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京东商城(以下简称“京东”)赴美上市传闻四起之时,京东相关人士29日接受《经济参考报》采访时回应称,京东商城从未向任何投行透露过“重启IP O”等类似信息及相关数据,并明确表示公司近期没有上市计划。 对此,有分析人士指出,IP O消息不会是空穴来风,相关消息可能和京东的资本充裕程度有关。电子商务企业选择的“烧钱”模式,在无法盈利的前提下,最终会无奈选择上市之路。而从长远看,如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盈利问题,即便上市,“烧钱”模式也将难以为继。 融资 京东IPO传闻四起 自2011年4月京东完成C轮15亿美元融资后,先后四次曝出IPO传闻。2011年9月8日,市场消息称,京东将于2011年9月中旬,在美国启动IPO程序,计划融资40亿美元到50亿美元。一个月后,京东挑选上市承销商并计划在2012年上半年赴美IPO的消息也不胫而走。2012年2月21日,又有媒体报道称,京东最早将于今年3月在美申请IPO,融资规模降为20亿美元到30亿美元左右。3月22日,京东3月重启上市进程的消息,再度见诸报端。虽然此间京东CEO刘强东(微博)多次否认相关传言,但外界对京东IPO的猜测和追问,却从未停息过。 在过去的半年里,京东扩张速度一再加快,并开展了电子书、数字音乐、旅游及酒店预订、sm art汽车等多项全新业务。另外,百度原高级副总裁沈 皓 瑜 加 盟 京 东 担 任 首 席 运 营 官(C O O ),宏碁中国大客户部原负责人蓝烨加盟担任市场总监(C M O ),O r-acle原全球副总裁王亚卿出任技术总监(C T O ),原京东财务副总裁陈生强出任财务总监(C FO )。这一系列举动也被外界视为其将进行IPO的前奏。当《经济参考报》记者问及“上述一系列动作,是否是在为IPO做准备”时,京东并未给出回答,而是选择了沉默。 对于传言,尽管京东多次予以否认。但外界普遍认为,尽快IPO可能是京东所面临的唯一选择。正望咨询总裁吕伯望(微博)认为,京东现在忙着跑马圈地,建设物流配送中心同样需要大量资金。因此,京东对资金有巨大的需求,IPO是京东唯一选择。 窘境 靓丽销售数据难掩亏损 事实上,外界普遍认为京东IPO只是迟早的事情,刘强东也曾暗示,京东可能将在2013年赴美IPO。 公开数据显示,京东2008年销售额为13.6亿元;2009年增长近3倍达40亿元;2010年,京东的销售额达到102亿元,销售规模占中国大陆地区网购零售份额32.5%;2011年,京东销售额增幅超过100%,达到210亿元。 尽管销售数据靓丽,但却难掩京东盈利能力不足问题。京东方面也曾多次表示,公司目前不盈利,但并不缺钱。 公开信息显示,自2007年起,京东先后进行了三轮融资。2007年,今日资本对京东A轮投资超过1000万美元;2008年底,今日资本、雄牛资本以及亚洲投资银行家梁伯韬的私人公司,联合对京东B轮投资2100万美元;2011年初,京东C轮融资获得中国互联网行业迄今为止单笔金额最大的融资,由俄罗斯投资者数字天空技术(D ST)、老虎基金等共6家基金和私人共投入15亿美元。 虽然有雄厚的资金,但京东“融资、扩张、再融资”的“烧钱”模式,到目前为止,似乎并没有为京东带来盈利。对此,刘强东曾表示,京东或在2012年下半年实现盈利。 一家国内主流电子商务网站的高层人士向《经济参考报》记者介绍,目前国内电子商务发展仍处在初级阶段,各大企业的主要竞争策略,还是“烧钱”抢市场。由于国内电子商务企业众多,竞争异常激烈,使得行业毛利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特别是2011年爆发的网购促销战,让行业的毛利率水平再度跳水。该人士介绍,目前国内电子商务行业的整体毛利率不超过5%,一些“烧钱”比较凶的公司,毛利率只有2%左右。 尽管目前京东尚未公布毛利率水平,但据投行人士估算,京东毛利率水平不会高于行业整体水平,大约在4.5%左右。考虑到物流、人力、宣传和经营成本,京东的亏损率可能达到9%。而部分业内人士甚至认为,京东的亏损率高达15%。 如果这一情况属实,2011年按销售额210亿元计算,京东亏损约为19亿元;2012年,如果京东销售额达到媒体报道的计划1000亿元,那么全年亏损将达到90亿元。