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发展蓝色硅谷核心区 将引进50万本科人才 |
2012-02-12 17:01 作者:佚名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HV: 编辑: 【搜索试试】
|
|
-
青岛中科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蔡旭东 青岛科而泰环境控制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尹学军
“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这曾是影视剧中的一句幽默台词,而今,它却成为了现实中人才资源宝贵以及人才竞争激烈程度的真实写照。近年来,本市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并大力实施了一系列引才计划,取得了丰硕成果。而今,伴随着西海岸经济新区和蓝色硅谷规划等重大战略举措的实施,本市对人才的渴求愈发明显。在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上,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李群在作报告时,也专门提出要坚持把人才强市作为核心战略。其实,在人才作为核心竞争力作用日渐突出的情形下,不管是西海岸经济新区,还是蓝色硅谷,从某种意义上讲,其核心是“人才硅谷”。
“俩博士帮忙提速40% ”
2月9日上午8时30分,市南软件园6号楼步梯内,一位精干的中年男子“蹬蹬蹬”从1楼爬到了9楼,虽然到了办公室后,脸上已冒出细汗,但他还是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他就是青岛中科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蔡旭东。在软件园这样一个温馨的创业环境里 ,爬楼健身,也慢慢成了他的一大爱好。
今年37岁的蔡旭东除了是一个企业的董事长外,还身兼市物联网协会副理事长、市软件行业协会副秘书长等数职。他本人也是被作为人才引进到软件园中的。在政府的帮助下,他们从一个只有三五人的小公司慢慢发展壮大到现在100多人的大公司,主营业务也逐渐变成了现在热门的“物联网”领域。而且,公司现在也开始引进所需的高层次人才了。
“我们已经引进了两名博士。其中一名叫吴卫平,他是德籍华人,之前在海外2家世界500强企业工作过18年,还曾是法国空中客车世界最大客机A380生产的信息管理项目解决方案规划师。另一名是陆国纯博士,他是挪威籍华人,在物联网技术等方面有很深的造诣。”蔡旭东一一介绍道。对于为何要引进这两名高科技人才,他解释说:“在信息化进程中,国外技术发展很快,一些产品我们也能研发出来,但如果单靠自己,速度比较慢。这个时候,正好区科技局、人社局和软件园组织我们参加海洽会,我们便借机引进了两名高层次人才。”
谈及两名博士对企业产生的作用,蔡旭东有些自豪地说:“效果是相当明显。一些项目的实施速度比以前至少提高了40%,速度快了,我们的成本也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另外,两位博士在国外研发的一些产品,可以直接拿过来用,就不用我们自己再去研发、调试了。”从自己被引进到引进别人,蔡旭东认为,不管是对一个企业,还是对一个区域,人才都是重要的资源,这样的资源越多,就越能占据发展的先机。
2011年7月,位于崂山区株洲路的青岛高层次人才创业中心正式启用。隔而固(青岛)振动控制有限公司总经理、青岛科而泰环境控制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尹学军,就是首批入住者和受益者之一。
出生于1962年的尹学军是一名“海归”。2009年还入选了国务院海外高层次创业人才“千人计划”。
“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和区里给我们的支持力度都很大,我们必须使劲干出点成绩来,才对得起他们。”尹学军表示,自己在工作中,切身感受到了青岛市对人才的重视。比如,在高层次人才创业中心内,政府连续三年给减免了房租,创业中心还提供中介服务和律师服务等。他还表示,针对高层次人才的成长性和项目的技术含量,有关部门在很多事情上都采取了特事特办的高效姿态,“比如,我们在崂山区开办了有自主创新性质的科而泰公司,崂山区批了20亩地供我们搞研发,建设研发中心。要知道,崂山区的土地也是寸土寸金的。”
万余“海归”成行业大拿
2月6日,有关青岛大力引进人才的一个重要消息迅速传开:青岛市人社局启动留学人员回国创业支持计划,重点创业项目将可一次性支持50万元。
根据规定,“海归”创业人员申报相关项目之后,经人社部门最后审批确定的重点创业项目,将可一次性支持 50万元,符合规定的优秀项目则将一次性奖励20万元。支持经费将由相关部门监督,并在资助项目完成后3个月内报送项目总结、科研成果登记和经费决算情况,确保受支持的留学人员执行国家有关专项经费的管理规定,确保专款专用。
