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与云计算分论坛
新浪科技讯3月25日下午消息,2012中国(深圳)IT领会峰会今日正式召开,图为移动互联与云计算分论坛现场。
左起:美通无线总裁王维嘉、中国宽带资本董事长田溯宁、Fortinet创始人谢青、金蝶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徐少春、Technicoler特艺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吴斌、宇龙通信董事长兼总裁郭德英、ARM中国区总裁吴雄昂(微博)。
王维嘉:请各位就座,本场论坛是移动互联与云计算。我是本场论坛主持人,我叫王维嘉。我介绍一下本场嘉宾:中国宽带资本董事长、创始合伙人田溯宁;Fortinet创始人、董事长谢青;金蝶国际软件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徐少春;Technicoler特艺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吴斌;宇龙通信董事长兼总裁郭德英;ARM中国区总裁吴雄昂。
今天的论坛是非常强大的阵容,如果我们把移动互联和云计算按照一种简单的分法,让大家比较容易理解,云管端,云包括云的基础设施和云的应用,田溯宁和谢青更多是云的基础设施和基础技术。当然云里头还有很多应用,少春就是应用;管主要由运营商掌握,今天亚信董事长本来也要参加,吴总更多在端这一方面。
在云计算领域,我看过很多讲座了,有一天听田溯宁讲了以后,我就听懂了,但有一次又请了世界上著名的技术专家讲了两小时,我又糊涂了,不管怎么样,云计算都在以势不可当的趋势向我们走来。首先请田溯宁谈一谈现在你们基金和云产业集团在做的事情。
田溯宁:我试图讲一讲吧。对云计算还是两种观点,包括苗部长说云计算各个地方过热了,变成了圈地运动。第二种观点是认为这是根本的技术变革,每一场变革都是在争论、怀疑中前进,你要从历史角度来看,这种趋势有很大的逻辑性。我们过去计算由于网络非常窄,被集中起来,在IBM时代。后来计算在办公桌上,现在由于宽带网络这么强大,我的内存、计算没必要在桌子上,我们过去说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符合这种逻辑。
我们看工业革命时代,工业革命产生于蒸汽机,最后工业经济是电力的发明,使力量能够传递。如果把主机变成蒸汽机,云非常像电,电应该像电一样简单而无所不在。
那么大的运算、能力要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需要几百万台服务器解决?我觉得云计算非常重要的应用就是大数据,云计算最主要的触动力量是互联网产生的,互联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所谓数据。而这个数据和传统IT架构要处理的数据不一样,我们传统的IT架构处理结构性数据。田溯宁花多少钱打电话到什么地方,非常简单,有点像牛顿力学,而云计算要解决大量非常结构的数据,天气数据、图片数据,这些数据没有太多逻辑性,非常像量子力学。所以云计算要解决一套计算体系,是过去IT架构没有得到解决的,就是所谓的非结构的数据,大数据的问题。而真实世界的了解和认识需要结构和非结构的结合。
王维嘉:大数据对企业和消费者个人意味着什么呢?
田溯宁:举一个例子,大数据应用,我在美国上市公司万世达卡做股东,从一个公司预测出中国航空公司到纽约以后,纽约第五大道哪些产品增加。从传统的交易结构数据,像信用卡数据和各种各样的数据相结合。例如说旅游数据、当时的天气数据来进行所谓的信息产品。从另外一个材料来讲,工业革命的数据像工业革命的原材料——矿砂,云材料的大规模数据中心是数据冶炼厂,通过冶炼、漂白,生产出各种各样的产品。所以我觉得云计算对IT来讲是前所未有的结构性创新结构,有这么大规模后来的数据用什么样的服务器、什么样的结构,什么样的交换而进行管理。在前台来讲,我们看一个云有无数的端来利用这些数据,这些端的产品不仅仅是金丹是社交网络,不仅仅是简单是信息的获得,而是对于决策来讲是各种各样的产品,以使你对未来有更多的掌握。
王维嘉:中国云计算与美国比起来是什么差别,您做的主要事情是哪些?
