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年味渐行渐远,新时期年味越来越浓。科技带着向善的人文关怀创造出一个个温暖选项,让人们以千万种方式回到“家”的原点。年轮不息,情敢生生。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似乎传统的年味越来越淡了。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今很多家庭吃穿用住随买随换,因而期盼春节时能穿新衣、吃大餐的“劲儿”也就越来越淡;城市乡镇灯光夜夜璀璨,但少了鞭炮味的年夜也就少了儿时的翘首企盼;“就地过年”解锁的“新形态”让很多打工者过的“年”无异于平日,期盼的况味随之稀释也是自然的;即便同处一地的亲朋好友,这几年越搬越远,而“走亲访友”的仪式感,如今在“交通距离”和“一张核酸报告”两座大山面前频频遇阻,只剩期盼——看下来,物质丰盈似乎没有带给过年更多快乐,反而让精神愉悦更显匮乏;再美的光景,没了记忆里的感动,每每道来都感慨良多;忙忙碌碌整年,最后在本该觥筹交错的“交接时刻”却落了空;“串门”的习俗也在“距离”的障碍下,逐步风化。
虽然传统年味的变淡,成了不可回头的趋势,但也有新时期的“年味”包围,浓得化不开。“花样过年”正在“大力出奇迹”。即便不能回家,也要视频连线与家人一起“云守岁”;过年地点不一定非得是故乡,“反向春运”把父母接过来成为新思路;“本地游”也是一种打法,只要能在一起,比什么都重要。
北京冬奥开幕式 新华社/图
喜迎北京冬奥,更是让2022这个中国壬寅虎年更显特别,将全世界的心和目光都紧紧连在一起。在中国这片热土上,一个又一个奇迹正在发生,从微小中汇聚,点亮万家灯火。00后超人气选手谷爱凌挑战极限,在非主项逆风翻盘;速滑场馆内险象环生,但无可挑剔的硬实力凝结成“你永远可以相信”的力量……“双奥之城”北京,再次成为世界焦点,汇聚四海目光,抒写东方浓情。当灯笼、冰糖葫芦元素变成吉祥物界顶流出现在国际媒体的镜头中、饺子和汤圆被摆放到各国奥运健儿的餐桌上、冰墩墩一墩难求……春节元素正透过冬奥赛场,折射到更多全球观众眼前,让全世界感受到美美与共的中国年味,与中国老百姓一起“过大年”。
根据交通运输部预测数据,今年春运总发送旅客预计将达到11.8亿人次,较去年同比有35.6%的大幅增长。而据去哪儿平台数据,2022年春节期间,多地近郊酒店、高端民宿出现“一房难求”的现象,预订量比2021年增长了近三倍,甚至比疫情前增长了五成。2020和2021这两年间因疫情而导致的人际隔离和生活中巨大的不确定性,让阔别已久的关于春节的热情、期盼,又再次与我们撞了个满怀。年味似乎穿着另一件衣服,又回来了。
团聚不易,才让人们对于过年的态度更加认真、用心,“在一起”的心愿更加强烈。有时候,暂时的“分离”恰是为了更好地回家,“不在场”也是另一种“在场”,一种“缺憾”的圆满。只要心在一起,情在一处,哪儿都有年的味道。
1 一勺一筷全是爱
新时代的年味,大概是从互联网把大家汇聚到一起开始的。
当《西游记》豹子精成为虎年来临之际的第一个表情包顶流,被年轻人用来祈求“豹富”;有人在社交平台分享扫“福”秘籍再交换一张难求的卡;朋友圈定位开始陆陆续续不断更新,拍起了“沉浸式回家”的VLOG;各大平台把APP图标加上红字“瓜分×亿”;定闹钟的理由又多了一条“去抢红包封面”;年货和人,总得有一个准时到家,给爸妈的智能家居甚至麻将机都得安排上;社交平台的年夜饭菜谱分享有望变成新的流量密码……
