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30日小米汽车正式立项,自此小米便踏上了备受瞩目的汽车制造之路。在过去的1040天里,小米汽车的每一步进展能引发科技圈与汽车圈广泛的讨论和关注。
以往发布会上,雷军总是激昂地宣布小米手机如何对标iPhone、超越iPhone 。虽然这些对比不一定使每个网友信服,但在造车这件事上,小米确确实实走在了苹果前面。
外界对小米汽车的期待颇高,希望它能像苹果的“iPhone时刻”一样,为行业带来颠覆性的“小米时刻”。
但与苹果不同的是,小米往往是通过推出具有极致性价比的产品来改变市场。这也使得小米汽车的售价成为被普遍关注的焦点,在不少年轻人眼中,小米不仅带来了他们的第一台手机,还即将带来他们的第一辆汽车。
然而,自小米宣布造车以来,小米汽车所面临的质疑声就从未间断。尤其在2023年12月28日小米汽车SU7正式公布之后,互联网对小米的争议达到了顶峰,从“撞脸”到“高价”,再到对其产能和核心技术的疑虑,都不断地考验小米汽车的应变能力和市场信心。
除了来自用户“每日催更”的压力,车企老前辈也没有放任小米继续出风头。近日,新能源老牌车企比亚迪宣布对旗下部分新能源汽车进行降价,这无疑给市场带来了一阵震撼。
秦PLUS荣耀版官宣上市,相比老款车型,新车秦PLUS DM-i荣耀版官降2万元,共有5款车型,官方指导价为7.98万元-12.58万元。7字打头的售价不但将卷翻市场,还标志着比亚迪正式进入“电比油低”的时代。
对小米来说,一方面价格尚未明确,口碑难以维持;另一方面,新能源市场的内卷竞争已经全面展开,如今的小米汽车不知不觉已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
2023年的12月28日,为了“小米汽车技术发布会”雷军足足站了3个小时,而当晚雷军个人公众号发布的总结文章中,更是使用了40个“最”形容小米汽车的丰富配置与优异性能,用雷军的话来说,他想引发人们对智能电动汽车的思考。
尽管雷军的每一个“最”字背后,都代表着小米汽车团队在技术研发上的努力与突破,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场发布会的反响似乎已经偏离了轨道,对于几近失控的价格讨论,本该突出的技术指标反而更多被忽视了,因此有人才戏称“小米汽车技术发布会白开了”。
在发布会结束后,网络上关于小米汽车的讨论确实迅速升温。但出乎意料的是,大家热议的焦点并不是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技术,而是小米汽车SU7的售价。对于大多数消费者来说,价格才是决定他们是否购买的关键因素,可在这场发布会上,雷军并没有公布SU7的具体售价,这无疑让期待已久的消费者们感到失望。
经过小米以往的发布会的“神级”文案,用户已经很难对其宣传的各种参数买账了, 当年“雷氏对比法”至今仍被网友热议。该梗最早出自小米笔记本Air的宣传文案“比一元钱硬币还要薄”,很多人看到这句话一定很难想到,小米指的不是硬币的厚度,而是硬币竖立起来的高度。
所以雷军一定要跟用户讨论技术的话,小米汽车这场发布会说服力如何还有待商榷。
而且在竞争激烈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环境下,大部分消费者都认为续航、性能、安全性等多方面兼顾是车企的责任,并不是什么值得“炫耀”的事情,何况小米一直以“和用户交朋友,做用户心中最酷的公司”为愿景,其亲切、近距离的企业形象在用户眼中也已经根深蒂固,所以小米更理所应当要满足用户这些基本需求。
虽然雷军在发布会上提及了众多的技术创新,但在这些创新尚未真正转化为消费者能够切实体验到的产品优势之前,它们对于消费者来说,只不过是游离于核心需求之外空洞概念。
雷军如此热切地想跟消费者聊技术、聊对智能汽车的思考,也不是没有原因。
驾驶或乘车可以说是人们除了工作、居家之外第三个生活场景,而让用户理解智能汽车,就像在功能机时代普及iPhone与安卓一样重要。作为车企,谁先掌握消费者的人、车、家之间生态联系,谁就基本掌握了智能汽车的未来。
根据TechInsights的最新研究指出,2023年第四季度小米手机全球市场出货量为 4070 万部,市场份额为 12.8%,仅次于苹果与三星。小米在手机和智能家居领域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这使得其进军“人车家生态圈”的门槛大幅降低。
从其他车企的动作也能看出,构建用户生态并不是噱头而是一种共识。
去年9月,吉利集团成立的湖北星纪公司正式宣布持有魅族科技 79.09% 的控股权,并取得对魅族科技的单独控制。魅族创始人黄章与吉利创始人李书福都现身了签约仪式,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小米造手机之前“偷师”魅族一事,黄章本人是一直耿耿于怀的。
在2023年9月的“NIOIN 2023蔚来创新科技日”上,蔚来汽车发布了首款手机NIO Phone。这款手机搭载了高通骁龙8 Gen2处理器、6.81英寸三星曲面屏以及基于安卓自研的操作系统,起售价6499元,即日开始发货。