田溯宁:这场变革比起IT的上两次变革来讲都给中国前所未有的机遇,这场变革几乎同步进行。中国和美国不一样,中国的现代化文化用传统IT架构很难解决,包括交通问题、教育问题、医疗问题,所以中国的技术变革给我们带来的机会,这个过程中有可能建立自己中国的IT体系。有一个服务其他是用ARM芯片设计,新一代网络设备、新一代存储,我觉得更重要的是在中国诞生出新的商业模式,基于云计算和大数据新一代的商业模式,使我们对未来的理解更深刻,使我们对知识的判断更准确。基于这样的理念,过去3年我们在基础架构上进行投资,从大家不愿意问的芯片到服务器,到各种各样的终端的窄设备。
这种实现刚刚开始,我觉得未来2-3年会看到成果,我觉得这种变革是不可阻挡的力量,无论大家怎么议论他,而且看到这场变革给我们带来的商业模式和创新的力量。最后,我觉得在这个过程中,天时比什么都重要,就像早期我们做互联网的并不是因为我们聪明,或者有很多能力,时候赶得好,那时候互联网刚刚开始,坚持10年都有成就。我觉得IT行业就有这种好处,每10年有有一次变革,云计算是30年未有的一次变革。
王维嘉:谢青主要时间在硅谷,这两年经常回国,我们听众更想知道硅谷移动互联网有什么最新、最火、最牛的东西。20年前我们都在硅谷待着,那时候中国和硅谷差别非常、非常大,你觉得现在硅谷和中国有什么差别?还有说到您的本行,云安全,云计算对网络安全有什么影响?
谢青:第一个问题,您说到云计算给中国一个很好的机会,与世界互联网行业基本走到一起,互联网行业在中国40年前发明的。云计算改变了互联网的结构,从比较初期的大家在IP、系统的一套,包括DMS等认证系统,云计算给了很多厂商、很多用户比较平等的新机会,在整个全球领域做商业模式。现在从我的感受来看,现在几乎没有太多的数据,现在某些领域,像移动互联网我这次过来看到很多移动互联,包括智能手机、智能电视,甚至有些比较接近用户端的领域发展还更快,因为更新的速度更快,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能在全球领域占到很好的位置。
从整个云计算的体系结构来看,现在提供云计算,像溯宁在建很多云中心,包括很多省市,今天参会的企业很多都在建云中心。我觉得每一个云计算中心建设好以后怎么吸引厂商,怎么吸引客户?我觉得两个方面,一个是性能价格比,谁的性能、速度比较好,价格比较便宜,这与中心设置有关。二是可靠和安全,在同样的情况下谁的云质量更好,更可靠,提供更可信的云服务,这样云厂商就可以慢慢吸引到很多长期的客户。一开始大家把中心都建立好以后只是第一步,后面靠谁的服务质量来决定。云把很多应用软件移到云端,以前用户会多一些控制,比如说你把数据放在自己的办公室里面,你晚上走了把机器一关、门一锁就回家了,别人不会进来。但如果放在云端,别人可能24小时可以拿到。
我们做过调查,很多厂商把数据放在云端,大家都担心放在上面安全不安全?所以云服务商要让用户觉得他提供的服务比较安全。云计算碰到另外一个问题,大家以前用PC,自己可以控制很多,PC都会装防病毒软件、安全软件,但很多云端的设备,包括云端设备,本身90%是没有装任何防护的软件。所以从云的服务商,包括电信服务商要提供很好的帮助,才能把云概念和平台推到前一步,否则用户不敢把自己很重要的数据放在云端上。从这几个产业链结构来看,大家都需要怎么把用户传统的自己控制的数据不断放在云端,有一个转换过程。这个转换过程中服务的质量怎么把用户转换的顾虑解决好,这对云的推动实际上是很重要的步骤。
王维嘉:金融企业敢把自己的东西放在第三方吗?现在的情况怎么样?中国和美国。
谢青:好比30-40年前大家使用信用卡,以前大家付钞票,放在手里知道,它有平衡过程,云端有一个过程,信用卡每年都要处理不安全的问题。你把东西放在云端,我利用起来会比较便宜,但我也要有一部分的损失,就看你中间怎么平衡,你采取多少安全手续。平衡一个是安全手续和成功,另外在用户使用方面要多考虑安全之间也需要平衡,这两个平衡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这才能不断往前发展。
