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赶集网即将倒闭的消息甚嚣尘上。(TechWeb配图)
【TechWeb报道】近日,一则赶集网(微博)即将倒闭的消息甚嚣尘上,令为人低调、甚少发言的赶集网CEO杨浩涌(微博)有些恼火。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在此之前,有关赶集放弃团购业务、大规模裁员600人的传言,他都没有直接回应。
然而这次,事关赶集网生死,杨浩涌不得不亲自出来澄清:“想不到一个简单的控制团购成本,提高运营效能的动作,惹来这么多造谣。一个自主流量占总流量85%,每月带宽费不到三百万,没任何版权成本的网站,一个运营七年,人员成本是同行三分之一的网站,怎么个倒闭法?请同学们多做一些理性的分析,我们看看明天公司下班后,是不是大规模裁员了,是不是倒闭了。”
赶集网市场总监白如冰介绍,事实上,自2011年春节赶集网大规模投放广告之后,对赶集网的攻讦就没有停止过,主要集中在两点,赶集网烧钱和不专注,伴随而来的还有其他流言。
白如冰:“比如这次‘赶集网倒闭门’,是怎么传出来的呢?这个信息源头是一个新注册的新浪博客(注:qiba1234567的博客),这明显一看就是水军。他杜撰了一篇稿子,说赶集网高管离职,运营资金紧张;然后是业内人士跟进,说我们挣一块花两块五,烧投资人的钱;第三个阶段就是一些不负责任的媒体,不经核实就散布消息,有些还是知名媒体,为了吸引眼球,直接把标题改为“倒闭在即”。谣言就此产生。谣言传播开来很容易,但我们的辟谣信息却很难传播出去。在微博时代,对企业的伤害太容易了。”
既然是谣言,那真实的情况是怎样的?烧钱、不专注、不盈利、大规模裁员……种种流言,是凭空而生的吗?
烧投资人的钱吗?
回顾赶集网发展历程。分类信息网站热就如今日的团购热,最红火时国内有过两千多家分类信息网站,到最后,仅剩三家,赶集网是其中之一。
杨浩涌对TechWeb讲述,赶集网真正获得跨越式的发展,是在2009年资本进入之后。紧接而来的两轮融资,几乎都不超过一年。借力资本,赶集网发展很快。2009年到2010年,两年时间,业绩增长了十几倍。
到了2010年12月,由于不管是流量还是销售数据,赶集网在2010年前11个月的成绩单都非常好,赶集网在投资圈颇受欢迎,杨浩涌拿到的投资意向书最少有八九个,而且后面还有不少投资意向要进来。
但杨浩涌选择了红杉资本和今日资本,选择红杉资本是因为品牌,选择今日资本是因为被徐新的信任打动了。徐新对杨浩涌说,价格由你说,反正我们想投。加上后来为了保证投资进来签署的一些信任条款,种种信任一下子打动了杨浩涌。于是,今日资本和红杉资本就进来了。
颇具意味的是,今日外界所质疑的,所谓赶集网烧投资人的钱做线下广告等一系列大动作,恰恰是在徐新等投资人的指导帮助下做的。
杨浩涌:“当时我们哪敢做线下广告啊,赶集网仅有的经验都是在互联网上,但徐新不同,线上线下她都投过很多公司。姚晨骑着小毛驴的广告就是徐新带着我们做的。”
2010年12月,正式的投资合作还没签,徐新就弄了一辆车,带着杨浩涌去见广告公司、电视台。从12月22日拍板,到次年的2月2日春晚前播出小毛驴的广告,这期间的仓促可想而知。
杨浩涌:“我们制作广告的时间仅仅一个月,按央视的要求,1月22日必须见到样片,否则春节期间就没法播出。这么快的决策,如果没有徐新的经验,我不敢拍板。”
事实上证明赶集网此次的投放没错。投放广告之前,赶集网委托第三方做过一个调研,发现很多用户没有上赶集网的原因是不知道赶集网。投放广告之后,赶集网的流量增长了3倍以上。依靠电视广告就把流量翻倍提升,赶集网的这个广告被业内誉为“中国互联网有史以来最成功的品牌营销”。
这期间还发生了“赶驴门”事件,成为业界趣话。实际上,整个2011年互联网电商(包括团购网站)疯狂砸钱投线下广告,正是由赶集网引发的。小毛驴广告之后,58同城也跟着,找杨幂做代言人,做了“这是一个神奇的网站”,但因在地铁公交上播放频次太密招致受众反感而效果打折。
赶集网市场总监白如冰:“今天我们说在线下广告上没有烧钱,基于几点:其一,我们的广告效果对我们的品牌认知度、流量方面提升很大,这种效果不能用花几块钱才挣1块钱的简单数字类比来衡量;其二,我们的投放策略是波段式操作,节奏性投广告,比之同行从去年5月份一直平投到现在,他们的市场费用至少是我们的两倍以上,对方完全模仿我们的投放策略,包括媒体组合、甚至广告片,但花费规模和时间要远长于我们。从这个角度上讲,赶集网的运营是整个分类信息行业里最健康的;其三,外界传说我们在线下广告的投放有4个亿,也成为质疑我们烧钱的一个数据。我们实际上的花费要低于这个数字,一切都在我们资本所能控制的范围之内。”
盲目扩张不专注主业吗?
