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庆蚂蚁消费金融有限公司披露了其在2023年度的业绩情况,年报显示,2023年,蚂蚁消金连续完成两轮增资至230亿元,已完整承接来自重庆小微小贷、重庆商诚小贷的花呗、借呗业务。
截止年末,其总资产规模实现了2396.69亿元的里程碑,同比增长120.12%,负债总额为2167.28亿,同比增长120.12%,营业收入达到86.29亿元。实现净利润1.52亿元,同比大跌82%。
值得一提的是,相较于2022年8.41亿元的净利润,蚂蚁消金2023年的净利润缩水超过八成。
高管变动频繁
去年末,成立仅两年时间的邮惠万家银行曾传出裁员消息。
紧接着邮惠万家银行首席风险官林嘉南出走。今年1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核准林嘉南为重庆蚂蚁消费金融副总经理和首席风险官任职资格。
林嘉南系蚂蚁集团原数字金融风险管理部副总经理,曾于2022年离开蚂蚁集团加入独立法人直销银行邮惠万家,担任首席风险官一职。
林嘉南的回归,意味着蚂蚁消金完成了又一重要高管职务的调整。
早在去年,蚂蚁消金便开始频繁调整高层管理人员,2023年7月,蚂蚁消金董事长金晓龙的任职资格获得核准,成为该公司第二任董事长。同时,新增周升学、章建光、孙泱3人为董事,新增钱军为独立董事。
公开资料显示,金晓龙为蚂蚁集团资深副总裁、网商银行董事长,曾任平安银行总行公司网络金融事业部、小企业金融事业部总裁。
2023上半年,蚂蚁消金首席风险官由梅炜调整为蚂蚁消金副总经理乔占稳。2023年10月,乔占稳加入乐信集团出任首席风险官。
乔占稳离任之后,林嘉南回归并接棒蚂蚁消金首席风险官一职。
2023年12月,蚂蚁集团正式退出小贷行业,两家小额贷款公司相继完成更名等动作,蚂蚁消金承接“花呗”、“借呗”产品顺利完成。
博通咨询金融行业资深分析师王蓬博认为:“目前行业竞争日渐激烈,分化加剧。消费金融公司高管频繁更迭履新有利有弊,正常范围内高管人员更迭、引入专业能力更强的管理人员对公司有利,但若高层人员频繁更迭则对自身业务发展不利,人员调整带来的后续影响待市场检验。”
净利润缩水之谜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对于蚂蚁消金,它们不像行业其他公司一样对利润有最大追求。利润并非蚂蚁目前首当其冲要考虑的因素,他们最看重的是其各个商业模式是否能被监管认可,他们和哪些银行合作,规模上是否恰当,杠杆率是否被严控等,他们要做到全方位的合规。”某金融科技行业人士介绍。
报告期内,蚂蚁消金实现净利润1.52亿元,同比下降82%。对于这种情况,蓝鲸财经曾咨询过专业人士,一方面,利润短期下降可能与资产快速增长带来的一次性拨备计提有关;另一方面,蚂蚁消金净利润的大幅下滑可能与其承担了较多高风险资产直接相关。
“如果没有拨备数据,很难看出蚂蚁消金的真实情况,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一定是业内头部。蚂蚁消金的业务从未停止增长,反而一直在猛增。”某消金行业高管表示。
“有可能是因为蚂蚁消金自己吃下了很多高风险资产,将分润主要留在了蚂蚁集团。消费金融业务对于蚂蚁集团来说相当于一个通道,调节一下利润不是一件难事。”某业内人士认为。
谈及资产质量,蚂蚁消金首席风险官林嘉南在接受采访时称,蚂蚁消金目前的风险水平在行业内部还是属于比较低的水位。
他表示,蚂蚁消金开展的是花呗业务为主,所以整个形态和其他消金公司以及银行主流推广的商业贷款模式不太一样。
“我们走的是产品差异化的路线,这有赖于股东背景背后带来的一些交易场景,也基于支付宝这一业务场景,我们服务的人群还有很多征信比较空白的客户,所以竞争层面不是我们当下优先要考虑的问题。”林嘉南在采访中表示。
“对于我们来说,扩大我们的客户群体其实必要性不是那么大,那是我们发展初期要跑马圈地的阶段,现在怎么服务好现有的4亿客户,怎么样在金融健康、风险管理等继续深耕,是蚂蚁消金现在要去面对思考解决的问题。” 蚂蚁消金副总经理张克强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