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资讯  |  评测  |  活动  |  学院  |  专题  |  杂志  |  产服  |  
您现在的位置:硅谷网> 资讯> 云计算>

融云首席科学家任杰:写在融云 8 周年

2022-04-19 16:52 作者:Cestlavie 来源:硅谷网综合 关注: 编辑:GuiGu 【搜索试试

我是任杰,今年是融云创立 8 周年。

将数字 8 进行 90 度旋转,可以得到一个无限符号“∞”,代表着无限可能。而融云,恰恰致力于用不断精进的通信技术和创新解决方案,与广大开发者一起,创造通信的无限可能。

在创业之初,我清楚地知道“中国每天有 1 万多家公司注册,每分钟有 7 家公司诞生。在这些创业公司中,只有 10% 的初创企业可以存活三年以上,90% 的初创企业,走不出三年‘死亡谷’。”

8 岁的融云,已经成为互联网通信云 PaaS 赛道的头部厂商,并且迎来了“超级赛道”的风起时刻——据艾瑞报告预测,到 2024 年通信云全球市场规模将达到 182 亿美元,市场仍保持在 40% 以上的高速增长。移步【融云全球互联网通信云】回复【艾瑞报告】免费获取

我想这是一个回顾复盘的好时机,也跟大家分享一下融云是如何穿越创业死亡谷,以及如今的融云是怎么炼成的。

过去的意义,在于指引我们找寻那些暗示着未来走向的规律和逻辑。我希望与同仁们一起回看过去,更好前行。

我用九个字来总结创业初期的融云工作:找市场,瞄定位,抓产品;而进入发展平稳期后,我则以“一个警惕、一个坚持、一个总结”来回顾过往和提炼思考。

01 找市场

融云在 2014 年就以原中国移动飞信技术团队为核心,打造 To B 市场的通信云服务平台,推出了面向开发者的 IM 即时通讯 SDK。

创业初期,团队都认为,IM 的需求是泛行业市场的,各行业的沟通都离不开通信云服务。但看似广阔的市场里,需求热度高低不同,我们要在开放性的环境下,找到方向。

作为管理者,最重要的责任便是在各种星星之火的机会中找到燎原之势,而不是“用战术的勤奋掩盖战略的懒惰”。

我们的策略是,在几个高热度方向试水实践。结果发现,并非所有行业都有强需求。比如,旅游行业专注旅游资源和线路设计,房地产行业更关注房源,他们虽有少量沟通需求,但不是非常迫切。

融云必须快速找到对 IM 有强需求,且用户数量足够大的市场。最终,我们明确了社交、泛娱乐的主战场,并围绕此核心构建产品技术和市场运营能力。直到现在,它们仍然是融云的主力市场。

02 瞄定位

企业与客户建立联系的过程,就是定位自己,圈定客户,触达对方并进一步影响对方的一系列动作。

首先,定位自己。融云的核心价值,在于将复杂的通信技术进行封装提供给客户。融云是帮助开发者简单高效解决通信需求的通信云 PaaS 服务商,即,安全、可靠的通信云服务商。

其次,找到客户并影响他们。早期,融云以 To C 的营销思维,对 To B 产品进行广告营销,收效甚微。但很快,我们发现融云最核心的开发者用户,并不关心大众广告,他们更关注技术社区、开发者论坛。面向开发者的技术布道是触达他们的核心。

我们改变了策略,通过参加技术媒体的展会,获得与开发者交流的机会;通过论坛演讲,向开发者持续传播融云“把复杂变简单”的服务理念;通过在技术社区毫不吝啬地输出技术内容,持续积累影响力;甚至在后来推出全球互联网通信云大会 WICC,为开发者打造一个探讨前沿技术和分享职业发展的盛宴。移步【融云全球互联网通信云】了解更多

这样,我们找到了融云核心技术最能发光发热的地方,支持开发者简单接入即可获得通信能力的过程也让融云快速实现着市场扩展。

2016 年,融云获得了第一个 1000 万元的收入,进入了规模商业化发展阶段。

03 抓产品

我在融云的第一个职责是 CPO(首席产品官)。可能有人会问,作为 CPO,为什么把找市场、瞄定位放到了产品前面?

