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国外媒体今日撰文指出,近年来,硅谷的科技创业公司孵化器数量激增,这种趋势引发了部分投资者和创业者的担忧。他们认为,孵化器泛滥将不利于整个科技行业的健康发展。
以下为文章全文:
孵化器泛滥
科技创业公司孵化器数量激增,这种趋势令部分投资者以及像马克斯·拉夫琴(Max Levchin)这样的硅谷创业者感到担忧。现年36岁的拉夫琴是移动支付平台PayPal的联合创始人,2010年曾将自己创办的另一家公司Slide卖给谷歌。他担心,创业公司“训练营”的泛滥,将会给科技行业带来许多问题,例如类似企业数量过多,对人才的争夺趋于白热化。
近年来,诸如Y Combinator 和TechStars这样的创业公司孵化器在湾区和其他地方急剧增多。根据Y Combinator的统计数据,科技创业公司孵化器的总数接近于100家,而2007年只有四家。
拉夫琴今年刚刚从谷歌离职,他表示计划再创立一家新公司,专注于提出雄心勃勃的创意。拉夫琴认为,大多数孵化器可能对这种创意都不感兴趣,因为他们对大量初期创业公司的投入相对很少,而是关注少数更大规模的创业公司。部分投资者认为,通常情况下,孵化器不会再在创业公司的后几轮融资中追加投资,更偏爱早早将这些公司出售。
科技投资狂潮
拉夫琴说,一般孵化器旨在“降低风险,而我打算主动增加风险。”拉夫琴表示,他目前还不能透露新公司的细节情况。一些孵化器的毕业生表达了相同的观点。创业者斯科特·布朗(Scott Brown)在2008年参加了Y Combinator的创业孵化班,他说在孵化器学习的经历很宝贵,如可以扩展人脉,接受先进的创业理念等。
不过布朗也表示,他在Y Combinator孵化的公司——软件公司Frogmetrics并未取得进展。布朗说:“我们最终的收获很小,那里没有给人带来任何令人激动的东西。”布朗后来离开了Y Combinator,加盟人工智能开发公司Vicarious Systems Inc。他再没向孵化器提交加入申请,因为他认为这种经历并不会创造价值。
这种态度也给科技投资狂潮敲响了警钟。部分投资者担心投资热可能会降温。风险投资公司Charles River Ventures合伙人乔治·扎查利(George Zachary)说,孵化器的泛滥让他不禁想起20世纪90年代末期互联网泡沫破裂以前的景象。他说,当时硅谷流行着一种趋势,那就是企业商业计划的目标是“孵化”其他的孵化器。
创意千篇一律
孵化器运营方则表示,孵化器数量太少,不会产生泡沫,也就不存在泡沫破裂一说,即便他们的许多投资没有获得任何回报,但给创业公司提供了人脉和资金,给曾经浮躁的市场注入了新鲜空气,从而给整个科技市场间接创造了价值。
Y Combinator创始人保罗·格雷厄姆(Paul Graham)指出,“相比商学院,孵化器没有对资源做出任何浪费”。格雷厄姆在2005年创办了Y Combinator。他以Airbnb为例,说明Y Combinator支持好的创意。Airbnb是一个租屋信息交流平台,可让有闲置房间的房主将其短期出租给有需要的人,最近的估值超过10亿美元。
尽管如此,仍有大量创业者继续涌向孵化器。TechStars在全美多个州设立了办事处,据该公司介绍,进入2011年以来他们共收到3000多份申请,而2010年则只有1300份。知名投资者比尔·李(Bill Lee)说,他已不再参与种子轮融资,因为孵化器提出的创意“千篇一律”,比如各种各样的团购网站。
李说:“菜还是以前的那道菜,只不过调料不同罢了。”李投资了30多家科技公司,其中包括软件创业公司Tweetdeck,这家公司已被Twitter收购。(圣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