内容属于【广告】性质,仅供阅读,不构成具体实施建议,请谨慎对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② 内容来源注明“硅谷网”及其相关称谓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需经本网站许可方可复制或转载,并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硅谷网】或对应来源,违者本网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注明来源为各大报纸、杂志、网站及其他媒体的文章,文章原作者享有著作权,本网站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站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④ 本网站不对非自身发布内容的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作担保。若硅谷网因为自身和转载内容,涉及到侵权、违法等问题,请有关单位或个人速与本网站取得联系(联系电话:01057255600),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