创业公司起步期,资源是非常有限的,首先要考虑活下来的问题。技术创业公司往往技术能力卓越,而在如何寻找核心市场,如何商业变现上,一直是短板。融云的早期发展也是如此。

我在担任原飞信 CTO 期间,已经带领团队完成了即时通讯底层技术的原始积累,当时飞信是日活过亿的国民级社交 APP,日活排名仅在 QQ 之后。融云的技术团队全部来自于飞信,应该说从技术上,融云最开始就非常领先。

当融云解决好了市场和营销的问题,有相对稳定的客户和收入后,便着力围绕开发者的需求进行产品体系的强化建设,并在与市场的碰撞中不断调整。

就整个产研链条而言,产品是设计者,研发是生产者,主要是负责代码实现。换句话说,产品是出图纸的那个人,研发是盖房子的。图纸不清晰,房子怎么盖?

所以,产品一定要跑在研发前面,捕捉和研判用户需求及市场变化,“找市场”才更加锚定精准,并及时根据环境做出战略调整,锁定未来方向。

围绕开发者需求,我们在产品上主要是两个路线。

一是夯实融云 IM 即时通讯的绝对优势地位,不断丰富产品构成,单聊、群聊、聊天室、系统通知等一应俱全,并且持续提升服务稳定性和优化开发者的接入体验;

二是沿着创新这条线,开拓其他服务内容,比如 RTC 实时音视频 SDK,以及后来的推送、审核、美颜等一系列通信周边能力,最终形成融云丰富的产品结构和创新的服务模式。移步【融云全球互联网通信云】免费体验

04 警惕现金流

平稳度过了前三年创业起步期的融云,在发展期遭遇了公司最大的一次“财务危机”。

2018 年,公司以项目制方式正式进入政企市场,新局未开却先面临资金回款问题。现在回想起来,我会提醒自己和其他创业同仁:警惕现金流。

进入政企市场并不是盲目的,此前,融云 RTC 新推出之际,曾短暂试水政企市场,效果不错。并且,当时大中型企业都迫切需要即时通讯能力,出于安全考虑,这些企业往往需要私有化部署,正是 PaaS 服务的最佳入局时间。

我们当时的判断是,政企市场的需求会持续放大,将成为互联网市场之后,融云的第二大市场。

当我们真正进入政企市场之后才发现,政企客户的场景化、定制化需求和长交付周期,对于公司人力和资金等资源的占用是超出预估的。项目越多,现金压力就越大,资金回款的压力也越大,一度造成公司现金流困境。

更重要的是,定制化的通信解决方案与融云作为一个 PaaS 厂商的模块化通信能力之间,是有冲突和矛盾的。个性化的开发需求,对融云的“平台型”公司定位是一个本质性冲击。

2019 年下半年,我们果断转变思路,明确在政企市场通过与 ISV / SI 合作,以打造生态合作、建立生态圈的模式,为最终用户提供通信能力。

在融云长期引领 IM 市场和拓展 RTC 市场的过程中,ISV / SI 厂商成为了融云深入各个行业的触角,在融云的标准化通信产品基础上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并倒推回来,促进融云优化政企侧解决方案,形成良性循环。

05 抓住客户最想要的

星球大战、星际穿越、火星救援、三体,这些科幻片让我们看到了更高维度的世界。历史也告诉我们,世界不是线性发展的,而是一格一格向上跳跃。火发明的时候,世界跳了一格;原子能发明的时候,世界又跳了一格。

