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仅成立三年的拼多多,竟然即将要IPO了。美国东部时间2018年6月29日(北京时间2018年6月30日),“新电商”平台拼多多正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了招股说明书,外界报道拼多多计划通过ipo筹资最多10亿美金,但笔者从投资圈获悉,这一报道其实有偏差,由于认购踊跃,实际筹资额应该会超过这个数字。拟通过首次公开募股募集最多10亿美元资金。此次IPO由瑞信、高盛和中金联合承销。
三年时间,拼多多创造了中国电商乃至中国互联网最快的发展速度,同时也创造了整个行业最快的IPO速度。同样是三年时间,拼多多从不为人知到人人皆知;从一个电商小公司,到和共享单车、抖音一样,刮起中国互联网一股“现象级”飓风;从阿里、京东看不上,到阿里、京东越来越顾忌……
为什么说拼多多已经对阿里和京东造成里冲击?拼多多“超音速”发展背后,最底层的驱动力来源于哪?成功上市后,拼多多将会面临哪些新的机遇与挑战?不妨从拼多多的招股说明书开始,我们一一为大家剥茧抽丝式地分析。
四大核心指标全行业扫描,拼多多基数可怕速度更可怕
众所周知,一般来说电商行业有四大核心数据,也即:GMV、用户数、主营收入、以及订单量,这些指标大体对应着企业的体量、潜能、变现能力、以及用户粘性。
先说GMV。在这方面,拼多多2017年全年和2018年Q1的GMV分别是1412亿元人民币和662亿元人民币。拼多多2018年Q1的数字仅仅比苏宁易购低了30亿人民币左右,但是拼多多的增速却要比苏宁易购高得多,因此今年第二季度拼多多在GMV方面,超越苏宁易购,是板上钉钉的事情。而要是对比电商行业的另外一个明星网易严选的话,拼多多662亿元人民币的单季收入,就已经是2018年丁磊对网易严选200亿GMV要求的三倍之多了。
有一个对比可以看出拼多多的速度到底有多快:那就是同样是达到千亿GMV,京东用了10年,唯品会用了8年,淘宝用了5年,而新电商平台拼多多仅仅用了3年不到的时间。一定程度上,在速度面前,体量都是等着被冲破的。这也是雷军为什么会说,“天下武功,无坚不摧,唯快不破”的原因。
再说用户数。拼多多截至2017年12月31日的12个月,年活跃用户为2.45亿,而截至2018年3月31日的12个月中的年活跃用户达到2.95亿,这意味着拼多多单季用户增长5000万。与此类似的维度,京东对应的两个数字分别是2.93和3.02;而阿里对应的两个数字分别是5.15和5.52。很显然,在年活跃用户数方面,拼多多此前已经接近京东的水平。即使是阿里,如果拼多多仍旧能保持如此快速的用户增量,那么也将不断缩小两者之间的差距。
接着说订单量。2017年全年和2018年Q1,拼多多总订单量分别为43亿单和17亿单。这些数字是什么概念呢?以同样公布了订单量的上市公司唯品会为例,其今年Q1的订单量为9020万单,拼多多的订单量是唯品会的18.8倍之多。
最后说说营业收入。在营收方面,和其它电商相类似,拼多多的营收主要来自在线广告和交易佣金。截至2017年3月31日的3个月内,拼多多实现营收3700万人民币,而2018年同期则猛增至13.85亿元人民币,一年时间增长37倍。当然,现在拼多多的营收和京东同期的1001亿元人民币、以及阿里巴巴的619.3亿元都没法比,但是要知道拼多多此前的增速是37倍,即使体量大速度会降下来,但是这个量级的速度跑起来的话,营收还是会快速上升的。
从上面的分析不难看出,在GMV、用户数、主营收入、以及订单量等四大核心数据方面,通过和电商行业的阿里、京东、苏宁易购、唯品会、网易严选等各个维度、各个切面的对比,拼多多之所以让整个电商行业都感到焦虑,既在于不断累积扩大的基数,更在于并没有见缓的超高发展速度。
由追赶到反超,拼多多已不仅仅是中国电商行业的鲶鱼了。既然天才青年姆巴佩可以送走老球王梅西,那么拼多多是否也能够让电商行业改朝换代?