铺天盖地的年味就从手机溢到了生活里。从前的春节大张旗鼓,从腊月廿三开始,到正月十五,浩浩荡荡的种种习俗仪式旷日持久,将近铺满一整个月。如今各种传统年俗在一轮又一轮的新浪潮里不断被稀释,最终“年味”似乎在一桌年夜饭里浓缩成了精华。《舌尖上的中国》说,故乡的味道就像一个味觉定位系统,一头锁定了千里之外的异地,一头则永远牵绊着记忆深处的故乡。熟悉的食物常常储存着情绪和记忆,成为爱和团圆的代名词。
准备年夜饭
26岁的媒体人彭筱杭这是第二次独自过年了,原本打定主意今年一定要回去,却还是被不断取消的航班留在了上海。一周内,她第四次收到爸妈寄来的包裹:一堆逐行记录步骤的手写菜谱、一些存放和吃法的温馨提示、分装好的腌制菜、整整齐齐切成了片状的酱牛肉、新炸好的“辣椒油”……每个盒子都贴上“赏味期限”的标签。在外忙碌的一年里,筱杭最想念爸爸拿手的拌凉菜。尽管她已经反复练习,学了个七八分像的滋味,只是嘴上的馋易解,心里的馋难消。
点开视频,她在“爸爸牌”网课里开着“名师辅导一对一”的“小灶”,在一步一步的远程指导和跟做中,在“买家秀”和“卖家秀”的映照中,七八分的滋味也足以抚慰凡人心。
《年味》贺岁短片里,也有一个类似的故事。
https://weibo.com/2160453571/LcRQxeOql
品牌TVC《年味》微博链接
一个独自在异乡过年的年轻人,回忆着小时候旁观妈妈炒菜的样子,刀法速度、颠勺频率学得有模有样,甚至也哼唱着记忆里母亲哼过的带着年代感的经典旋律,给自己做了一桌远超“一人食”分量的年夜饭——拨通家里的视频,才发现,原来满满当当的一桌子菜,竟和家里的年夜饭一模一样。团聚时的光景,形成了记忆定势。
一顿跨越时空的“年夜饭”,好像有什么变了,不在同一屋檐下,曾经是妈妈小跟班的孩子也长成了第一次掌勺年夜饭的占据厨房C位的大人。又好像什么都没变,在熟悉的菜肴里,他乡与故乡的距离被缩短,年味不变。坐在大屏前,年轻人与父母隔屏相望而笑,哪怕相隔万里,在同样的“年味”里,也算是另一种“在一起”了。
2 一针一线总关情
作家、学者马未都曾讲述与家里“罩子”的爱恨情仇。过去家庭过日子仔细,凡是有点儿价值的东西都要罩上罩子。为了防尘,大至床罩、沙发罩,小至电视罩、电扇罩,反正能罩的一定先罩上再说。他还见过冰箱罩,每开一次冰箱就需要掀开一次,特别麻烦。
当时的大部分人家都会将怕脏又心疼的东西罩起来,不仅把爱惜的、珍贵的家具家电都保护得好好的,还觉得好看。那时的人审美都质朴,用普通布料做罩子还是用讲究点儿的金丝绒做取决于被罩的东西。胡同、大杂院里谁家买了电视,用一块贵气的金丝绒做罩子往往成为标配。左邻右舍来家里看电视剧时,总会经历一个从掀开电视罩开始的郑重“仪式”。待一晚的欢乐过后,客人散去,主人再认认真真地将罩子套好。
缝制包边 视觉中国/图
也因此,很多人的儿时记忆里总是伴随着缝纫机踩踏时“哒哒”的声响,家里家电的罩子、包边被妈妈缝成各种花式图案——但随着时代和审美的变迁,在年轻人眼里,这些包边作品总显得有些半土不洋的“丑”。
而尽管在家时总是吐槽着这种土味风格,但在年关来临之际,人在异乡,似乎只要是来自家里的东西,哪怕再“丑”,也成了“宝”。一针一线总关情,手作的物件里藏着的是旧时光和温情岁月,而表达的是一缕乡愁。
贺岁短片《包边》以手绘画风展现了同样的道理。
https://weibo.com/2160453571/LdisyBpSK
品牌TVC《包边》
包边包住的是对重要物件小心翼翼的珍视,而人们想要留住的,是有关家的爱和记忆。归根结底,“年味”的核心从来不是烟花爆竹、人声鼎沸的听感,也不是赤红描金的色彩和花样百出的节庆元素,它凝聚在从各种年俗中流露出的、人们对团圆的理解背后化不开的亲情里——团圆,就是要在一起,不论是空间上的还是情感上的,都算。这一点,从古至今,并没有什么不同。
3 一方一寸皆为愿
究竟什么是团圆?