据了解,近年来,本市为了鼓励留学人员回国创业采取了种种措施,如建立留学回国人员创业园,并启动“青岛英才计划”,鼓励带技术、带项目、带资金来青创新创业发展的优秀“海归”人员和团队。目前,青岛共有超过1万名“海归”人才在多个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实施国家和省、市三级引智项目350多项。
当然,并不是只有“海归”是人才,我们所说的人才,具有广义上的概念。从各区市的现实实践来看,本科以上学历者都可称之为人才。比如,根据市南区2011年度人才引进工作报告,该区共引进本科及以上人才3362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05%,其中引进博士和正高职称及以上高层次人才15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50% ,引进硕士、副高职称和高技能人才308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54%,引进本科学历人才和特需人才3039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01%。
2011年,崂山区在家电电子通讯、生物制药、软件、新材料等领域,吸引了3935名人才来区工作创业,其中博士和正高职称高层次人才48名,硕士、副高职称330名,高技能人才852名,2705名本科学历人才和特需人才。
回顾“十一五”期间,本市全面启动了“300引才计划”和“急需高层次人才专项计划”,高层次人才总量进一步壮大。目前,全市人才资源总量达到120万人,比2004年增加了25万人;两院院士从39人增加到50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从313人增加到860人,拥有国家级创新型科技人才983人。
政府搭台人才“唱戏”
“作为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政府每个月给我们1000元补贴,另外每年安排一次查体,安排一次休假学习的机会,我先后去过清华大学和德国‘充电’。”青岛赛尔环保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范迪表示,平时的工作中,确实感受到了来自本市有关部门的温馨服务。
据悉。本市还先后制定出台了引进高层次优秀人才来青创新创业发展的办法,并配套完善了人才评价认定、跟踪服务等十三个实施细则等,建立了以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激励等为主要内容的政策体系,广邀海内外优秀人才来青发展。
除了创业平台外,本市还加大对人才的奖励,制定出台了专业技术人才培养选拔管理办法、奖励突出贡献人才办法、科学技术奖励办法、高技能人才奖励办法等系列配套政策。对为青岛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市委、市政府坚持重奖,最高奖金100万元。目前,已累计奖励111人次,仅2010年用于优秀创新团队和创新创业个人的奖励资金就超过1000万元。
“筑巢引凤”,这一成语可以形象地将本市重视为人才服务,尤其重视提供工作平台的姿态展现出来。现实中,我们也是这么做的。据悉,五年来,本市组织实施了以“搭建10类创新平台、实施10个领域关键技术攻关、建设10大高新技术项目产业化基地、培养引进10大创新人才团队”为核心内容的“四个十”科技创新工程,引进国家海洋科研中心、中科院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光电研究院等国家级科研院所和高校12家,建成各类科研机构400多个,成为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的重要平台。
各区也为各类人才提供了很好的载体。其中,市南区围绕软件、动漫行业对实用型人才的需求,在青岛国际动漫游戏产业园建立了全省首家以动漫创意为特色的创业孵化基地,为有志创业青年提供2000平方米的创业平台;崂山区则整合各类资源,联合驻区高校、民营企业以及新农村经济组织等各类投资主体,先后设立了软件园、生物园等13个创业载体,形成建筑面积达33万平方米、配套齐全的共享设施和创业平台,统一以“青岛创业园”的品牌对外推介。此外,崂山区还加大资金投入,积极加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为高层次人才在研发、试验、生产方面提供质优价廉的公共技术服务。这些平台有效地解决了高层次人才创业初期资金、设备短缺问题,切实降低了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成本。
据悉,未来四到五年,本市还将建设1000万平方米的孵化器。
“人才之争主要拼细节”
“现实中,我们有很多人才,卡专家级高层次人才的门槛卡不上,但他们确实为岛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我们应该为他们提供人性化服务。”市政协委员、青岛丰硕堂医药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洪义认为,本市现在正在进行城市功能空间的大调整,需要大量的人才,尤其是技术人才,为了确保人才引得来,留得住,政府部门应该多在人性化,人情味工作上下功夫,比如出台政策,为符合条件的“蓝色人才”提供廉租房、限价房待遇等,最起码先帮他们解决住的问题。
