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相比,接受采访时的何小鹏多了几分“松弛感”,这得益于公司内外部正在发生的变化。
一方面,经历了一年前G9上市失利的风波,作为一家人数超过1.5万名公司的掌舵者,醉心于技术的何小鹏开始越来越像一个CEO,包括引入“外援”王凤英,并对公司组织架构、渠道等各方动刀,全面开启“二次创业”。
目前何小鹏和总裁王凤英直接掌管公司的所有重要业务。按照何小鹏的话来说,自己过去一年主要做了两件事:一个是汽车制造,另一个就是整个公司的组织。在“男主内女主外”的分工下,何小鹏笑称,“我管技术,她管品牌,我管成本,但我要向她汇报。”
前不久,小鹏汽车副总裁、采购部负责人李丰被停职调查,由原供应链管理总监刘永杰接手。近一年的“刮骨”之后,在终端市场,小鹏也开始逐渐驶出弯道。
9月,小鹏交付1.53万辆,并且呈现持续稳步增长的势头。凭借高性价比,小鹏G6成为当之无愧的销量担当,而新款小鹏G9也调低了售价。
对外,主打技术牌的小鹏也开启了“内外双供”的阶段。小鹏先后敲定了牵手大众、收购滴滴汽车等项目。在采访中,何小鹏透露,目前和两方的合作进展都很顺利,保持一周开两次会的节奏,而大众有不少人在广州。“滴滴期待明年会有第一款车,后年会有第二款车”。
销量是底气,也是小鹏技术优势得以继续发挥的关键。在今年的小鹏科技日上,何小鹏向“遥遥领先”出拳,在交出小鹏汽车在智能驾驶、智能座舱、飞行汽车等多个领域的最新进展的同时,也将新的自动驾驶高级总监李力耘推向台前。
拳打“遥遥领先”?
可以说,何小鹏在技术方面的执着,以及用人最终收获了可观的成果,智能化也已经成为小鹏汽车比较显著的标签。但对于当下的小鹏来说,其危险在于,小鹏的先发优势,也在被竞争对手们全力追赶。
2023年,当“去高精度地图”成为一种趋势,首当其冲的是各家在城市NoA(Navigate on Autopilot,领航辅助驾驶)领域的速度之战。
从华为的NOC、小鹏的城市NGP、到理想的NOA,各家都在争夺大规模的落地。企业间暗自较劲,开城的数字也在持续攀升。华为、小鹏将今年城市NoA的开放目标分别定在了45城与50城,理想汽车则直接给出100城的激进目标。
而根据此前36氪的报道,正是因为国内城市NoA落地竞赛的比拼压力,迟迟无法入华的特斯拉FSD也因此加快步伐筹备。
这背后的原因在于,一方面是当下智能驾驶进入城市正在成为各大主机厂争夺的下一个技术战略高地,而这也被各家看做是智能驾驶到了拐点的时刻。更现实的因素在于,这是当下智能汽车无法绕开的最大销售卖点,也是品牌寻找差异化的核心。
在“去图化”的大势下,没有了高昂的装车成本以及政策等问题,车企的速度也得以成倍速加快。
不过硬币的另一面在于,没有了定位精度可达到厘米级的高精地图的加持,需要重新感知环境的智能驾驶功能,也对企业的技术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
对此小鹏发布了智驾新架构XBrain,进一步将感知范围提升200%、感知类型增加11种,同时融合了行业最高精度的纯视觉占用网络,做到了动态BEV、静态BEV和占用网络三网合一。
在规划及控制层面,基于神经网络的XPlanner可结合分钟级以上的时序连续分析动机,并依据周边环境信息及时变通,生成最佳运动轨迹。
这也有了发布会上,“火药味”十足的开城攻势。何小鹏表示,不同于其他品牌的“遥遥无期”,小鹏汽车不画大饼,不偷换概念,“开城”及“AI代驾”两种模式将同步进行。
小鹏汽车辅助驾驶系统XNGP的最新量产落地计划是,无高精地图区域城市导航辅助驾驶功能将于第一阶段开放20城,年内增至50城,AI代驾功能将启动小范围测试,年内向部分用户开放,2024年完成全国有所区域的城市高阶智驾覆盖。
其中,第一阶段“无图能力”城市开放将于24日晚间正式向用户开启公测,并将于近期全量开放。
小鹏汽车自动驾驶负责人李力耘直言,城市智驾已进入开城竞速阶段,而“全国都能开”的XNGP城区导航辅助驾驶将助力小鹏汽车“率先进入下半场”。采用轻地图方案的XNGP城市智驾,将不受限于高精地图的使用范围和更新时效。