网民认知红利仍在勃发,购物即潮流带来巨大回馈
成立仅仅三年时间,拼多多就不但开启了IPO,更是搅动了整个中国电商行业,这背后的缘由和动力是什么?笔者认为,如果用最简练的话语概括的话,可能会是:购物即得利,购物即社交,购物即游戏,购物即潮流。
第一,购物即得利。对大部分电商用户而言,在线购物表面上是获取所需,实际上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痛点,那就是得实惠、“占便宜”。这种心理其实是符合人性的,尤其是在618、双十一期间表现得更为明显。拼多多创新性的拼购模式,不仅让用户可以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更是深层次地满足了他们“得利”的心理。很显然,这种心理上的满足是超过商品带来的物质满足的。值得一提的是,不同于618、双十一都有时间期限,拼多多让用户天天都可以得实惠、占便宜。这或许也解释了,为什么拼多多在2018 Q1的订单量为啥能够高达17亿单的缘由。
第二,购物即社交。拼多多天然的拼购方式,让意向用户都愿意积极主动地通过微信等社交网络去分享,从而获得更低的价格。在这种分享过程中,用户既是在贡献物美价廉的购物机会;也是在为商品做信任背书;更是通过商品这个纽带激活和亲密了自己的人际关系。拼多多左手购物右手社交,一方面解决用户的物质享受问题,一方面解决用户的精神交流问题,可谓是在双管齐下、一举两得。
第三,购物即游戏。通过越多人参与拼购商品越便宜、邀请朋友砍价等等运营策略的设置,拼多多让网络购物告别“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原始时代,而是让购物变成了一种社交游戏,让用户可以“边买边乐”。
第四,购物即潮流。这一点是最重要的。以往很大一部分用户在互联网的接触和使用上,实际上是追随另外一部分先行用户的。但是拼多多的出现,让这些原本属于追赶者的用户至少在购物层面,是与时俱进的,甚至是弯道超越了原本那些先行者的,因为他们可以更加方便快捷地购买到更加物美价廉的产品。对这些追赶用户来说购物变成了潮流,而拼多多一定程度上让他们从潮流的追随者变成了潮流的引领者,这就好比一个普普通通的青年,突然间就遇到一位良师然后成为了江湖中冉冉升起的青年俊杰一样,这种“知遇之恩”可以极大地提升拼多多的用户粘性。可以说,拼多多充分享受了中国网民的认知红利,从而掀起了蚂蚁雄兵式的革命。这也是为什么不到三年的时间,拼多多的用户能做到2.95亿这一庞大数量的一大原因之一。
拼多多CEO黄峥在致股东信中如此说道,“拼多多生存的基础是为用户创造价值。我希望我们的团队若在不安中醒来,永远不会是因为股价的波动,而只会是因为对消费者真实需求变化的不了解,以及消费者对我们的不满意乃至抛弃。”不难看出,既是拼多多在成就用户,同时更是用户在成就拼多多。
上市之后,拼多多会面临什么新的机遇与挑战?
和任何一个公司一样,上市之后,拼多多一方面会面临好多新的机遇,享受上市公司的红利;另一方面也会因为上市带来更多的挑战。
先说机遇这一面。首先是,可以募集到充裕的资金,让拼多多能够加大在技术、营销、人才等各方面的投入力度,巩固自身新电商模式的绝对优势;其次是,可以获得更强的品牌背书,从而吸引更多的商家合作,也让用户对拼多多的新购物模式以及物美价廉的商品更加有信任度;再次是,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才,人才是互联网公司的第一竞争力,拼多多成为上市公司,对人才势必有着更大的吸引力,人才推动了公司发展,公司进一步发展壮大,又越发吸引人才加入,从而形成了良性的正向循环。
值得一提的是,上市之后也将给黄峥对拼多多未来的畅想——“Costco+迪士尼”,提供全新的驱动力。在“Costco+迪士尼”的阐述中,黄峥讲的很深奥,但是笔者的理解,主要有两点,一是拼多多既要像Costco一样提供高质量、高性价比的产品,同时也要像迪士尼一样输出乐观的情绪、快乐的心态;二是拼多多要让网络虚拟空间和现实物理世界更加紧密的融合在一起,让虚拟世界深入现实,让现实世界不断数字化。
不可逃避,除了获得更多的机遇外,上市后拼多多也会面临更大的挑战:
一是,阿里、京东等巨头对拼多多会的进一步的重视和阻击,他们推出的拼团频道、淘宝特价版等只是其中的一招而已,相信还会有相应的后手;二是,面对更加的公开透明的资本市场要求,拼多多财务数据、重大合作、运营数据等等都会曝光在竞争对手的眼皮底下,锦衣夜行、闷声发大财变得不可能了;第三,将会迎来更加严苛的监管。如今仅仅3岁的拼多多,确实还不够完善,在产品、服务、机制、流程各大方面,都有着很大的改善和优化的空间,面对上市之后更严苛的监管,既是巨大的挑战,也是来自监管和资本市场的巨大倒逼,一定程度上能够加速拼多多的自我进化。
对于机遇也好,挑战也罢,黄峥似乎都充满了信心。黄峥坦诚,“实际上,向未来展望十年,或许我们现在提供的服务水平仍处在最粗糙的阶段。在这样粗糙的不完美的情况下已经有很多用户选择相信了我们,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我们夜以继日的努力,服务品质的提升会有更多的用户相信我们,选择我们。”
写在最后的话:
互联网的魅力之一,就是战争永远没有结束的那一天。
以电商为例,当人们以为是阿里绝对领先,京东其次,苏宁做补充的时候,网易严选出现了;当人们以为严选之后再无新玩家之时,拼多多强势崛起了。用黄峥的话说,它是在大家都觉得电商的格局已定,历史书已经写完的时候诞生的。
上市只是一个开始,既然淘宝之后,阿里衍生出了天猫、支付宝、蚂蚁金服、菜鸟物流、阿里云等等;今日头条也衍生出了抖音、微头条、西瓜视频、火山小视频、悟空问答等等;那么拼多多为什么不能孵化出拼好好、拼快快、拼美美、拼乐乐等业务呢?如今的拼多多很可能只是第一版,甚至是Beta版,毕竟黄峥也明确表示,“我们可以合理地期待,‘拼’会演变出各种版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