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欧美国家的银行业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美国硅谷银行破产、瑞信银行暴雷,这些事件引发了全球金融市场和监管部门的广泛关注。那么,这些事件给中国金融业带来哪些启示与思考?
近日,由上海财经大学滴水湖高级金融学院、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和上海国际金融与经济研究院联合主办了“欧美银行业危机与启示”专题高端论坛。10余位国内金融业顶级专家学者多角度探讨近期欧美银行业风险事件的起因和根源,为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提供独家思考与观点。
这是由今年3月份新成立的上海财经大学滴水湖高级金融学院所主办的第一场重要论坛。上海财经大学滴水湖高级金融学院是由上海财经大学、临港新片区管理委员会、上海临港经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三方共建的一所二级学院,首批滴水湖高级金融学院的学生将于今年9月份入学。
【好比“把高烧的人扔进了冰库里”】
在美国这一轮货币政策紧缩过程中,商业银行普遍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这一点是比较明显的。
什么原因?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连平分析,新冠疫情发生以来,美国实施了极其宽松的财政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方面,美联储在短时间内将联邦基金利率调降至0—0.25%。美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规模由2020年3月的16.1万亿美元飙升至2022年3月的21.9万亿美元,涨幅超过36%;自2022年3月美联储开启加息节奏以来,美国m2规模下降持续下降,2022年12月美国m2出现历史上首度负增长。当月美国m2同比增长率为-1.3%,是自美联储1959年开始跟踪该指标以来的最低水平,也是美国m2在现有所有数据中的首次下降。
“这就好比‘将一个高烧的人扔进了冰库里面’,通常来说个人是难以承受的。”连平分析,在这样的货币政策下,在整个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一部分金融机构出现困难和问题,是很正常的现象。虽然说,货币政策确实是有它的问题,但并不是说微观的金融机构不存在问题。微观和宏观之间的结合,才能出现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局部风险,甚至于会酿成系统性的风险。
连平认为,对中国金融业的启示主要有三点。第一,货币政策在市场出现较大波动或者在过程中受到巨大冲击的时候,关键是要把握好“度”,我们以后货币政策还是要继续保持“稳健”的状态,既不要过度宽松,也不要过度收紧,这个“度”要把握好。第二,要加强金融监管的统一性,最终将整个监管统一在一个机构之下,让金融银行来推行审慎的宏观监管,这种体制比较适合整个金融市场混业经营发展的大趋势。第三,要坚定地把控制系统性风险作为底线,同时也要针对性对于出现道德风险的问题,运用法律手段,合理地、适当地进行管理。
硅谷银行,被看成是银行对科创企业用贷款方法加以支持的一个典范,而在中国的融资机构里面,银行贷款占到了60%以上。那么这次危机事件,引发了我们进一步的思考:银行对科创企业应该怎么支持?
南京大学长三角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范从来教授认为,科创企业不能主要靠银行,银行毕竟是一个债券融资,和创新企业的风险特征不一致。科学转化为技术、产品、商品、产业,在整个创新链中一般认为越往前风险越高,而越往后是风险越低。银行科创投贷联动业务需要比一般商业银行更强的流动性管理能力,因此在银行内部设立科创信贷部、科创支行等科创专营机构,比独立的科创银行更安全。
【数字时代,风险传导有何不同】
硅谷银行破产事件,会影响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吗?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助理刘莉亚教授认为,硅谷银行事件有可能会进一步深刻影响美国监管,美国监管可能会进一步收紧,对中小银行进一步加强监管。但对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影响,总体上是有限的。纵观历史,美国中小银行出现大量倒闭有三次,一次是美国上个世纪20年代大萧条时代,另一个是储贷危机,高通胀背景下美联储一系列的加息。尽管,那段时期,美国出现了中小银行倒闭,但美联储还是坚持加息的操作,为后面三十年的经济稳定提供了很健康的基础。从历史的视角来看,这次事件对美国美联储货币立场的影响可能也是有限的。
“我们需要重新审视数字时代的风险传导特征。”在谈到对中国金融业的启示时,刘莉亚分析,一个突发的事件,单个中小银行的倒闭却引发如此快速的风险传播,挤兑速度如此快,破坏性极强,而且传染程度极高,这就使得在数字时代新型金融风险的传导,无论是表现形式还是路径或者结果,和我们以前所认知的风险都不大一样。我们需要重新关注一些新型问题,比如,在数字经济时代下,金融风险会以何种形态孕育、汇集和呈现?对监管政策产生什么影响?政府部门如何防范新型金融风险?等等。
复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执行院长钱军表示,金融机构要做好防范措施,完善对冲工具,才能够防范利率风险。还有一个方面,中国有两个债券市场,这两个债券市场在金融监管体系改革的情况下,如果能有更多的互通,这个对风险防控应该很有好处。
栏目主编:徐瑞哲
本文作者:李蕾
题图来源:上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