两年的亏损额已远超京东C轮15亿美元的融资额度,这似乎印证了之前外界有关“京东资金链吃紧”的猜测以及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IPO传言。 对于上述有关亏损额的估算,京东方面未向作出回应。不过,也有分析人士向记者表示,京东的经营状况可能并不像外界预测的那么差。京东CEO刘强东此前也一再强调,京东或在2012年下半年开始盈利。 IT业资深分析师王一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京东之前的2012年销售目标是500亿元,如果亏损严重,又没有上市计划,不会贸然将销售目标大幅上调到1000亿元。 不过,上述业内人士认为,京东调高销售目标,可能是在为上市铺路。“京东C轮融资为15亿美元,外界对其估值达到150亿美元到200亿美元。这样的体量,很难再进行下一轮融资。”该人士认为,如果京东持续亏损,尽快上市将是其唯一选择。一方面,可以解决后续融资问题;另一方面,也将给投资人一个交待。 质疑 “烧钱”模式料难以为继 目前,不仅是京东,国内众多电子商务企业的“烧钱”模式,已经引起了业内的高度关注,“烧钱”模式难以为继的质疑声也不绝于耳。而当当网、麦考林、唯品会
已登陆美国市场的电子商务企业,在2011年中的表现,似乎也印证了这一担忧。 当当网2011年第四财季财报显示,公司净亏损3630万美元,而2010财年实现净利润470万美元;麦考林2011年 第 四 财 季 财 报 显 示 ,公 司2011年净亏损3330万美元,而2010财年实现净利润为440万美元;刚刚上市的唯品会IPO材料显示,2010年和2011年公司持续亏损,亏损额从2011年第一财季的66 .6万美元迅速飙升至2011年第四财季的6352万美元。 “我国现在的电子商务发展模式,复制的是西方模式———用亏损去追求更大的规模,而不是利益。”艾瑞咨询高级分析师苏会燕向记者介绍,我国电商企业与国外企业不同的是,国内企业需要更多的资本来自建物流体系,自2011年下半年以来,资本环境趋冷,使企业在资本方面面临较大的压力,这也是电商资金链断裂之说的重要原因。 “目前,国内电子商务企业的逻辑是,规模做到一定程度,将大幅降低经营成本,最终实现盈利。”王一江指出,实际上,根据当当网的最新财报,电子商务企业的成本不但没有下降,反而不断攀高。 王一江还指出,随着行业竞争加剧,电子商务企业的毛利率水平也在不断下降。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企业仍盲目迷信“规模效应”,其结果将是规模越大、销售越高,亏损越严重。 2011年下半年开始,京东、当当网、卓越亚马逊等主流电子商务企业,展开价格大战,并连番推出网购促销优惠活动。据知情人士向记者介绍,尽管各类促销,提高了销售额,但由于价格一降再降,使得原本就有限的利润空间也被压缩,很多企业的优惠活动最终只能以“赔本赚吆喝”收场。 另一个让电子商务企业无法忽视的问题是,物流成本也水涨船高。尽管京东等企业,希望通过自建物流体系来缓解成本压力,但前期的高投入,却会大幅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 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高级分析师梁焕磊向记者介绍,在电商大量“烧钱”,销售规模迅速扩大的同时,成本也在急剧增加。对于维持更大规模的运营,需要有更大量的资本投入。但是当前电商竞争加剧,导致投资方在投资时更加谨慎,这使得融资方获得资金的难度也在加大。 “尽管中国电子商务产业前景光明,但对于企业而言,如果始终不能盈利,‘烧钱’模式就将难以为继。”美国投资者网站M arketW atch .com分析文章指出,“烧钱”仅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临时策略,企业最终需要寻求能够持续盈利的商业模式。如果在长时间内无法盈利,企业将很难得到后续融资,所谓的扩张和规模效应,也就无从谈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