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首发 | 金角财经(ID: F-Jinjiao)
作者 | 林石
今年的双十一,京东和李佳琦的“大战”成为前菜。
10月23日,一名京东采销部门的工作人员在朋友圈“开炮”,称自己突然收到了来自品牌商海氏的律师函,原因是海氏某款烤箱的京东价格低于李佳琦直播售价,导致品牌商违反“底价协议”需要赔偿巨额违约金。
网传京东工作人员朋友圈,来源:南方都市报
围绕此事,各方说法不一。李佳琦在直播中否认了“底价协议”的存在,海氏则是反手给出了一封递交至市场监管总局的投诉函,称京东涉嫌构成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强行改价。外围的吃瓜“群众”也没闲着,同为头部主播的小杨哥在直播中指责李佳琦、职业打假人王海则指控李佳琦直播间售卖假和田玉项链。
事情逐渐演变成为对李佳琦的一场围攻,而始作俑者的京东,却也悄然陷入了一场危机之中。
10月13日,京东港股跌幅达11.47%,刷新历史新低,美股跌幅约8.47%,创2019年10月以来新低——截至上周五收盘,京东美股市值为约400亿美元,与曾经的1200亿美元市值相距甚远,甚至仅为拼多多1400亿美元市值的零头。
一个曾经市值万亿的电商老二,如今市值屡跌不止,甚至要“亲自”下场手撕主播,京东的这场双十一大战,注定过得不轻松。
京东要靠低价“出圈”
手撕李佳琦的事件,本质是各大电商平台围绕“低价”的一场舆论大战。
在上述提到的京东工作人员在朋友圈中试图输出的形象,是京东不惜自掏腰包,也要实现商品的全网最低价,只是由于头部主播的“底价协议”,导致的一场闹剧。
然而品牌商却有截然不同的说法:对于调低价格出售的烤箱,每一台损失都由海氏品牌承担,而非由平台补贴费用。
这一关键争议目前仍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但折射出来的,是今年的双十一玩法的改变,电商平台们更少强调商品的丰富度、质量与配送速度,“低价”成为了兵家必争之地。
只不过,低价对于京东而言别有用意,面子上是追求与竞争对手的内卷与价格战,里子是要跳出自己的“舒适区”。
毕竟,京东的舒适区是3C家电产品,其特征就是高客单价、决策周期长,是中小商家难以染指的领域。
京东在家电市场可谓一家独大,来源: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京东以低价为名,逐步在非3C家电建立自己的话语权。
去年年底,刘强东在内部高层会议上讲过一番话:“低价是‘1’,品质和服务是两个‘0’,失去了低价优势,其他一切所谓的竞争优势都会归零。”
这样的话,在内部邮件中一再出现:“低价是过去成功最重要的武器,也是基础性武器……目前我们的零售业务经营文化在逐渐丧失,随着我们的3C家电业务的成功,很多兄弟开始夜郎自大、沾沾自喜,以为掌握了定价权,丝毫不再关注我们的低价优势。”
随着刘强东重新掌舵,京东开始陆续完成对低价战略的落地。今年初,京东开放第三方POP商家入驻并推动其与京东自营的融合,同时为POP商家全面开放极兔+“通达系”物流服务商,“谁能做到低价就给谁流量”。开店门槛的降低为京东吸引来更多厂牌、白牌等产业带商家,今年二季度京东新增商家数量同比增长了417%。
随着POP商家的大量涌入,平台低价商品的供给更为丰富,产品价格及消费群体也更为下沉。
京东除了早前推出降低入驻门槛与成本的“春晓计划”外,618期间也为新商家进行流量扶持。根据京东的战报,京东618开启首日,六成新商家5分钟成交额突破5月日均全天,近五成中小商家成交额增长超200%。
还是要靠3C
刘强东的急,源于京东正在面临的增长焦虑。
2022年,京东年收入首次突破了1万亿元大关,但营收和GMV均出现了不同程度下滑。财报显示,2022年京东的营收增速为9.95%,低于2020年和2021年京东的营收增速29.28%和27.59%。GMV方面,2022年京东的GMV增速仅为5.6%,2021年京东的GMV增速为26.2%,同比出现大幅度下滑。
实际上,早在拼多多快速崛起的时期,以家电3C产品为核心的消费电子产品进入到存量市场,就已经难以给予京东增长红利。
在这段时期内,京东也不是没有做出过“出圈”的举措,只不过在客单价较低的日用百货等领域,传统的自营模式难抵拼多多病毒式营销的快速裂变。在2018年第一季度财报后的电话会上,时任京东CFO黄宣德就坦言,京东服装品类依旧非常疲弱,整体的服装品类没有增长,某些细分品类比如女装甚至略有下滑。
随后,拼多多在以三四线城市为核心的基本盘构建后,开始入侵京东的腹地。2019年,拼多多开启“百亿补贴”,剑指一二线城市以及3C市场。当年6月,拼多多的GMV中,一二线城市的占比就已经达到48%。
在双方的互相摩擦与拉扯之间,拼多多完成了对京东的“逆袭”,到2022年底,拼多多的每位活跃买家平均GMV为3823元,已经高于京东2022年底3515元的水平。
