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京东股价在美股和港股市场上遭遇“闪崩”,单日跌幅创今年以来最大。在美股10月16日盘中,京东市值为430亿美元,仅为拼多多的3成(拼多多同期市值为1415亿美元),相差了近千亿美元。京东的市值也远远落后于阿里巴巴的2148亿美元。这一现象引发了市场对京东的消费降级、业绩下滑、竞争力减弱等问题的担忧。
日本第一大券商野村证券和国内中信证券都在近日发表了对京东不利的报告。野村证券预期京东第三季度收入同比增长1%至2460亿元人民币,对比其指引持平至增长5%,处于接近下限水平,亦较市场预期低3%。中信证券预计京东第三季度收入同比增长0.5%至2447.5亿元人民币,预计非国际会计准则下的净利润率为4.2%。两家顶级券商不约而同下调了对京东的营收预期,并相应地降低了对其目标价的评估。
京东作为中国最大的自营电商平台,其业绩受到了消费降级浪潮的冲击。消费降级是指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服务时,选择更低价、更基本功能、更去品牌化的选项,以节省开支或提高性价比。消费降级的代表有拼多多、网易严选、蜜雪冰城等品牌。这些品牌凭借低价策略和高性价比产品,在下沉市场和中低端消费者中获得了快速增长和高市值。
相比之下,京东在低价竞争中处于劣势。京东以重资产、重物流、重服务的模式打造了高品质、高效率、高信任的品牌形象,但也导致了成本较高、价格较高、利润较低。在经济下行周期和消费需求变化的背景下,京东以往的优势在低价面前反而成了掣肘。京东难以吸引和留住价格敏感型消费者,也难以满足消费升级型消费者对个性化、差异化、高端化的需求。
为了应对消费降级的挑战,京东在今年开始进行了一系列的业务调整和战略转型。一方面,京东主打“低价”策略,推出百亿补贴、京东618等大型促销活动,降低包邮门槛,扩大自营商品的品类和数量,提高用户黏性和活跃度。另一方面,京东加强“开放”策略,争夺第三方商家,让渡部分自营的流量和资源给商家,提升平台的商品丰富度和多样性,增加平台的收入来源。
京东的业务调整和战略转型是否能够带来市值的回升,还有待时间和市场的检验。但可以肯定的是,京东需要在消费降级浪潮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和优势,以及适应消费者需求变化的能力。只有这样,京东才能在中国电商市场中保持竞争力和增长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