老家潍坊的刘坤是岛城山东路上一家公司的网络营销主管,这个月初刚刚从上海来青岛工作。对于在外漂泊了5年的她来说,紧挨老家,正扮演蓝色经济区建设核心区排头兵角色的副省级城市青岛 ,是个很大的吸引力。可是,她来到青岛后,也遇到了一些烦恼,其中就有来自住的方面。“自己找房子人生地不熟,费时费力,找到了房租又是笔不小的开支。”刘坤说,“单位已经尽力了,给我提供了集体宿舍。但我总觉得,如果政府部门能像上海张江地区那样,给符合条件的人才提供廉租房,会更好一些。”
尹学军博士也同样被公司遭遇的员工住宿问题困扰。“我的员工在崂山区上班,却大都住在市区,大部分住在浮山后,最远还有住在团岛的。为了方便大家上下班,我们每天都发班车,但即使这样,有员工花在路上的时间也得1个多小时。”尹学军说,这并不是他们公司遇到的难题,很多企业都面临这样的尴尬。对于解决之道,他认为,一方面园区可以统一为员工建立宿舍,作为引才的优惠;另一方面,应加快建设市区到郊区高新产业园区的地铁、轻轨。
对于如何留住人才方面,尹学军认为,现在各城市主要拼的是细节服务。为此他举例说,北京有科技园区为人才提供了非常周到细致的服务,除办公场所外,还设置了可公共使用的精密设备仪器,相关人才可拎包来工作。“相比之下,咱们还有差距,比如前几天我想做个三维立体打印,结果咱这边就很难找到。其实,现在的人才之争主要是服务细节之争,因为资金奖励方面,各城市一般都有,真正决定成败的往往是细节。”
再引进50万名本科人才
据悉,本市今后将推进人才基地公共服务、技术、培训平台建设,引入人才项目风险投资,为高层次人才来青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支持。
在刚刚开幕的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上,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李群指出,要坚持把人才强市作为核心战略,深入开展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加快推进科教兴市,着力营造育才、聚才、用才的良好环境,打造人才荟萃的高地和创新创业者的乐园。
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坚持市场导向,以用为本,组织落实各类重大人才工程,加快科技创新和人才聚集的平台载体建设,重点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国际化人才和实用型人才,努力造就一批国际水准的创新型科技领军人才、技能大师和创新团队。大力发展与建设大青岛相适应的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改善人力资源结构。完善各类人才政策,创新人才培养开发、发现引进、评价选拔、激烈保障机制,形成任人唯贤、唯才是举、人尽其才的用人环境。
另外,本市将深化“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急需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等专项行动,启动实施“ 万名博士引进计划”,带动引进10万名硕士和50万名本科人才,有效改善城市人口结构,提升城市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记者 李志波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
|
|
|
【对“青岛发展蓝色硅谷核心区 将引进50万本科人才”发布评论】 |
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本网站部分投稿来源于“网友”,涉及投资、理财、消费等内容,请亲们反复甄别,切勿轻信。本网站部分由赞助商提供的内容属于【广告】性质,仅供阅读,不构成具体实施建议,请谨慎对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② 内容来源注明“硅谷网”及其相关称谓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需经本网站许可方可复制或转载,并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硅谷网】或对应来源,违者本网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注明来源为各大报纸、杂志、网站及其他媒体的文章,文章原作者享有著作权,本网站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站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④ 本网站不对非自身发布内容的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作担保。若硅谷网因为自身和转载内容,涉及到侵权、违法等问题,请有关单位或个人速与本网站取得联系(联系电话:01057255600),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