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东明,我国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第一代农民企业家,在商海洪流的影响下,以敢为人先的勇气和智慧,收获了创业的硕果。2012年,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以武汉市博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名义,总投资8亿元人民币,筹建“光谷科技港”项目,旨在打造国内光电子信息产业航母,把国内尖端的高科技光电子信息产业推向世界前沿。该项目将利用“光谷科技港”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整合:政策、技术、融资、人力、信息、市场等六大公共服务平台,促进和推动全省及中部地区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让700家企业在此聚集、生根。正是因为这片迎着朝阳的沃土,宋东明充满着自豪,也充满着自信。
说起武汉的光谷科技港,对于了解电子信息产业的人来说并不陌生,它就像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硅谷一样,以一种势不可挡的高新科技,抢滩蓄势、扎堆裂变,改变和影响人们的生活,打造这片园区的掌门人宋东明做客CCTV奋斗栏目,讲述了一段非同寻常的心路历程。
泥腿子进城
宋东明出生于湖北孝感农村,家境十分贫穷,尽管如此,父母还是含辛茹苦供他上学。那年是恢复高考后第二年,人们在兴致勃勃的谈论“教育兴国”的年代,他却落榜了。
回到家里,眼前那一贫如洗的现状,让宋东明心酸不已,他决定依靠自己的能力来改变家庭状况。父亲拗不过他,给他联系了一个可以养家糊口的苦力活。
临走那天,父亲加工了30斤大米,给装进了背包,拍拍他的肩膀,示意“别饿着”;妈妈把自己平时积攒的五元钱递给了他,这就是南下咸宁的盘缠。从此,宋东明开始了自己的人生创业旅程。
打工很累,每天工资1.42元,属最低工资层。刚开始的那段时间,真的很难熬,但一想到月底全勤,除生活费能拿到近28元工资(每月生活费15元左右),咬咬牙,他还是坚持下来了。
三年后,宋东明的工资从每天1.42元,陆续涨到每天1.52元、1.7元、1.8元,成为四级师傅后,工资升到每天2.14元,每月除去生活开支,还能剩40元左右,收入与城里的正式工人不相上下。当时心情非常高兴,自己也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只要坚持咬牙苦干,学到技术后,收入比城里人差不了多少”。
那一年春节回老家,宋东明在百货公司为自己买了一双盼望已久的皮鞋,并交给妈妈300元钱。这一举动让邻居们羡慕不已,自己也顿时有种荣归故里的感觉。
1983年是宋东明外出闯荡的第四年,由于勤学苦练,技术考核评比连续超越了同时期的师傅。两个月后,他拿到了这个行业内的技术等级最高级别,月收入90多元,超过了城里的一般工人。下班后再到街上溜达时,腰板好像挺直了许多。此时的宋东明心里时常冒出一种新的想法,“什么时候我熬到了队长的位置,手底下能管一批城里的正式工人,那种感觉该是多么的美妙啊”!