在高纬度的三体人眼里,钻木取火和航天发动机没有本质区别,都在同一个维度。就像他们对人类说的那句:你们都是虫子。

爱因斯坦曾说,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法无法在问题自身的层次上被求得。

所以,我们要升维思考,降维打击。具体到公司战略上,就是提前布局、抓住客户想要的。

2017 年,公司增加了 RTC 产品线,经过多方打磨,在 2019 年正式商用。当 5G 网络逐渐落地,智能手机大量普及,疫情防控出行受阻,人们对通信的要求便与从前大不相同,而 RTC 就是通信实时化趋势下的市场需求和客户痛点。

2020 年,我们观察到 RTC 和 IM 具有伴生关系,开始思考如何将这两种能力一体化地提供给开发者,逐步打通 IM 和 RTC 底层的 SDK,提出“以一套SDK解决所有通信问题”,成为业内首家可以提供双能力的通信云厂商,直接推动了开发者选型的变革,这也是抓住了用户最想要的。

2021 年,我们升级战略推出“IM+RTC+X”全通信解决方案,为开发者提供包括推送、审核、版权音乐等第三方服务在内的全生态、全场景、全平台解决方案,又一次向着让应用开发更简单的目标前进了一步。

更重要的,是我们在“IM+RTC+X”基础上推出的场景化 SDK,更加贴近市场,极度方便开发,真正开箱即用。移步【融云全球互联网通信云】免费体验

这一次,我们直接将行业供给方式推向了下一个时代。

一步步走来,我们做到了“抓住用户最想要的”。这句话的内里,是融云贴近开发者和市场,围绕“一切为了开发者”去洞悉市场、布局产品的宗旨在发挥作用。

而这,也驱动融云发展至今,始于即时通讯,“不止即时通讯”。

06 互联网兵无常势,但总有人正年轻

创业九死一生,我为什么还要选择技术创业?现在想来,一切都机缘巧合,又都有迹可循。

跟这个时代的很多程序员一样,游戏是我打开代码人生的钥匙。只不过我玩的这个游戏,比较古早,是一个操纵矿车挖金子的小游戏。

那是在我读高中的时候,有一次去我父亲单位玩儿,看到一台康柏计算机,还是 Windows3.1 系统的。那是我第一次接触计算机,一玩儿就有点欲罢不能了。

从游戏开始,我对计算机的好奇和探索就开始了,后来开始自学一些编程。

那时能找到的关于编程方面的书籍很少,周围懂编程的人就更是寥寥无几,但只要是相关的书,我都不会放过。

(Windows3.1 安装界面)

也是出于对计算机的这种好奇,我大学选择了宁夏大学的计算机专业,这个专业当时是归属于数学系的,数学学得非常深,因此我打下了非常扎实的计算机基础和数学基础。

现在回想起来,融云所提供的 IM 即时通讯和 RTC 实时音视频服务,其实有很多攻坚的难点是基于数学的。大学时期的这个积累就非常重要了。

大学毕业时,正赶上税务系统开始电子化,班里一大半同学都被分配到了税务体系里工作,我没有成为他们中的一员,而是被另一片光亮吸引。

那个时候(1998年),国内互联网创业处于从基础设施向应用设施传导的黄金年代,代表 Web1.0 的门户网站和 BATJ 等一众互联网公司都在这个时期前后诞生。

时至今日,它们中有的成长为难以撼动的巨头大厂,有的逐渐陨落退出舞台。商业的世界沉浮无须令人唏嘘,但那属于互联网的第一个春天现在想来仍然令人心潮澎湃。

而那时,经济特区深圳可以说是汇聚了最富有想象力的一群年轻人,电子厂、个体户、互联网,一片自由而包容的淘金热土,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这个世界显然比一份一眼能望到头的工作更有挑战。于是,身为天津人的我,选择南下,成为了“深漂”一族。

水大鱼多,机会俯拾皆是,而我则开启了通信行业旅程的起点,在运营商体系中进行营账系统和增值业务平台研发。

那段经历非常有趣,充满不确定性但又十分热血。我身为程序员,事实上每天写代码的时间不是特别多,大家整天在一起讨论各种原型,探讨未来的业务模式,一切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也是在这个时期,我对产品设计、商业模式等有了初步的认知。