王维嘉:我每次看到少春,他都让我看几个比较酷的应用。作为你们这样的ERP企业,为什么会花那么多精力往这边走?你们觉得在企业上移动互联或者云计算对你们的未来是什么发展方向?文京也在下面,希望你能够非常坦率的分享。
徐少春:其实云计算这个名词说实话是比较专业的,我认为小孩子能听懂的话,这个技术就真正产生了价值。今年我们员工大会上我们做了打造云管理的报告,我们家属的小孩没听懂,9岁,他问我,什么是云计算、什么是云?一下子把我难住了,让9岁的孩子能听懂不容易。我说云是由千万个水滴组成的世界。他说很好、很好,我长大了要做云计算。这就激发了到底什么是云?云有大量的、碎片化应用组成的集群服务。金蝶公司在4年前成立了友商网,我们希望在互联网上取得一定的作为。友商网本身是在线会计服务,现在成为亚洲最大的在线会计服务网站,今年开始我们可以盈利了。
王维嘉:这个和云有什么关系?
徐少春:就是提供纯粹的云服务。
王维嘉:用户不需要买软件了,联网购买后来了,数据也在你那里。
徐少春:是的,我们引入了手机,大家使用iPhone、Android平台的手机,连续500天排在第一位的“随手记”就是金蝶做的。我们还有“快递本”,是中国最大的快递查询服务,用户量比较大,整合所有的快递公司,你输入到单号就知道快递在什么地方了。还有单号查询,我们去年推出了金蝶微博,金蝶微博是面向企业社交化的平台,大家问金蝶微博与新浪微博、腾讯微博有什么区别?我说你要找明星到新浪微博,找同学到腾讯微博,如果你找同事就用金蝶微博。
王维嘉:所以只是企业内部做。
徐少春:既是公有云也是私有云,把这两者结合起来发展挺快的,我们有超过10万个用户在使用。当然过程也比较曲折,通过探索我们知道移动互联网怎么与企业商业运营结合起来,不仅仅是娱乐,不仅仅是游戏,只有与商业结合起来才能产生价值。怎么与商业结合起来?要让企业高层,企业每一名员工感觉到云服务带来的价值。原来ERP给少数人用的,实际上ERP可以给所有员工使用,移动互联网可以做到这一点,岗位变成了移动岗位,你可以在上厕所的时候审批工作流,我经常这么干。现在有流行的说法,工作生活化,在家里就可以办公,像我们这样从事ERP的公司,云计算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机会。我想也只有和商业应用起来,才真正让云计算与商业、企业产生很大的互动。
王维嘉:像你们这样的企业云计算也做,移动互联也做,你的随手记相当于移动客户终端,你的云计算是在客户基础上新的功能,但你客户端的东西就不一定局限于原来的企业客户了。比如说我运营排在第一了,我下了应用,原来不是你的客户,就可以发展个人客户。这些个人客户对于你现有的生意有什么意义呢?你赚的钱是从企业收到的。
徐少春:我们做B2B的,B2B也可以2C,可以到个人,移动互联网模式带来了这样的机会。
王维嘉:前不久我们在北京看电影是孙悟空大闹天宫的3D版,Fortinet有很多图像视频压缩的专利,请您介绍一下。
吴斌:我们是汤姆逊公司和Fortinet的合并,汤姆逊的电视卖给了TCL(微博),有很多专利还留在汤姆逊,Fortinet做的主要是内容管理、分发,维嘉所说的是内容制作方面,把原始数据、非常好的拿出来复原。另外一块是云管理和分发,我们拥有几万部1910年开始的电影,最原始的内容在我们的服务器上。这些服务器上的内容怎么送到各个终端?过去送到每一家电影院,以DVD的方式送到沃尔玛,现在是送到每个人的终端里。
比如说苹果和福克斯签了协议,我有两部电影,我希望我的电影能够看到,他就会找到我们,我们从库里面找出编解码并压缩。大家不知道原始拷贝要做多少个版本才可以,过去是400个版本,现在任何一个电影和视频内容是2000个版本,为什么有2000个版本?因为每个电影的字幕不同,每个国家的语言不同,每个国家还有很多管制,所以你需要在云端有非常好的关于片库的管理。管理完之后怎么送到每个人的手机或终端上?我们公司做的是内容管理和分发,在云端把内容管好,分到每个终端用户的机顶盒上,这就是我们做的事情。
