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亏损的京东物流终于在2023年实现全年盈利,来自利息收益对实现扭亏功不可没。
1
2023年,京东物流(2618.HK)实现总营收1666亿元,同比2022年1374亿元增长21%。其中一体化供应链客户营收从774亿元增加至815亿元,增长5.2%。好在“其他客户”从600亿元增加至852亿元,增长42%,最终还是将收入增速拉回到两成以上,但还是低于2022年的31%增速。
这是可以理解的。毕竟收入基数已经很大了,再想以高速增长难度就非常大。不过一体化供应链客户的毛利率应该更高,其在总营收中占比下降,会影响最终利润的走向。一体化客户的数量也有所减少,从2022年的大约8万名减少至2023年的7.47万,少了5000多客户。
其他客户营收增量是252亿元,主要来自合并收购的德邦股份(603056)导致。根据业绩预告,德邦股份2023年实现营收363亿元,这意味着扣除这部分收入,其他客户(假设德邦的客户不含一体化客户)营收还剩下489亿元。
2021年,京东物流其他客户营收336亿元,2023年扣除德邦后的其他客户营收489亿元,与之相比增长大约46%。
如果扣除德邦后的总营收1330亿元与2021年的1047亿元,增长则为27%。主要原因还是一体化营收从711亿元增加至815亿元,两年时间增长率不到15%。
再换一种角度看京东物流收入。去年来自京东集团营收大约501亿元,和2022年483亿元增长只有3.7%,增量不到20亿元。
非常有意的是,京东集团2023年营收10847亿元,也是增长3.7%,和对子公司京东物流贡献营收的比例完全一致。
来自其他的客户营收从891亿元增加至1166亿元,增长30.9%,同样不可忽视德邦股份的合并收入贡献。
2
京东物流此前没有品尝过全年盈利的滋味。2023年,京东物流终于翻身了,实现净利润11.67亿元,2022年亏损11亿元,成功扭亏。
盈利首先来自毛利率的改善,从2022年的7.4%增加至7.6%,毛利润从101亿元增加至127亿元,有这个利润大池子,后面就好办了。
销售和推广费用增长23%,比营收增速高2个百分点,还有改进空间,应该持平或者低于营收增速才更理想。
研发和一般及管理费用就比较节省了,分别增长14.4%、4.2%。假如这两项费用增幅都和销售费用增长率相当,即保持20%增长,则将增加至37亿元、38亿元,合计比当前多增加5亿元。
不要小看这5亿元,对于一个在盈亏线挣扎的公司来说,盈亏与否就是关键因素。
对于京东物流来说,扭亏关键还是“其他净额”项。2023年,该项为8.6亿元,而2022年为-5.7亿元,一进一出就是大约14亿元。
“其他净额”贡献主要来自1、政府补助等来自7.27亿元收益;2、财务收入从6.2亿元增加至14亿元,主要就是利息收入。带来利息收入的主要是定存、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等。
京东物流去年总共盈利12亿元,利息收入等贡献14亿元,贡献度为117%。
总结一下:营业成本乃刚性支出,难以节省;三项费用有效控制是基础,而利息收益才是京东2023年最终扭亏的“临门一脚”。
京东物流通过供应链公司持有德邦股份大约72%股权,后者去年实现净利润7.5亿元,对京东物流贡献利润5.4亿元,同样对最终盈利起到支撑作用。
3
京东物流以自营为核心竞争力,这使得公司员工数量队伍极为庞大。
至2023年末,员工总数45.7万人,其中运营人员43.6万人,占比超过95%。其中自有配送人员大约35万人,他们在全国33个省级行政区、300多个地级市的大街小巷穿梭,将包裹送到顾客手中。
财报披露,运营员工2023年的薪酬福利开支增长24%至553亿元,相当于每个员工薪酬(非放在口袋里的净收入)大约12.7万元。
2022年,运营员工总支出446亿元,对应大约37.1万人,平均报酬为12万元,2023年略增加7000元,平均每月都超过1万元。京东集团创始人刘强东此前说要增加一线员工的收入,不是空话。
让笔者有点意外的是,京东物流虽然有数十万快递员工,但去年外包费用高达603亿元,超过了为运营体系员工支出的总薪酬(553亿元)。
4
最后看一下京东物流在二级市场的表现。
年初至今,京东物流累计跌幅为21%,同期港股恒生指数跌3.5%。
2021年5月,京东物流挂牌港交所,发行价40.36港元,开始曾涨大约两成至48港元以上,但是从2021年8月后就再也没有回到发行价以上。
2021年、2022年、2023年,京东物流分别跌34%、43%、35%。最新股价7.69港元,和发行价相比跌幅为81%。
全年盈利是一个好的开始,股价走出低谷,京东物流还有更长的路要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