从那时起,他不甘心一直当六级工了,总想着那个“将军梦”。正巧他所在的建筑公司有一个“省建工职大”脱产学习的名额,像这样的好事只有正式工、非农业户口才有资格,宋东明很无奈的瞅了瞅被选中的同事,心中掠过一丝伤感。
后来,那位脱产就读的同事回公司对他说:“学校开了一个技术班,每周学习两天,三年后同样参加大专考试,发大专结业证,还可以发一个中专毕业证。专修结构力学和材料力学,可以自费上学,学费200多元。”听到这里宋东明没有多想,第二天就借支了部分工资,悄悄报了名。以后每个周六、周日按时走进大学校园,面对条件优越的同学,宋东明有窃喜也有尴尬,一段时间感觉极不自然,回公司上班时要面对和承受各种各样的冷嘲热讽,最多的是:“上学时不好好读书,没考上大学,现在挣钱的时候,又不好好挣钱,上哪门子大学呀,又不是商品粮,上学又怎样?真是异想天开、不务正业。”面对这样的舆论,每月又比以前少拿那么多工资,思想上压力很大,但他还是坚持了下来。
功夫不负有心人,宋东明在规定的时间里学完了建筑结构力学、材料力学和施工管理及预概算等专业学科,并经统一考试一次性通过,拿到了大专结业证书和中专毕业证书。同年被孝感地建公司正式聘请为公司员工,月工资120元。
1988年,宋东明的户口迁到武汉,成为武汉东山建筑公司一名职工,当时,公司允许个人承包工程。他就开始搞工程承包。在1994年承包的工程中一次挣了两万多元,一下子挤入万元户的行列。同时他还拿到了国家建设部颁发的全国项目经理资格证。
在沉浮中历练
1995年,在经济大潮的席卷下,宋东明不甘寂寞,鬼使神差的离开武汉到山西太原,搞起了文化用品批发,由于市场饱和。1999年大败而归,债台高筑,为了还债,四处打工。在腊月三十那天,别人家都高高兴兴准备过除夕,而宋东明的全部现金只有五十元,他又不好意思向别人借,蹲在墙根抽起了闷烟。
下午三点左右,大脑正处于一片空白时,三哥来了,悄悄塞给500元钱,并小声对他说:“赶紧去办点必须的年货,再不去就来不及了。”峰回路转,柳暗花明,在没有任何其他人知道内情的情况下,宋东明悄悄的度过了一次最大的危机。
年后,通过这次经商的打击和教训,重整旗鼓,在当地承接了八万左右造价的装修工程,宋东明为人诚实,使用的建材都是熟人赊欠的。无论从接活、预算、进材料、施工、管理、结算全部一个人完成。能帮上忙的就靠16岁的儿子。
赚到钱后,花了7万元买了一辆重庆长安,并一直引导孩子学会吃苦,直到2006年注册第一家公司,儿子、女儿陆续大学毕业了,他还要求必须在公司从实习生做起,一步步成长。
创新与飞跃
重操旧业后的2002年,宋东明开始接触工业地产,一直到2008年期间都是与当地一家大开发公司当施工方。后来,他开始考察筹备拿土地、邀股东、组建自己的开发公司。2011年注册成立了第一家股份公司“湖北诺星置业有限公司”,任法人。紧接着合伙注册了“武汉佰瑞资讯有限责任公司”,2012年底,又注册成立了“武汉市博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投资8亿元人民币,筹备建设“光谷科技港”项目,任董事长,企业法人代表。 “光谷科技港”项目是政府批准的“光谷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旨在打造国内光电子信息产业航母,把国内尖端的高科技光电子信息产业推向世界的前沿。此项目计划70%用于国内成熟的光电子信息产业,约700家企业在此聚集、扎堆、扎根。利用“光谷科技港”得天独后的地域优势,整合六大平台,即:政策支持平台、技术支持平台、融资平台、人力资源平台、信息共享平台和市场经营平台。以促进光谷高新科技企业和光谷经济的高速发展,从而推动全省及中部地区经济实现跨越式的飞跃。
宋东明所带领的武汉“光谷科技港”,已经抢滩蓄势,他将借助国家“一带一路”的国际合作发展战略,强势聚集高科技产业,研发生产世界级的高科技产品,再让这些产品承载着伟大的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厚重历史文明及文化底蕴,铸造成“龙的品牌”。通过这些高端产品所承载的龙文化内涵,向世界播撒,让人类近距离的触摸和感知大中国的文化和文明,让世界了解中国儒家文化内涵。
发展是硬道理。光谷科技港现存有6万平方米、市值4.6亿元不动产。为了响应政府的政策,由企业自己持有。该处不动产是承接大学青桐计划、扶持高校师生创新创业,这也是高科技项目研究、研发、转化、转让、企业孵化的重要载体,是产生高新技术企业的梦工厂。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中国大地的时候,宋东明与千千万万的创业者一样,用勤劳和智慧创造着新生活,他以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影响着新一代年轻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