对于云我个人有很多观点和看法,1990年我做博士论文的时候,那时候博士论文做的事情就像云计算,当时做了两个内容,一个是运行计算,二是互联网,当时做的时候不叫云计算,但已经是云计算的概念了。经过了20年基本上没有太多发展,互联网发展得非常快,巨型机也没有太大的发展,当然CPU运行速率越来越快。这几年大家又在谈云计算了,我认为云计算不是一个改变,大家对存储需求越来越多,对存储计算要求越来越高,对成本要求越来越低,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把内容整合在云端,这样可以省很多钱,这个概念又开始起来了。怎么才能走下一步?我觉得就是要从云计算变成云服务,因为今天的话题是无限资源,没有什么东西是无限的、免费的,怎么才能让大家享受到云服务。这也是像我们这样的公司,我可以举三个例子:
第一个例子,现在大家看视频点播,大家4块钱、5块钱看一次,你愿意付4块钱、5块钱。记得在不久以前我们买一部DVD,在美国是14.99元,为什么一线大家愿意付14.99元,现在只付4块钱,因为大家手里拿着物理介质,你现在看,认为10年后也可以看,但实际上你10年后不会看,只是存在这个东西。所以迪士尼提出,能不能有这个体验,让用户感觉到你有这个东西,10年以后是你的,20年以后也是你的,其实他不一定会看,但他觉得有这个东西之后,他愿意花9.99元,14.99元去购买。对我们来说成本降低,盈利提高了。像哈利波特1-8都是我们做的,在全球8个点有几千名艺术家同时做。过去的做法是每一个艺术家就在分配说中国30个艺术家做这个,英国50个艺术家做那个。分完之后大家过了一个月、两个月把内容汇总。现在有了云以后,我们内容全部放在云端,每一个国家只有科学家、艺术家拿着一般的电脑,不用传输什么内容,内容都在云端了,所以协同工作是非常好的应用。
第三,我们有很多专利,其中我发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专利,在云端的应用,比如说你有一个手机,你有一个电脑,你有一个电视机,你可以用手触摸一下电脑的屏幕,再用手触摸一下电视机的屏幕,通过这么一个触摸的过程你突然发现在电脑上看的电视节目,在电视机上就能够显示。听起来好像是非常神奇的事情,其实并不神奇,所有内容都在云端,你触摸电脑的屏幕,得到的指示就是你的内容需要在电视上播放,需要的就是一个手势。应用非常广泛,我们需要的是在生活当中怎么挖出对云的优良体验和应用,这对推动云的发展非常、非常有益。
王维嘉:我发现一个特点,过去几年我参加了很多云的会,过去做技术的都说云过去是分布式计算、并行计算,包括亚勤就是比较典型的,每次问他都这么说。另外一些人不是完全从技术角度理解,从商业角度理解认为这个东西是革命。有这么一个点可以理解云计算,过去历史上大的技术革命都是每一个技术要素的成本发生突然的下降。比如说技术要素里面有存储、计算、带宽,像光纤这件事,光纤的发明使得带宽成本呈数量级的下降,任何时候出现数量级下降的时候就会出现一次技术革命。
云计算也是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更多的发现他有哪方面的成本,做企业最重要的就是成本,商业来讲如果最后不转化成钱对商业没有影响,无论实验室怎么折合不转化成成本,对商业是没有影响的。下一位请德英,全世界生产20亿部手机,有10亿部,一半以上在中国生产,这10亿部又有一半在深圳生产,深圳毫无疑问是世界手机之都。这样的产业生态形成是越南、泰国这样低成本的国家想移走也没那么容易。因为我在10公里之内找到设计公司等各种各样的公司,包括器件公司等等。宇龙酷派作为行业里的领头兵,您怎么看这一波智能手机中国厂商的机会。包括东生做出钻石手机,卖得特别好,这个机会慢慢利润越来越低。从去年开始智能手机又来了,中国厂商又一批。这一次在苹果、三星(微博)这样的国际大厂的围攻下,中国这一波趋势你是怎么看的?先说中国整个行业的机会到底有多大,有哪些挑战?
