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月的新势力车市,几家欢喜几家愁。
问界反超理想,首次夺得新势力销量冠军;理想紧跟其后,拿下 3 万销量。当月的销量扛把子在车市稍冷的 1 月里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站在各家车型产品改款换代的岔口,「破万」默契地成为了新势力车企当下的一条及格线。
有的品牌在月末仓促上岸,涉险过关;但也有的品牌交付量大跌,从头部新势力的队列中暂时掉队。

2 月初,小鹏汽车公布了 1 月交付量。数据显示,在整个 1 月里,小鹏累计交付 8250 台新车,历史累计交付量突破 40 万台。尽管同比数据实现增长 58%,但环比 12 月 2 万多台的交付成绩,小鹏开年表现的意外落差还是令人咂舌。
事实上,自开年以来小鹏的动作并不算少。1 月 1 日,小鹏正式推出旗下首款纯电 MPV X9,在原有 50 城的基础上,小鹏将智驾开城的数字提升至 243 城。
何小鹏
不过,新车、开城的生动故事,在目前看来还没转化成小鹏的销量故事。
出海开城,不是妄想
今年是小鹏汽车成立的第十年,也是小鹏智能驾驶研发走过的第七个年头。过去几年里小鹏无数次被我们的用户、投资人和媒体朋友们拷问:「小鹏真的能靠智能驾驶挺进决赛圈吗?」。过去 100 年,汽车、飞机、铁路、轮船改变了出行方式。最近的 40 年,有没有可能有更便捷、更安全、更便宜的出行方式?我们有一种朦胧感感觉是 AI 彻底改变出行,自动驾驶是突破口。
新春启动会结束后,何小鹏在社交平台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在何小鹏看来,智能驾驶甚至自动驾驶的实现,仍然是小鹏的科技信仰。从高速 NGP 到城市 NGP,小鹏的智驾之路走下来并不容易。

2017 年,小鹏正式组建了 20-30 人规模的自动驾驶团队,何小鹏主动推进了智驾团队的扩张。2019 年,灵魂人物吴新宙通过猎头与小鹏结缘,并于年初正式加入小鹏,出任自动驾驶副总裁。
在吴新宙全面接管小鹏自动驾驶业务后,吴新宙不仅需要跟进 XPilot 2.5 量产落地,还要在 XPilot 3.0 的开发进度中做出成果。
2021 年,在加入两年后,小鹏在一颗算力仅为 30TOPS 的英伟达 Xavier 芯片上实现了高速 NGP 功能,小鹏成为国内首家拥有 Xavier 智驾平台解决方案的车企。

吴新宙
高速路况的 NGP 实现,小鹏将视线投向了更加复杂的城区 NGP。
不过,Xavier 芯片仅有的 30TOPS 只能是杯水车薪,何小鹏曾透露:实现城市 NGP 的代码量是高速 NGP 6 倍,光是感知模型的数量就增加了 4 倍。
Xavier 有限的算力让小鹏的开发变得格外小心谨慎,被缚住手脚的小鹏,只能追求更高算力的解决方案。
最终小鹏找到了英伟达 OrinX,单颗 OrinX 的芯片算力就可以达到 254TOPS。2022 年,在两颗 OrinX 的算力支撑下,小鹏内部团队内置 XNet 神经网络并引入了 Transformer 模型,成功完成了 XNGP。
从 2017 年团队初建到 2023 年初,接近 5 年时间,小鹏将 L2-L4 级别智驾的框架搭建完成,而这也是小鹏无图开城的「根」。

2023 年,是智驾浪潮的一次汹涌涨潮。
年中节点,小鹏发布全新中型 SUV G6,将 XNGP 的门槛拉进 20 万入门价位;9 月,全新华为问界 M7 发布,余承东亲承无图 NCA 将在年底全国推送。10 月,小鹏首次推送第一批不依赖高精地图的 XNGP。至此高潮掀起,智能驾驶围绕「城市」展开角逐。
今年开年,小鹏将无图的开城范围从 50 城扩大至 243 城。有意思的是,小鹏和华为的智驾竞争仍在持续,2 月 2 日,名额公测的第二天,华为就宣布全量推送全国无图 NCA 功能上车,争回了头名的彩头。

