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技术转移行业政策利好不断。2017年9月,《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建设方案》出台;2018年6月,科技部出台《关于技术市场发展的若干意见》,发展技术市场和构建技术转移体系的战略规划和政策框架渐趋完善,技术转移市场发展不断提速。据科技部火炬中心统计,2019年上半年,全国共签订技术合同147100项,成交额为7239.0亿元,同比增长9.8%和23.6%,全国技术市场呈现良好发展势头。在科技创新步伐逐步加快和体制机制改革日益深化的时代背景下,技术转移市场在加快扩容的同时,也显露出如下行业发展趋势。
一、开放化
多年来,我国技术转移主体多元,市场资源分散,“孤岛”现象突出,造成技术转移行业整体运营和服务效率低下。《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建设方案》指出,“建设统一开放的技术市场,构建互联互通的全国技术交易网络。”几年来,我国各级政府在推动打造统一开放、互通互联的技术市场和技术转移网络方面出台了不少举措,促进了行业资源共享和统一开放的技术市场的加快形成。一些全国性社会化技术转移机构也积极探索开放化运营模式创新,促进行业服务资源的互动和整合。如全国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线上服务系统采用了开放式构架设计,实现了技术成果、人才信息和技术需求自由录入、优选推介,平台线上体系在应用一系列自主研发的大数据技术成果的基础上,实现了供求开放互动、开放吸纳外部资源、业务智能对接、服务智能配套、流程规范监管。
二、平台化
技术转移平台是服务于技术转移市场的开放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高效运营体系,具有开放、协同、共享、赋能、共赢的高效运营机制优势。技术转移活动涉及的管理运营环节复杂,需要整合的资源浩繁巨大,因此,向资源聚合力强、需求响应快、利于开放运营、规模效应好、利于发展一体化运营的平台化发展,是技术转移行业发展的明显趋势。近年来,我国全国性、区域化、地区性、分行业、分领域的各层级各类技术转移平台获得较快发展,呈现出集约化和多元化发展格局。
三、专业化
科技部出台的《关于技术市场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推动技术市场服务机构市场化专业化发展。大力发展一批社会化的技术市场服务机构,采取市场化运营机制,吸引集聚高端专业人才,提供专业化服务”。近年来,我国第三方专业化、市场化、社会化技术转移机构迅猛发展,技术转移服务领域不断拓宽,服务模式创新日益活跃,定制化、细分化服务不断发展,政府对专业化服务机构的培育力度和专业人才培养力度也在不断强化。
四、一体化
推动技术转移服务线上线下一体化建设,打造智能、便捷、配套、高效的全链条服务体系,也是技术转移行业一个值得关注的趋势。一方面,表现在网络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互联网+时代,技术转移机构纷纷利用互联网+迅速扩展线上业务和互联网运营比重,使业务周期和资源聚合速度大大加快,服务项目拓展,需求相应加快,效率大大提高,运营成本下降。另一方面,技术先进的线上系统,也需要有项目执行和承载能力强的线下专业团队和高水平专家团队为依托。如全国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自上线运行起,就制定了线上线下建设并重的发展策略,组建了多达50多人的技术经纪人专业团队和3000+覆盖广阔行业领域的权威专家团队,构建起线上线下一体化科技创新服务体系。通过线下专业团队的精心培育,在需求精准挖掘、定制化服务、延伸服务、后续保障、项目落地、服务质量监控等方面形成了独到专业优势。
五、大数据+
科技创新过程和市场运营全流程的大数据是技术转移行业的聚宝盆,其间蕴藏着大量有助于推动服务机构项目拓展、技术创新和运营优化的高价值信息。随着大数据开发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嗅觉敏锐的技术转移机构开始加快技术转移大数据开发应用步伐。全国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自2017年初起,就开始打造以“互联网+大数据+科技服务”为模式的全新运营服务体系。目前已构建起包括技术成果数据库、技术需求数据库、知识产权数据库、专家人才数据库、创新政策数据库的数据库体系,并正在抓紧构建和完善创新过程数据库和中观经济数据库。其专利数据库覆盖全球104个国家1.3亿条专利,每年更新达2000多万条,为提升公益服务水平和数据深度开发形成强力支撑。
六、协同化
注重融合发展和协同创新也是技术转移行业发展的新趋势。近年来,我国技术转移领域军民融合、产学研金政服协同创新发展迅速,相关平台建设、网络建设和运营模式创新活跃,区域性、地区性、高校院所以及全国性技术转移联盟纷纷创建。有关官方统计显示,11个国家技术转移区域中心与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 各地技术转移服务机构以及技术交易网络平台,加强协同合作与交流,积极探索技术转移新模式,带动形成技术转移服务新业态。2017 年,京津冀三地合力打造协同创新共同体,发挥京津冀技术转移协同创新联盟的促进作用,在专业化平台建设、项目供需对接、知识产权运营等方面成效突出,三地共签订技术合同 98189 项,成交额为 5237.08 亿元,同比增长 13.78%,占全国技术合同成交总额的 39.01%。
七、国际化
技术转移本身就是一个没有国界的科技服务领域,技术转移机构的服务能力与汇聚全球科技创新服务资源的能力成正比。《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建设方案》指出,“加速技术转移载体全球化布局。加快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建设,构建国际技术转移协作和信息对接平台,在技术引进、技术孵化、消化吸收、技术输出和人才引进等方面加强国际合作,实现对全球技术资源的整合利用。加强国内外技术转移机构对接,创新合作机制,形成技术双向转移通道。”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科技创新、科技服务和技术转移也加快了全球化步伐,技术创新竞争的竞合趋势越来越明显,先进技术成果的供求对接越来越打破国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技术转移全球合作的双向需求越来越旺盛。国内许多社会化、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也纷纷加快国际技术转移服务网络布局。 如近年来全国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不断扩大国际合作,开辟多种渠道吸纳、聚合国际科技创新资源,布局技术转移国际合作网络,目前已与韩国、日本、意大利、匈牙利、德国、芬兰等国家的技术转移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在美国设立了技术转移分支机构,携手开展国际技术转移服务,是世界著名技术转移公司德国史太白中国区主要合作伙伴,拥有世界各国1000多个国际技术转移合作点资源,成为北京市政府认定的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作者简介:
高蓝星
八月瓜副总经理,原中国信息报副总编,高级记者,2007-2016年国家统计部门官方评论主要执笔人。
其新闻作品多次在中国经济新闻大赛和中国产经新闻好新闻评选中荣获一、二等奖,新闻作品多次被国家级权威媒体转载。2016年后进入科技服务业,在科技创新战略和政策、科技服务、技术转移、知识产权等领域做了大量专题研究,撰写了一系列有行业影响力的分析文章和研究性文章,在技术转移和科技创新一些热点课题研究方面积累了较深造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