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导师曾说过一句名言:什么叫战略错误?战略错误就是知道错了却改不了。
这句话放在蔚来身上再合适不过了——造车的战略选错了,不是通过裁员、降价、送手机等战术手段就能扭转的。
新能源电车销售排行榜就能说明一切,结果不行,一定是战略选错。
而蔚来选错战略和创始人李斌有着不可不说的关系。
那么,李斌到底犯了什么无法改正的战略错误?用八个字概括就是不懂技术和过度自负。
首先看不懂技术的问题。
李斌曾说蔚来没有CTO,他就是蔚来的CTO。
千万别以为现在造车的人都懂汽车,如同我们天天吃猪肉却不会养猪一样,会开车、会修车和会造车一点关系没有。
两天前,余承东发朋友圈称“有些车企的一把手连AEB是什么都没搞懂”可见现在造车的门槛有多低,只要会编个新名词、弄点所谓的新技术都能造车。
李斌的第一桶金来自易车网,这家成功在美国上市的汽车网站,为他带来了巨大声望,让外界普遍认为李斌很懂汽车。所以当2015年李斌宣布要造车时,得到了马化腾、刘强东、俞敏洪、雷军等一批大佬的支持。
但蔚来创业8年来的表现,让越来越多的人怀疑:李斌能否胜任CTO一职?
想知道这个问题,可以先问一下蔚来的前任造车工程师。
有位离职的工程师在某呼帖曝光称:新车上市时,大部分工程师对新车是否好卖持怀疑态度。反而是不懂车的部门坚信新车是行业标杆,除了特斯拉没人能跟他们比。
照理说,工程师是一家车企中最懂车的群体,他们应该对新车的设计有绝对的发言权。但蔚来推出的新车的销售成绩连工程师都缺乏信心,可见蔚来内部对专业人才缺乏尊重。
这或许与李斌是干互联网起家有关。互联网人喜欢说“颠覆”“创新”“方法论”。既然要“颠覆”就不能听工程师的,因为他们受传统的车辆工程培训,思维已经固化了。
但离开工程师又造不出车,有理由怀疑在蔚来内部出现了外行指导内行的现象。工程师的意见得不到尊重,当然对造出的新车没有信心。
不懂技术的另一大恶果体现在换电上。业内普遍认为换电技术是“前期大额亏损,后期看不到回报”。
李斌坚持做换电最大的理由是快。诚然,早些年的电池技术不行,充一次电要好几个小时,严重制约了车友购买电车的冲动。而蔚来的换电和加油一样快仅需10分钟,自然会赢得一部分车友的欢迎。
但随着快充技术的成熟,换电的时间优势也濒临崩溃。现在的快充可以在20分钟内充80%的电,轻轻松松续航300公里。不久的将来随着技术的迭代,很快就会出现10分钟充电80%的快充。到时谁会选换电?
此外,换电还有个大问题是制约了蔚来汽车的续航能力。
现在其他车企都在搞底盘电池一体化的技术,把电池直接安装在底盘上,这么做的好处是节约空间安装更多的电池,续航就上去了。
蔚来的换电要求底盘必须与电池分开。这就注定了蔚来携带的电池数量比其他同类型的电车少、跑得短。
我们再看看李斌的过度自负,正因为不懂技术才会过度自负。
别的车企老板忙着和工程师泡在一块儿,研究如何解决造车中遇到的问题,李斌则忙着怼人。
他怼油车车主“除了闻汽油味没有任何好处”;
他怼特斯拉“没有行业定价权”;
他怼保时捷“不如江淮的工厂”;
他怼质疑“板车运充电车进新疆”的人说:“所有的汽油不是油车运过去的吗?你怎么不让我运电过去呢?”
一圈人怼下来,蔚来销量跌至谷底,车友评价李斌是“第一次因为一个人讨厌一个品牌”。
但李斌也有一批死忠粉,就是买了蔚来汽车的老车主。
为了伺候好这些人,李斌放下身段,陪吃陪唱陪玩——说好听点是懂用户,说难听点就是“某陪”。有这吃吃喝喝的时间,跟产品部门开两个会不好吗?
有一说一,老车主对李斌也不错,2019年蔚来最困难时,新订单有69%是老车主的转介绍,远高于同行的平均水平。
可惜认可蔚来的人毕竟是少数,老车主再多也没超过100万,救不了现在的蔚来。大家看看10月份的交付榜单吧!理想破4万辆了,小鹏破两万辆了,蔚来还在16000多辆打转。从曾经的新能源老大变成了老四。
更恐怖的是,蔚来犯下的都是战略性错误,想要挽回的机会不多,代价极大。
如果放弃换电,前期花几百亿建成的换电站怎么办?总不能改成加油站吧!放弃互联网思维,回归到工程师思维则更不可能,这等于放弃了老车主,蔚来新车主本来就增长乏力,再得罪老车主,相当于“自杀”。
这次裁员10%或许仅仅是个开始。我旗帜鲜明的认为,如果照此情况下去,蔚来依然不做出大的动作,明年销售业绩恐继续惨淡。
今年还没惨到份上都开始裁员,那明年呢?
是不是接下来还要停工、卖工厂、创始人消失,甚至是在重演一遍贾跃亭上演“下周回国”的剧本。
前日,有人问马斯克对蔚来裁员有什么看法?马斯克很同情地表示:蔚来的日子“过得很艰难”。至于这段苦日子什么时候能过去?马斯克没有给出答案,或许也没有答案。
作者:江左佑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