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真正见识到了“心理引导术”和“汽车行业舆论战”的可怕之处。
事情是这样的,8月18日根据一段监控视频显示,一辆深蓝SL03轿车在低速行驶过程中,发生托底,车辆腾空,随即出现了车辆底部起火燃烧的现象,所幸车内两名驾乘人员及时逃离。
在8月21日凌晨,深蓝汽车CEO邓承浩发布微博,对这一事件进行了解释与说明。
在微博中,邓承浩声称,涉事的深蓝SL03是因为“轮胎压到空心破损石砖,石砖翘起恰好顶住车辆底盘,车辆猛烈腾空并落下,石砖尖角直接撕裂电池底板,刺穿两颗电芯,电芯起火。因为电池底板受损严重,密封失效,底盘下方出现明火。”
这样的解释,其实很合理,也符合逻辑。
因为当汽车动力蓄电池电芯受到外力破坏后,电芯内部的隔膜可能会导致损坏,从而造成正负极短接的现象。
众所周知,不管是我们常用的干电池也好,还是汽车用的电芯也罢,它们在正负极短接后,都有可能会出现热失控也就是失火的问题。
笔者认为,邓承浩给出的两颗电芯起火的解释,并没有问题。真正让人觉得意外的,是邓承浩在解释之后,竟然还夸起了自家的产品,原文如下:
“得益于深蓝超级增程金钟罩电池在包内大量的防火隔热控烟降温设计,事故车辆底盘出现明火后25秒自行熄灭,只有两颗电芯过火,保证了用户的人身和财产安全。金钟罩电池经受住了考验。”
深蓝SL03的金钟罩电池,真的经受住考验了吗?
就算只有两颗电芯起火,也打了深蓝的脸
大家还记得在2022年的时候,深蓝SL03宣传的安全性有多强吗?
作为汽车媒体行业从业者,笔者可是记得清清楚楚。
2022年下半年,深蓝SL03通过中国汽研经历过一次所谓的“新能源电池安全魔鬼训练营”。
在这一次的测试中,测试方专门针对深蓝SL03的电池包,进行了26项极端安全试验。而这些试验项目,正好包含了“整车底部碰撞后涉水”的试验。
具体来看,工程师在模拟汽车底部与路面剐蹭的情况后,再进行托底测试来模拟车辆底盘遭受撞击的情况,同时在根据IPX7防水标准,对深蓝SL03进行涉水检验。
在试验场景中,深蓝SL03的试验车表现良好,即便同时经历了托底测试和涉水测试,其电池包也没有任何破损问题。
但是,当消费者开着车,真正遇到托底碰撞事故之后,深蓝SL03为何就会突然造成电池底部防护结构破损,并且导致两颗电芯热失控并且起火呢?在笔者看来,有以下几种可能。
-
此次深蓝SL03所遇到的问题,实在是太过于极端,远远超出了深蓝SL03的承受范围。
-
深蓝SL03在2022年做的测试,或许根本就没有考虑到真正的事故环境,只是在作秀而已。
-
2022年试验中的深蓝SL03,是“特调版”车型,其安全性要比普通量产版出色很多。
以上原因,仅仅是猜测,我们最后还是以官方的调查结论为准。
但是,深蓝汽车和众多吹捧其安全性的人,始终无法规避一个问题,那就是深蓝SL03在自动“熄火”之后,又重新燃烧了,最终导致整车完全被烧毁……
“灭而复燃”,到底是什么问题在作怪?
在目前的各大视频平台上,我们都只能看到涉事深蓝SL03“自动灭火”的视频,而无法看到这辆车在火势熄灭后,又再次发生了燃烧,最终还是消防队赶到,才把车辆的火势完全控制住,但是这台深蓝SL03也几乎被烧报废。
造成这种“复燃”现象的原因其实很简单。
那就是电芯在热失控的时候,泄压系统会快速释放出电池包内部的高压高温气体,避免电池整包被引燃。所以在深蓝SL03短暂燃烧25秒之后,火势自动熄灭,为车内驾乘者争取到了宝贵的逃生时间。
但是,泄压系统并不能从根源上控制电池热失控所产生的热量。所以在最终,这台深蓝SL03还是没能逃脱全车被引燃的命运。
其实针对这个问题,2020年5月12日发布的GB38031-2020《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有明确的规定。那就是在单个电芯发生热失控之后,电池整包需在五分钟以内不起火、不爆炸,为乘员逃生预留时间。
由于现在已经无法观看完整版视频,所以我们也不知道深蓝SL03从“自动熄灭”到“火势复燃”经历了多少时间。如果时间在五分钟以上的话,那么深蓝SL03可以说是符合国标的。
但是,包括邓承浩的微博内容以及各大网络平台上的“视频解说”,都丝毫没有放出这台车复燃的画面,也没有提到车辆复燃的问题。
这种刻意规避事实的操作,于情于理都说不通。
对此,我不想进行大篇幅的评价与声讨,毕竟这种“春秋笔法”,在这个汽车行业极度内卷的时代也见怪不怪了,绝大多数车企在进行舆论战的时候,都只会说出有利于自己的事实,而非全部的事实。
最后说几句:
我认为深蓝汽车在面对此次自燃事件的时候,处理得不够好。
这种情况,难道不应该道歉吗?毕竟,如果车内的驾乘者在碰撞事故后出现了失能的情况,从而耽误了紧急逃生的时间,可就是人命关天的大事。
但此时,深蓝汽车甚至还在宣扬着自己的技术、自己的安全性……试问,消费者的安危、用户的信赖,能如此任由车企消费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