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结束的2020跨年晚会角逐场中,异军突起的B站重新定义了优质晚会的新概念,从古典音乐到网络流行,从交响乐到游戏战歌,除了有情怀有结构有故事有细节之外,更重要的是与用户站到了同一阵营的晚会定位和内容策略,以至于挖掘出了音乐真正的的影响力和感染力。
以用户为中心,回归本质,或许在泛娱乐所有领域都是破局之道。与用户走过了“七年之痒”的唱吧也站在了每一个音乐人和用户的背后,再次喊出了“造梦”的口号。唱吧音乐集团创始人兼CEO陈华低调两年后再度公开发声,基于对音乐市场的洞察和了解,发布了战略规划,将这款以在线K歌功能而爆红,七年间纵横线上线下KTV布局的品牌,再次推到了市场焦点。
娱乐边际模糊,用户需求多变,社交媒体爆发,面对瞬息万变的泛娱乐市场和更加重口难调的受众群体,哔哩哔哩和唱吧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强化用户的选择和喜好。各有动作,却殊途同归。
伪繁荣真快餐,泛音乐推波助澜
2019年7月,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音乐产业促进工作委员会首次发布《2019中国音乐产业发展报告》,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数字音乐产业通过内容创新、结构整合、模式共享等措施,发展愈发繁荣,总产值达到609.5亿元且增长潜力巨大。其中,真正围绕中国数字音乐产业核心层产值仅为129.2亿元,而围绕“音乐”核心,满足用户听唱看玩等多种需求的泛娱乐数字音乐产业产值为480.3亿元。
音乐产业在数字上的繁荣让很多人欢欣鼓舞,然而我们必须认识到的是,过去的十年是音乐市场乃至娱乐产业被迫转型的十年。被互联网、流量、短视频、版权反复冲击的音乐行业,一直都在寻求破圈之道。中国的音乐市场在互联网速度的驱动下跑的太快,铺天盖地的同时,并有真正找到方向与良性发展的模式。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至今,娱乐圈的本质思维并未发生变化:聚集流量、导入流量、变现流量。这种明星流水线的生产方式聚焦到音乐市场,却演变出另一种模式——依附于“附加价值”之上的顺水推舟。
成名于“造星时代”尾期的周杰伦,靠版权购买获得了一大波付费流量,而这之后他却开启“炫妻狂魔“模式,更多精力回归家庭;好声音”节目持续走低,靠背后故事来吸引粉丝的“综艺时代”已行不通;网络歌手各种晚会频频现场翻车,徘徊在“野生”和“主流”之间,抖音撑起的流量时代接近尾声……市场青黄不接,音乐已死了吗?
造星时代到流量时代,音乐逐渐背景化
从1986年128名华语流行音乐歌手,合唱一曲《让世界充满爱》,到2020年嗨典现场,唱吧独家发行的《野狼disco》引发全民狂欢。音乐市场被众多因素推动前行,从造星的音乐黄金时代开始,经历了选秀、综艺、流量三次巨变,被众多从业者和粉丝“唱衰”。音乐如果真的已死,那什么才是“活着”,回顾发展的三十余年,不难看出背后的趋势。
三十多年前,港星北上、台星西渡,第一次为大陆人带来了音乐“黄金时代”的概念。歌星由唱片公司和音乐公司挖掘推出是音乐商业运营的传统方式,轰动一时的四大天王正是造星时代的映射。从“天王”这个称呼不难看出当时的娱乐圈所构造出的“明星概念”——让粉丝崇拜、仰望、追逐。
【选秀+音乐】
2005年对于盛产“天王天后”的娱乐圈来说,是一个破圈之年。以325万短信投票夺得冠军的李宇春掀起了音乐圈的粉丝化巨浪。与此同时,形形色色的选秀节目取代了星探成为当时发掘新人的重要途径。但打着“音乐梦想”站在台上的她们,是个人台风和观众缘的综合产物,音乐并不是第一评判原则。
