沸沸扬扬。
腾讯内部组织架构调整,在国庆前成为科技圈最大的话题。
从传言到坐实,腾讯在原有微信事业群(WXG)、互动娱乐事业群(IEG)、技术工程事业群(TEG),企业发展事业群(CDG)的基础上,增加了云和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和平台与内容事业群(PCG)。
无论内部外部,一致指向腾讯是为了企业级业务。马化腾对此次调整讲得很清楚,认为这是“腾讯迈向下一个20年的新起点。它是一次非常重要的战略升级,互联网的下半场属于产业互联网,上半场腾讯通过连接为用户提供优质的服务,下半场我们将在此基础上,助力产业与消费者形成更具开放性的新型连接生态。”
“互联网的下半场属于产业互联网”,产业互联网,也就是2B的企业级业务。这个战场上,腾讯努力将目标瞄准阿里,但腾讯在2B的颓势,甚至败势,并没有让外界看到可以一战之力。
互联网再次洗牌的机会
不只是腾讯,BAT、JMD这些互联网公司,均将重心转至2B业务,诱因在哪?
直观来看,C端消费增长放缓,B端增长则才刚开始,在2B业务上争夺市场,意味着可以继续做着增量市场的生意。
长远看,产业互联网带来的是不逊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浪潮,更意味着格局的大洗牌。
腾讯上一次组织架构调整衍生出的“赛马制”,帮助它没错过移动互联网的列车。百度没赶上移动互联网,几年之间快速跌出BAT梯队。这一次腾讯若赶不上产业互联网的结果也显然。
腾讯,不得不焦虑。
但这样的调整是恰逢其时,还是为之晚矣?从虎嗅日前发表的《腾讯的焦虑》一文,到今天众多媒体自媒体的报道,一系列评论均表达着两个共同论点,一是“来得晚了”,二是迫于压力。
阿里云的碾压
云、大数据、AI,产业互联网的基础设施技术,阿里云已经碾压腾讯云。
在李彦宏说云计算是“新瓶装旧酒”,马化腾说“理念很好,但要再等等”的2010年,阿里已经成立了阿里云公司。马云让从微软空降过来的王坚来引领这项业务,虽然面临内外的巨大质疑,阿里依然坚持自己搞云计算的底层技术。马云说:“我每年给阿里云投10个亿,投十年,做不出来再说。”
时至今日,阿里云已成为可以和AWS、谷歌云以及Azure比肩的云服务提供商,腾讯云还在苦苦追赶。国内市场数据的更明显,据IDC报告显示,2017年,阿里占45.5%的市场份额份额,腾讯10.3%,中国电信7.6%,金山云6.5%。
钉钉猝不及防的冲撞
阿里云代表底层基础设施,钉钉则是应用的代表。如果说,阿里云的碾压,是腾讯对未来判断失策的必然结果,钉钉的杀出则让腾讯猝不及防。
阿里云重在云计算、大数据、AI,是基础设施,是底层,靠的是积累、是实战、是技术壁垒,腾讯云难以追赶。
可前端应用层却一直是腾讯的擅长之地,流量+资本的打法一贯娴熟,却为何被钉钉打得打得难以招架?
阿里钉钉出现之前,腾讯已有企业QQ、RTX,甚至钉钉出现时,微信企业号如日中天,2B企业纷纷担心会被吃掉。但微信企业号并没有造成太大影响,也并没带给2B行业多少变化,反而后发力的钉钉却在短时间内完成超车。
事实上,钉钉是阿里自己都意想不到的惊喜。来往失利后闭关研发、低调发展,连马云都是在拜访分众传媒时,才知道阿里有“钉钉”这样一款产品。
产品、玩法、打法的迥然,可以说是在传统2B里野蛮冲撞,有人喜欢有人抵触,但谁也不能否认钉钉让传统的企业服务市场焕然一新。而这种冲撞,也让腾讯不知如何应对。
从2015年5月正式对外到今年3月,不到三年时间,钉钉从0到超过700万企业客户,用户也早已突破1亿。这样的钉钉,不是简单地在挑战腾讯的2B业务,可以说已经挑战到腾讯的社交根基,已经威胁到增长放缓的微信。
在钉钉频频挑战微信之后,曾经有媒体爆料称,马化腾在内部会上说“像干掉来往一样干掉钉钉”。
微信企业号之后,腾讯也先后对外推出过腾讯企点、企业微信、TIM三款2B领域的应用产品,但时至今日,这些产品要么已经消失,剩下的也没能取得他渴望的战果,甚至没让腾讯看到追赶的希望。
未来科技赋能的大山
虎嗅《腾讯的焦虑》一文中这样评价,“当前的落后并不可耻,真正值得忧虑的是未来的发展。”确实,真正值得忧虑的是未来的看不到希望。
界面《逃离温室腾讯》一文揭露了腾讯的“稳定文化”,腾讯的互联网文化和架构正在消失。而在顶层战略上,腾讯也欠缺设计,看不到追赶上的希望。
阿里云、钉钉之外,阿里还有“NASA计划”,以及达摩院这个承载了NASA计划的实体组织。面向未来,阿里布局众多,而腾讯呢?
或者说,阿里云、钉钉、达摩院是现在的结果,根源上腾讯焦虑的不只是眼前的被碾压,更是对未来布局的缺乏,是阿里在云、大数据、AI、IOT、量子科技、芯片、生物识别等前沿科技的领先布局。
在互联网时期,1998年成立的腾讯,1999年成立的阿里和2000年成立的百度是年龄相仿,各有所长的三巨头;
移动互联网时期,百度错失,短短几年跌出“BAT”行列;
在产业互联网,最大的市场机会是利用AI、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做新科技赋能者,帮众多企业、甚至政府机构提高效率、创造价值。
然而,在新科技赋能的未来场景中,阿里,甚至百度都已先行一步,腾讯还在蹒跚学步。如很多媒体报道的,阿里的2B业务中并未将腾讯放在心上。
这样的腾讯,不得不焦虑,不得不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