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作为“数字经济”大省,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如何推动数字农业建设真正落地?面对消费末端传导而来的产业革新压力,传统农业产业如何借力“大数据”实现逆势突围?东西部协同合作大浪潮中,数字化农业又能起到怎样的推波助澜作用?
8月底,一场聚焦数字经济赋能乡村建设的“县域农业产业发展与数字乡村研讨会”在浙江桐庐召开。来自国内20多个县市的有关领导、部分高校专家学者、数字农业从业者等齐聚富春江畔,共话数字乡村发展大方向。
研讨会上,在数字经济的大浪潮中,代表着数字乡村建设不同方向和进阶的桐庐、平湖和榕江三地的政府领导作了典型案例分享。
桐庐运用互联网营销模式探索农民增收,平湖侧重智慧大脑推动农业产业转型,榕江则借力浙江资源和模式寻找扶贫产业发展突破口……
探索富民增收模式,颠覆传统农产品产销路径
从农耕时代开始,农业一直是非常传统的行业。长期以来,在小农经济的格局下,我们的农业产业一直处于自产自销,自给自足的发展常态下。以前从未有人会料到农业也可以和工业一样进行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
桐庐在2013年迈出了农业产业化运营的第一步。
作为“数字经济第一城”杭州下辖的一个县,桐庐并不满足于长期屈居于“杭城后花园”这一发展状态下。当年也成为了桐庐探索农产品电商化发展之元年。翌年,当地开始布局电商公共服务。经过六年的谋篇布局,如今的桐庐已凭借数字技术,通过助推农产品特别是生鲜产品上行,探索出了一条富民增收、创新农业业态和营销方式的新路子。
在旧县街道母岭村,几乎每家每户的门上都贴着二维码。只要手机扫一下二维码,就能购买桂花酒、桂花糕、桂花麻糍等农产品。据不完全统计,母岭村415户农户中,有近一半已成为网店店主。
可以说母岭村凭借这一张张二维码实现了它的华丽转身。
在经历改革开放初期买卖桂花苗木躺着赚钱的疯狂期后,等待他们的是苗木市场价格的大跳水。原本的支柱产业萎靡不振,从前的“发财树”成了“累赘木”,村民甚至动起了砍掉祖传苗木的念头。转机始于2016年,桐庐当地电商安厨和母岭村达成合作意向,由后者打造一条以桂花为主的“母岭香”产品线,并打响桂花产业品牌,实现全链条发展。
是年年底,“母岭香”牌商标注册成功。这意味着,母岭村所有的桂花系列农产品,都将统一以这品牌与世人见面。 安厨团队从品牌形象、产品形象的设计和包装上也下足了功夫。
“我们的桂花产业,通过电商焕发新的光彩,也让村集体从负债190多万元实现扭亏为盈,去年增收200万元,比2016年增长了20倍。”母岭村党总支书记邵双贤说。
“脑洞”一开天地宽。如今,母岭人的眼光放得更远了,他们发挥丰富的桂花资源优势,继续做长做强桂花产业链,大力发展休闲农业、民宿经济。“在可期的未来,母岭的发展将实现质的飞跃,村集体收入将大幅度增加,更好助力乡村振兴。”邵双贤说。
在城南街道仁智村,当地村民引以为傲的特色小吃“酒酿馒头”经过产业化运营后,摇身一变成为了拥有独立品牌的“仁智”牌馒头。当地村民告诉记者,他们并不满足于此,下一步,他们将在已开发的酒酿馒头产品基础上,开发打造包括牛奶馒头在内的三款特色馒头产品,并从产品包装、拓宽销售渠道、品牌打造等方面着手,打响“仁智馒头”这一品牌。
放眼桐庐,该县近年在政府主导下,充分利用和调配市场因素,强化和安厨、阿里云等创新型企业的合作,为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包括公共服务、流通服务、数据服务和创业服务等在内的一条龙服务。
县政府层面还力推动“小县域大数字”建设发展。在农业农村领域,当地打出了一套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的组合拳。2018年,桐庐提出了实施“蜂茶药果”四大主导产业振兴三年行动。目前全产业链总产值达到了37.6亿元,培育了1005个新产业新业态主体,吸纳16.32亿元社会资金注入全县101个空心村发展项目。
应用数字信息技术,推动农业全产业转型升级
100%和60%
这是平湖在打造农业“数字大脑”系统化工程背后的两个强力支撑数据。分别指该市政务云部署和农村移动物联网应用分别达到100%和60%。
这个成绩在浙江,乃至全国的县市中也是非常显眼的。为何平湖的成绩如此亮眼?平湖市副市长沈志凤给出了答案:“我们在全市层面做好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并且通过试点示范的形式,推进农业农村数字化转型,加上政企协同合作,通过项目支持,朝着打造数字乡村发展先行区的方向努力。”
据了解,目前平湖已相继开发应用了农资监管系统、农业应急指挥系统、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现代农业地理信息系统等52个系统平台和信息化平台。而这些平台的投入和运用,为平湖的农业“数字大脑”提供了强而有力的智能支撑。
