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对于裁员传闻进行了否认,称这是正常的组织调整和升级,并且他们依然在进行对外招聘。然而,一些高管如秦雷和王朝阳的离职却没有明确的解释。喜马拉雅近期一直笼罩在裁员的阴影中,这并非第一次有裁员的消息传出。根据天眼查的数据,喜马拉雅去年社保缴纳人数从781人减少到当前的593人。
同时,喜马拉雅还遭遇了多次IPO失败以及投资方态度的冷淡。亏损一直是他们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直到2022年第四季度才勉强实现了单季度盈利。国内音频市场仍在等待新的刺激,而作为目前国内最大的在线音频平台,喜马拉雅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
01 IPO三次折戟,自我造血困难
在过去几年中,喜马拉雅面临了一系列的挑战。早在2021年,喜马拉雅计划在上半年登陆美股市场,但由于投资环境的不确定性,他们在同年9月撤回了申请,并转向港股市场,试图在港交所主板上市。然而,很快他们的上市申请就遇到了问题,申请材料被宣布无效。
去年3月,喜马拉雅提交了更新后的招股书,希望再次尝试在港交所上市。然而,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喜马拉雅与投资方未能就基石投资达到1亿元的要求达成一致,只能被迫暂停IPO计划。据报道,由于市场动荡,喜马拉雅与潜在投资者在估值问题上存在分歧,投资者对公司的信心普遍不足。
喜马拉雅未能成功上市的背后,是他们一直无法实现盈利的困境。在成立的十多年里,喜马拉雅快速扩张的同时也陷入了“增收不增利”的困境。
根据最新的招股书显示,喜马拉雅的营收在2019至2021年期间持续增长,分别为26.77亿元、40.50亿元和58.6亿元,毛利率也从2019年的44.5%上升到2021年的54.0%。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于付费订阅、广告和直播业务,其中,付费订阅收入在2021年占比超过50%,是喜马拉雅当前最成熟的盈利渠道。
喜马拉雅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内容,以争取付费用户。然而,高昂的内容成本和营销成本也让喜马拉雅陷入了亏损的困境。随着市场的竞争加剧和用户需求的变化,喜马拉雅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以找到实现盈利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根据招股书披露的数据显示,喜马拉雅在过去三年中,内容创作者的分成和购买版权的成本持续增长。2019年至2021年,这两项费用分别达到10.64亿元、15.49亿元和19.31亿元,占总收入的比例分别为39.5%、38%和33%。与此同时,销售及营销费用也呈上升趋势,分别达到12.19亿元、17.07亿元和26.30亿元,分别占总营收的比例为45.2%、41.9%和44.9%。
从2019年到2021年,喜马拉雅一直处于经调整后的年度净亏损状态(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量)。亏损金额分别为7.48亿元、5.39亿元和7.59亿元。三年累计净亏损超过了20亿元。这意味着喜马拉雅长期以来一直依赖融资来维持业务运营。在IPO之前,喜马拉雅已经进行了9轮融资,至少获得了50亿元的资金。然而,当耗尽这些资金后,投资者的耐心也开始消耗殆尽,他们迫切期盼回报。
如果喜马拉雅无法长期实现盈利,将继续面临投资者的拒绝,并陷入经营和融资的恶性循环。因此,喜马拉雅需要采取措施来提高盈利能力,优化费用结构,寻找更多盈利渠道,并加强市场竞争力。只有通过持续的盈利能力,喜马拉雅才能赢得投资者的信心,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02 盈利模式缺乏想象,亟需找到新故事
减少亏损、实现盈利一直是喜马拉雅的重要目标。在喜马拉雅庆祝十周年之际,CEO余建军表示:“具体盈利数额并非最重要,关键在于盈利本身所代表的意义,即喜马拉雅能够独立实现持续盈利。”最终在2022年第四季度,喜马拉雅首次实现了千万规模的盈利,这是自成立以来的首次。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余建军在年会上提到了盈利的原因,主要归结于公司在三个方面的努力:逐渐明确的战略和组织、坚持以创造用户价值为导向的长期主义,以及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建立可持续的盈利能力。总之,喜马拉雅的盈利不完全源于业务本身的变化,而更多地依赖于削减开支和人员规模。
这也与喜马拉雅去年以来进行的裁员行动相吻合。据报道,2022年4月,先是离极速版整个部门被裁员,接着公司开始了更大规模的裁员,裁员比例达到了员工总数的15%,甚至有些部门的裁员比例超过20%。这对各个赛道业务单元产生了严重影响。通过这些裁员行动,喜马拉雅试图降低成本结构并提高效率,以实现盈利的目标。
除了裁员之外,喜马拉雅还在缩减过去投入的版权费用。据一位喜马拉雅员工向媒体透露,公司正在考虑逐步解约后期引进的版权项目,以降低成本。然而,仅仅依靠成本削减是无法突破现有困境的,喜马拉雅需要找到新的增长点来实现持续盈利。
近期,播客业务成为喜马拉雅频繁提及的焦点,并被寄予下一个增长点的期望。喜马拉雅的App开屏广告中也强调了“听书、听课、听播客”。在喜马拉雅2023年创作者大会上,余建军表示,播客是内容领域的蓝海,喜马拉雅将在这一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然而,仅仅将焦点放在播客业务上可能无法扭转颓势,并且与同行相比,喜马拉雅并没有明显的优势。
根据喜马拉雅发布的《2022年原创内容生态报告》,截至2022年,喜马拉雅托管的播客数量约为24,848个。相比之下,另一家中文播客平台“小宇宙”在2022年累计新增了22,740个播客,超过20万个新的单集。在2022年新创立的播客中,订阅量超过一万的播客数量较2021年增长了近5倍。这个平台在2020年刚刚上线,仅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就逐渐与喜马拉雅平起平坐,并将来势必与其展开更激烈的竞争。
目前来看,喜马拉雅离去年定下的“5年内实现年收入200亿元,盈利40亿元”的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喜马拉雅必须找到新的增长点,并加强与竞争对手的竞争力,才能实现长期盈利。
03 在线音频市场仍在过冬
随着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的崛起,互联网流量似乎已经达到了顶峰。在这种竞争中,用户的时间被大量夺走,不仅喜马拉雅,许多在线音频分享平台都面临着日益艰难的局面。
荔枝FM在喜马拉雅之前登陆纳斯达克,抓住了上市的良机,但在二级市场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2022年10月11日,荔枝FM因为连续30个交易日的收盘价低于1美元,收到了纳斯达克不符合股价要求的通知,面临退市的风险。截至12月6日收盘,荔枝FM的每股报价为2.27美元,总市值为1201万美元,相比2020年刚上市时的市值53.2亿美元,只剩下了很少一部分。
而腾讯旗下的企鹅FM则在今年7月宣布停止运营。这并非突如其来的事件,早在宣布停运之前,企鹅FM的官方公众号已经停止更新了近三年,微博主页也停更了一年多,此外,其资质也未通过年审。截至去年底,企鹅FM的月活跃用户仅约为200万。
在这个碎片化的时代,用户的注意力往往是分散的。与30秒的短视频相比,音频内容虽然配有喧嚣的音乐和人声,但画面相对简单,不具备相同的吸引力。因此,如何在"耳朵经济"上创新和改进,提供更独特、别出心裁的用户体验,成为喜马拉雅等平台面临的挑战。
喜马拉雅需要同时应对亏损和盈利的压力,并为长期发展做出战略规划。面对如此复杂的局面,喜马拉雅未来的道路并不容易。应该寻找新的增长点,提升与竞争对手的竞争力,才能实现长期的盈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