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写这个文章的时候情绪有点激动,言辞有点激烈,确实有点不妥,我没有控制好,这个得道一个歉”。昨日,此前发帖质疑科大讯飞A.I.翻译技术的一名同声传译与讯飞听见的负责人电话沟通了一个多小时,听完讯飞对整体情况的详细说明,了解相关证据之后,他为言辞激烈与不妥致歉,并表示,科大讯飞没有造假。
沟通发现,这次误解产生的原因是:对这次会议如何使用讯飞听见系统的字幕技术应用和展示方式,承办方已对会务公司及翻译公司提前做了说明,其他译员老师接到通知了,但该名同传“可能因为我确定晚,漏了我一个。”
2018年9月20日,该同声传译发了一个帖子,质疑科大讯飞的翻译技术“造假”,昨日,科大讯飞消费者事业群副总裁、听见科技总经理王玮与该人士进行了进行了充分沟通和说明,之后该人士表示“我认为科大讯飞没有造假”。双方还就同声传译与像科大讯飞这样的A.I.公司如何合作推动行业发展进行了探讨。
2018年9月19至20日,“创新与新兴产业发展国际会议”在上海举办,这个会议由中国工程院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同举办,科大讯飞是会议翻译技术系统的服务提供方,发帖者是其中一个分会场的现场同声传译。
会议主办方和中国工程院明确表示,科大讯飞没有造假,并充分肯定科大讯飞技术成果的领先性。
会议主办方表示,采用讯飞听见智能会议系统,对演讲人员的语音及同传人员的语音进行实时转写文字上屏,这个具体方案的实施,事前主办方已与科大讯飞、翻译公司进行过充分沟通并达成一致意见。而对现场同传人员上屏文字进行语音合成并进行直播,都是主办方提出的具体会务需求,科大讯飞为此提供技术支持,负责直播服务的知领直播与科大讯飞并无关联。
“比人类更强大的,绝不是A.I.,而是掌握了A.I.的人类”,这是科大讯飞一直秉持的核心价值观。2017年6月29日,科大讯飞官方微信专门发文《拒绝神化 人工智能技术需踏实前行》,呼吁各界不要对还在发展中的新技术过度神化,以免对大众造成错误引导,从而不利于产业生态持续健康发展。科大讯飞期待,和不同的行业专家握手对话,用A.I.为各行各业赋能。
未来,科大讯飞将一如既往践行“让机器能听会说,能理解会思考;用人工智能建设美好世界”的使命,顶天立地,踏实前行。
科大讯飞从未刻意“隐瞒”转写同传声音
考虑到“2018创新与新兴产业发展国际会议”的学术背景和所涉及专业,会务组选择了用“讯飞听见”转写演讲者和同声传译的语音。
对这项方案,会务组与本次会议合作的会务公司及翻译公司都在会前充分沟通并达成一致,并要求翻译公司告知同传人员。
此外,会务组同时要求科大讯飞对现场同传人员上屏文字进行语音合成,并通过知领直播平台同步直播,其目的是为进一步展示智能语音合成技术最新成果。
这次提供的技术方案,都是应主办方要求提供的,对各方都是充分透明的。为期两天的会议过程中,科大讯飞一直按照既定方案进行会议支持,上会的是“讯飞听见”,而非“机器翻译”。另外,在9月19日下午,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在本次会议主论坛上发表的《共建人工智能创新体系》主题演讲中,也对同传语音转写进行了明确的说明。
在整个过程中,科大讯飞始终秉持阳光、透明和实事求是的沟通原则,这也是我们长期坚守的基本价值观。
2、科大讯飞没有侵犯同声传译的知识产权
科大讯飞是给会务组提供技术方案支持的。相关的知识产权归属问题,与科大讯飞无关。
根据AIIC-United Nations Agreement(联合国国际会议口译员协会协议)第四部分Working Conditions(工作条件)关于Disclaimer for broadcasting(广播免责声明)的一条,原文如下:An audio/video file of interpretation shall be the property of the employing Organization. (口译的录音/录像文件为雇主组织产权所有)。
