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新能源车型的消费者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刚性需求,即当地燃油车牌照需要摇号、面临限行和限购的麻烦;第二类是极度追求用车成本,毕竟新能源车型不仅没有购置税,并且电费也比油价要便宜很多;第三类是追求新鲜事物,当然可不排除那些有责任感的环保人士,他们对新技术有着强烈的渴望,而在传统燃油车上根本无法实现这么多丰富的功能。
说到新能源汽车,大家脑中一定会出现特斯拉这个品牌,特斯拉自2012年6月推出Model S车型后便一举奠定了其在行业内的核心地位,在2015年推出
Model X(参数|图片)和2016年推出Model 3后,特斯拉将自己的目标瞄向了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即中国,最重要的是,特斯拉如今已成为全球市值最高车企,真正做到了销量和利润双丰收。
为什么要买这个车?这是我经常问会问到特斯拉车主的一个问题,而他们的回答也很直截了当,科技感强。那么科技感到底指的是什么呢?有人会说是多媒体大屏、语音控制、丰富的应用,但是在我们看来,真正判断一款车是否具有科技感还得看它是否具备自动驾驶功能。
而提到自动驾驶技术,在大部分消费者意识里,特斯拉的自动驾驶功能如果自认第二,恐怕没人敢认第一。
2013年,被视为汽车界+科技界神人的伊隆·马斯克,从航空领域借用了autopilot自动导航的名称,用来命名特斯拉的半自动驾驶系统,于是我们可以看到维基词条里有Tesla Autopilot和autopilot,把特斯拉的Autopilot单独列出来。三年后,马斯克接受采访时提到要做“全自动驾驶”。又过了四年,特斯拉FSD声名鹊起。
虽然特斯拉的自动驾驶在整个行业内都处于绝对领先的地位,可是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的问题及事故。2016年,美国佛罗里达州一辆特斯拉
Model S(参数|图片)在自动驾驶途中,撞上一辆白色的半挂式卡车,三年后在同样的地区,另一台特斯拉Model3(参数|图片)也撞上白色卡车。去年6月,中国台湾一条高速公路上也发生了类似事故,而它们的共性是,自动驾驶系统未能对白色卡车做出正确反应。
就在今年3月23日,一名中国台湾的特斯拉Model3车主在当地试用自动驾驶功能时发生事故,车辆在闯过红灯后撞上多台横向行驶的摩托车,并最终翻车。
无独有偶,就在此前一周内,另一辆特斯拉
Model 3(参数|图片)在美国密歇根州撞上了一辆静止的警车,引来了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的调查。
3月18日,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正式宣布,该机构已针对27起特斯拉自动驾驶系统的安全事故进行调查,其中至少有3起是最近数周内发生的。
即便如此,马斯克对于自家的自动驾驶技术依然充满信心。3月6日,马斯克发推特称,特斯拉完全驾驶系统测试版已经发布,随后还公布已有2000名用户获得内测资格。他还在多个公开场合宣传特斯拉的自动驾驶。
事实上,这样的情况并非特斯拉才有,一些搭载了自动驾驶系统的国产智能汽车,在面对复杂的城市路况时,仍然状况频出,这让车主们面对自动驾驶技术时不得不小心翼翼。
看到这里,一定有人会说现阶段特斯拉的自动驾驶有安全隐患,这只是软件以及算法的问题,也从侧面验证了这款车的硬件实力确实很高,在自动驾驶功能之外,也能够提供更丰富的使用体验。
相信一定有不少消费者对于特斯拉车内智能化的配置以及应用赞赏有加,可是大家是否知道,当自己在体验这些丰富功能的同时,大家的个人隐私也会被一览无余。近日,特斯拉再次被顶上热搜。据报道,黑客为查看特斯拉车内摄像头的监控效果,将车内摄像头的拍摄画面提取了出来,并上传至社交媒体上。从公布的视频来看,车内摄像头能够清晰地看到车内驾驶员以及乘客的动作、姿态以及面部表情,不过由于后视镜壳体阻挡了一部分摄像头的视角,操作细节无法被记录到,后车窗的画面同样不能被记录到。
针对“特斯拉车内摄像头高清画面”事件,新华社评论“特斯拉应该明白,车内涉及的隐私不是你想采就能采!”新华社表示,“车内安装摄像头或许客观上在保证驾驶人和车辆安全等方面可以带来不少便利,但无论是什么程度的便利,都绝不能以随意让渡个人隐私和信息为代价。
车内摄像头是否必须默认出厂时即安装、安装后是否需要消费者签订同意书才能启用,启用时是否可以一次授权而不是长期授权,这些都需要企业说清楚。”,对于这个问题,以下是我们的观点:
一、特斯拉事件是以偏概全还是普遍现象
实际上,车内安装摄像头的车企并非特斯拉一家,国内造车品牌的蔚来、小鹏以及部分车头汽车厂商也有在车内安装摄像头的情况。
一般来说,车内摄像头主要承担两个工作,首先作为人脸识别验证驾驶员身份,高级一点的还会对应不同驾驶员匹配相关的喜好设置,理论上就是高级一点的手机 Face ID。第二个主要工作就是作为驾驶辅助的一部分,当车内摄像头监测到你开车犯困了,系统会报警提醒,此类“疲劳监测”的功能在传统品牌汽车上应用得也很广泛。
如果仅从出发点来看,车内安装摄像头绝对是一件好事,但是要实现这些功能,它的前提是要进行联网,因为车辆需要将这些信息进行反馈,然后进行大数据分析,这中间就要牵扯到数据传输的问题,怎么传,当然通过网络啊,这就自然而然的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即信息泄露的机会。
当然我们可以通过法律来禁止企业去这么做,但就像我们在使用手机时都会遇到这样的现象,自己在某购物App上浏览过的商品,会在其它App中以广告的形式出现,这就是大数据的厉害之处,也是个人隐私和喜好泄露的罪魁祸首。
所以,一切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当我们在享受科技带来的便捷时,也要承担个人隐私被泄露的风险。
二、新能源汽车未来发展之路该如何选择
有人说新能源未来发展之路应该主攻续航里程和充电效率,也有人说新能源未来发展之路应该主攻使用体验和自动驾驶,其实这一点和手机拍照是一样的,硬件决定相机下限,软件及算法决定成像上限。
所以在我们心里,续航里程只要能够达到1000km,就基本上与燃油车没有任何差异,并且我们也不建议把更多精力用在如何提升续航里程上,反而更应该在充电效率方面下功夫。其次,当解决了续航以及能源补充的问题后,消费者使用感受以及自动驾驶应该成为重点提升的地方。
总结:生活在这样一个信息化的互联网时代,我们每个人既是独立且封闭的个体,同时也是丰富且透明群体,中国有句俗话叫做,没有不透风的墙,我们不可能做到完全与社会隔绝,只能尽量减少自己隐私被泄露的概率。希望大家都能够从特斯拉事件中找到问题的根源,最大限度地保护好自己。在大家身边还有哪些车企存在侵犯个人隐私的行为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