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企业数字化转型已经是各行各业的共识,其中云计算则扮演着核心基础设施的角色。“云计算已经成为数字基础设施的重要部分,未来要把高技术的云计算回归成传统的产业,未来不上云就是落后的,上云会是传统企业的标配。”
2019年10月12日,IDC中国区助理副总裁武连峰在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主办的“中国智能化转型与技术创新高层研讨会”上提到。这次会议还正式对外发布了《中国云计算产业发展白皮书》(下称“《白皮书》”)。
过去数年内,在企业、政府的双重推动下,国内云计算的产业规模不断增长。综合信通院、IDC等研究机构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云计算产业规模达到962.8亿元人民币,较2017年增长39.2%,2019年产业规模则预计超过千亿,达到1290.7亿元人民币。
从区域角度看,华北、华东、华南是中国云计算产业发展的主导区域,其中华北地区份额最高,占23.1%,华东和华南份额各占21.7%、20.2%。这主要是因为这些区域集中了中国主要的互联网企业和金融、消费品、制造等行业用户。
从行业角度看,云计算的用户目前主要集中在互联网行业。2018年互联网行业的云计算规模达到60.3%,此外,交通、金融、电信、能源等行业的云计算规模也开始占据一定份额,分别为7.8%、6.2%、5.7%和5.5%。
尽管国内的云计算产业在快速增长,但值得注意的是,产业规模与欧美国家仍然存在较大差距。2018年,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仅相当于美国云计算市场的8%左右,而同期中国的GDP约占美国GDP的66%。
此外,横向比较来看,中国企业的上云率还处在较低水平。据麦肯锡等研究机构的数据显示,2018年美国企业上云率达到85%以上,欧盟企业上云率也在70%左右,而据中国电子学会等组织和机构的不完全统计,2018年中国各行业企业上云率只有40%左右。
IDC等研究机构的调研显示,影响国内企业上云最普遍最核心的制约因素在于云计算的安全性和数据隐私保护。为了打消企业的这类顾虑,《白皮书》建议,可以在软、硬件和管理三个方面加强安全措施建设:一方面制定针对云计算安全的分级保密制度,对云端数据在服务可用性、数据机密性和完整性、隐私保护等形成特定行业安全标准和使用规范。另一方面则是强化软、硬件安全工具的创新、开发和应用。
《白皮书》认为,随着5G、边缘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和新应用的推动,未来中国云计算产业规模还将继续增长。综合信通院、IDC等研究机构的公开数据,预计2023年,中国云计算产业规模将超过3000亿元人民币,而来自政府和大型企业的上云率将超过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