虽然特斯拉的CEO马斯克认为在未来智能手机将被脑机接口所淘汰,但也曾在2022年发文称:如果谷歌和苹果选择在应用商店下架其公司社交软件,那么将自研一款可替代的智能手机。此后便不断有特斯拉Phone的相关设计、渲染图传出。
华为虽然没有直接造车,但也早已通过解决方案集成、生态化布局、零部件供应等多方式入局汽车行业,星纪魅族集团董事长兼CEO沈子瑜也表示没有手机软件赋能的汽车厂商都将逐渐掉队。
小米汽车深谙此道,并明白自己在生态构建方面的独特优势。发布会召开前后几天,雷军就发布11篇提及“人车家全生态”、“智能空间”的原创微博,只不过一向以宣传手段高超著称的小米,此次反响只能说平平。
再看那场发布会,尽管雷军花费三个小时展示各项技术成果,但并没有如他所愿引发人们对智能电动汽车的思考。或许雷军应该更早地意识到,公众对小米汽车价格的极高关注度足以让他们忽略发布会的其他细节。
从这个角度看,这场发布会似乎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
我们认为,之所以开“技术发布会”,恐怕是延续小米初代手机打法,将种子人群聚焦于“技术宅”、“极客”,试图用“黑科技”渗透传播。但小米或许忽略了科技爱好者与汽车消费者的区别。
随着小米汽车SU7的全面路测展开,有媒体报道称,基于保险费用等信息推测出来的价格为36.14万元,小米汽车的最终售价可能在25万至37万元之间。这一信息再次引发了市场对小米汽车最终售价的广泛猜测。但小米公关部负责人王化也又做出了回应,表示保险费用透露的售价没有参考价值。
随着互联网对小米汽车售价的各种猜测、预测层出不穷,小米方面也不断地否定,不断地辟谣,大部分用户对小米汽车价格的期待变成了一种平淡、疲惫的状态了。此前雷军已经坚决否定了9.9万、14.9万、19.9万的价格,并呼吁大家尊重科技,这使期待低价的用户颇感失望。
互联网对小米不公布售价的动机猜测有许多,无论小米是为了营销制造悬念、还是测算成本观察市场,但眼下价格问题已经将小米架在了火堆上,持续越久伤害越大。我们在之前的文章《小米的饥饿营销已经失控了》中也提过“小米汽车的饥饿营销、悬念营销倘若是小米有意为之,那么其负面效应已经逐渐显示出来了,小米终将在公布价格时迎来一波舆论反噬。”
尽管前文强调了小米在“人车家生态”领域所拥有的独特优势,但不可否认的是,小米手机的用户群体与雷总所描绘的“50万元内没有对手”、“尊重科技”的理想客户在购买力上并不完全契合。
简而言之,有能力购买SU7的消费者未必是小米手机的用户,而使用小米手机的用户则未必具备购买SU7的经济实力。
而数据显示我国20万元内车型销售量普遍占汽车销售整体的70%以上,如果为了“尊重科技”提高售价,必然会导致失去用户量的基础优势,那再优秀的生态构建也无能为力。
汽车市场的竞争是全方位的。从技术研发、产品设计、生产制造到市场营销和售后服务,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激烈的竞争。对于小米汽车而言,作为后来者进入这个市场,需要面对的竞争对手不仅仅是传统的汽车制造商,还包括一些已经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据一定份额的新势力们。
近几个月内,雷军不断在微博以发起投票的形式做“调研”,希望通过增进与网友的互动来保持小米汽车的热度,虽然不确定这些网友的反馈能否落实在小米SU7或者后续的产品之上,但看得出来他想让用户认为小米在听取他们的意见。
今年2月3日雷军官宣,为了自己能把更多精力放在汽车业务上,小米总裁卢伟冰将兼任小米品牌总经理,今后的小米手机发布会,包括年度旗舰小米14 Ultra都将由卢伟冰主讲。
许多网友纷纷表示期待,之前十年智能手机的白热化竞争将在汽车领域重现。届时,雷军与余承东两位行业巨头将再次上演激烈的交锋。
而小米汽车还没正式发布就面临诸多难题,如果雷军再不全身心投入,可能会很大程度影响自己的造车计划,而随着时间的流逝,雷军必须要拿出点什么回应他先前说过的“小米汽车,首战即决战。“
然而可以预见的是,如果小米汽车在正式上市时坚持高价策略而不做出任何妥协,并且未能展示出令人瞩目的产品优势,那么其之前所积累的市场热度很可能会因为负面评价的增多而急剧下降,这种颓势甚至可能影响小米集团包括手机在内的大部分业务。
我们认为,小米汽车在定价问题上的持久犹豫,实际上暗示了SU7车型的价格猜想空间可能还很大。
其实无论是消费者、米粉还是小米公司,大家都期待一个雷总站在发布会台上不断“说服高管”,最终一个令人心动的价格从天而降的画面。届时,SU7长期以来所积累的关注度将成倍地转化为积极的市场反响和口碑,而雷军的个人魅力和形象也将因此再度升华,达到一个新的巅峰。
当年小米通过互联网和性价比终结了山寨机时代,而如今雷军是否能再次改变新能源造车风潮我们还不得而知,但据央视新闻报道称,过去6年,小米集团研发投入年复合增长率达到38.4%,预计2023年全年总研发投入将超过人民币200亿元,未来五年研发投入将超过1000亿元。
这巨额的投入足以说明雷军和小米这次没有退路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