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蔡小议
奇富科技作为在美国和香港两地上市的金融科技巨头,已然成为周鸿祎名下最能赚钱的企业。
根据财报显示,奇富科技2023年第四季度营收44.96亿元,全年收入更是达到了162.9亿元,归属于公司的净利润为42.85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了6.5%。
提起奇富科技,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但提起“360借条”,大家都有深刻印象,因为这是与拍拍贷、度小满等并肩而立、且是业内赫赫有名的小额信贷产品。
天眼查APP显示,在P2P时期,它的名字叫360金融,“360借条”便是它拳头产品。随后在互联网金融赛道剧烈出清、严格监管之下,360金融踏上了更名之路。2020年8月,公司由“360金融”更名为“360数科”,去掉金融属性,贴上了科技的标签。去年2月,360数科再次宣布公司更名为了现在的奇富科技,与360整体品牌进行了风险切割。
据悉,互联网金融企业更名在业内属于常规操作,早在2018年,多个互联网巨头已开始对自身金融业务进行了更名,原因大致包括两类,一是企业选择去“金融化”重“科技化”,这样可以弱化金融监管带来的压力,如同程金服宣布更名为同程数科。二是企业为了体现业务与母体之间的独立性,这样可以进行适当的风险切割,如小米数科将品牌升级为天星数科。
但是,更名后的奇富科技们,日子也相当难熬。主要面临的压力来自于二方面。
一方面是监管的加强。
就在今年年初,互联网贷款业务再遭监管“点名”。金融监管总局下发了《关于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检查发展主要问题的通报》,据该通报指出: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在经营管控、合作机构管理和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风控执行不到位,又比如未建立统一准入机制,即有的银行未将提供催收、科技、担保等服务的合作机构纳入统一准入管理……意思很明显,随着监管层的不断趋严,不论是贷款利率还是贷后催收,奇富科技们都将面对挑战。
另外一方面,随着市场形势发生巨变,曾经的合作方,已变成了现在的竞争者!
自三年疫情以来,受房地产行业影响,曾经以此为放贷大头的商业银行或金融机构们被迫陷入了“资产荒”,在这种严酷情况下,各地商业银行们纷纷绕开助贷公司平台自己发力互联网消费贷,直接面向个体客户开展业务。
在两方面的压力之下,奇富科技的资产质量也正在恶化。据财报显示,截止2023年12月31日,奇富科技90+逾期率已经达到2.35%。
压力之下,或许还能负重前行。但是奇富科技目前的“头疼病”却很难药到病除。
让奇富科技感到“头疼”的,正是活跃在互金行业内的黑灰产组织和反催收联盟,因为他们经常通过钓鱼取证、缠诉闹访、恶意投诉等手段向金融机构或助贷平台施压,以达到免息或高额赔偿金的目的。
奇富科技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坦言,部分客户在“委托代理”等黑灰产的诱导煽动下,提出不切实际的“修复征信”“免除息费”等非理性诉求,增加了他们的工作成本。
看来,奇富科技们,面对这些“野路子”,也产生了忌惮,并开始探索反击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