按照官方的说法,“AI代驾”功能该功能不受城市限制。功能开启后,用户可在全国范围内设置起点和终点,手动驾驶一次后即可形成记忆地图,在之后选择该出行路线时就可以使用“AI代驾”功能,实现单独路线/特定场景的城市导航辅助驾驶。
不过一位智驾人士表示,目前没有人能够完全放弃高精地图,包括小鹏在内,也都是在高速以及有图的城市里会依赖高精地图,在没有高精地图的城市路段,再依靠实时感知技术。
以及无论是AI代驾功能,还是理想推出的通勤NoA模式,“都算是城市NoA的轻量版,难度低,边际效应又很大。”
一位小鹏汽车产品经理坦言,“早期可能跑一个城市需要几个月,越到后面速度越快”,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在各个城市仍会有一些特殊路段被列入“黑名单”。其坦言,当下就是各家跑马圈地的阶段,“对速度的要求很高”,所以每个城市里的路网也并非全都跑通。
何小鹏也在发布会上立下新的flag:要挑战2024年内,实现XNGP在全国主要城市路网(含1-4级道路)全覆盖。而且小鹏汽车准备启动影子模式邀请用户参与开放计划,以完善更多具有地域特征的红绿灯、车道线及路口信息等。
左手机器人右手飞行汽车,小鹏不务正业了?
事实上,在本次科技日上,除了自动驾驶的进展,两款飞行汽车、双足人形机器人,以及截胡理想率先发布的MPV车型小鹏X9,则吸引了更多的注意力。
与此同时,小鹏汽车也公布了更多的降本细节,包括自研电驱,进一步优化的碳化硅方案,在保证动力效能的同时减少50%关键成本;以及在制造端,将扩展一台16000吨的压铸机以支持投产更大型的压铸件,并正在研究探索CIB+中地板一体压铸技术,将整车续航提升5%的同时降低10%—30%整车制造成本。
下一代电驱系统
虽然在采访中,何小鹏表示,“小鹏是小鹏,和特斯拉不会去比。每个公司有自己的立命之道,我们想做成一家来自于中国、走向全球做不一样事情的科技制造公司。”但是无论是技术延伸的领域,还是所选择的降本方式,小鹏汽车都变得越来越“特斯拉化”。
参考特斯拉的“老路”就不难看出,不想做科技公司的车企不是一个好投资对象。说白了,小鹏汽车这么做,还是强化技术标签,为品牌和销量打基础。
一方面,技术成为差异化的标签将能直接带动销量,并且有希望成为另一部分收入来源。何小鹏透露,目前G6和G9两个车型,选择Max版本的用户达到70%以上。
又比如在残酷的价格战里,虽然今年三季度其毛利率已经下滑至17.9%,但反面来看,此前极致的成本控制能力以及规模也为其积累了不少的“粮草”和“弹药”。
此外,虽然仍未进入中国市场,但特斯拉的FSD业务收入占比已经持续提升。今年三季度,FSD收入上涨至21.7亿美元,同比涨幅超过三成。
强大的技术品牌也将支撑更高的定价。发布会最后亮相的车型小鹏X9定位大七座纯电MPV,基于“扶摇”架构打造,搭载了包括前后一体式铝压铸、XNGP、XOS天玑智能座舱系统等所有小鹏的最新技术,以及标配后轮转向。
在制造降本的同时,李力耘介绍称,小鹏X9将采用轻激光雷达的方案,通过去掉两个前向雷达进一步降低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的成本。
从MPV车型的定位,以及X9作为小鹏体系里最高端的一个车型,也不难看出,小鹏无论是品牌定位还是单车毛利率也都将借这款车进一步拉伸。
不过身处残酷的行业竞争,一方面在降本,另一方面又将业务延伸至与汽车并非直接相关的领域,外界也不免对小鹏的资金投入以及CEO的精力分配提出质疑。
对此,何小鹏表示,自己主要集中在制造和公司组织规划。“汽车业务还是重心,如果分心,机器人和飞行汽车的进度比现在更快。”在资金投入方面,小鹏在辅助驾驶领域一年投入接近30个亿,但这只是机器人领域一个十分之一的子集。
如今当再次被问及车企洗牌的问题。何小鹏回忆称,2017年入行时,中国有300家新造车企业,到了去年,中国有规模销量的汽车公司有50家。如果将目光拉长,他将2030视为一个新的节点,可能只有几家企业,包括中国的和海外的,占据百分之七八十的份额,“我肯定是要做到其中之一”,何小鹏说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