在深圳主动“就地过年”的王伯年逾六十,经营着一家文具店,从年轻就来到深圳打工,亲历了改革开放后深圳特区四十多年发展给日常生活、给“年味”意义的刷新。
从一顿带着家里味道的年夜饭,到带着记忆的过年仪式感复刻,再到不同年代中不断变迁的年货,年味和团聚的意象寄托在点点滴滴之中,团圆的观念正被解构、重塑。
今年,散落在北京、上海的儿女们,为了避开密集人群和流动风险区,都各自决定“就地过年”,并和王伯一起“视频吃顿年夜饭”,连线一起看了春晚、看了冬奥开幕式,一起见证了速滑、女足的夺冠时刻——一块大屏,让王伯与儿女实现了“团圆”。
与家人隔屏相聚
近两年,很多家庭无法在过年时刻团聚在同一屋檐下,但似乎因为彼此间的惦念打开了一种团圆的新思路——尽管倦鸟归巢依然是人们无法割舍的情感需求,但在经济发达的当下,数码科技的发展、智能家居的迭代,让“在一起”有了更多种形式。
TCL的贺岁短片《年味》与《包边》便讲述了这种真实又极富洞察力的故事。在短片发布的社交平台里,有网友留言感叹:“现在TCL这么有质感了!”
确然,TCL已从当年一家地方小企业成长为今天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智能高科技产业集团。创始人李东生曾说:“世界是‘屏’的。”“屏”是工具,是载体,在一起时,“屏”让家人拥有插科打诨的温情与快乐;不能在一起时,“屏”让被迫分离、身处异地的人们有更贴心的、好玩的、温柔的团聚方式,让家无边界,让爱无间隔,让年味儿跨越山海。
见屏如面,隔空传爱,纵然万里,心也相连——这便是来自当下的“奇迹”。春节期间,TCL还与贺岁片《奇迹•笨小孩》联动,讲述从0到1、缔造奇迹的故事。
https://weibo.com/2160453571/LcRgiCaJA
电影《奇迹·笨小孩》联推预告片
在不断变革创新的赛道上一往无前,成为TCL生生不息的密码,并助力其实现跻身全球前列的跃升。而今TCL依然持续凭借着这种势头去探索科技“无人区”,去拓展高科技、长周期、重资产的战略产业,去打破边界,持续以领先科技的优势加持,为人类的美好生活赋能。
TCL华星苏州产线
至今,TCL已形成智能终端、半导体显示、半导体光伏及半导体材料三大核心产业。走过四十载,变的是科技进步和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持续不变的是对“人”的关注,致力于带给用户更好的生活、更愉悦的体验。
中环半导体焦杖子光伏电站
科技仿佛一扇任意门,带着我们飞速穿越未来,也带着向善的人文关怀创造出更加温暖的选项,让我们以千万种方式回归到“家”的原点。爱与所爱纵隔山海,也与古老的“天涯共此时”见证同一份浪漫,年轮不息,情敢生生。(来源:南方周未 文中彭筱杭为化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