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全球新冠肺炎总数超过71万而美国以超过14万确诊病例成为全球新冠肺炎绝对重灾区之时,跳出烦心和伤心的众多碎片的负面消息,想一想疫情过后的世界,也算是未雨绸缪吧。
疫情后的世界将更加地趋于本地化和逆全球化 ,其原因:
1. 人们在经历了疫情后发现在出现紧急情况下,各国都首先将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实现民族国家利益的最大化。
2. 全球化的供应链使各国意识到在紧急情况下(包括战争),如果去依赖全球供应链是一件非常危险和付出巨大代价的事情,世界上稍有实力的国家,都将加强自己对关键工业部分的本地化生产。
3. 这次病疫情给原有的国家民族主义者和保护主义者及本地化提出更好的借口,使他们反对全球化的发展。
4. 更多的国家会以此为由出现以政府进行补贴的工业化发展,尽管这一点理论上讲是与西方的自由市场经济发展的资本主义是理念背道而驰的。
5. 欧洲共同体的结构将临巨大的挑战和质疑 (最近德国总理默克在她的国家紧急讲演中,没有一次提到过“欧盟”) ,欧洲不少国家的政治领导人都在公开批评欧盟在关键时刻没有展示出欧盟所应该具有的团结的力量。
6. 美国国内民意调查显示,多于70%的人把这次灾难疫情归结于中国,而不是他们自己的政府,尽管他们有着足足两个月的准备时间。美国的地方保护主义者和政治家们将会以此为借口将更多的工业拉回到美国本土,事实上就从美国本土需要的97%以上的抗生素是由中国生产的这一事实,就足够让这一论点成立。
疫情过后等大家冷静下来,开始反思和评估损失的时候,这种声音将会更加强烈,特别是被本国政府的政客们加以利用,中美双方的合作将会越来越疏远甚至对立,我们以前常说的中美贸易是中美关系的压舱石这一说法将受到质疑和挑战。
7. 西方原有的强大工业基础,人才和科技上的优势,再加上政府的强力扶持补贴以及地方保护之后,会在工业技术产品与科技方面的出现质的飞跃。
特别是为了和中国在产品价格上进行全球范围的竞争,西方将加大以科技含量和先进技术来生产更加高质量和廉价的产品,如引进高科技机器人,数字孪生等先进科学技术手段等使产品的价格更加低廉同时保证优质的质量和功能。
这些点给中国的企业将带来巨大的挑战。
中国和中国的企业家是否能预见即将快到来的挑战? 应该如何应对挑战?
1. 这几天陆续看到各国专机派往中国运取医疗物资回国的消息,特别是各国人民对此的感恩之情,非常感动。
中国展开大国的胸怀,以最快的速度,最高的质量向全球那些有需要的国家提供我们能够供给的医疗资源,让全世界看到中国的善意和中国与全世界长期合作而不是不趁人之危的胸怀和做法。
但是这方面特别要注意的是确保高质量的医疗物资几乎是在这次行动中的关键。政府和企业家都必须采取措施,确保提供给全球的医疗物资质量是有保证的,这不但代表着一个企业良心,更是代表着国家和中国人民的信誉。
现在仍然有一些西方主流媒体借此机会攻击中国企业乘人之危,在向全球发送不合格的医疗产品并在关键时刻囤积货物以牟取暴利,企图渲染中国制造的低质量产品危害已经受伤的全球社会。
昨天的一个普通的口罩,今天在很多国家已经被上升为战略物资。如果中国能在此时此刻对全球做出重大的贡献,这无疑是在向全世界证明我们和全球各国长期友好合作诚意和即使手中掌握重要物资也不会趁人之危的胸怀和态度,从而为今后的合作奠定良好的信誉基础。
2. 我们必须看到在今天中国提供的医疗物资中大部分属于相对科技含量较低的产品,即使像呼吸机 (Ventilator) 之类的生产也并不是大多数中国企业的长项。
海外已经在通过不少高科技公司迅速转型来生产世界需要的各种医疗设备。例如原来生产燃料电池的硅谷高科技公司Bloom Energy 已经在过去几天里迅速利用他们的高科技术转型生产呼吸机。很多其他硅谷高科技公司也都纷纷加入了此行列。
可以预见疫情过后在国际市场上将会看到很多高科技,高质量的产品展开竞争。中国的企业必须抓住这次机会迅速提升自己的科技创新能力。
3. 在这次全球化的疫情中,中国的企业家再次展示了其快速的应变能力和中国速度。据了解,在短短的时间内,国内有5000到6000家公司转型开始生产医疗有关的材料和设备。
作为中国经济最有生命力和活力的私营企业,在这次战役中,又一次发挥了令人惊叹的作用。一方面企业要未雨绸缪为疫情后的世界市场格局提前做好准备,而政府能否在这个全球全面竞争的格局下加强对私营企业的扶持,特别是加强对科技创新领域的创投行业的资金数量,政策力度和灵活度的支持也将是使中国企业是否有实力,有资金地在世界舞台上开展全面的竞争重要因素。
结语
中国无疑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与加工中心,但是目前大多数中国企业的产品在全球的地位还是主要依靠价格和数量取胜,如何提高科技含量来面对即将到来的全球竞争是摆在每一个企业家面前不可回避和紧迫的问题。
2020年3月30日于硅谷
作者简介:杨镭,现居硅谷/北京,华山资本管理合伙人、硅谷高创会联席主席,曾任掌上灵通CEO ,拥有逾 25 年中美科技领域的跨国投资及管理经验。
出品 《风眼》深度报道组 凤凰网科技 凤凰新闻客户端
凤凰网科技特约作者 杨镭
编辑 于浩
*本文为《杨镭硅谷观察:科技洞察,人文生活》第一篇,由 凤凰网科技 独家发布。
原标题:杨镭:中国企业急需提高科技含量 应对疫情后严酷的全球竞争 | 硅谷观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