2002 年,有了在电信行业的积累,我来到北京,进入了微软担任咨询顾问,专门负责电信行业。

这个时期,网络技术突飞猛进,人们越来越习惯使用即时通讯软件进行沟通,尤其是在办公场景,即时通讯应用大有赶超邮件之势。

(2005 年,微软任职期间的任杰)

2005 年,以新浪博客和校内网为主要代表的用户内容平台诞生,互联网迎来 2.0 时代,也拉开了社交媒体取代门户网站的序幕。基于 Web2.0 的概念,用以提升用户体验的新技术发展迅速,内容、社区、即时通讯成为互联网产品关键词。

在微软工作期间,我第一次接触 IM 即时通讯,为央视打造一款即时通讯产品。

此后,我陆续负责了几个大的增值系统项目,直到加入融云的前身团队,开始做中国移动的飞信。

微软公司的经历带给我两个重要的印记,是我时至今日都十分受用的。

一是对程序员个人价值的鼓励和重视。微软作为以研发文化为核心的技术型公司,企业基因中非常崇尚程序员个人价值,相信 Developer 能够改变世界,管理架构也比较扁平。后来,我也把这种基因和文化植入到了融云,我们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个更自由的空间,充分发挥每个人的能动性。

二是大型项目的管理方法论积累。外企的项目制运行方式,需要我带领和协调上百人的技术团队,完成从技术解决方案设计到落地实施的全过程,对我来说是产品和技术管理的有益训练。

2008 年,我受邀加入了飞信团队。这是我职业生涯最关键的决定之一,也是一次全新的挑战。

我当时的判断依据是,飞信业务背靠中国移动,天然拥有短信的独特资源,保证消息必达,这一点受到业界的格外关注。那时,移动互联网还没有出现,我们都认为飞信或将改变中国互联网。

就这样,毕业 10 年之际,我成为了飞信的 CTO。

(2008 年,加入飞信团队的任杰)

飞信的用户数一直在飞速增涨,PC 时代,日活过亿,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成绩。我所带领的技术团队也从最初的 400 人发展到 1000 多人,完成了对即时通讯的原始技术积累和运营经验积累。

之后的故事相信很多人都知道,飞信在中国社交软件甚至互联网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却因种种原因遗憾退场。

但之后,我的职业发展,就跟通信行业紧紧绑在一起了。

后来,我带领团队转战印度,帮印度最大的商业集团之一 Reliance 打造了“印度版微信”Jiochat。这段经历,让我对这个全球最大的在线交友市场,有了深刻的感受和认知,也一定程度上成为了融云后来坚定走上技术出海道路的基础。

完成这个项目后,我便正式加入融云。我认为,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通信作为人与人、人与物,甚至物与物沟通的手段,将会无处不在。而融云,一个平台级的通信云能力提供商,封装通信技术提供给开发者,将大有可为。

现在,每个手机里平均 5 款应用就有 1 款在使用融云提供的服务,融云也早已成为隐藏在 30 万款 APP 背后真正的通信云王者。

一路走来,当然不可能一帆风顺。

面对大大小小的困难无数,我自己的方法是,把复杂变简单。我们每天会接收特别庞杂的信息,需要把它们归拢拆解,抓住问题的本质,再逐个击破。

把复杂变简单,这也是融云最初的产品出发点,封装复杂的通信技术,以 SDK 产品的形式提供给开发者,让开发者的业务实现简单高效。

这在融云 8 年发展史上,逐渐演变成了融云的产品战略,就是要不断贴近开发者的需求和市场的变化,提供越来越简单的产品和完善的服务给开发者。要做到这一点,对我们的要求是,保持创新觉悟,不断在产品和服务上进行突破。

而我在回顾从出校门到现在的过程中,更是深刻感受到创新的意义。

中国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发展这么多年,一批又一批的企业站上风口,又在高光时刻后黯然退场。

