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I手机,AIPC,是伪命题吗?》一文中,我们谈到在大模型时代,AI终端有了新的用武之地:云侧大模型解决了深度智能的问题,端侧大模型解决了及时智能的问题。随着功能的日趋强大,我们将有希望看到,AI终端成为用户的智能助手和私人秘书,自动提供个性化的功能和建议。
随着苹果9月发布会的召开,关注度最高被讨论最多的是AI手机,在《小米OV和荣耀,新战事将从九月燃起》中也表达了我们内部的观点。
今天,我们的研究对焦AI终端的第二大载体——AIPC。
01 AIPC是AI终端中第二大场景
不仅仅是我们关注,整个智能终端行业都太需要一个“噱头”来给自己冲量,对借助AI的东风大卖电脑充满了期待。
对于产业发展方向,我们对AIPC的趋势是非常看好的,全球PC的销量将重回增长达到3亿台,主要基于以下两点原因:
从需求侧,我们判断AI能够帮助PC更好的理解用户需求,提升办公效率,满足个性化需求。
从供给端,2024年开始,AIPC将迎来产品的爆发。AMD、英特尔、高通将密集推出新的AIPC用CPU,微软全新的Windows12也将集成大量的AI模型及应用程序,品牌厂如惠普、戴尔、联想等都将密切配合。
根据外资机构Counterpoint预测,2028年全球AIPC的渗透率超过70%。而在这场堪称革命的大潮中,中国厂商对于创新的诉求,甚至全球遥遥领先。根据IDC的统计,到2025年也就是明年,国内AIPC的渗透率将可能达到令人惊讶的75%,比全球甚至早上三年。
图:中国AIPC渗透预测资料来源:IDC,国泰君安
02 联想迫不及待喝上AIPC这口热汤
2023 年,联想从智能这个理念中全面掉头,转向 AI 概念。
在告别品牌并购之后,不仅是联想,整个行业都已经多年找不到让电脑销量重回增长的秘方。2018年,联想选择押宝“智能化”方向,率先提出“智能PC”概念并推出全球首款智能PC,在2021年还举办过智能电脑创新论坛。
一方面,联想电脑的销量完全跟随行业波动,份额难以再有明显的突破。另外一方面,随着2023年AI异军突起,也彻底宣告联想智能化完全猜错了方向。
不过联想转向极快,对于AI的热点展现出了行业内最大的热情。在2023年10月,联想举办的Tech World大会上,联想宣布率先拥抱全面AI,提出“AI for All”的愿景。
2024年,追求唯快不破的联想,开始了机海战术。
不得不说,联想的执行力是相当出色的,没有让“AI for All”停留在口号层面:在2024年1月的国际消费电子展(CES)上,联想集团直接明牌了机海战术,一口气推出10余款AI PC,绝大部分基于英特尔酷睿的Ulra系列CPU,目标是覆盖不同的人群和应用场景,包括有Yoga系列的6款产品、Thinkbook的3款产品、1款Thinkpad等。
比如赋能创作过程的Yoga系列,搭载最新的英特尔酷睿 Ultra 处理器和联想 AI 芯片,专为追求高标准的创作者设计,并配备 Copilot 按键与 YogaCreator Zone 生成式 AI 软件,用户仅需点击Copilot 按键即可一键访问 AI 助手。
显然,联想是对AIPC寄予厚望的,在最新的业绩电话会上,公司表示:展望下半年,公司将基于性能升级的Intel、AMD等厂商的新款端侧AI芯片推出不同档位产品,预计年底前国内市场AIPC渗透率将达到10%。
为了喝下这口热汤,联想拿起了快消品策略,将AIPC打造成SKU矩阵。
03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虽然看好AIPC,也对每一个奋斗在科技一线的企业抱有崇高的敬意,但是对于联想的这种策略,我们在短周期内的期待是较为谨慎的。
1.打磨产品永远是的第一要务,先扎根再散叶
对于想划时代的科技创新类产品,我们的观点鲜明且基于常识,那就是先得做出来一款杀手级的产品,用好产品定义好这个市场,如果获得成功,第二步再去考虑产品多元化。
比如,苹果通过iPhone4定义好了什么是优秀的智能手机,才有后面的平板、耳机、可穿戴和生态。特斯拉,通过Model3定义好了什么是优秀的电动车,才有现在的model q、人形机器人等的构想。
反面的典型我们也分析过,那就是索尼,从划时代产品的定义者,在一言堂流毒中转变为多元化公司,最终痛失科技龙头的宝座。(详见《一千亿美元的教训:索尼如何度过漫长的冬季?》)。
AIPC,看似很新潮,甚至大家对其的定义都没能达成统一。但作为改变人类使用习惯的产品,那必定要遵循一个朴素的准则:产品力必须要能打。
而联想,思考的重点从来都只是卡住身位。何以见得?
