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谋求资本市场失败后,站在“AI”风口上的量化派再度闯关港股IPO。
近日,量化派再度向港交所递表冲击上市。中金公司、中信证券为保荐机构。招股书显示,2021年至2023年(报告期),量化派的收入分别为3.51亿元、4.75亿元和5.30亿元;净利润分别为5400.6万元、-28.3万元和354.3万元;经调整净利润(剔除股份为基础支付的薪酬、附带优先权的金融工具账面值变动及开支)分别为6664.3万元、1.26亿元和1.48亿元。
摆脱不掉的“助贷业务”
量化派依靠贷款应用APP“信用钱包”起家,作为业内知名的现金贷超市,“信用钱包”对接金融机构、借贷企业及个人用户,公司则作为中间服务商通过提供定价风险、贷后服务等收取手续费牟利。
2020年11月,量化派将“信用钱包”正式变更为“羊小咩”,该APP为一站式生活消费服务平台,为用户提供分期购物服务。
量化派表示,公司目前在“羊小咩”上提供享花卡、备用金两种贷款功能。享花卡仅用于用户在“羊小咩”上购买由业务伙伴提供的零售商品,用户使用享花卡发起购买商品的申请后,金融机构为其支付商品价格。2021年至2023年,金融机构提供的享花卡的平均金额为887.9元、1161.1元、1268.8元。备用金在公司应用程序及网站上提供消费者使用,每笔备用金的金额在100元至5万元之间。
值得一提的是,量化派的五大客户之一为其关联方鹰潭广达。
2021年至2023年,鹰潭广达向量化派支付的服务费总金额分别为844.5万元、935.8万元、1416.1万元。
鹰潭广达背后是量化派的创始人周灝。招股书显示,鹰潭广达成立于2013年3月8日,是一家主要专注于向中国的终端借款人提供消费贷款的金融机构,为北京量科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量科邦)的间接附属公司,而量科邦是由周灝持有30%权益的受控公司。
招股书显示,量化派数字化营销业务采用按效果付费的模式,在为金融机构提供精准营销服务上,公司从金融机构自应用程序羊小咩上赋能的贷款金额中赚取零至8.6%的百分比(视乎所提供的服务类型而定)。
尽管量化派否认其业务为助贷业务,目前,相关法律及法规对于助贷的定义仍不明确,量化派同时表示不能排除政府机关将会认为这些法规在未来适用于公司业务的可能性,也不能保证中国政府当局最终会采取与公司的中国法律顾问一致的意见。
除此之外,“羊小咩”还面临收入、月活跃用户双双下滑的难题,报告期内,羊小咩收入从2021年的3.51亿元下滑至2022年的2.62亿元,2023年有所回升,为3.08亿元。其中,为金融机构提供精准营销带来的收入从2021年的2.70亿元腰斩至2023年的1.07亿元,占总收入的比例对应从76.8%暴跌至的20.2%。羊小咩的月活跃用户数量从2021年的757011人下滑至2023年的520757人。
从客户和模式上看,羊小咩只是信用钱包换了个名字,仍旧是做的贷款生意。2020年-2022年,量化派透过信用钱包及其接替者羊小咩向金融机构分别推荐约39.3万名、48.6万名及11.6万名终端用户。羊小咩业务的精准营销版块,在过去三年为量化派贡献的收入占比达99.4%、76.8%和55.1%,收入占比逐年下滑。
业务合规性存疑
在上次冲刺港交所上市期间,证监会曾要求量化派出具补充材料要求。根据公示要求,量化派要解答四个方面的疑问,其中最值得关注的就是业务的规范运作。
第一,关于股权变动,证监会要求量化派说明北京量科邦转让量子数科及北京量化派科技股权的对价、定价依据及税费缴纳情况。
第二,关于股权架构,证监会要求量化派说明搭建离岸股权架构及返程投资涉及的外汇管理、境内机构投资者境外投资、外商投资等监管程序履行情况。
第三,关于员工持股平台,证监会要求量化派说明员工持股平台激励对象的范围、所持股份比例及定价依据。
第四,关于规范运作,证监会要求量化派说明:(1)量化派助贷业务是否属于类金融活动、是否涉及个人征信业务服务,是否已取得相关业务资质许可,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规定;(2)量化派主要境内运营实体开发、运营的网站、APP等产品情况,收集和存储用户信息规模、数据收集使用情况,是否存在向第三方提供信息的情形,上市前后个人信息保护和数据安全的安排或措施;(3)量化派“羊小咩”等平台存在大量用户投诉的原因以及量化派涉及行政处罚情况,是否存在重大违法违规行为,是否对本次发行上市构成实质障碍。
最后一项说明也是市场对量化派业务合规性的疑惑。
在冲刺IPO之际,量化派旗下羊小咩的投诉量仍然居高不下,被投诉问题包括暴力催收、虚假宣传、高利贷、发货慢等问题。
关于“羊小咩”平台的投诉事项,量化派在招股书中表示,“羊小咩”在公开投诉论坛上被提及且被指控有不当债务催收、拒绝退货退款及送错地址等行为,有关公开投诉的大多数指控与羊小咩所接受的商业服务有关,据中国法律顾问确认,该等指控不涉及潜在违反中国法规法律的情况。
科技赋能合规为先
据悉,量化派此次冲刺港股市场,其募集资金主要运用在提高研发能力和改善数字化营销及商品交易赋能的技术基础设施上。
2024年以来,停滞已久的金融科技公司IPO呈现回暖态势,除了金融科技企业本身的需求外,外部环境的变化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现阶段,金融科技公司监管已步入常态化阶段,来自监管的不确定性下降,叠加宏观经济出现筑底复苏迹象,为金融科技公司IPO打开了新的时间窗口。” 星图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薛洪言表示。
横亘在金融科技公司面前的,仍是“合规”这座大山。尤其是涉及到助贷、消费分期以及催收等金融相关业务的机构,上市之旅面临更多考验。
资本市场对于金融科技类企业上市要求较高,即便是已成功上市的机构在股价、估值方面也有待提升。在这一过程中,量化派还是需要做好精细化的合规管理,做好用户数据保护,保证自身业务的合规性,并真正做到科技赋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