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适合独角兽发展的城市名单出炉
《2019国际独角兽生态研究报告》发布
独角兽企业的诞生是否出自偶然?从创业生态环境的角度出发,有的城市更容易诞生且持续诞生独角兽企业,除了经济实力的天然加持、教育资源的沉淀、资本力量的聚拢之外,还有哪些因素在合力发挥作用呢?
城市的单一优势或许对其创业生态发展具备一定影响力,但从长远看来并不足以支撑其长期培养独角兽企业与准独角兽企业,独角兽企业与准独角兽企业的持续发展受到一座城市的经济、教育、资本、产业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这些城市因素同时又与独角兽企业与准独角兽企业数量、领域分布、成长速度等因素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内在协调共生系统。
10月26日,《2019国际独角兽生态研究报告》在「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上正式发布,基于报告,微链对统计出的167家全国独角兽企业所在城市做了全面研究,深入挖掘影响独角兽企业诞生与成长的各项关键指标,基于公开信息选取基础数据,将「城市独角兽生态指数」整合为6大维度:独角兽密度,顶尖企业强度,优质人才强度,引领型机构关注度,新兴产业强度,创业城市认可度。
为“最适合独角兽企业生长的城市”搭建综合评估体系,通过计算公式给城市打分,找出10座最适合独角兽企业发展的城市,输出《中国城市独角兽生态指数排行榜》。为创业者的择城奋斗、城市优化创业投资环境等方面提供参考。
经统计研究,北京创投活力与双创生态优势显著,在各维度都呈现较大领先。北京的城市独角兽生态指数综合得分为90.83,以较大优势领先所有参评城市。得益于政策、人力、技术、资金等先天优势,北京已形成相对完善的创投生态体系,无论是经济水平、文化发展、创新环境、产业基础还是人才基础,在各个评判维度上北京都拥有绝对优势。
作为全国最大的创业者聚集地,北京不仅拥有四大银行、中石化、中国人寿、中信集团等世界500强企业,中关村还集中了联想、百度、网易北京研发中心、腾讯北京总部、新浪、亚信科技、滴滴总部等企业,几乎凝聚中国互联网半壁江山,其对创新人才与资本的吸引力也始终位居全国首列。
北京的资本关注度遥遥领先,深圳科创投入较多,新兴产业强度领先多数城市;新一线城市与准一线城市在独角兽生态竞争力上的差距逐渐缩小。前五名还包括上海、杭州、广州和深圳。
杭州是前五名中唯一的新一线城市,与上海的差距在逐渐缩小。依托早年的浙商基础以及近几年的互联网创业潮,杭州的创新创业热情达到又一个历史峰值,不仅诞生了海康威视、阿里巴巴等全球化集团,个推、兑吧、云集、51信用卡等成功上市的独角兽企业,还拥有蚂蚁金服、阿里云、丁香园、零跑汽车等仍在快速发展的独角兽企业。此外,南京、武汉、苏州、成都和天津等新一线城市也在迎头赶上,近年在政策支持下,南京的创业城市认可度不断提升,直逼北上杭深。
独角兽密度主要由独角兽数量体现,一座城市的独角兽企业数量可以反映出城市的经济活力、资本活力与人才吸引力。顶尖企业强度主要由世界500强企业数量体现,500强企业数量不仅反映城市经济实力,还综合体现城市的经济开放程度与营商环境。
独角兽企业扎堆于“北上杭深广”,城市间马太效应依然明显。在独角兽密度指标中,北京以91.9分位居榜首,拥有64个独角兽企业,上海、杭州、深圳和广州紧随其后,分别拥有独角兽企业36个、29个、14个和6个。独角兽企业普遍扎堆于北京、上海、杭州、深圳和广州五座主要创业城市,将近90%的独角兽企业被这五座城市瓜分,剩下10%的独角兽企业零零星星分布在10来座城市里。估值超100亿美金的超级独角兽中,北京有5个,杭州3个,深圳1个;此外,近一年以来北京有几个超级独角兽成功上市:小米,新美大,爱奇艺等。
北京坐拥53家世界500强企业,占世界500强总数的10.6%,占中国企业入围数量的44.2%。顶尖企业强度指标中,北京以53家位居第一,上海、深圳各有7家并列第二,杭州、广州各有3家,并列第四。作为经济营商环境最优良的中国城市之一,北京世界500强入围企业数量连续6年位居世界城市榜首,巨头企业总部数量连年攀升。同时吸引苹果、特斯拉、惠普等知名跨国公司研发总部,以及微软创投加速器、中美创新中心、戴姆勒中国创新孵化器等国际先进孵化器和创服平台落户。北京总部经济创新能力日益提升,已成为区域“高精尖”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力量。
人才是创新列车的引擎,吸引优质人才聚集的地方更容易出现多个独角兽企业。各城市的高等学府数量、互联网创业氛围、国内外人才引入政策的不同,导致城市与城市之间人才与资本的吸引力存在较大差距。优质人才强度指标主要由“顶级教育资源密度”、“人才吸引力”和“本地人才实力”构成,三个二级指标将综合反映城市创新引擎的马力。
北京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放缓,首次呈现负增长;杭州超越北京成全国第一人才洼地。新华网 2018 年 11 月报道,2017 年北京常住人口规模就出现20年来的首次负增长,比 2016 年减少 2.2 万人,房价、生活成本、落户问题、 异地子女高考问题、环境问题等,都是不少外地人离开北京的重要原因。而据猎聘数据统计,2018年北京的高端人才净流入率为-0.16%,呈负增长趋势。
