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今日头条用一些描述不清的方式宣布,品牌名称改为“字节跳动”,助力其调整架构和全球化战略。但是对此也有一些不同的声音,认为改名是因为“今日头条”和太多负面信息相关联,换个新名字方便继续作恶。
声称不做医疗广告却被媒体频频曝光
今日头条创始人张一鸣曾多次公开表示:今日头条绝不接医疗广告,话音还未落地,今日头条就因医药问题被曝光了。3月29日,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栏目曝光今日头条违法刊登医疗广告。报道称,今日头条利用技术优势,避开监管较为严格的北上广深,在监管相对松懈的二三线城市,采用“二跳”的形式,违规刊登大量医疗广告,严重威胁消费者的权益和生命财产安全。
事实上,今日头条已经不是首次因违规医疗广告问题被媒体曝光。早在2017年4月,京华时报就专门报道了今日头条涉嫌违法刊登医疗机构广告的新闻。仅2017年一年,今日头条就因涉黄等严重问题被四次约谈。如果加上因其它问题被曝光,今日头条“上头条”的次数不甚枚举。可以说,在中国众多互联网企业中,今日头条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问题少年”。
今日头条因医疗广告屡屡触碰国家红线,和张一鸣曾经的表态相去甚远。2016年,张一鸣在参加央视《对话》栏目时说:“头条是不接医疗广告,不接名医院广告的。我们认为整个行业现在质量太差了,你现在已经不是良莠不齐了,可能普遍质量非常差,我们就整个医疗广告都不让接入系统。”在同年的第三届互联网大会上,张一鸣也发表了类似的讲话。时过境迁,曾经的信誓旦旦现在看来着实嘲讽。
“二跳”丑闻被曝光之后,今日头条受到社会各界的强烈批评。但是在其对事件的相关声明中丝毫没有承认的态度,反将责任归咎于地方分公司的个别人员,对于整体问题避而不谈。面对工商部门94万余元的罚款和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的紧急约谈,今日头条似乎同样不以为然。
一面是面对媒体公开宣称的“绝不做医疗广告”,一面是频频以身试法,张一鸣执掌下的今日头条为何会这样做呢?
收 入严重依赖第三方广告 ,盲目扩张加剧资金需求
相比于其他互联网公司,今日头条作为内容分发平台,其收入的绝对主力来源是第三方广告。第三方广告的投放量和额度直接决定今日头条的收益,进而影响其全部业务板块,一定程度上影响其扩张速度。近两年,今日头条在内部孵化抖音,火上小视频,西瓜视频,同时在国内外大肆收购,北美最大的短视频社交平台Musical.ly也被其收入囊中。极速膨胀的头条系不仅野心空前巨大,对于资金的需求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2018年更是提出要实现广告收入达500亿的目标。
要吃饭的嘴越来越多,今日头条的收益来源却依旧主要集中在第三方广告上,急于开拓广告业务的今日头条难抵诱惑,选择了刊登违规医疗广告来增加收入。
医疗广告的巨大利益诱惑
医药行业因其特殊的用途和相对垄断优势,拥有其它行业难以望及的利润,医药市场催生的广告需求在业内有目共睹。并且,相比于其他行业的广告,出于寻求良医好药的心理,用户对于医疗广告的敏感度更高,因而对于今日头条来说,医疗广告的回报率会更高。
正因为今日头条看到了从中牟取巨额利益的可能,从2016至2018年,今日头条的广告营收目标借助医疗广告带来的巨额收益,从60亿飙升到了300~500亿,至少翻了5倍。据知情人士爆料,在今日头条2018年的广告收入目标中,医药二跳占到将近三分之一(130亿元)。
缺乏价值观的必然结果
张一鸣曾公开表示:今日头条是一家不需要价值观的公司。价值观作为社会成员用来评价行为、事物以及选择的准则,对于个人和公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资讯分发平台,却不去承担该有的价值引导责任,反而抛弃准则和规律。待到价值观缺失后的问题反噬到自身后,才开始阳奉阴违提出所谓的企业责任——不过为时已晚,从央视和政府部门介入的频率来看,今日头条接下来的日子将格外艰难。
从张一鸣宣称今日头条没有价值观开始,今日头条就注定是一个没有行为准则和底线的公司。在法治社会的今天,一个漠视规则和法律的公司又如何可以被期待不作恶呢?如果模式困境带来的收益来源单一和价值观的缺失问题得不到根本改善,甚至通过改名字这种投机取巧的方式规避监管,恐怕危险的不是“字节跳动”,而是整个社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