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首发 | 金角财经
作者 | 东篱
“PC之王”联想集团的业绩仍在下滑。
据联想集团2023/24财年中期业绩报告(截至2023年9月30日),联想集团半年营收273.1亿美元,同比下滑20%;归母净利润4.26亿美元,同比下滑60%。
图源:联想集团2023/24财年中期业绩报告
而从其23.5%的市占率来看,联想依然是全球“PC之王”。拖累联想集团业绩的,是全球PC(个人电脑)设备出货量已经连续数个季度下滑,PC行业已然是板上钉钉的“夕阳产业”。
被“夕阳”笼罩的联想自然不愿“坐以待毙”,早在2017年就开始以AI驱动智能化转型,并明确了3S(智能设备、智能基础设施、方案服务)战略。
转型6年来,联想的PC业务营收占比虽然从当初的近八成降至不到六成,但在业绩下滑的叙事背景之下显得乏善可陈。
重压之下,即将于明年9月推出、有望成为全球首款的联想AIPC,或将成为联想逆转PC业务颓势、打造新增长点的重要机会。
PC业务不香了
从业务表现来看,PC业务一直是联想集团的重头戏。
2023/24财年第二财季,联想PC业务所属的智能设备业务集团(IDG)实现营收115.15亿美元,同比下滑16%,占总营收比重高达80%;经营利润8.47亿美元,同比下滑17%。
可以推断,体量巨大的IDG业务是拖累联想整体营收下滑的重要因素,这其中PC又是关键。
联想IDG业务集团包含PC、手机、平板等硬件业务。据最新财报披露,于半年回顾期内,PC之外的智能设备收入占比为20%。也就是说,PC在联想IDG业务中的占比达到80%。
过去一年来,PC渠道的去库存动作拖累了联想的PC业务表现。IDC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联想集团PC全球出货量1600万台,同比下滑5%,仍未止跌。
自从进入到移动互联网时代,传统PC日趋饱和,整体出货量逐年下滑;马太效应的加剧,也让市场失去了活力,成为了“夕阳产业”。
2011年,全球PC出货量创造了3.65亿台的纪录,而这是往后十几年的“巅峰”。在此之后PC市场技术发展缓慢、需求逐渐疲软,从增量市场转为存量市场。
2019年后由于在线教育和居家办公需求增加,带动了一波PC产品出货量的回升,但黑天鹅事件一过,出货量便骤降。
全球PC 季度出货量(千台),图源:东吴证券
据IDC统计数据,2023年第三季度全球PC出货量6820 万台,同比下降7.6%,而在此之前,全球PC出货量已连续六个季度下滑。Gartner的报告也显示出相似的趋势,第三季度全球个人电脑出货量同比下降9%,从上年同期的7060万台降至6430万台,连续八个季度下滑。
除了出货量的连续下滑,全球三大PC巨头联想、惠普和戴尔也从去年开始相继宣布或被曝光裁员,累计超过万人。
据相关媒体披露,2023年第一季度联想裁员约5%。财报显示,截至2022年9月底,联想全球员工数量约8.2万人,按5%测算联想单季裁员约4100人。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2023年第三季度,联想依然以1600万台的PC出货量位列第一,市占率环比提高0.4%至23.5%。而在中国大陆地区,Canalys数据显示,联想以36%的市场份额稳居第一,PC出货量超过第二至五名总和。
然而,随着全球PC出货量的持续下滑,联想也不可避免受到冲击,转型迫在眉睫。
押注AI
在全球PC市场萧条的背景下,AI成为了PC厂商的“救命稻草”。
“AI淘金潮”的“卖铲人”英伟达CEO黄仁勋日前表示,PC行业正迎来一次重生的机遇。在未来十年,新的AIPC将取代传统PC,市场价值可达上万亿美元。
另据群智咨询预测,2024年伴随着AI CPU与Windows 12的发布,将成为AIPC规模性出货的元年,未来五年内全球PC产业将稳步迈入AI时代。
联想正试图通过抓住AI带来的结构性产业机遇创造增量。今年8月,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宣布,将追加70亿人民币以上的投资,用于在全球范围内加速部署人工智能的技术和应用。
目前,联想集团的主营业务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智能设备业务集团(IDG),包含PC、手机、平板等硬件业务;基础设施方案业务集团(ISG),包含服务器、存储、边缘计算产品等;方案服务业务集团(SSG),包含运维服务、项目与解决方案、附加服务及支持服务等。
其中,ISG和SSG业务近年来均实现了较快增长,但由于占比较小并没能弥补PC的颓势。根据2023/24财年中期业绩报告,目前IDG板块是联想集团的最大营收来源,上半年营收为217.75亿美元,尽管同比下滑了22%,其营收占比仍高达79.7%。
图源:联想集团2023/24财年中期业绩报告
