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5日早间,携程发布了2018年第四季及全年财报,内容显示,携程网第四季度净营收为人民币76亿元(约合11亿美元),同比增长22%,环比下跌19%,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亏损为人民币12亿元,同比转亏。
这是一份不错的财报,营收和每股收益都超出分析师预期。不过,回顾过去的2018年,携程屡遭质疑却又不断爆出问题,口碑降至冰点。虽然规模还在不断扩大,但盈利层面正在不断承受压力。在最近两个季度,携程分别亏损11亿和12亿元,这似乎是个不好的征兆。
营收稳步增长
在过去的发展中,携程的营收曲线整体呈现一个非常理想的上涨曲线,特别是2015年收购去哪儿网之后,携程更是踏上了快车道。2018年,携程净营业收入为人民币310亿元(约合45亿美元),比2017年增长16%。这个增速的确仍然比较健康,横向可以对比一下正在成长的途牛,在2018年,途牛的净营收22亿元,同比仅增长2.2%。
按照季度来看,在一整个财年中,由于在第三季度有十一黄金周,所以Q3是携程业绩最好的时段。在2018年的第三季度,携程在营收上创造了历史新高。虽然第四季度环比下滑,同比增速也有所放缓,但也是有史以来第三好的营收业绩。
从具体业务看,近十年见,携程逐渐形成了住宿预订业务、交通票务业务营收、度假产品业务营收、商旅管理营收四大主营业务。不过从营收贡献看,住宿和票务仍然是最核心的两个方面。2018年,携程住宿预订业务和交通票务业务分别营收116亿元和129亿元,占比37%和42%。这说明,携程的营收仍然集中于机票和酒店,另外两项业务的占比仍然很小。
作为OTA平台,住宿和票务虽然可以催生规模,但也面临盈利难题,特别在捆绑搭售问题饱受质疑后,盈利的压力更大。
开支持续增长
盈利的压力还源自成本开支的压力。2018年第四季度,携程的产品开发费用为人民币27亿元,同比增长16%。销售与市场营销费用为人民币26亿元,同比增长28%。管理费用为人民币8.02亿元,同比增长14%。三大费用合计61亿元,占营收的80%。值得注意的是,携程的费用开支已经连续5个季度上涨。
不仅如此,费用开支占成本的比例也呈现整体上涨的趋势。近两年,携程的成本费用率始终维持在70%以上,而在此前,携程的成本费用率仅为40%左右。
主营业务受到质疑,成本持续走高,考验的就是携程的盈利能力。而在第三和第四季度,这个问题已经开始暴露出来。
近两个季度亏损21亿元
2018年第三季度,携程净亏损11亿元,而在2017年同期,携程净利润高达12亿元。到第四季度,携程净亏损扩大至12亿元,去年同期则盈利3.5亿元。两个季度内,携程亏损了21亿元。对于亏损,很大程度上可能与会计记账有关,携程解释是按公允价值计算的股票投资带来了损失。
但实际上,即便以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来审视携程的利润率,总体趋势也是波动下滑的。第四季度,经调整后,携程的净利率为7%,去年同期为14%。
由于三四季度的拖累,2018年全年,携程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人民币11亿元,相比之下2017年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人民币22亿元,下降了50%,净利率仅为4%,低于2017年的8%。回顾过去10年,除了2015年第三季度因为合并去哪儿网而出现陡增,其他时段携程的净利率整体处于下滑的趋势。
值得肯定的是,携程的毛利率始终保持稳定,高达80%的毛利率代表了其行业地位。不过需要看到的是,在过去,携程的高毛利可以换来30%以上的净利,但如今只有个位数。携程在盈利层面越来越有压力。
公司的现金流相对充盈或许可以让携程松口气。截止2018年12月31日,平台的现金流高达625亿元,虽然比上一季度略有减少,但这个现金流水平仍然远超过前几个季度,600多亿的现金流可以支撑企业更多的战略探索。
总体来说,虽然在过去几年,舆论对携程的争议不断,但对携程的业绩没有带来太大的影响。不过,随着消费者对携程品牌信任度的降低,平台成本费用的持续走高,携程的盈利压力会越来越大。如今,美团、飞猪等大平台正在分食携程的市场,这家巨头面临的市场地位未来还会进一步受到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