现在,Web3 迎面而来,元宇宙未来可期,更是对所有公司的一次洗牌级的机遇和挑战。倘若一直抱着陈旧的观念,终究会被湮没在时代的洪流中。

所以,对企业生存来说,没有什么模式是永远有效的。时代变化势不可挡,而永远年轻、持续创新才是唯一出路

【对“融云首席科学家任杰:写在融云 8 周年”发布评论】

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本网站部分投稿来源于“网友”,涉及投资、理财、消费等内容,请亲们反复甄别,切勿轻信。本网站部分由赞助商提供的内容属于【广告】性质,仅供阅读,不构成具体实施建议,请谨慎对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② 内容来源注明“硅谷网”及其相关称谓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需经本网站许可方可复制或转载,并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硅谷网】或对应来源,违者本网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注明来源为各大报纸、杂志、网站及其他媒体的文章,文章原作者享有著作权,本网站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站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④ 本网站不对非自身发布内容的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作担保。若硅谷网因为自身和转载内容,涉及到侵权、违法等问题,请有关单位或个人速与本网站取得联系(联系电话:01057255600),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广告
相关
·“攀哥”离场 不掩融云组最强战舰技术顶流如云
头条
阿里云推出RDMA增强型等多款新品 人工智能场景性能提升30% 阿里云推出RDMA增强型等多款新品 人工智能场
2021年12月21日消息,阿里云发布多款基于自研神龙架构的弹性计算新品,包括RDMA增强型……
·谷歌如何在2030年之前全部使用无碳能源运作数
·苹果iCloud遭遇集体诉讼同意赔偿用户1480万美
·数据中心节能减排迫在眉睫,液冷技术与AI能效
·中国加快重点领域项目建设 打造10个国家数据
·阿里云推出RDMA增强型等多款新品 人工智能场
图文
融云首席科学家任杰:写在融云 8 周年
融云首席科学家任杰:写在融云 8 周年
蔡烽隆:打造可持续产品,从数据中心开始
蔡烽隆:打造可持续产品,从数据中心开始
神策 2019 数据驱动大会举办,大数据行业矩变升级
神策 2019 数据驱动大会举办,大数据行业矩
新升级 联通智游文旅大数据平台一键搞定文旅问题
新升级 联通智游文旅大数据平台一键搞定文
热点
·神策 2019 数据驱动大会举办,大数据行业矩变
·读懂农业大数据 县域农业大脑AI挑战赛发布
·新升级 联通智游文旅大数据平台一键搞定文旅
·联通大数据“药品智慧监管追溯平台”亮相数字
·应对大规模数据集群治理,联通大数据这么做
旧闻
·洞察新赛道创新 阿里云《看见“100家”科技创
·云从科技牵手最牛风投城市 共创“最强大脑”
·第25届全国信息存储技术学术会议召开,紫晶存
·京东云大数据基础服务平台入选工信部十佳大数
·数字经济时代谁主沉浮?软通动力助推中国数字
广告
硅谷精选
融云首席科学家任杰:写在融云 8 周年
融云首席科学家任杰:写在融云 8 周年
蔡烽隆:打造可持续产品,从数据中心开始
蔡烽隆:打造可持续产品,从数据中心开始
阿里云发布中国云原生数据湖应用洞察白皮书
阿里云发布中国云原生数据湖应用洞察白皮书
洞察新赛道创新 阿里云《看见“100家”科技创企》电子书上线
洞察新赛道创新 阿里云《看见“100家”科技创企》电子
顶流应用“i茅台”背后的联通云(图)
顶流应用“i茅台”背后的联通云(图)
阿里云数据中台Quick BI连续三年入选Gartner ABI魔力象限
阿里云数据中台Quick BI连续三年入选Gartner ABI魔力
关于我们·About | 联系我们·contact | 加入我们·Join | 关注我们·Invest | Site Map | Tags | RSS Map
电脑版·PC版 移动版·MD版 网站热线:(+86)010-57255600
Copyright © 2007-2021 硅谷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京ICP备1200385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