【综艺+音乐】
各式各样台风的选秀艺人充斥着大众视野时,边际效应凸显,很难再有一个偶像可以复制2005超女的光环。《中国好声音》应势而生,将观众的焦点聚集在“演唱”本身。与后续的《歌手》、《明日之子》、《创造101》、《中国有嘻哈》等综艺相同的是,这些选秀更多强调的是“秀”而非“选”,大量节目堆积也使得可挖掘的“素人”越来越少。
【流量+音乐】
与综艺时代同时进行的,是站在互联网的肩膀上快速发展的“流量时代”。在任何平台上搜索2019十大歌曲,除了流量艺人,就是流量 “神曲”。《学猫叫》、《沙漠骆驼》、《生僻字》……那些甚至你没听过的歌手,却传唱出《同桌的你》这样流行度的歌曲。值得寻味的是,朗朗上口的歌词、符合潮流的概念,洗脑的旋律……不过是平台编辑根据数据算法推送到你眼前的“猜你喜欢”罢了。
从“造星时代”到“流量时代”,看似十年一个流行的音乐市场,其实有着自己发展的年轮。过去的音乐行业,太把“想火想出名”当回事了,音乐本身则沦为配角。就好像都抖音的15秒BMG(背景音乐),只不过是表演者成名的台阶,手段,甚至不过是粉丝、流量的入口。音乐行业的BMG化(背景化)只不过是一角冰山下巨大的基础现状。
群“嗨”时代到来,音乐终将回归本质
纵览上千年音乐发展,从毫无意识的哼唱,到五线谱的发明;从平平仄仄的制度严谨,到浪漫派打破规则将边界拓展;从现代音乐打破常规使人们重新认识音乐,到电子乐追求音色放弃旋律和节奏;从合成器的发展使音乐人致力于探索更多声音,到推崇纯净音质的“不插电”。随着更多可能性的产生,抛开将音乐本身的“神话”、“价值”之后,我们对音乐的关注回归音乐本身,音乐已然自由。“让好的音乐真正从用户之中产生,成就用户就是成就自己”陈华在与音乐和用户走过七年之后,做出了自己的判断。
的确,进入现代化之后,所有的艺术创作都面临着改变,都在逐渐“去中心化”。而音乐更应该服务于每个用户,回归于每个平常人。以“唱吧”为首的在线K歌平台的火爆正是在这个趋势下的互联网产物。据官方数据显示,2012年5月,“唱吧”一经上线便超过了微信、QQ和微博,位于苹果应用商店第一位,第10天下载量就达100万。
与其说“音乐已死”,不如说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音乐真正回归了常态”。 唱吧的布局或许为未来音乐的发展提供了一条路径选择,从想唱就唱的唱吧App,到700余家分别各地的唱吧麦颂KTV,从170万支麦克风,到两三人小聚的咪哒迷你ktv。每个人都能演唱,都能进行专业的修音、编曲,都能拥有自己的词曲、拍摄自己的MV,甚至都能一键发行,是唱吧在“嗨典”所发布的,为了让音乐回归用户而做出的努力。
例如,一键修音避免了因过于关于技巧的雕刻而忽略了歌唱者情感的专注;水星发行为每个音乐爱好者提供了免费的全网一站式发行服务;视频录制和编辑为更多元的音乐展示提供了新的升级;即将上线的“弹唱”功能也为音乐创作增加了更多可能……唱吧通过多年的努力,一步一步为了降低唱歌的技术门槛,拓展了唱歌空间,激发网友的在音乐方面的潜能。
其实这种“去中心化”,给了每一首“平凡”的音乐更多的可能,让每个音乐爱好者都有成为音乐内容创作者的可能,让音乐回归情感最自然的抒发。每个人都应该拥有平等的,打造自己音乐的机会。这样,下一个毛不易将有更多被我们发现的契机,而下一首《野狼disco》可能就来自你的哼唱。正如陈华所说,“玩"才是对音乐真正的态度。
让音乐更好“玩”,是唱吧现在和未来的发展规划。“我们通过七年的时间,站在每一个音乐人身后,不断布局线上线下的K歌生态圈,软件硬件相结合地为每一个音乐爱好者打造玩音乐的渠道和方式。”陈华表示:“成就用户就是成就自己,高速公路已经铺好,我们期待下一个音乐十年的到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