以智驾为核心的智能化技术,也绝非是「自嗨」,小鹏对技术的付出倾注,得到了国际认可。
去年 7 月,大众集团决定增资小鹏,以 7 亿美元购得小鹏 4.99%股份,未来双方将会共同打造两款 B 级电动车型,新车将在 2026 年在合肥投产。
实现「反向合资」的小鹏加快了出海的脚步。在新春启动会上,何小鹏透露目前国内高速 NGP 的用户渗透率达到了 94.7%,城市 NGP 用户渗透率约为 83.2%。
而 NGP 的下一个 KPI 节点是要实现国内全范围、点到点的小路、内部路、停车场覆盖,同时在今年小鹏将会主动将高速 NGP 推向国际,2025 年主力开发全球 XNGP。
一位广告相关从业人士告诉电车实验室,今年小鹏增加了海外营销广告的投入,部分广告方案以海外 KOL 为营销重点,以此提升小鹏在海外的品牌影响力。
逐渐加大的海外营销力度,小鹏开始为产品出海、NGP 国际化铺路。
阻击、爬坡、寻觅新增长
国际 NGP 的故事足够迷人,但小鹏智驾出海的前提是能够保证国内的销量基本盘。
小鹏每一次销量增长的势头,几乎都由爆款新车引领。
P7 是小鹏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爆款车型,从 2020 年 4 月发布到 2022 年 3 月,仅用了 695 天的时间,小鹏 P7 的累计销量就突破了 10 万台。
2023 年小鹏推出小改款车型 P7i,很长一段时间里,P7 是小鹏的销量扛把子。不过随着 20-30 万纯电轿车赛道的拥挤内卷,800V 成为了车型主力卖点,此时的 P7i 看起来就像是上一时代的产物,产品竞争力被迫削弱。

小鹏 P7i
2023 年年中,G6 发布,小鹏销量的增长「接力棒」由 G6 接下。同年 7 月,小鹏 G6 开始走向交付端,单月交付出 3937 台新车;次月,G6 进入销量攀升阶段,8-12 月,小鹏 G6 的月均交付维持在了 8000 台水平,半年时间 G6 单车型累计卖出约 4.4 万台。
不过,在 20-30 万区间的纯电 SUV 赛道,小鹏 G6 同样遭遇到了阻击。
10 月,主打「高电压平台」、「智驾」卖点的智己 LS6 正式上市。相比小鹏,智己在智驾能力「卷」得更加彻底,21.79 万起,全新 LS6 全系标配高阶智驾硬件,智己以一己之力将高阶智驾能力门槛真正拉到了 20 万的关口。

定位极其接近的智己 LS6,给小鹏 G6 带来了明显的销量冲击。
将考察的维度抽近至周销量,去年整个 11 月,小鹏 G6 还在两者的销量竞争中领跑,而从 12 月第一周开始,智己 LS6 成功反超 G6,并在这之后一直保持着压制姿态。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这个赛道在 12 月中旬又有了新玩家「挤」入。比亚迪宋 L 在 12 月 15 日发布即上市,随后销量快速进入状态,交付一个月后,宋 L 周度销量超过小鹏 G6、智己 LS6,截至 1 月 28 日,宋 L 的当周销量突破 2000,超过了 G6+LS6 的总和。
小鹏 G6 竞争对手销量走势(注:宋 L 在 12 月中旬开启交付)
遇到麻烦的还有小鹏 X9,在广州车展预售亮相以来,小鹏收获的预售订单超过了 3 万张。
然而在上市后,处在产能爬坡的 X9 还难以将积压的订单数完全转化为交付量。小鹏新车的产能难题并非是第一次出现,半年前小鹏 G6 上市初期,占总订单 70% 的 Max 版本同样吃过产能不足的亏。
一月份(小鹏)积压了上万 X9 订单,连带 G9 的供应也受到影响。感谢大家对 X9 火爆的热情,好消息是我们最近将 X9 的核心卡点解决了,我们春节将会全力加班,一定快速把产能提上来,工厂的同学说,我(何小鹏)也要做好去工厂拧螺丝的准备!
何小鹏在社交平台上谈到了 X9 的产能爬坡难题,他认为目前小鹏内部已经解决 X9 的产能难点,产能很快能够全速运行。

何小鹏打螺丝-图片来自微博@何小鹏
销量重心 G6 遭「卷」,新车 X9 产能受限,小鹏在 1 月的销量成绩的确不算好看。竞争加剧的新能源市场里,小鹏需要寻觅新的增长点。
2024 年,小鹏将新的增长期待放在了两款全新车型上。
去年 8 月,紧跟着大众注资的消息,小鹏与滴滴出行达成了新的战略合作。
合作中小鹏将发行占交易完成后总股本 3.25%的 A 类普通股,收购滴滴旗下智能电动汽车项目相关资产和研发能力。双方将共同推出一款内部代号为「MONA」的 15 万级新车,预计 2024 年年内投入市场。
有消息称,MONA 的销售将会同时面向企业采购以及普通消费市场,也就是同时专注 B 端/C 端市场。小鹏内部对 MONA 也倾注了相当分量的销量野心,小鹏希望 MONA 最高能够达到 18 万台的年销量目标。

疑似 MONA 谍照-图片来自网络
除此以外,小鹏也在酝酿一款内部代号为「F57」的跨界车型,据爆料消息称,F57 将在年底前上市,其定位会比 P7 更高,用以补全品牌在中大型轿车的产品空白。
为了顺利推出两款新车,小鹏计划在春节前完成对肇庆工厂的产线改造,新产线将会承载两款新车的量产重任。

停靠在路边实测的小鹏 F57-图片来自@小志说车
狮子搏兔亦用全力,「开城」故事固然迷人,但小鹏需要寻觅新的增长点守住销量的基本盘,才能如愿走出国际化的下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