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年连亏超4亿,研发费用膝盖斩
志在克隆地球的51WORLD(下称五一视界),向港交所提交了一份颇有争议的招股书。
五一视界2015年成立,最初以数字孪生业务为主。2018年后,又相继迭代出模拟仿真平台与数字地球平台业务。
从业绩来看,目前五一视界体量较小。2021-2023年,五一视界依次实现营业收入1.26亿元、1.70亿元以及2.56亿元。2022-2023年,五一视界营收增速分别达到35%与51%。
但2024年上半年,五一视界营收增速骤降,0.33亿元只是同比增长了12%。
相比营收增长放缓,2024年五一视界一直处在亏损状态,且维持高位。2021-2024年上半年,公司分别亏损1.46亿元、1.90亿元、0.87亿元以及0.65亿元,合计亏损4.9亿元。
同期,五一视界净亏损率(净亏损/营收)依次为116%、112%、34%以及196%。
可以看出,无论是营收增长还是亏损控制,2023年都是五一视界业绩最好的一年。相比,2024年上半年是最差的,这同样表现在营收乏力,亏损扩大。

研发与销售一直是五一视界开支的大头。其中,销售年开支基本维持在5000万以上,2024年上半年为2518万元。
2021-2023年,五一视界研发费用分别为1.08亿元、1.34亿元以及1.03万元。但2024上半年,公司研发开支为2859万元,同比下滑了48%,且不足2023年研发的30%。
业务增速降至低点、研发开支直接腰斩,净亏损率急剧攀升,五一视界在2024上半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
概括起来,五一视界主要存在两方面的困境:一是核心业务发展动能不足;二是效率不佳、成本控制不善带来的亏损难题。

主营业务乏力,毛利率持续下滑
目前,五一视界主要包含了51Aes(数字孪生平台)、51Sim(合成数据与仿真平台)以及51Earth(数字地球平台)三大核心业务。

其中,51Aes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大业务,其营收占比始终维持在75%以上。
51Sim在2022-2023年增速较快(2023上半年,其营收占比达到了28%),但2024上半年出现了业绩腰斩。
51Earth在2022年开始产生营收,2024上半年营收占比提升到了10%。但这主要因上半年公司营收体量较小的缘故,毕竟2024上半年五一视界营收只有2023全年的13%。
以绝对量来看,2022至2024上半年51Earth营收依次只有242万、926万以及340万。
透过三大业务具体数据我们能看到,作为基本盘的51Aes增速逐渐放缓;作为第二曲线的51Sim从2023年狂飙变为2024年腰斩状态;51Earth虽在成长,但体量太小。
2021至2024上半年,五一视界毛利率依次为65.2%、65.0%、54.2%以及50.0%,呈持续下滑趋势。

51Aes要为公司毛利下滑负主要责任。
2022年51Aes业务毛利率高达69.2%,到了2023年这一数据下降为55.7%,直接下降了13.5个百分点。五一视界称,这主要由于定制解决方案的收入贡献增加,导致利润率降低。
定制方案营收带来毛利下滑看似有些道理,但却经不起推敲。须知,2024上半年五一视界整体毛利率进一步下滑至50.0%,但当期公司也迎来了最慢的增长。
相比毛利率,五一视界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节节攀升,它反映出公司资产变现能力、短期偿债能力增强,但这种能力目前还无法体现在对主营业务的推动力上。
这些数据逐渐描绘出五一视界的整体发展趋势:主营业务增长乏力,经营效率持续下滑。
除自身经营外,数字孪生行业整体也在面临“叫好不叫卖”的商业化困境。
根据IDC发布的《中国数字孪生解决方案市场份额(2023)》报告称,目前数字孪生处于大规模建设时期,落地实践和场景应用创新上还处于探索阶段。
试图扭亏为盈的五一视界,也在积极谋变。比如将业务从单一B端转向C端:启动消费者业务,发力数字文旅、短剧平台制作等。
但短期来看,受C端用户天然不付费的习惯,消费者业务腾飞也非朝夕可以实现。

五一视界三战IPO,急需救命钱
行业在烧钱,冲击“数字孪生第一股”的五一视界更是如此。
天眼查数据显示,五一视界至少进行了8轮融资,累计融资额超过8亿元。包括光速光合、途家、当代置业、绿民投产业链基金、StarVC、商汤科技、松禾资本、浦发硅谷银行、东方明珠传媒产业基金在内多家企业,都直接或间接出现在五一视界股东之列。
五一视界最近一轮融资发生在2024年6月28日,融资规模为2亿元,由南宁焕新资本独家战略投资。该轮融资之后,五一视界的估值44亿元。
但这笔资金对于三年亏损超4亿的五一视界而言,无异于杯水车薪。
两亿融资半年后,五一视界迫切要再开IPO,这进一步展示了其紧张的资金需求与经营压力。
值得一提的是,本轮五一视界赴港IPO颇为讨巧,正是利用了目前香港最宽松的上市新规18C。
根据港股18C上市规则,“已商业化公司最近一年收入至少要达到2.5亿港元”。
2023年五一视界实现2.56亿元营收,正好踩中了这个底线。
迫切想要融资的五一视界,未来也存在着某种隐忧。2024年上半年公司营收只有0.33亿元,这就意味着下半年营收至少要达到2.2亿元,才能达到港股18C中的IPO底线。
这并不是危言耸听。在本轮IPO前,五一视界曾在2019年、2023年有过两次上市辅导,结果都以失败而告终。这也给本轮IPO,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
以上种种,进一步体现了五一视界在融资上的某种迫切。
五一视界在招股书中也表示,IPO募集所得资金净额将主要用于研发、运营以及商业化能力打造。不管是腰斩的研发,还是商业变现,五一视界都迫切需要资金支持。

从地产跨界数字经济,李熠勇逐风口
尽管有过多轮融资,但作为五一视界董事长、首席执行官的李熠还是公司单一最大股东。
通过直接持有五一视界12.5%的股份,以及通过星际宏图科技持股12.3%,李熠合计控制五一视界23.9%的股份。
1985年出生李熠创办五一视界、进入数字科技行业前,其实一直在传统的房地产行业打拼。
2008年7月,李熠从重庆大学毕业后入职当代集团。2011年,李熠成为当代集团旗下最年轻的总经理,担任当代置业旗下第一资产商业板块总经理。
2013年,李熠任第一资产CEO,把第一资产由单一的物业公司发展为包括新科技、空间运营、文化教育多元化集团。
2015年,李熠创办51VR(五一视界前身),正式开启房地产VR时代。
此后,51VR虽发布过地球克隆愿景,但彼时其与51WORLD在内涵与业务层面,有着本质不同。
只是随着房地产寒冬来临以及数字经济时代到来,51VR于2019年摇身一变升级为51WORLD,正式搭上了数字孪生风口。
这不得不让人佩服李熠的敏锐的商业嗅觉。此后乘着数字经济的东风,51WORLD开启了一轮又一轮融资。
只是大量烧钱过后,五一视界不仅没有实现突破性增长,也没有解决盈利性难题。
而今,面对增长急剧下滑,以及亏损居高不下的尴尬境地,五一视界面只得再启IPO。
这也没什么问题,毕竟企业要先活下去,才能有高速增长的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