北京、上海和南京的顶级教育资源密度分列前三,得分分别为94.48、71.03和69.66。“国千”青年项目入选人数前三为北京、上海和武汉。北京聚集了清华北大等诸多世界级高水准大学,人才基因优势显著,既自带人才输送,又因本地人才的聚拢而吸引更多的外地人才,在人才效应方面自发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为北京的创业生态打下坚实基础。
上海和南京拥有同济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高等学府,在教育资源方面也颇具竞争力。杭州的高等学府数量虽不多,但凭借头部企业光环、政策辅助等因素,杭州依然对全国乃至世界各地人才产生巨大吸引力。2018年,杭州以10.47%的高端人才净流入率位列第一,值得一提的是,宁波位列第二,净流入率为10.22%。今年浙江省经济总量逐步攀升的同时,对各地人才的吸引力也在同步提升。
经微链调研,投出独角兽企业数量排名TOP50的投资机构在投资市场具有一定风向标作用,我们将这些机构定义为“引领型机构”。引领型机构关注度主要通过“引领型机构投资项目次数”体现,旨在反映优质投资机构对各城市创业项目的参与热情,侧面展现城市的创新创业动能与势能。
北京吸金优势难以撼动,持续引领全国创投发展;沪深杭你追我赶,资本招揽力不相上下。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广州等热门创业城市是全国投资机构的布局重地,吸金力相对较强,新兴产业效应明显的城市如南京、成都、苏州等,对资本也拥有较强的招揽能力。北京以99.94的分值夺得引领型机构关注度第一名,与第二名的上海拉开超过20分差距,无论是投资机构数量、项目获投次数还是资金总量,北京的优势都难以撼动。
据观察,独角兽企业大多诞生于新兴领域,并且头部企业会感染一个城市的创业氛围,一个新兴领域在诞生独角兽企业之后,还会逐步形成以头部企业为中心的战略性产业集群,在集群之下不断延伸产业优势,带动尾部企业更快成长。
新兴产业强度主要由“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与“R&D占GDP比重”两组数据构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反应了城市在产业战略规划上投入力度以及阶段性成果,“R&D占GDP比重”反应了城市对科创的重视程度与相对性投入。
北京R&D综合强度全国第一,深圳战略性产业原始强度较多领先其他城市。作为首都,北京经济实力雄厚,文化包容性强,其在创业生态上也更“百花齐放”,因此,北京创业企业领域分布较为均匀,比其他任何城市都相对丰富多元。
深圳在新兴产业强度指标上得分99,位列第一,彰显硬科技之城的风采。深圳经多年耕耘,早已建立起相对成熟的智能硬件产业链,其创业项目在金融、硬件与电商领域呈现均匀分布。二级指标中,深圳2018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9155.18亿人民币,R&D占GDP比重达到4%,与上海并列第二。
杭州电商领域的高歌猛进,信息技术领域的蓬勃发展,都与阿里巴巴的存在密不可分。无数相关行业人才与资本会为了阿里巴巴来到杭州,即便离开,也会在另一个地方创建或扶持与阿里有着相似脉搏的企业。
创投圈对城市的“认可度”也是衡量城市创业生态的重要指标。以微链APP城市创投圈人群活跃程度为主要参考,对各城市的「创业城市认可度」进行综合评估。
北上深杭创投人群活跃度最高,北京居首,杭州与上海不相上下。北京的文化包容性全国首屈一指,天南地北无论是谁来到这里,都能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一隅,其在政策、信息、人才等方面的高效聚拢极大助力创新思维的活跃,创新思维又回过头来反哺创业生态。
上海是一座更“务实”的城市,在新兴产业领域相对缺乏超级独角兽的光环加持,杭州近年在政策、资本、人才和头部企业的支持与带动下,创业氛围水涨船高,创投圈活跃程度位居全国第二。从城市发展潜力看,成都、苏州、南京和天津均具备较大上升空间,越来越多的创新人才开始向这些新一线城市聚集。
附·城市独角兽生态指标体系
研究将「城市独角兽生态指数」分为独角兽密度、顶尖企业强度、优质人才强度、引领型投资机构关注度、新兴产业强度与创业城市认可度这6大维度,选取10组基础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调研的基础维度数据为自变量,以最终分数为因变量,通过线性区间函数将各维度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使之以60-100之间的分数进行呈现,最后通过加权为各城市进行综合打分。
研究基于中国独角兽企业榜单,以拥有独角兽企业的城市为主要研究对象,最终输出「城市独角兽生态指数」总分top10城市名单。候选城市包括:北京、上海、深圳,杭州,苏州,南京,武汉,广州,天津,成都,常州,沈阳,赣州,宁波,无锡,合肥,香港。基础数据来源主要包括:1. 政府官方数据,如政府公报、统计年鉴等,相关政府部门发布的报告或相关文件;2. 猎聘、腾讯等高公信力研究机构基于大数据、连续性年度数据发布的相关报告;3. 微链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