郭德英:我们宇龙酷派做手机也有10年了,一直都在做智能手机,以前一直在做用windowsCE嵌入式的平台,也做过Linux。刚才维嘉讲到去年的智能手机,实际上就是全球突破性的发展的一年,我觉得刚才维嘉讲得非常对,为什么全球智能手机去年开始爆发式增长,中国智能手机去年发展业务量已经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了,这是很难的,中国第一次高科技领域超过美国。我有几个问题。首先是3G的无线带宽也是经过十几年的发展,3G技术的成熟,成熟之后智能手机才成为可能,包括前面几年尤其是苹果引导的整个云计算、云应用和智能化发展,应该在前面打了前战,给大家做了很多市场培育。
第二,与Google、Android操作系统有关系,因为这个操作系统是开元的,开元之后引起了广大的App应用者在上面的开发,如果没有开放的App也不会太好。所以这当中有很多支撑,包括ARM芯片大规模的商用,ARM芯片价格去年大幅度下降。所以从软件云计算app的应用,包括3G网络的成熟和快速发展,还有芯片厂商解决方案,像AP,应用处理器的成熟和成本。我想中国也有一个非常好的特殊情况,三大运营商对智能手机的发展投入了非常大的成本补贴,加速了行业的快速成长。我想深圳这个地方有更大的一个好处就是产业链的成熟,经过30年来整个珠三角产业链的成熟是得天独厚的条件。我们深圳这边创新型人才的累积都给行业提供的坚实的基础。
我们看中国去年的智能手机,我们叫移动互联网终端,因为这不是手机的概念,移动互联网终端是云计算的门户。所以现在行业竞争非常激烈,我们这个行业是谁都想做的行业,大家知道做PC机的也做智能手机,做电视机的也做智能手机,包括做互联网内容的厂商也要做智能手机。实际上大家看到这是一个门户,所有人不管做内容的没有门户不行,他也是一个迁移,也抢占了很多传统PC市场份额,包括现在对内容的展示也抢了很多电视机的东西。大家有一个统计,回家抱着智能手机的时间开始超过了看电视的时间。大家对智能手机作为一个门户,大家都觉得他是非常好的蛋糕,都要抢这个市场,市场自然就做大了。我们理解这个行业,这个行业未来3年在中国还有爆发式的增长,包括2012年,我们相信智能手机还会有50%的增长,应该连续三年都有增长。因为中国有10亿用户,10亿用户是多方的力量,我觉得不管是内容提供商,包括产业链本身,还有运营商的推动,一定是内容商,今天我们看到联通的陆总也讲到,运营商转移到流量经营,首先就必须要有智能手机,没有智能手机流量经营就变空了。所以智能手机是各方推动的大好时光,有10亿用户三年之内转化为智能手机,这是非常大的利好。
王维嘉:你觉得功能机就没有了?
郭德英:功能机是入门级,给老人,小孩子,但小孩子3岁就用智能手机,小孩子玩智能手机的应用比大人还要好,所以智能手机的市场更好。
王维嘉:这么大的蛋糕你切一下,国外品牌三星、apple、HTC和国内厂商有什么分布?