而且在联想集团2023/24财年中期业绩报告中,半年回顾期内,被寄予厚望的ISG业务收入同比下降了17%,并且录得了1.14亿美元的亏损。原因或在于该业务依然属于传统的硬件业务,利润微薄,且在外部因素影响下缺乏韧性。
因此,即将步入“不惑之年”的“PC之王”,或许依然只能靠PC业务开启“第二春”。
自2017年开启AI驱动智能化转型以来,联想集团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
在今年10月下旬召开的第九届联想创新科技大会上,联想集团展示了联想首款AIPC、大模型压缩技术、座舱智能伴侣、人工智能双胞胎(AI Twin)等一系列人工智能创新科技成果。英伟达、微软、英特尔、AMD、高通等全球顶级AI科技公司CEO也参加了大会并发表重要演讲,同时披露了多项战略合作。
杨元庆表示,AIPC将在明年9月份左右正式上市销售,初期定位是高端市场,量不会很大,占比不会超过行业总销量的10%。届时,这将是全球首款结合AI模型的电脑,这一先发优势有望帮助联想抢占更多PC市场份额。
一方面,个人电脑中AI功能的增加和创新将催生市场新需求。联想在财报中表示,AIPC可提供个性化体验、改善延迟情況及加强在边缘设备的推理应用的隐私保护。
另一方面,Windows 10即将在2025年10月停更,意味着仅支持Windows 10或更低系统配置的个人电脑将难以适用,预计将引发一波大规模的换机潮。
Canalys甚至预测,兼容AI的个人电脑有望在2025年渗透率达到37%,2027年兼容AI个人电脑约占所有个人电脑出货量的60%。
新瓶装旧酒?
席卷全球的AI浪潮是PC厂家们的新机会,但联想的AI业务难以掌握核心技术,这就导致业务利润上不去,未来发展受巨头钳制。
比如联想此前高调亮相的“AI Twin”(一系列企业级人工智能应用的总和)是与微软联合打造的。而且联想之所以能够运行端侧AI,主要也是因为英特尔推出了新一代PC处理器Meteor Lake。
据悉,Meteor Lake 将于今年12月14日推向市场。同时,英特尔计划在未来一年实现数百万台搭载专用 AI 引擎的 Meteor Lake 处理器的 PC 产品出货,并与微软展开更深度的 AI 生态合作。
Meteor Lake 处理器,图源:英特尔中国公众号、民生证券研究院
这样看来,无论是底层算力芯片还是上层软件应用,都不完全属于联想,没能在新的转型机会中摆脱“组装厂”的宿命。
多年以来,“贸工技”模式下的联想,从关键零部件到操作系统,都高度依赖国外供应链厂商。比如CPU(中央处理器)是英特尔和AMD的,操作系统和办公软件是微软的。
核心技术缺失,且大量的核心零部件来自外采,自主可控性低,又导致其净利率常年低于3%。
联想集团近5年归母净利润及净利率,图源:Wind,东吴证券
研发投入占比较低,也被视为联想集团业务“含科量”不足的一个证明。
据不完全统计,联想的研发投入占比常年在3%上下徘徊。这与华为、苹果等科技公司超10%的研发投入相比占比显得吝啬,甚至低于科创板公司2020年9%的研发投入占比中位数。
但值得注意的是,低研发费用占比是PC行业的普遍现象。随着PC行业已经进入成熟期,厂家更多依靠品牌、渠道和成本控制来推动销量,而非技术进步。
与此同时,相比锐意创新,联想更在乎每个季度的财报业绩指标和赚钱求稳。联想创始人柳传志曾说,“没钱赚的事不能干;有钱赚但是投不起钱的事不能干;有钱赚也投得起钱但是没有可靠的人去做,这样的事也不能干。”
求稳的特质,曾让联想错失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关键机遇,对财报业绩指标的追求,又让联想形成了收购、并购以整合行业资源的一贯打法,让收购成为了联想的“路径依赖”。
2004年12月8日,联想宣布收购IBM公司的全球个人电脑业务,豪掷12.5亿美元,换来了一个国际化的新联想。
2014年1月29日,联想又宣布以29亿美元价格从谷歌手中收购摩托罗拉的智能手机业务——这笔钱几乎是联想前一年净利润的3倍,这笔收购则让联想短暂成为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机厂商。
然而与上述成熟产业不同,AI浪潮如何转变成“钱景”还是一个行业难题,在这之前,联想必然要加大对研发的投入,同时进一步优化业务结构,沉下心去开发打磨出可以实现盈利的AI产品。
AIPC或许可以成为联想新的增长极,但AIPC这一新鲜事物要被市场认可或许也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
且AIPC 的需求并没直接切中消费者对AI的主要期待,对于用户群体更广泛的C端用户而言,他们需要的是大模型的能力而非某个产品。比如可以直接在智能手机上下载AI软件,就不必为此花钱换一台AIPC。
面对AI催生的发展机会点,联想早早进行了布局,而借此转型成功的关键,还在于联想能否“刮骨疗毒”、“戒骄戒躁”,改写联想“起大早,赶晚集”的惯性叙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