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60多年的发展,中国保险市场总体规模大,但与发达国家市场相比仍处于发展初级阶段,在衡量保险市场成熟程度的保险深度(保费收入与该地GDP之比)和保险密度(人均保险费额)这两个指标上,分别为全球平均水平的66%、53%,仍处于较低水平。在中国巨大的二三线城市以及城镇下沉市场,保险行业还存在许多空白,许多人还是无法能够享受到合适的个性化保险服务。如何实现保险业务的个性化定制服务,从而达到精准营销的目标呢?最近冉冉升起的科技新星施海屏给出了她的回答——基于大数据的商业保险信息精准采集管理系统。
施海屏曾任职于多个世界闻名的国际保险公司,比如日本财产保险、安盛天平财产保险,在保险营销与管理、承保核保领域有着超过20年的丰富经验。在日常工作中,她以最大的热情与激情“热爱着这个职业”。因为热爱所以思考:在日常工作实践中她不仅高度要求自我,也为推进行业的进步在积极思考与探索,尤其是在保险服务的精准营销方面。“以往保险行业主要依赖销售队伍人海战术和销售人员个人经验进行产品销售,随着行业增员困难、人员流失加剧导致传统营销模式难以为继,如何有效提升营销效率成为行业痛点。”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施海屏越发觉得传统的保险营销模式难以突破盲目营销的瓶颈,同时她也在思考如何把大数据技术和保险营销结合在一起,实现快速高效的精准营销。最终,凭借自己的工作经验以及无数个日夜的开发实验,她研发出了—基于大数据的商业保险信息精准采集管理系统,为保险行业的营销技术提供了具有宝贵价值的解决思路。
“保险业务是关于人的产品,因此我们不是在营销,而是在了解客户,了解每一个客户不同的需求,这样才能推荐真正合适的保险服务方案。”因此,在探索的路上施海屏把精力更多地放在如何收集管理客户的大量数据信息,从而快速获得用户的精准画像,把握客户需求和风险情况,为客户提供更个性化的服务。她采用多级群组建模技术,构建灵活高效的标签体系,借助统一标准化的数据集群,研发出一套精准高效的商业保险信息采集管理系统。通过这套系统,保险公司能够储存并利用客户的个人信息,多维度挖掘和分析用户行为、准确预测他们的潜在需求,推荐最符合他们的个性化服务方案,进而大大降低销售成本,实现精准营销,提高展业效率。
除了在前端的保险营销领域,这套系统在保险核保板块也发挥这巨大的辅助作用。简单来说,核保是指保险人对于投保人的评估,决定是否承保、以什么样的条件承保的过程,而这个过程需要在对投保的标的信息全面掌握、核实的基础上,对可保风险进行评判与分类。“传统的核保作业往往依赖于核保人员个人主观判断,流程繁杂而且方式途径单一,因此核保效率比较低下。”施海屏也在思考提升核保业务的工作效率。通过这套收集系统,保险公司在收集客户的综合数据信息后,可以精准识别高风险客户、降低逆选择风险,简化核保流程,提升核保效率,最终优化核保用户体验。
“作为信息密集型产业,保险行业可以说天然与数字化联系紧密,数字化的未来有很大的想象空间。”在保险行业数据化的新时代,施海屏依然走在探索的路上。她表示,大数据、云计算、5G技术、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未来有太多未知的惊喜等待我们去发掘,保险行业也会借助新技术而更好地服务每一个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