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以来,王功权频频现身于各大会场。由曾经的投资人转身创业者,他开始卸下厚重的声名包袱,试图以更贴近年轻人群喜好的面目示人。
在1月14日的媒体训练营峰会上,王功权对着台上数百位企业及媒体从业者说,“我现在已经不在各种大佬圈里混了,我要用更多的时间巴结年轻人”。
当天,他一身黑色大衣,一顶灰色毡帽,和台上获奖的年轻记者们一一握手颁奖。进入采访间的瞬间,我忍不住调侃道:王老师今天很有上海滩许文强的范儿。大家顿时呵呵乐,王功权也乐:“你这算是击中我痛点了。原来不想戴这顶帽子的,显个矮”。一位女记者接话:那为何最后还是戴了呢?
王功权愣了2秒,“天秤座的人容易纠结吧。”
这个10月22日出生的天秤男有着多个身份符号,万通六君子,私募大佬,诗人,公共知识分子。创办过两家知名投资机构,投过360,学大,汉庭等一系列知名公司,因公民精神备受公共领域关注,也曾在公共舆论中进行过一场声势浩大的“私奔”。自称性情中人的王功权在做了17年投资后,面对媒体坦言:投资是一件需要理性的事情,我不适合做投资。
回忆17年的投资生涯,当年那个对着创业者一通犀利提问的投资决策者体会到转换角色后的尴尬。
“我做投资这么久,现在创业了,坐在这儿跟投资界一次又一次回答他们问的那些问题。都是原来我问的那些傻瓜的问题的时候。你想我17年的投资者,我坐在这儿让你们问这个问题的时候,什么感觉?我恨不得推门走了。 ”17年后,身为创业者的王功权回顾转型后的尴尬,语气里多了些反省和无奈。
更令他反思的是女儿曾对他说,“爸,我这辈子死活不嫁给干风险投资的。”
他理解女儿的感受,投资久了人变得非常苛刻。“我们这些人都很难相处,见面就挑毛病。因为太苛刻了,容易看到风险,连见面之后表扬你的时间都没有,上来就指出你的问题,所以最后就变成了这样的性格”。
长期拎一拉杆箱不停的,满世界转的生活也令他产生倦意,干投资没有自己的生活。“天天忙在第一线上,跟你打交道的全都是CEO以上的人物,全都是人精,你不管是谈事还是商务上,天天挑战你最高的智商”。
采访中,他和记者们袒露了投资多年的一些切身感受。卸下大佬包袱的王功权语气变得更柔和,言语间多是谦虚和诚意。“我如果再做投资的话,我就用三分之一的时间,把自己该问的问了就完了”。
《创投者说》对话王功权:
1.2016引爆的共享单车领域的市场大战激战正酣,您在朋友圈指出ofo模式面临崩溃。您此前在公开场合也曾表达对共享经济的担忧,您对当下这场共享单车的竞争分析和思考如何?如何看待众多资本围猎共享单车大战的现象?
王功权:当下这场由资本引导的单车市场异常火爆,这一两年先后涌现的行业公司就有70多家。不少公司一年内获得几轮融资,这背后是资本在寻找出路,尤其在一些强势资本注入的局面下,资本急于寻求出路的结果。
共享单车市场是一个服务成本很高的行业,目前看到的局面是行业公司急于扩大市场,而后续的管理运营能力实则是行业竞争最大的掣肘。
对于共享单车后台管理来说,其实并没有太高的技术门槛。单车出行这种公共服务领域和地域结合的可能性很高,这就容易形成军阀割据的局面。那些拥有庞大市场的公司不一定会成为“巨头”公司。
共享单车市场目前呈现同质化的用户之争,而不可忽略的是只有黏性才会形成商业机会。目前共享单车市场并没有看到清晰可变现的商业场景。
2.目前这场单车大战已经呈现出摩拜和ofo两家小"巨头"相争的局面,您预测z这场类似14年专车大战的市场之争何时见分晓?谁是最后的赢家?
王功权:我觉得,共享单车市场半年左右就能见分晓。具体谁会获胜,暂时看不出来,应该说谁都有机会。
3 .相比前些年,这两年的投资圈呈现低迷趋势,大家称之为“投资寒冬”。甚至有人预计,2018年投资圈会面临真正的寒冬期。您的观察和判断是怎样?
当前行业普遍看法是,整个创投圈面临3.0时代的迭代。在此语境下,您认为投资机构的投资逻辑和法则会面临怎样的调整?
王功权:这两年来看,投资行业的整体节奏确实放慢了很多。对于2017年股权投资行业来说,调整思路是必须面临的命题。在以往追风口的行业定势下,中国的风险投资者被快速成长的东西惯坏了,在投资决策上呈现集体式“疯投”的一个姿态,大家看中的是平均行业回报。
而当前,投资机构在结构上洗牌重组速度也更加迅猛,这就要求投资机构的创新能力和国家化速度要足够强。投资机构需要重新定义亮点。当然,在全球市场面前,投资行业依然面临很多的机会。
4 .在移动互联网的红利被瓜分殆尽的当下,资本出海成为创投圈新的走势。由于第三世界国家正处于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初期,很多投资机构因此把印度等这些第三世界国家视为投资的新大陆。您如何看待投资圈的这一趋势?“资本出海”的行业趋势下是否蕴藏相应的风险?
王功权:我觉得,现在应该是产品进入第三世界的阶段。对于资本出海而言,需要在法制和市场秩序较好的前提环境。对于很多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现状而言,盲目出海,对资本来说是一件有风险的事情。至少从目前现状来看,主流资本还是很慎重的。
5.您从投资人转为创业者,是否能少掉一些坑?
王功权:其实并没有很多优势,该掉的坑一个没少,就如同养第二个孩子一般,一口奶也省不下来。(笑)
6.此前您是资本的决策者,现在作为创业者,拿到融资后是怎样的感受?
王功权:创业后这轮2亿融资,我的助理告诉我,王总钱都到账了,同事是不是庆贺一下?我转身就走,也没觉得快乐,为什么?你没融来2个亿,压力非常大,2个亿之后压力更大。我心里想,把钱往这儿一放都是跟我要命。
7.您刚才说到,之前作为投资人的很多提问都是傻瓜问题。创业后与资本接触后,遇到最尴尬的提问是哪个问题?
王功权:现在让我回头想,我们原来坐在那问的问题,差不多三分之一是傻瓜问题 ,还有三分之一是问谁谁都不好回答的问题,比如说“你一年一个亿收入怎么能实现?”你怎么说?
所以我如果再做投资的话,我就用三分之一的时间,把自己该问的问了就完了。
最尴尬的场景是,往那儿一坐,王老师今天向你学习来了,久仰久仰,然后开始问问题,开始比较客气,越问越犀利,最后把我弄得满头大汗对不对?就是这样。所以你想有很多的尴尬。
比如他问我:“你没有干过旅游啊,你投资可以,你写诗词也行,但是你没有干过旅游啊,你怎么去理解这个事?”那我回答就是:“人类一直有两个事,一个事就是你干过,一个事就是你没干过的。如果人类社会只是说你干过的才能干的话,那到现在啥也没有。再一个不仅是我干,我还组织一帮人,组织懂这个事情的人一起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