在一个产品还不成熟的时候,就推出超过10款SKU,除了让消费者眼花缭乱之外,更多的是体现公司底层的不自信,害怕错过任何一个机会,好像只要推出不同梯队的产品,跟每一个产业链上游合作,就能把握住所有方向。
除此之外,通过AIPC的产品定义,我们不难知道这个产品的核心是靠模型和芯片驱动的,芯片可以外购,那端侧的模型总得用自己的吧。在联想迫不及待在2024年1月就发布10款AIPC之后,过了足足有三个月,在4月的联想创新科技大会上,公司才发布端侧大模型“联想小天”。典型的先上车、后补票的操作。
作为正面案例,我们看看wintel联盟之一的微软,为了防止AI时代公司失去在PC上的话语权,是如何思考AIPC的。
微软第一目标是使这个产品更好用,在发布AIPC之前,我们看到微软就做了至少4个方面的事情:
1)增强Windows系统,在今年年底推出的12中内嵌大量的AI模型和应用程序,从系统层面进行逻辑重构,防止生态系统被破坏;
2)在原生应用方面,以Copilot作为抓手,让用户从最初的产品就能直观感受到AI带来的效率提升;
3)作为端侧AI算力基座的NPU,目前性能仍有落后,微软紧盯高通、英特尔和AMD,以确保AI应用的流畅。今年9月,微软和高通宣布,助力OEM推出700-900美元价格段的Windows 11 AI+ PC产品,就是对落后者英特尔的敲打;
4)持续提升云端大模型的能力,在北美互联网企业中,微软在AI领域的资本开支是最激进的达到500亿美元,一方面支持旗下OpenAI的GPT通用大模型迭代,另一方面训练属于自己的大模型。
不管AIPC最终爆品会长什么样,可以看到微软,从底层生态、上层应用、芯片和模型上,做了全方位的布局,而非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的补丁战术。
2. 量大不一定管饱,高价与产品力之间的鸿沟
最心急的联想,虽然抢先发布AIPC,拿下了第一,但市场反馈的评价并不让人满意。
比如,对于YOGA 14s Air 骁龙元启,有网友有如下评论:
联想的AIPC“斩获”这些评论丝毫不意外,确实会给人一种用AI之名行涨价之实的消费体验。在年初推出的10余款AIPC中,单价从1000-2000美元不等,根据业内人士估算,通过引入AI技术,联想电脑的均价最高可以提升3成以上。
在投资者交流会上,公司也并不避讳的提到:2024年开始,随着需求的增长和 AI 性能的提升,产品价格稳步上涨,进而提高消费级 PC 平均单价。
机海战术,在发展的早期,看似是为了不错过风口,实则是一种战略执行上的取巧。再借用AI的风口,把发力点落在价格而不是产品力,就属于方向上的跑偏。
虽然同为OEM的华硕、惠普和戴尔等公司,都在AIPC大潮中同样表现的非常焦虑,但一开篇就祭出机海战术的,还是显得异常扎眼。
04 当前思路,难改盈利薄弱的宿命
1. 仍待打破的宿命论
如果从宿命论出发,我们不难理解联想在AIPC的第一枪为何这样开。
90年代,联想发生过著名的“柳倪之争”,被视为市场派与技术派的决斗。当时倪光南坚持“技工贸”路线,即以将研发作为立身之本,用技术成果来推动生产和贸易。
最后在1995年以倪光南被扫地出门为结局,推崇“贸工技”的市场派获得了全面的胜利,强调先通过贸易实现原始积累,然后再谈技术开发的事情。被柳传志点名接班的杨元庆,也是由于其“销售奇才”的功劳而上位。
整整30年过后,联想还是挣扎在贸工技的困顿之中,以贸养技迟迟未能实现。公司营收近5年,围绕在4000亿元左右上下波动,大部分第二成长曲线的尝试都难言成功,净利润也只能是跟随行业周期往复。
在AIPC这么大的主题之下,联想至少从目前为止的所有动作来看,都是从“如何做好生意”的贸工技的传统思路出发,而非“如何做好产品”的技工贸思路起步。
2.现在正是转型的时候
个人电脑是一个万亿以上的大市场,联想占据全球市场份额的20%以上,但联想每年高达4000亿的收入,仅仅只能实现百亿左右的利润。
公司毛利率长期维持在16%左右,仅仅和专注于做代工的立讯精密是类似水平。净利润率更是在低个位数徘徊。
如果说传统的电脑分工,格局已定,联想在错过90年代的做芯片的历史机遇之后,现在明确了不做芯片和系统也无可厚非。
但AIPC,这种明确的改变行业游戏规则的拐点大机会,如果还是老思维、走老路,结局基本是注定的,别人吃肉你喝汤,不至于错过但难有大作为。
但如果走窄门向难而行,作为PC领域国内的独苗,联想还有很多向上突破的机会。
我们希望看到的是后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