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小胖墩”“小眼镜” “小豆芽”现象牵动着千万家长的心,如何提升青少年体质健康也是今年两会上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家长在焦虑孩子体育素质教育的同时,也引起了社会对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教育模式的反思。
根据2020年《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最新统计:6-17岁、6岁以下儿童青少年
超重肥胖率分别达到19%和10.4%。相当于将近每5个中小学生就有一个“小胖墩”。
2020年,国家卫健委发布的首部《中国眼健康白皮书》显示,2018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其中,6岁儿童为14.5%,小学生为36%,初中生为71.6%,高中生为81.0%,大学生为90%以上。这意味着,我国儿童青少年每两人就有一人近视。
如何让孩子在成长道路上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除了时间和场地等问题,掌握科学的体育知识和系统的运动指导,是帮助孩子提升体质健康水平的第一步。
北京体育大学是国内培养体育专业人才的最高学府,在运动健康、体育教育、运动科学等方面具有权威的学科资源。2021年6月,木卫六与北京体育大学联合设立北体大木卫六青少年家庭运动研究中心,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社区科学健身综合应用示范》,。以“校企合作”的形式,共建青少年体质健康大数据平台和木卫六家庭运动模式示范基地,在提升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方面实现产学研深度合作。项目核心成员为北京体育大学温宇红教授、张一民教授、刘卉教授等29位专家学者、以及来自木卫六的多位高新技术人才。其中,张一民教授团队曾牵头负责2020年教育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抽查复核工作,组织31所高校在全国31个省(区、市)开展《标准》抽测与调研。
杭州木卫六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作为青少年体育素质辅助教育领头企业,始终坚持”让孩子爱上运动“的品牌价值观。木卫六创造性地完善和细化了“互联网+体育”的生态圈和产业链,通过[AI+运动+教育+游戏]的体育互动形式,打造了国内首台青少年AI互联网跑步机。
“从智能硬件的设计与开发,到产品内容及青少年运动理论知识体系的建立,再结合青少年用户对产品的反馈进行产品优化,最终形成适合青少年用户在家运动的一款产品。”
(木卫六CEO陈杰先生接受新华社专访)
开启“智慧+学校体育”管理模式,是提升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的必然趋势。 北体大木卫六青少年家庭运动研究中心将以国内首台青少年AI跑步机为载体,依托木卫六大数据平台,结合木卫六青少年用户案例,与北京体育大学联合开发体育素质辅助教育课程;
从青少年体质健康的长远发展看,自主性参与比强制性参与更为有效,特别是终身体育习惯的养成,提升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涉及家庭和社会的合力。北体大木卫六青少年家庭运动研究中心将借助木卫六科技创新的力量,通过[AI+运动+教育+游戏]体育互动新形式,在家庭马拉松等富有特色的运动场景下,激发家庭全员体育运动热情;
全面推动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才是北体大木卫六青少年家庭运动研究中心追求的最终目标。北体大木卫六青少年家庭运动研究中心将以辅助⻘少年体育素质为基础,围绕青少年体质健康,心理健康、视力调节、姿态体态纠正等方面,打造一个全面提升青少年体育素质及体质健康的平台。
青少年健康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形成共识,让体育真正走进青少年世界。通过北体大木卫六青少年家庭运动研究中心“协同育人”合作新模式,木卫六将携手北京体育大学以尊重、包容的心态走进孩子的世界,了解孩子的真实需求,让北体大专业的体育知识与木卫六先进的IT技术发挥出真正的价值。知识为人服务,科技产品为人服务,让孩子爱上运动,让一切更有意义!
核心成员
张一民 教授,任教于体质与健康教研室,就任中国运动与健康研究院副院长,运动与体质健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运动人体科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副主任。第八届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质研究分会委员会常委; 中国生理学会体适能研究分会 主任委员; 教育部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专家组成员、“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委员,健康中国科普专家等。
曾参加过“九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中国国民体质监测系统的研究”(1996-1999 年),“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2002-2005 年):“奥运优秀运动员科学选材的研究”、“提高运动 员体能关键技术的研究”,“中国国民运动健身科学指导系统的研究与应用”等。参与制订了《国民体质测定标准》(2002年)、参与撰写《国民体质监测公报》(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 报告》(2005-2015年)等。2008年,主持“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体质测量与评价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2012年,参与主持“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运动促进体质健康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2014年主持完成修订教育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8年参与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冬奥”项目《冬季项目专项特征与科学选材关键技术》等,参与“主动健康与老龄化科技应对”项目《人体运动促进健康个性化精准指导方案关键技术研究》,2020年主持“主动健康与老龄化科技应对”《社区科学健身综合示范应用》项目。2000年以来,承担了各类研究课题50余项,独著、参编和撰写专著15本,主编、参编和撰写教材5本。
刘卉 教授,北京体育大学中国运动与健康研究院执行院⻓,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理事,运动生物力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在国际和国内学术期刊发表文章103篇,其中27篇被SCI全文检索。发表会议摘要90余篇,多次在国际和国内重要学术会议做报告。2012年入选国家体育总局“百人计划”。2013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参与2022年北京冬奥会科技服务工作,北京冬奥会科技部重大服务计划主要成员。
温宇红 教授,北京体育大学体育休闲与旅游学院任教,获得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先进个人称号,享受全国劳动模范待遇;“游泳理论”作为主讲人获得教育部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 主编教材《游泳教学和训练双语教材》获北京市高校精品教材; 参与项目《北京奥运会不同人群的人文关怀》获北京市教学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参与项目《天津体育学院开设水中健身课程的研究与实践》获国家体育总局教学成果奖三等奖。北京市高校教学名师; 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入选国家体育总局首批优秀人才“百人计划”。
参与项目《我国竞技体育潜优势项目体能训练、制胜规律及青少年基础训练研究》获国家体育总局第三十届奥运会科研攻关与科技服务项目贡献奖。参与项目《中国游泳运动训练的关键技术突破与创新》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04年起先后为国家游泳队、现代五项队、铁人三项队、马拉松游泳队进行奥运科技服务,2008年北京奥运会场馆运行,2020东京奥运会技术官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