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网】2023年12月12日,由国家信息中心、公安部第一研究所联合主办,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区块链服务网络(BSN)发展联盟、中关村安信网络身份认证产业联盟承办的“BSN实名DID服务发布会”在北京举办,正式发布启动BSN实名DID服务。国家信息中心主任徐强、中关村安信网络身份认证产业联盟理事长于锐、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政企事业部副总经理杨林,以及国内多家大型企业、金融机构和政府部门的代表、分布式技术领域的专家等出席发布会,共同就分布式数字身份认证体系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场景、促进链上多机构业务协同、数据流通安全等开展了深入的探讨交流。
简单理解,DID是一个经过密码学加密的分布式个人身份认证标识,通过与可信身份认证平台上的真实身份关联,可以让多方组织在不接触个人隐私的前提下确认个人身份。硅谷网了解到,作为一项数据管理底层技术,BSN实名DID服务由CTID数字身份链提供,生成具有实名属性可追溯的分布式数字身份。这项服务充分融合了BSN区块链服务网络和CTID数字身份链两大基础设施,满足“前台匿名、后台实名”的个人数据管理要求,基于该服务可以打造出覆盖各个领域的场景解决方案,涵盖了数据确权、加密传输、用户隐私保护、相互认证、身份验证等多个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能够有效保障个人隐私数据安全,助力业务接入机构构建多元化的数字身份服务体系。
BSN是由国家信息中心进行总体规划和顶层设计,并联合中国移动、中国银联等单位共同发起建立的全球性区块链公共基础设施。国家信息中心主任徐强在致辞中表示,BSN实名DID服务的发布有助于构建多元化的实名认证体系,为在各种区块链应用场景中向海量用户提供可信的身份保障创造了便利条件,并将对个人数据管理体系产生深远的影响。
据悉,从 2022 年底开始,公安部第一研究所中盾安信、中国移动集团设计院、红枣科技等单位经过一年的设计、研发,正式推出 BSN 实名 DID 服务。目前,已经有民生银行、太平洋保险、中移动互联网公司、河南广电、国家卫健委等多家大型企业和政府机构参与了BSN实名DID服务的前期测试,针对上述应用场景进行了试点应用,取得良好效果。
国家信息中心主任徐强在发布会致辞中表示,BSN实名DID服务的发布有助于构建多元化的实名认证体系,为在各种区块链应用场景中向海量用户提供可信的身份保障创造了便利条件,并将对个人数据管理体系产生深远的影响。于锐发言谈到,国家信息中心和公安部第一研究所联合推动区块链产业和数字身份产业的创新融合,推出基于BSN和权威数字身份技术的新型数字身份分布式认证基础设施,是服务国家发展大局的实际举措,有效拓展了我国身份认证体系,为Web3.0时代多方协作的分布式应用场景提供了更好地服务。
可信数字身份是数字化时代重要的基础设施。公安部第一研究所身份认证事业部负责人、中关村安信网络身份认证产业联盟秘书长杨林表示当前我国迈入数字化阶段,网民规模超过10亿,身份管理是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也是个人隐私信息保护最重要的基础。从2013年开始,个人身份基础设施工程的建设正在逐步推进,并接近尾声,而下一步的重点之一即推进分布式的数字身份应用。
BSN发展联盟常务理事何亦凡在主题演讲中介绍了BSN实名DID服务在各种领域的具体应用案例。何亦凡指出,BSN实名DID服务的推出是互联网发展过程中的一座里程碑,其技术架构将在三个层面影响未来的互联网发展,一是注册和登录方式的变革,二是数据权利的完善,包括数据确权以及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等,三是赋予个人更多加密手段来保护隐私数据。未来五至十年内,实名DID有望成为互联网的标配服务。
以保险行业为例,太平洋保险公司区块链首席专家连理介绍了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对分布式数字身份技术与保险业务相结合的探索。连理表示,这种结合有助于提高机构间的信任和协作,突破个人信息壁垒,向客户提供更加定制化的保险服务。例如在健康保险领域,分布式数字身份可以实现医疗数据的授权共享,提升理赔效率;在财产保险领域,则有助于责任认定和快速理赔。下一步,太平洋保险还将推动分布式数字身份在更多保险业务场景中的商业化应用。
在此次发布会的圆桌讨论环节,多位专家和企业代表还围绕“实名DID服务:助力企业业务协作、支撑个人隐私保护”的主题展开了探讨和交流,一致认为,数字化时代,人们的大量个人隐私数据,包括身份信息、位置信息和通讯信息等,都存储在互联网上的各种应用中,建立完善的个人隐私数据保护机制是互联网下一步发展的根本要求和必然趋势。而实名DID服务将在更好保护个人隐私、实现身份互认、支撑业务协同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