拼多多“百亿补贴”的重点品类之一就是3C
今年3月,京东试图反制拼多多,首页上线“百亿补贴”一级页面,宣布第一个月就会投入10亿左右的资源,同时还设置了“买贵双倍赔”活动,承诺“在京东入驻商家处购买带有相关标识产品的实付价格,若高于拼多多百亿补贴、天猫等平台,消费者可在下单当天申请双倍差价作为补偿”。
根据东方证券的一份抽样调查,对比拼多多百亿补贴类商品,抽样 140 个 SPU 中,可比 72 个,京东价低于拼多多百亿补贴价格的共 14 个,其中主要在带电类领域。
也就是说,京东在百亿补贴的价格优势上并不明显——京东自己心里也清楚,上面提到“买贵双倍赔”活动,实际上并未覆盖全部百亿补贴商品。
好消息是,“百亿补贴”等一系列低价策略,稳固住了京东的家电3C基本盘。京东今年二季度的财报显示,京东零售营收同比增速4.9%、商品收入同比增长3.5%,扭转了一季度负增长的颓势;其中电子产品及家用电器营收同比增速更是达到为11.4%,超越营收增速。
坏消息是,“百亿补贴”只是在强化“买电器上京东”的定位,并未能拉动京东在全品类上的增长。二季度,京东营收贡献占比在40%左右的日用百货类别,营收同比增速为-8.6%,已经连续两个季度同比负增长。
与此同时,京东零售二季度利润为81.4亿元,较去年同期微降0.3亿元;营销开支111亿元,同比增长16.7%,京东对此解释为“主要是和由于推广活动的支出增加”。
也就是说,京东确实通过烧钱补贴的方式,暂时挡住了拼多多对于家电3C领域的进攻,但从拼多多等竞争对手的角度来看,京东在关键时刻选择了维护3C基本盘,延缓了对其他领域的渗透速度。
京东又捡起了直播
在面对直播风口之时,京东没有跳出固有的传统电商思维,进而错过发展黄金期。
在京东直播的眼里,“电商直播是很好的营销工具,而直播带货本身不是生意”。正因如此,京东直播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只是一个以商家为中心的辅助营销工具——这与围绕MCN与主播的直播电商逻辑截然不同。
2020年6月,刚刚接任京东法人的徐雷在接受采访时就说道,“直播的供应链零售不是常态的供应链,所以直播不是零售,更多是营销行为,目的是拉新、清库存、推新品、直播商品C2M。”
直播电商却是从无到有,市场规模增长到了3.5万亿,成为了抖音、快手、淘宝三分天下的格局。
这直接导致的效果就是,在国盛证券的报告中,“2020-2021年MCN机构直播平台带货选择”的数据显示,MCN机构在2021年选择京东的只有4%,远低于占比96%的抖音和35%的淘宝直播。
相关机构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直播电商市场规模超过3.4万亿元人民币,预计2023年规模将超过4.9万亿。过去几年,抖音凭借直播异军突起切入电商赛道,淘宝也凭借巨大的流量池培育出了李佳琦等一众头部主播。
今年的双十一,79元的花西子事件过后,李佳琦照常直播,在10月24日也就是天猫双十一的预售首日,李佳琦仍然取得了场观破千万,GMV约95亿的战绩。数据有所下滑,却依旧“碾压”同行。
唯独是京东,既没有头部主播,在整个直播电商领域也是体量甚小——去年双十一,直播电商累计销售额排行前三的平台分别是抖音、淘宝直播和快手。
偏偏京东早早入局却没能打出名堂,已然错过了这个风口,若想成功走出“舒适圈”,就只能在2023年开始补交作业。
毕竟,直播带货这种视频流互动模式是要比传统电商的图文销售模式,更能占领消费者心智,尤其是在日用百货等京东的弱势领域。
京东的“交个朋友”直播间
今年618,京东请来了罗永浩与“交个朋友”直播间,但首秀的全场销售额超1.5亿元与累计访问人次超过1700万,均低于3年前罗永浩的抖音首秀与去年双十一的淘宝直播首秀。
今年3月推出扶持新主播的“SUPER新星计划”,意图培养出属于京东直播的达人生态,但目前仍未见效。今年的双十一,京东也只能维持以往的“明星策略”,邀请了罗永浩、金星、梁龙等前来助阵。
但现实是,无论直播内容、场观还是GMV,甚至都算不上差强人意。目前已经开播的场次中,讲解产品、上链接等一系列操作均由主持人主讲,明星们基本沦为“吉祥物”。
明星直播间之外的成绩,更是不容乐观。10月23日京东双十一第一天,京东传统优势领域家电直播的美的、海尔、科沃斯、苏泊尔等大牌电器直播间的场观均在3万-5万之间;美妆直播区,赫莲娜、SK-II、资生堂、雅诗兰黛、科颜氏等大牌美妆直播间的场观也均在5万以下。
可以说,京东目前在直播领域已经陷入了一个糟糕的循环之中:没有头部主播的京东,难以通过掌握直播间的定价权给自己印上“低价”标签;没有用户沉淀、没有体量与存在感,头部主播和MCN们都不会把京东当作主阵地,更加难以出现属于京东的头部主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