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前后影响的周期大概是6-12个月,这是社区零售业态一个很好的充分服务用户的时间窗口,特别是无人零售。”在楼下创始人张赢表示。疫情蔓延后,“无接触”成为零售行为中一个抢眼的关键词。为了预防传染的可能性,人们希望物品交接时尽可能少发生接触。这就给了无人零售重回消费者视野一个恰如其分的理由。
在张赢看来,疫情期间,用户习惯可能会发生三种变化:“第一,出于自身安全考虑,会选择更方便、人流没有那么集中的社区门口、开阔区域;第二,人们更偏好即时购买,需要缩短交易时间,需要更便利;第三,会有网上预定、到柜子提货的偏好,减少交易时间和等待时间。”
据记者了解,在社区消费人群中,无人零售的确有类似的表现。
家中小区内就有一家无人便利店的小庄告诉界面新闻记者,自从社区开始严格盘问出入后,她更不想去超市了。“本来现在出门就是一件有风险的事情,变得越来越麻烦了。”她所在的小区给每个居民配置了出入证,进出大门需要查体温。
为了配合规定、也为了省事,她把一部分的购物意愿分配给了楼下的无人便利店,除了生鲜、蛋肉类,常见的饮料、零食都会在这里购买。“其实过去也用过,但最近买的次数会变多一点。”她说,“避免接触倒还好,主要是比较方便。”
除了社区用户,无人零售在这个特殊时期也发挥了较往常更大的价值。
2月2日,一家无人超市在武汉火神山医院开始营业。据报道,这家超市由湖北中百仓储和阿里巴巴旗下淘鲜达团队合力搭建,整个过程只用了不到5小时。
从小范围来看,这是一家严格意义上的无人超市:没有售货员和收银员,消费者从挑选到购买全程自助,结算处也是扫码支付。不仅是这一处,据淘鲜达向媒体透露,未来在雷神山的24小时超市也将采取同样的形式。
据张赢介绍,从正月初二开始,在楼下公司留京的员工也开始为协和医院补货,包括牛奶、酸奶、方便面、瓶装水等带包装的方便速食物资。
对于这些特殊场景而言,无人零售的存在减少了与人接触的机会,直接降低了感染风险。
不过,现在的无人零售和过去一样,除了消费环节,前置所有程序仍旧无法做到完全“无人”。那么从仓库到配送车再到便利柜,无人零售怎么保证自身的卫生安全?
据介绍,在楼下的方案是对所有的仓库、配送车、配送工具、便利柜等,进行日均数次的消毒液喷洒消毒,员工上岗前则需要全身喷洒消毒和检测体温,以及佩戴口罩、一次性手套等防护措施。
尽管张赢对行业报以乐观,但这似乎还只存在于社区零售,因为防控期间这里仍有人流相对频繁地来往,能够保证一定客流。如果要讨论更广泛的消费场景,行业中有人不这么认为。
杭州宗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宗盛”)是娃哈哈集团于2016年成立的自动售货机公司,负责娃哈哈自动售货机这一终端设备。
“这次对无人零售的考验,分场景、分消费对象。”宗盛副总裁郑飞告诉界面新闻记者,“社区零售这次肯定会跳跃性发展,但如果在品类选择及数据流程上没做好,还是成为一阵风。”
此外,郑飞认为,疫情之下封城封道对自动售货机行业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已有点位机器休克式停运营,缺乏补货、运维,也没有人消费。机器上线率及平均日流水估计挫降60%之高,很多机器均为零流水。
“不要以为冠状病毒来了,无人零售又站在风口上了。告诉你,没有漂亮的销售及赢利数据,没人会来投你也没人会来收你。”他说。
无人零售上一次站在风口上是2017年。这一年开始,无人零售逐渐演化出无人货架、无人便利柜和无人超市三种形态,果小美、猩便利、缤果盒子、F5未来店、小麦铺等创业公司一时获得瞩目无数,每日优鲜、京东、苏宁、顺丰等各行业巨头也纷纷入局。
据媒体不完全统计,仅2017年,全国无人零售货架就累计落地2.5万个,无人超市累计落地200家,无人零售市场累计融资超40亿人民币。其中,仅猩便利一家,在2017年两个月之内就融资五亿左右。
但不出两年时间,大量的资金链断裂、撤点位、裁员现象将这个行业掩埋——而今真的是它重获消费者青睐的窗口期吗?
张赢的想法是,“无人零售会在这个窗口时间内,不断渗透社区、培养客户,因为用户在交易时间上的容忍度变低了,在商品种类上的容忍度变高了。”
或许如此,但等到防控期的标签被撕掉,无人零售仍旧要面对SKU调整、运维效率等一系列让它真正能够长久走下去的现实问题。
原标题:“无接触”成购物关键词 无人零售能重回风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