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更大的冲击,来自 AI。2022 年底开始,大模型的成熟,让新一代年轻人的搜索习惯,从遇事不决搜一下,变成了遇事不决问 AI。互联网巨头们也试图趁机虎口夺食:去年年底,腾讯推出 AI 搜索 ima,成为全网唯一能整合公众号资源的平台;同时,360 旗下 AI 搜索产品再次进化,推出「纳米 AI 搜索」,不仅支持文字、语音、拍照、视频等多模态搜索,更进一步补全了从搜索到创作的最后闭环。
为了推广旗下纳米 AI 搜索,360 不仅三大流量入口一同导流,周鸿祎更是亲自下场「带货」,转型「短视频博主」:
先是周鸿祎亲自编剧并首次参演的短剧推广,全网播放 3000 万;紧接着,响应国家「微短剧+」行动,周鸿祎参与拍摄并出演国内首部「AI 短剧」,宣传推广纳米 AI 搜索。值得一提的是,该剧集合了国内优秀的 AI 制作团队和知名智能硬件厂商,剧中多处特效画面由纳米 AI 搜索的图生视频功能生成,一方面能极大节约拍摄成本,效果也远超所谓的「5 毛特效」。1 月 26 日,周鸿祎又在纳米 AI 搜索 APP 内发起「刺激消费 推广国产品牌——纳米 AI 搜索送百辆新能源汽车回馈用户嘉年华」活动,为用户和粉丝抽奖送出 100 辆国产新能源汽车,为产品造势。
今年春节期间,国产大模型 DeepSeek 凭借先进技术和开源理念火遍全网,也受到了海外的网络攻击和调查。纳米 AI 搜索又用实际行动支持国产AI发展,接入了包括 DeepSeek-R1高速专线(32B)、DeepSeek-R1「满血版」(671B)及 DeepSeek-V3 在内的DeepSeek全系列模型,保证用户可以顺畅、快速地使用 DeepSeek 服务。
国产 AI 搜索让人眼花缭乱之际,在美国,传统搜索巨头谷歌的日子也并不好过。一边是以 AI 加持的 Bing 卷土重来,另一边则是 OpenAI 的来势汹汹:11 月初,ChatGPT 正式推出 AI 搜索功能;11 月中,奥特曼再次豪掷了 1500 万-2000 万美金买下 ChatGPT 新域名——chat.com。谷歌的两员大将——Chrome 团队创始成员 Ben Goodger 和负责 Chrome 浏览器的工程副总裁 Darin Fisher,也双双被 OpenAI 收入麾下。
但伴随着旧时代的告别,一个全新的议题出现了:如何定义 AI 搜索?它的产品形态,到底应该如何?在周鸿祎看来,长期以来,传统搜索引擎只提供成千上万条信息和链接让用户自己分辨,并夹杂着广告等「套路」,体验感很差。而纳米 AI 搜索则定位于生成式答案引擎,不仅可以实现拍照搜、语音问等功能,还能在精准理解用户意图后,迅速整合梳理所有搜索信息,直接给到用户准确答案,做到「没有套路,直接给答案」,极大提升用户获取信息的效率。周鸿祎称,希望将纳米 AI 搜索打造成公众了解 AI、学习 AI、使用 AI、掌握 AI 的入门产品,通过 AI 改造搜索,重塑搜索,把用户使用 AI 的门槛降到最低。
AI+搜索,构建了大模型时代搜索补齐落地短板的产品雏形,但具体的产品交付应该如何定制?何谓大模型时代的原生 AI 搜索?
纳米 AI 搜索给出了答案。
作为一款「多模态的生成式答案引擎」,纳米 AI 搜索可以听懂语音,看懂照片、视频,可以分析理解各种文件、书籍、论文、录音,可以生成语音、图片和视频。用周鸿祎的话说,360 通过用 AI 改造搜索、重塑搜索,把用户使用 AI 的门槛降到最低,使纳米 AI 搜索成为用户了解 AI、学习 AI 的重要免费工具。
360 纳米 AI 搜索变革的第一步,就是让搜索变得像微信一样多模态,像抖音一样低选择门槛。打开纳米 AI 搜索的首页,不难发现,相比传统搜索,纳米 AI 搜索不仅支持文字、音频、视频等输入与输出支持多模态,还支持拍照等一键搜索,并在内容呈现方式上,支持多种语音、视频风格的答案演绎,真正做到了无论提什么样的要求和问题,都能没有套路,直接得到答案。
如何平衡回答质量与商业化?周鸿祎认为,商业模式的问题,恰恰是新型 AI 搜索挑战传统搜索巨头的机会,「目前 AI 搜索没有找到放广告的地方,这个问题对我们来说都存在。」在周鸿祎看来,之所以谷歌和百度等搜索巨头暂时未在 AI 搜索上押重注,就是是因为要将传统搜索引擎巨大的搜索量转变为无广告的「答案引擎」,很可能在战胜新晋挑战者前就率先革了自己的命。
但如果 AI 搜索收获了长期的用户黏性,切实找到了可落地的场景,就极有可能倒逼传统互联网公司转型,改变原有的广告模式。
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本网站部分投稿来源于“网友”,涉及投资、理财、消费等内容,请亲们反复甄别,切勿轻信。本网站部分由赞助商提供的内容属于【广告】性质,仅供阅读,不构成具体实施建议,请谨慎对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② 内容来源注明“硅谷网”及其相关称谓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需经本网站许可方可复制或转载,并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硅谷网】或对应来源,违者本网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注明来源为各大报纸、杂志、网站及其他媒体的文章,文章原作者享有著作权,本网站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站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④ 本网站不对非自身发布内容的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作担保。若硅谷网因为自身和转载内容,涉及到侵权、违法等问题,请有关单位或个人速与本网站取得联系(联系电话:01057255600),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