3、科大讯飞技术既能转写也能翻译
发帖的同声传译在现场看到两张屏幕,一张显示演讲者演讲的英文文字,一张显示同声传译的中文文字,因此他误会科大讯飞只有“转写功能”,没有“机器翻译”功能。
“讯飞听见智能会议系统”是一款中英文语音实时转写和多语种实时翻译系统。它有两套方案,一套具有“机器翻译”的功能,在会议现场进行全自动离线翻译并同步展示在屏幕上,没有任何人工同传参与,logo显示为“讯飞听见--AI离线翻译系统”;另一套具有“听见转写”的功能,会议的发言语音转写成文字上屏,Logo显示为“讯飞听见”。这两套方案在不同的会议场景都会使用。
事实上,在9月17日的上海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讯飞听见的两种翻译模式就得到了应用,并为多位嘉宾提供了全自动离线翻译服务。在9月17日上午重要的主论坛上,现场一共十二位演讲嘉宾,除了其中三位用了人机协作“听见转写”的方式,其余全部使用讯飞全自动离线机器翻译,包括马云、马化腾、李彦宏、雷军等嘉宾发言,科大讯飞都是提供离线机器翻译功能,现场同步将中英文展示在屏幕上。
根据后台数据统计,科大讯飞机器翻译服务目前每天达650多万次。可以通过下载讯飞听见APP,在手机上先行体验讯飞转写及翻译效果。
4、机器翻译明年将达专八水平,可以满足一般人日常需要,但还无法代替同传
目前,科大讯飞的机器翻译已经达到大学六级水平,2019年将达到大学专业八级水平。
讯飞翻译机已经能够满足一般人的日常需要,但机器翻译水平还无法代替同传。
比如,在会议场合,尤其是涉及到政治、技术和较为敏感或专业的会议,并不是完全字对字的翻译便可传递演讲者的信息,同声传译译员需要整合演讲者话语,传达演讲者的意图和态度,而目前这是机器翻译很难做到的。这也是科大讯飞探索人机耦合道路的另一个原因——让机器成为同传的助手,提升同传工作效率和准确度。
2017年10月21日,科大讯飞便牵手上海外国语大学成立了上海外国语大学-科大讯飞智能口笔译研究联合实验室,希望通过和上海外国语大学合作,探索培养译员、辅助译员工作的新方式,通过机器与人的协作:帮助同传译员,工作时提供转写和翻译结果作为参考,提升准确率,减轻短期记忆压力;帮助交传译员,减轻笔记压力,提升准确率。
5、科大讯飞2016年始提“人机耦合”方式
“人机耦合”绝不是心血来潮的概念,这不仅是技术发展的趋势,更是社会伦理发展的要求。“人机耦合”包括两种方式,一是人和机器来共同完成一项任务(比如 通过机器转写和同声传译实现大屏幕的展示,通过语音合成,将同传老师的文字合成为多语种声音),第二个就是机器作为助手,辅助人来完成某一项任务(比如科大讯飞与上海外国语大学合作的“口译助手”)
早就在2016年的讯飞年度发布会上,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就首次提出“人机耦合”的概念,并展望“人和机器的深度耦合将会带来人类的智慧大爆炸”。
而在今年的重庆“智博会”(8月23日)和上海“世界人工智能大会”(9月17日)上,刘庆峰进一步提出,人工智能下一步的关键是算法的突破、数学统计建模方法和脑科学研究的深度结合以及人机耦合的持续探索。
在2018年9月19日的2018创新及新兴产业发展国际会议主论坛上,刘庆峰明确提到,“未来一定不是机器代替人,而是人机耦合的,科大讯飞已经和上海外国语大学在研究人机耦合的方式,我们希望用机器帮助我们顶尖的同传更好地发展他的能力。未来,机器和人必须是协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