郭德英:去年下半年到今年2月份为止,我们看到第三方的统计数字,在国内几个厂商智能手机的占有率已经接近50%了,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好时间。从今天我们看到的数字是什么呢?三星在中国的占有率仍然是第一的,将近有24%的占有率,苹果是百分之几,还有其他的厂商,中国的几个主流厂商有了40%,再加上其他厂商超过了50%。我认为未来中国厂商的占比还会提升的。我想这个事情很简单,因为产业链在中国,这个技术是一个开放的技术,尤其在珠三角掌握了从研发,产品集成,包括很多供应链的优势,海外的运营商不会说钱很多,一定要买最贵的东西,我们看到从欧洲的运营商,到北美、南美的运营商,包括俄罗斯的运营商都在中国设立采购中心,主动要求供货和认证。这取决于我们快速研发的能力,出产品的能力。
过去出产品,做一个智能手机需要8个月,现在智能手机在产品平台成熟的时候3、4个月就做出来了,所以很快满足了海外运营商的需要。另外还有非常好的产品优势,所以海外运营商也不是非常有兴趣的一定要买苹果或三星,在中国采购成本至少是一半的价格,他们在国外用400美金,在中国买200美金就可以购买到非常可靠的产品,而且软件也是一体化的。过去有一个问题,软件没有得到统一,现在大部分使用Android平台的时候软件得到了统一,得到统一以后体验也得到了解决。我身边的吴总代表ARM,我们的公司和ARM有很多的合作。大家看到什么问题呢?不是说我过去是一个基层的研发公司,我只是从高通、博通拿一个芯片就可以了,现在和更上游,和ARM这样的授权公司在探讨下一步ARM架构的发展,你作为研发公司,不是说上游有人供应芯片就可以了,而是跟上游的上游,与架构设计者直接进行沟通。下一步你要看投入什么芯片进入预研研发,包括智能手机要求的更高体验,包括照相术和云技术的研究,对一个厂家来说不是说做一个芯片就可以了,我们与芯片之前的很多公司要进行合作。最后你再选择这个芯片,这样才能让用户花最少的钱得到最好的手机体验。因为最终要通过体验,拍照好不好通过硬件水平、拍照软件的优化等等,我们要做底层的,只有把底层做好以后,上层的云应用才能调动底层的技术。所以现在已经具备了产业链条件和研发人才的知识积累。除了在中国有优势,还能走向全世界。
王维嘉:我还想问你这个问题,智能手机现在有三大操作系统,iOS、Android、windows,iOS是不开放的,你认为Android和windows是怎么的比例?
郭德英:之前我们一直在手机上使用windows的操作系统,我们过去做windows的时候非常辛苦,我记得当时能够做操作系统的在国内只有我们一家,我们2001年、2002年就开始做了,做了很多年。为什么很辛苦呢?相对来讲一个是因为系统不是很开放,第二是在互联网发展过程中,可能windows的理解和产业的发展,我认为不是很一致的。所以你开发一个手机,你很难得到产业链的支持,你要做很多多媒体的东西都要自己开发。所以开发一个新产品非常长的时间,体验也不是特别好,因为没有第三方的支持。今天因为Android是非常开放的生态链系统,假如你要用到每一个驱动,第三方做驱动优化的公司非常多,你可以合作,你可以花一点钱购买你需要的技术,并且这方面的人才也很多。因为大学里面有很多人在开始学习Google的Android操作系统。
Google本身也是非常超前的公司,甚至你现在还没有使用到它的技术,它已经在推广这些技术了。Google在去年推出4.0的系统,实际上4.0系统我们认为技术很超前了,到现在为止没有人推出,现在正式发布4.0的手机还不多。为什么系统发布了半年之后还没有人发布手机?因为Google太超前了,一步打包出来太创新了,市场接受不了。这需要第三方配件厂商硬件厂商需要优化它,因为它推出来的东西是一个框架,所以要优化需要资金、人才和上游的支持。又在传说4.0还没有做起来的时候,5.0马上又要出来了,大家不断地被它拖进去。这说明什么问题呢?至少说明它是创业的产业,不断地拖着产业往前走,就是要给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体验。只要有创新技术,行业就发展得很快。
王维嘉:我听出来了,它再创新你跟定Android了?
郭德英:不能这么说,因为行业在不断变化,我们与微软的合作非常紧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