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惊蛰,晓雨在朋友圈留下一句:蛰伏的我们,期待真正的春来到。
作为太平洋电影院线的市场负责人,晓雨思考如何在“特殊时期”同消费者保持温度和联系。
疫情给大多数行业带来冲击,对院线更是雪上加霜——全国1万余家影院,从除夕至今,已经停摆42天。
日前,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发布《电影院复工准备工作建议》,挑动了公众紧张的神经。
电影院到底能不能复工?多位资深院线人、影院从业者向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表示,目前来看情况并不乐观,恢复时间不确定,损失更是不可预估。4月,几乎就是“定生死”的关键时刻。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赵倩 王田
关门后的日常:
低价甩卖零食和电影卡
从2月中旬开始,晓雨就不断在朋友圈里安利自家院线推出的“超级大礼包”“电影小食铺”——原价35元左右的哈根达斯减价到29元;3瓶果汁、3瓶饮料,外加2袋薯片、2盒香菇片也被打包49元出售,价格是平日一半;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女神节”,大桶爆米花只卖3.8元……
除了影院常卖的小食,他们还便宜出售全国通用的电影卡。
每年,太平洋院线都会与一个品牌跨界合作打造春节档定制礼,照往年形势,不到正月初七就售空;今年他们又和黄老五合作定制大礼包,除了零食和会员年卡,还包含印有logo的独家款镭射挎包及超长鼠标垫。
疫情的出现打破了此前“上线即售罄”的状态,今年正月初七已过去一个多月,但定制大礼包还有2000套没卖出去。
晓雨透露,今年春节档他们院线全部直营店亏损1.63亿,在闭店没有收入的情况下,支出仍不断,线上促销的作用太过“杯水车薪”。
停业后的动作:
积极争取租金减免和补贴
春节前,湖南芒果影业下的多家影院也各自补充了十几万的货物,为即将到来的春节档摩拳擦掌。而现在,院线经理丁力只能眼瞅着这些积压库存发愁。
外界普遍认为线上售卖是电影院的“自救”,丁力苦笑“完全谈不上”,出售积压货品起到的作用至多是减少损失,“只能算是临时补救。”
2月25日阿里影业联合饿了么,推出“影院卖品外送”业务,以帮助影院降低卖品库存、缓解资金压力。包括万达影城、太平洋影城、博纳影城、金逸影城等近20个影管公司参与。
但售卖食品的作用微乎其微。“电影院主要的收入结构还是票房,卖小食品比不过超市也比不过电商,作用实在是太小了。”北京某独立影院经理刘刚感慨,“说餐饮业太惨的请看看我们。餐饮还能做外卖,但电影院真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这段时间,国内一知名院线的中层徐哲的主要任务,是挨家挨户去和影院的业主沟通,争取缓解各个影院的租金压力。
不同业主给出的优惠条件是不同的。有的是明确承诺,有的是需要上一级公司的最终决策,徐哲庆幸,大部分业主都表示在停业期间会给予他们房租上的一些减免。“当然私人业主是最难的,本身他们也很困难,所以我们也在积极争取。”
房租、人力,是影院行业最主要的两大成本支出,“在没有收入的情况下,控成本是最主要,甚至是唯一举措。”徐哲坦言。
如果从影院的角度考虑,他认为最直接的帮扶就是房租、物业费的减免,另外就是允许企业合理合法降低人力成本。“这个行业现在需要的是‘直接有效’的救助,否则中小影投基本熬不过去。”
复不复工的两难:
歇业有成本 开业没观众
刘刚所在的北京这家影院已经开了十年,虽然和房东关系不错,但对方很难许诺打折和减免。“一年房租是一千万,一个月80万。”他估算过闭店50天的损失,大约在400万-500万之间。
刘刚在心里是迫切期待开门营业的,只有早开工,才能早点见到资金回流。“所有补贴政策只能解一时之急。”
但即便复工,也有难题——行业恢复的缓冲期会持续多久?业内流传着影响会是N+2的说法,即停业N个月,影响再加两个月。
“就算政府允许复工,观众恐怕也不会马上回来。”徐哲注意到,
2月24日,新浪财经曾发起一次“你支持电影院复工吗?”的网络投票,结果显示,7.5万人参与投票,6.1万人投了“坚决反对”。
这也正应了晓雨和徐哲的担心:闭店时期并非“至暗时刻”,真正的压力是开店。
除了缓冲期的冲击,复工后影院还可能面临无片可放的境地。丁力说现在手里还有密钥的片子只有两部,就算开工,老片放不了,新片不上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