更为可喜的是,今年6月,平湖市政府和安厨及阿里云浙江公司三方共同签署了“平湖市数字农业合作项目框架协议”,由这两家企业承担推动平湖农业农村数字化转型,打造数字乡村发展先行区的重任。未来三方也将共同建设平湖市农业大数据中心。
阿里云浙江总经理肖文珍在会上作了表态,阿里云致力于通过构建农业数字大脑助力数字乡村建设。他说,无论是在建设农村“雪亮工程”、农村生态系统监测、农村人居环境综合监测和加快推广“最多跑一次”上,还是在建设农民新技术创业创新中心、创新农村普惠金融服务、提供农民在线培训服务上,农业“数字大脑”未来都大有可为。
“我们探索开发了数字乡村‘3+2+N’建设模式,即互联网、物联感知网、政务网这三张智能感知网;阿里基础平台,数字乡村保障体系这两大基础保障,还有围绕着乡村政务、农业和养殖等板块建设N套信息化系统应用。” 肖文珍介绍说。
作为数字农业的先行者,平湖在搭建农业产业数据共享平台的同时,在全市范围内建成5个涵盖蔬菜、食用菌、林果和水产产业的物联网示范基地,并实现了网格化经营模式,全市共培育了95家农产品电商主体,172个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点,实现了农产品网上销售额2.4亿元。
“我们积极引导发展‘四新’经济,推进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在农业领域的广泛应用,推进农业转型升级。”沈志凤强调。
把目光投向浙江全省,作为数字经济强省,浙江农村信息化起步较早,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较为完善,农民信息化素养较高。省政府副秘书长蒋珍贵在此次研讨会上透露,目前省里正在谋划研究《浙江省数字乡村建设实施方案》,计划到2022年,浙江数字乡村建设走在全国各省区前列。
这意味着,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推进,信息流带动资金流、技术流、人才流、物资流,将加速注入乡村发展的“大水池”中,并且势必带来乡村产业发展动力、农村经济发展效率、乡村公共服务模式、乡村治理方式等领域的数字化大变革。
搭建东西扶贫桥梁,实现农业跨区域协同发展
当下,脱贫攻坚是举国关注的重大议题,产业扶贫也成为了新闻“热词”。
前几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省古浪县黄花滩生态移民区看望从山区生态移民易地扶贫搬迁的乡亲们时强调,让老百姓生活更幸福就是共产党的事业。
榕江县地处贵州省南部,境内分布着侗、苗、水、瑶族等少数民族,是我国著名的优质蔬菜水果之乡,也是桐庐结对帮扶县。
当地拥有榕江西瓜、五榕脐橙等一大批名优特产,是原农业部确定的全国优质生产基地县,榕江锡利贡米、葛根、小香鸡、塔石羊、青钱柳、两汪白茶被列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如何通过农业产业运营帮助当地实现脱贫致富呢?杭州是榕江县所在贵州黔东南州的对口结对市,与黔东南州所辖的榕江县和岑巩县达成农业电商助力扶贫的战略合作协议,把在浙江积累多年的农业产业互联网运营模式搬到当地,并因地制宜走出一条符合当地特色的产业脱贫路子。
围绕着助推产业发展,助力农民增收,以安厨为代表的浙江企业也和四川、吉林等地先后建立了合作关系。
“我们所做的,就是通过对农业资源、农业经营主体、市场资源的整合,以及通过模式和技术创新对农业生产和流通方式的重构,提升农业产业组织化水平,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从而实现当地农业产业的发展。”安厨CEO丰登说。
除了浙江模式的跨省应用以外,作为东西部农业产业扶贫的中介桥梁纽带,浙江一些市县也创新拓展出了消费扶贫路径,帮助西部地区农业产业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并从培育产业入手,这样的扶贫即能解决眼前卖难问题,又能用消费者,也就是市场的需求来找到适合当地发展的产业,从而为以后的长期发展打下基础,找到方向。
在榕江县,安厨公司免费帮助当地开发了“扶榕乐购”小程序,并且全程操刀了当地农产品开发运营。通过学习培训的方式,帮助当地培育农产品互联网销售主体,并免费提供品牌打造及运营、产品溯源检测、产品设计包装等服务,助力当地农业产业从零开始,实现快速可持续发展。
在岑巩县,建德带来了“互联网+特色农产品”营销模式,帮助当地成立农业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启动“一乡一品”品牌战略,推动当地农产品产业化发展。
在金川县,这个素有“中国雪梨之乡”美誉的地方,海拔最高可至5000多米,光照充足,气候独特,农业资源丰富。当地共有梨树100万余株,百年以上古树6000余株,品种多达89个。但是此前由于交通闭塞,大多数果子都卖不出去。在浙江方面的帮助下,由安厨团队对其雪梨产业进行品牌挖掘和开发运营,打造了金川雪梨膏品牌。去年11月,在杭州举行了以“高山雪域,自然好膏”为主题的金川雪梨膏品牌发布会。在现场举行的认购仪式上,数家企业争相订购,在场签约数千件,自此这一雪域珍品也逐步走进浙江老百姓的家中。
|