在赶集网倒闭的质疑中,不专注是第二大的指责。
赶集网副总裁、电商平台总经理王连涛最为无奈,因为目前外界对赶集网的业务质疑,主要就是集中在王连涛直接负责的电商业务上。
王连涛介绍,从跟去年开始,赶集网就试着做一些电商化的尝试。
2011年3月份,赶集网推出赶集团购;7月份,赶集网推出婚恋交友;11月份,赶集网推出赶集悬赏和蚂蚁短租;12月份,赶集网内测试验性质的社交产品瓜子网——一年之中,推出如此多的产品,赶集网想做什么?
王连涛:“说我们偏离主业是可笑的。无论是婚恋交友、赶集悬赏、蚂蚁短租、赶集团购,甚至试验产品瓜子网,这些外界看起来新的项目,都没有偏离过我们本地和生活的概念。”
王连涛解释,比如赶集婚恋,原来是赶集网的交友频道;比如蚂蚁短租,原来就是赶集网的日租/短租房频道;其他的项目也是如此,都是基于赶集网巨大的用户群,并且围绕着本地和生活的概念。另外,从互联网发展的趋势来看,电子商务、社区、无线,都是发展的趋势,赶集网只是适应这种趋势,在原有业务的基础上不断去做尝试。团购就是O2O模式的尝试和延伸。
杨浩涌在今年1月份接受TechWeb专访时,谈到赶集网的专注:“专注不是说你只做这件事、把这件事做好,那样的话你就是墨守成规。对于创业公司来说,就要让公司一个阶段接一个阶段地往前走。在你专注业务的基础上,总有一些新兴的机会你要抓住的,你需要不断地去尝试。”
主营业务盈利不行、资金后继乏力吗?
3月18日,《创业家》杂志旗下i黑马网署名邱复南发表一篇解析赶集网倒闭传闻的文章,文中称:“众所周知,分类信息网站的主要赢利模式是房地产的中介佣金。如今房地产市场不景气,由于限购令和豪宅市场成交数量下降的影响,赶集网的核心业务正面临成交金额和成交数量的双重下滑,从中获得的佣金只能比2011年有所降。这或许也解释了赶集网为什么投入1亿元以及超过200人的人力,发力团购业务,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
3月20日,杨浩涌对TechWeb公布了两个数字,借此回应流言。一个是2011年赶集网全年营收4000万美金,比2010年增长4倍。杨浩涌称,做这种分析的只能是行外人,分类信息的主要盈利模式不可能是房地产中介佣金,赶集网经历了七年的发展,也早已不是单一盈利模式,招聘、租房、二手房、本地生活服务、二手车,包括O2O团购、短租业务,都是赶集网的盈利渠道。
资金链方面,杨浩涌称,赶集网的资金链非常健康。自2009年A轮资本之后,赶集网陆续的几轮融资,间隔几乎都不超过一年。最新的一轮融资已于2011年下半年敲定,将从互联网业内顶级PE获得数千万美元的融资,完全能保证公司至少3年的运营。相关消息会在近期公布。
微博之上,杨浩涌公布今年的资金安排:“今年对蚂蚁短租的一千万美金支持不变,过亿元的广告投放不变,我们做一个健康运营公司的目标也不变,赶集是不是个好公司,两三年后见分晓!”
杨浩涌想不通的是,为什么好好经营的公司莫名其妙的就“被倒闭”了呢?是竞争对手的故意?还是媒体为博眼球的炒作?而且为什么谣言传得快,辟谣却很难传播出去?赶集网的沟通渠道一直很开放,为什么一些知名媒体却连核实消息的步骤都没有就妄下论断?
杨浩涌对TechWeb感慨:“微博时代,想伤害一家好公司,实在是很容易。”
对话赶集网
TechWeb:据团800可监测到的数据显示,2012年1月,赶集团购的成交总额是4726万元,在十大独立运营团购网站中居于末位,相较2011年12月赶集团购成交总额7084万元,收缩了不少。赶集网是否会放弃团购?
赶集网副总裁、电商平台总经理王连涛:赶集网不会放弃团购业务,但会有所调整,不再片面追求营业额,而是提升利润率,注重团购本身的盈利能力。赶集团购自2011年3月16日上线以来,在过去的一年中,赶集团购没有像其他团购网站一样用高额的市场投入去换取规模、比拼市场排名,没有买导航或做其他推广,而是依靠赶集网自身的流量去变现。因此在成本控制方面,赶集团购是团购网站中最健康稳定的。
TechWeb:那大规模裁员是真的吗?
王连涛:赶集网电商平台包括团购和蚂蚁短租,在新的计划里,我们把蚂蚁短租作为战略性的发展之一,而团购则需要提升利润率。因此,我们做了一些调整,把做团购的人转移到蚂蚁短租的业务。在这个调整过程中,会有一些人员流失,但不到100人,在赶集网2000多的员工人数中,流失的比例不到5%,对于任何一家互联网公司这是一个很正常的调整,我们没有大规模裁员。
TechWeb:蚂蚁短租、瓜子网这些新的产品,在投入上会很多吗?
王连涛:蚂蚁短租这块,现在做的是基础型的工作,做一些数据验证和服务工作,市场推广都没有开始,因此也不存在什么大亏损。瓜子网更是一个内部试验型产品,算不上投入。
TechWeb:赶集网高管相继离职是怎么回事?
王连涛:赶集网高管团队相对稳定,十多个高管中,目前有变动的只有两个,一个是霍亮,一个是陈旭。陈旭离职的原因他已经通过微博说明,因为家离公司太远,纯属个人原因;霍亮入职赶集网也不过一两个月,本身属于相互适应期,谈不上离职,而且霍亮本人目前仍在赶集网。(王采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