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智能制造的基础设施,搭建工业互联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围绕这一产业,镁客网也将在4月16日于苏州举办M-TECH系列活动——2021机器人与智能制造高峰论坛,共同探讨相关议题。
连续4年,“工业互联网”都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2018年,“发展工业互联网平台”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2019年,明确提出“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拓展‘智能+’,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
2020年,提出发展工业互联网,推进智能制造;
2021年,提出发展工业互联网,搭建更多共性技术研发平台,提升中小微企业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
可见,国内的“工业互联网”建设的步伐正逐步加快,而业内有关于“工业互联网”建设的讨论也愈加热烈。
没有工业互联网,何谈智能制造?
讨论工业互联网与智能制造关系之前,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工业互联网?
依据“官方”解释,工业互联网的本质是:
通过开放的、全球化的工业级网络平台,把设备、生产线、工厂、供应商、产品和客户紧密地连接和融合起来,高效共享工业经济中的各种要素资源,从而通过自动化、智能化的生产方式降低成本、增加效率,帮助制造业延长产业链,推动制造业转型发展。
简单来讲,在一家工厂中,工业机联网承担着连接平台、分析平台、决策平台的作用。
具体运作过程中,工业互联网将有效连接机器、人、控制信息与信息系统,基于对工业数据的全面深度感知、实时动态传输与高级建模分析,形成智能决策与控制,继而驱动制造业的智能化发展。
可以说,工业互联网是实现智能制造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智能制造产业的基础设施。
与此同时,工业互联网的搭建也迎来了一个最好的时候。人工智能与物联网技术的结合,可以对工业制造场景内的每一个过程做到深度感知与预测,继而对每个环节、甚至具体到某一台机器进行即使调整与优化,让制造业的每个环节都实现“智能”。
另外,以AI芯片为代表的边缘计算,以及以5G为代表的通信技术的出现,也解决了过往数据传输的延时,并实现了数据采集分析与智能决策过程的安全、及时与高效。
搭建工业互联网平台之前,先打破数据孤岛
依据前面的内容,我们也能够得知,不管是连接,还是分析与决策,皆与数据相关。不夸张的说,数据,就是工业互联网的“血液”。
一般而言,制造企业设计的数据类型很多,包括产品数据、运营数据、企业内部数据、供应商数据和价值链数据等等,工业互联网所要做的就是采集、传输、存储数据,紧密结合大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技术,对数据进行建模、分析,进而作出最终决策。
但在当下,“数据孤岛”问题尚未完全解决。
“数据孤岛”具体表现为两类,一类是逻辑性的,指不同部门各自有各自的数据定义与标准,一类是物理性的,即各部门相互独立存储与维护数据,彼此之间相互孤立。
如此一来,如何跨不同工业标准快速收集数据,并支撑数据交互和大数据分析,成为工业互联网搭建的第一道门槛。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虽然都说要推进数据化,但在许多企业这里,如何分类并整理数据、如何利用数据,甚至如何基于自身特色通过数据切入工业互联网,对于他们都是相对模糊的,尤其是中小微企业。
最后
正如因纪录片《美国工厂》而名声大噪的福建企业家曹德旺所指出的问题,不能为了转型而转型,为了智能而智能。
在没有摸清楚脉络之前,企业不能想当然的为了实现智能化转型而急功近利,避免过往“单纯机器人换人”的智能制造“面子化”工程。
也因此,为了更好地帮助企业找寻思路,镁客网将于4月16日在苏州举办M-TECH系列活动——2021机器人与智能制造高峰论坛。
届时,在镁客网搭建的这一平台上,现场观众将能够与来自产业研究院、上市企业、创业公司、投资机构的嘉宾面对面深度交流,一起探讨工业互联网的搭建要领,以及转型智能制造的最佳姿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